收藏 分销(赏)

名著推荐与阅读《西游记》(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11232210 上传时间:2025-07-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9.50KB 下载积分:10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著推荐与阅读《西游记》(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名著推荐与阅读《西游记》(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名著推荐与阅读《西游记》(教学设计) 城关镇初级中学 李煜 教学目标: 1、课内外结合,提高学生阅读整本书的能力。 2、欣赏精彩篇章,品味名著语言。 3、简要分析主要人物,对人生和社会有新的感悟。 教学重点: 1、欣赏精彩篇章,品味名著语言。 2、简要分析主要人物,对人生和社会有新的感悟。 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师生互动对话。 课前准备:最好每人一本《西游记》、积累的《西游记》读书卡片、收集的有关图片及文字资料、演示道具等。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前提醒所有的学生拿出语文课本、所带的名著《西游记》、读书笔记本.) 播放《西游记》歌曲《敢问路在何方》 导引:刚才,同学们听到的乐曲,歌名叫什么?《敢问路在何方》;是哪部电视剧的插曲?《西游记》。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名著推荐与阅读<西游记>》,老师这里带了一些不同版本的《西游记》, 1、老师呈现《西游记》的各种版式的图书、连环画。 2、请同学们前后桌交流一下,看谁带的书更具有历史感?版式设计更能吸引读者? (学生前后桌交流观看所带的《西游记》的各种版本的书籍) 3、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你是什么时候第一次接触到这部名著的?(可补充:小时候,太宽泛了,具体一点,通过什么方式?) 4、指名学生回答。学生可能的答案有:连环画、电视剧、动画片、小人书、小说书等等。 二、读名著,理情节。 (教师:老师没有想到同学们这么早就知道了《西游记》,但真的读过了吗?现在老师来考考你们?) 1、教师背投检查(齐读背投上的内容,提醒“奘”的写法,提醒相互检查写得是否正确,教师在黑板上书写,并可检查第一排的某个学生所写的字写得是否正确) 吴承恩是明代小说家,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江苏淮安人。他创作的《西游记》是以唐代的大和尚玄奘到天竺(古印度)寻访佛经的故事为原型而写成的一部长篇章回体神魔小说。共一百回,第一回到第十二回,是全书的引子,前七回介绍孙悟空的出身和大闹天宫的故事,八到十二回介绍唐僧,交代取经的缘由。第十三到第一百回是故事的主体,写唐僧师徒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取到真经,修成“正果”。被《美国大百科全书》誉为“一部具有丰富内容和光辉思想的神话小说”。 3、教师:老师从《西游记》这部名著中挑出了5个故事(电脑点到这一页)。 ①请同学们在读书笔记本上把这5个故事按照取经的前后排序重新排列一下。学生排序,教师巡视。1分钟左右。 ②排好之后,老师将给出答案(电脑点到这一页);同桌交换批改,全对的奖5分。 ③最后点明:“大闹天宫”在取经前;“三打白骨精”、“三借芭蕉扇”两个故事在取经途中;“通天河遇鼋湿经书”在取经后。 无序的故事:①取回真经②三借芭蕉扇③通天河遇鼋湿经书④三打白骨精⑤大闹天宫 答案:⑤④②①③ 原正确顺序:①大闹天宫②三打白骨精③三借芭蕉扇④取回真经⑤通天河遇鼋湿经书 4、教师归归纳小结: 通过检查,老师知道了同学们对《西游记》的主要情节掌握得比较到位。名著不厌百回读,常读常新。法国当代比较文学家艾登堡说:“没读过《西游记》,就像没读过托尔斯泰或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一样,这种人侈谈小说理论,可谓大胆。”文学名著《西游记》不仅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 三、悟哲理,评人物。 1、教师:西游记中涉及人物众多,如唐僧、猪八戒、沙和尚、孙悟空等这节课我们以孙悟空为例。同学们知道《西游记》的哪些故事情节,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你读后的感受(一人说一个,不重复;尽量鼓励举手发言,不少于5人;如果没有一人举手,则“开火车”)。 现在老师给你们做个示范:在美猴王这个故事中,孙悟空顽皮灵活、聪明乐观、本领高强、机智勇敢,给大家找到了安身之处水帘洞。真正的领袖从来都是在实践中锻炼成长,最后由公众推选出来的。 请一位学生分析老师的写法,老师点拨后概括:(内容、思想、形象+哲理性的感悟) (请同桌之间相互大声地说一说你所读的故事的感受,1分钟左右之后请同学们回答) (以下教师备用: (1)在三调芭蕉扇这个故事中,面对高山火海,面对狡诈的铁扇公主,孙悟空没有退缩,总是千方百计战胜一切困难,他的成功并不单靠一根金箍棒。真正的英雄应是有勇有谋,善于变通。 (2)三打白骨精这个故事中,孙悟空面对师傅的误解,孙悟空不离不弃,不恼不怒,情真意诚。无情未必真豪杰,单是本领高还算不上英雄人物,英雄总是有着高尚而丰富的情感的。 或者说:面对诡计多端,花言巧语,善于欺骗的白骨精,孙悟空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战斗到底,最终取得了彻底的胜利。) 点拨并归纳:刚才同学们说得很好,从中读出了做人的道理。读名著中的故事,一定要学会用简洁的语言写下自己的感想;而且同一故事,由于着眼点不同,感受也可能是不同的。在平时的阅读中一定要写下读后感,哪怕一两句话也行,良好的读书习惯是一笔终身享用不尽的财富。 2、教师:情节是人物成长的历史,在我们所熟知的西天取经的师徒四人中,毛泽东对孙悟空有一个经典的评价。 教师:毛泽东在《七律·和郭沫若同志》一诗中有两句诗“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金猴王奋勇挥起金箍棒,澄清了天地的万里尘埃。)有专家说“精辟地道出了位神猴的本质特点”,请同学们联系具体情节说说神猴的性格特点有哪些? 请前后桌之间,同桌之间相互之间大声地说一说。 (至少2名同学回答让学生联系具体情节充分析。看时间) 指名学生回答后,着重归纳孙悟空的形象: 孙悟空: 乐观、聪明、勇敢、顽皮、灵活、除恶务尽,热爱自由,充满了斗争精神。 但有时心高气傲,争强好胜,容易冲动,爱捉弄人。 教师:常言道:人无完人,金无足赤。(要全面、公正,要学会欣赏别人,不能以偏概全)(多角度) 孙悟空的魅力就在于他的妖气、傲气而不在于他的改邪归正,在于他的个性放纵而不在于受理性的约束。他虽为石猴,但他有情有义,不愧为“美猴王”。正因为他性格的多彩多变,亦庄亦谐,我们才更喜欢他。 3、教师小结:《西游记》中许多人物都是神性、人性和物性的和谐统一,优秀的古典小说总是有它独特的人物形象,有它独特的无可取代的魅力。 其他一些人也是具有个性特征的,由于时间关系,我们这里就不一一分析,请同学们课后自己去分析。 四、赏名篇,品语言。 1、(教师: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是用语言文字塑造的,那么《西游记》是通过怎样的语言来塑造人物形象的呢? 下面,老师请同学们欣赏3分钟左右的《美猴王》电视剧片断(视频和文字相配)。边看边思考:原著和电视剧相比,各有什么优势?(学生自由观看)。 (学生无法回答,就提示学生看黑板上的文字,从修辞等角度进行欣赏。) 学生回答后,教师点拨归纳:电视剧是在原著的基础上加工创作的,许多地方加上了导演的意图,它通过图像、声音等塑造艺术形象,娱乐性强,具有很强的艺术效果和视觉冲击力;原著则是原汁原味的,通过语言文字塑造人物形象,启发人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提高读者的文学欣赏水平,这是电视剧无法比拟的。 所以我们要多读原著,领略原著的真滋真味,不能用看电视剧来代替看原著。 2、(教师:那么,《西游记》的语言魅力表现在哪里呢?这里,我们以课文所选内容为例。下面老师给你们5分钟,请同学们前后桌组成四人小组,用你喜欢的方式自由高声地朗读课文,用圈点读书法在文中批注你喜欢的句子,并把你喜欢的好词好句抄写在读书笔记本上,并思考好在哪里。) (1)学生自由读书:自读+交流+批注。(注意:品读语言是重点:读前提要求,读中要指导,读中要巡视,读后要交流。 ) 指导学生把语言特色进行归类。 学生也可以结合,其他篇目来谈语言特色。 (2)指名学生回答后,教师点拨归纳(学生说到那一类,就这一类进行归类分析): 第一、多用诗赋(其他回目也有词)穿插,题材多样,体裁各异,文采斐然。 从内容来看,有对美丽风景的刻画(烘托环境的美好),有对出场人物的评价(对人物美好未来的憧憬),有对幸福生活的描绘(找到水帘洞后的欢乐生活)。(有对解除劫难的欣喜,也有对取经艰辛的慨叹)。 从体裁来说,诗不拘于一体,五言七言,律诗绝句。 大量的诗赋的穿插使作品具备了很高的文学性,并且不会因为体裁的单调而显枯燥乏味,我们可以感到作者深厚的文学底蕴。 第二、引经据典,意蕴丰富,典雅优美。 如:引用《论语》的“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老师特别提醒你们:读名著学做人,做一个诚实的人。 第三、使用多种修辞手法,整齐优美,形象生动。如排比、对偶句等。 第四、引用俗语、古语。亦庄亦谐,妙趣横生。如:“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等。 第五、大量使用口语,平实浅显,地域特色浓郁 。 如:“耍子”,极具地域特色,使读者在阅读时,渐渐被引入成书时代的社会环境,对于接受作品,品味其中蕴味,有很大帮助。语言学上,江淮方言区。 第六、骈散句交替使用,句式整齐,流畅自然,琅琅上口。 第七、语言风格活泼,幽默风趣,轻松平和,切合人物性格特点。 如悟空叫铁扇公主嫂嫂一段。 3、归纳小结: 《西游记》成书于16世纪的明朝中叶,几百年后的今天,依然有许多读者对《西游记》这样一部故事内容简单,甚至略显幼稚的作品爱不释手,实际上依靠的,就是语言上的巨大魅力。 五、归纳总结: 1、教师:今天,我们从《西游记》这部名著中学到了哪些知识?(学生围绕所学回答);我们可以怎样去读名著。 (放:《名著推荐与阅读》总结:) 读名著,理情节;悟哲理,评人物;赏名篇,品语言。 2、教师总结: 人生易老天难老,人生易老名著不老。经典名著的价值在于典范的语言、精彩的故事、典型的人物、深刻而独到的主题。今天我们只欣赏了《美猴王》这个情节,只分析了孙悟空这个艺术形象,然而《西游记》还有更广泛、更深刻的内涵等待我们挖掘。随着年龄的增长,文学修养的提高,再过一年,五年,十年,二十年,再读这部书,相信同学们一定会有更多、更深的感受! 《西游记》负载了深厚的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因此它带给读者的不仅仅是阅读快感,更是一次文化历险、精神漫游、哲理思索。正如有一千个读者有一千哈姆莱特一样,一千个读者就可能有一千个不同的“西天取经”征程。 在今天,唐僧师徒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取到真经,修成“正果”的艰难历程启示我们:(学生齐读)为了实现某一崇高的目的,人们必须艰苦奋斗,长期坚持,勇敢地战胜一切敌人。 六、布置作业: 课外再读《西游记》,在读书笔记本上,试着联系具体情节分析其他主要人物形象,写成一篇100字左右的短文。 七、音乐欣赏:一个师傅仨徒弟 生合唱 6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