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部编版必修下册《登岳阳楼》精品课件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部编版必修下册《登岳阳楼》一诗。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诗歌的背景,感悟诗人的情感;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艺术特色;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式。
教材章节:部编版必修下册第二单元《登岳阳楼》。
详细内容:
1. 诗歌背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登岳阳楼》的历史背景;
2. 诗歌结构:五言律诗,共八句,分为两个部分;
3. 词汇与句式:重点词汇如“昔闻”、“今上”、“波澜壮阔”等;特殊句式如对仗、夸张等。
二、教学目标
1. 了解《登岳阳楼》的创作背景,体会诗人的情感;
2. 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艺术特色,提高鉴赏能力;
3. 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式,提高语文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难点:诗歌的结构分析,艺术特色的鉴赏。
重点:诗歌背景的理解,诗人情感的表达,重点词汇和句式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 课件:包含诗歌原文、背景资料、结构分析等;
2. 黑板:用于板书设计;
3. 学具:笔记本、教材。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岳阳楼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情境;
2. 诗歌背景介绍:讲解杜甫创作《登岳阳楼》的历史背景;
3. 诗歌原文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5. 词汇与句式讲解:详细讲解重点词汇和句式;
6. 例题讲解:分析一首类似的诗歌,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鉴赏;
7.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登岳阳楼》的艺术特色,巩固所学;
六、板书设计
1. 《登岳阳楼》
2. 诗歌结构:两个部分
3. 重点词汇:昔闻、今上、波澜壮阔等
4. 句式特点:对仗、夸张等
七、作业设计
1. 作业题目:分析《登岳阳楼》的艺术特色,不少于300字;
2. 答案示例:从诗歌的结构、意象、情感等方面进行分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杜甫的其他作品,了解唐代诗歌的特点。
重点和难点解析
1. 诗歌结构分析;
2. 艺术特色的鉴赏;
3. 重点词汇和句式的掌握;
4. 作业设计。
一、诗歌结构分析
《登岳阳楼》是一首五言律诗,共八句,分为两个部分。前四句为第一部分,描述诗人在岳阳楼远眺的景象;后四句为第二部分,抒发诗人对国家兴亡、个人命运的感慨。
详细说明:
1. 第一部分:诗人通过描绘岳阳楼高耸入云、波澜壮阔的景象,展现出大自然的雄伟壮丽;
2. 第二部分:诗人由眼前的景象联想到国家兴亡、个人命运,表达出忧国忧民之情。
二、艺术特色的鉴赏
1. 意象:运用丰富的意象,如“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等,展现出壮丽的自然景观;
2. 情感:诗人将个人情感融入自然景观之中,抒发出忧国忧民之情;
3. 对仗:诗歌中使用了对仗手法,如“昔闻”对“今上”,“波澜壮阔”对“吴楚东南坼”,使诗歌韵律优美;
4. 夸张:诗中使用了夸张手法,如“乾坤日夜浮”,形象地表现了洞庭湖的壮阔。
三、重点词汇和句式的掌握
1. 重点词汇:
昔闻:意为“以前听说”;
今上:意为“现在登上”;
波澜壮阔:形容洞庭湖的景象;
吴楚东南坼:指吴国和楚国的分界线;
乾坤日夜浮:形容洞庭湖的广阔。
2. 句式:
对仗:如“昔闻”对“今上”,“波澜壮阔”对“吴楚东南坼”;
夸张:如“乾坤日夜浮”。
四、作业设计
1. 作业题目:分析《登岳阳楼》的艺术特色,不少于300字;
2. 答案示例:
《登岳阳楼》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意象、情感、对仗和夸张等方面。诗人运用丰富的意象描绘出洞庭湖的壮丽景象,如“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诗人将个人情感融入自然景观之中,表达出忧国忧民之情。诗中使用了对仗手法,如“昔闻”对“今上”,“波澜壮阔”对“吴楚东南坼”,使诗歌韵律优美。诗人运用夸张手法,如“乾坤日夜浮”,形象地表现了洞庭湖的壮阔。
3. 拓展延伸:要求学生在课后阅读杜甫的其他作品,了解唐代诗歌的特点,以便更好地理解《登岳阳楼》的艺术特色。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
一、语言语调
1. 讲解诗歌时,注意语调的抑扬顿挫,以传达诗歌的韵律美;
2. 在阐述重点难点时,适当放慢语速,确保学生充分理解;
3. 使用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时间分配
1. 课堂导入:5分钟,展示岳阳楼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诗歌背景介绍:10分钟,讲解杜甫创作背景;
3. 诗歌原文朗读与结构分析:15分钟,让学生感受诗歌韵律,分析诗歌结构;
4. 词汇与句式讲解:10分钟,详细讲解重点词汇和句式;
5.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15分钟,巩固所学知识;
三、课堂提问
1. 在讲解诗歌结构时,提问学生:“这首诗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部分的主题是什么?”;
2. 在分析艺术特色时,提问学生:“诗中运用了哪些手法表现洞庭湖的壮阔?”;
3. 鼓励学生主动提问,提高课堂互动性。
四、情景导入
1. 利用岳阳楼的图片,创设情境,让学生仿佛置身于诗歌所描绘的场景;
2. 引导学生想象诗人杜甫在岳阳楼上的所见所感,激发学习兴趣。
教案反思
1. 教学内容是否充实,时间分配是否合理;
2. 语言表达是否清晰,学生是否易于理解;
3. 课堂提问是否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学生参与度如何;
4. 课后作业设计是否合理,能否达到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
5. 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