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急性心力衰竭的监测与护理.docx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11226892 上传时间:2025-07-0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2.16KB 下载积分:10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急性心力衰竭的监测与护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急性心力衰竭的监测与护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急性心力衰竭的监测与护理 急性心力衰竭(AHF) 是指急性发作或加重的左心功能异常所致的心肌收缩力降低、心脏负荷加重,造成急性心排血量骤降、肺循环压力升高、周围循环阻力增加,引起肺循环充血而出现急性肺淤血、肺水肿并可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和心源性休克的临床综合征,以左心衰竭最为常见。急性心衰可以在原有慢性心衰基础上急性加重或突然起病,发病前患者多数合并有器质性心血管疾病,可表现为收缩性心衰,也可以表现为舒张性心衰。急性心衰常危及生命,必须紧急抢救。(急性右心衰竭常见病因为右心室梗死和急性大块肺栓塞。临床表现:突发的呼吸困难、低血压、颈静脉怒张等症状) 病因 1.慢性心衰急性加重。 2.急性心肌坏死或损伤 (1)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2)急性重症心肌炎;3)围生期心肌病;4)药物所致的心肌损伤与坏死等。 3.急性血流动力学障碍 (1)急性瓣膜反流或原有瓣膜反流加重;(2)高血压危象;(3)重度主动脉瓣或二尖瓣狭窄;(4)主动脉夹层;(5)心包压塞;(6)急性舒张性左心衰竭,常见于老年人伴控制不良的高血压患者。 临床表现 1. 病史和表现 大多数患者有心脏病病史,冠心病、高血压和老年性退行性心瓣膜病为老年人的主要病因;风湿性心瓣膜病、扩张型心肌病、急性重症心肌炎等常为年轻人的主要病因。 2. 诱发因素 常见的诱因有慢性心衰治疗缺乏依从性、心脏容量超负荷、严重感染、严重颅脑损害或剧烈的精神心理紧张与波动、大手术后、肾功能减退,急性心律失常、支气管哮喘发作、肺栓塞、高心排血量综合征、应用负性肌力药物、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心肌缺血、老年急性舒张功能减退、吸毒、酗酒、嗜铬细胞瘤等。 3. 早期表现 左心功能降低的早期征兆为心功能正常者出现疲乏、运动耐力明显减低、心率增加15~20次/分,继而出现劳力性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高枕睡眠等;检查可见左心室增大、舒张早期或中期奔马律、两肺底部有湿罗音、干啰音和哮鸣音,提示已有左心功能障碍。 4.急性肺水肿 起病急,病情可迅速发展至危重状态。突发的严重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喘息不止、烦躁不安并有恐惧感,呼吸频率可达30~50次/分;频繁咳嗽并咯出大量粉红色泡沫样痰;心率快,心尖部常可闻及奔马律;两肺满布湿罗音和哮鸣音。 5.心原性休克 (1)低血压 持续30分钟以上,收缩压降至90mmHg以下,或原有高血压的患者收缩压降低≥60mmHg。 (2)组织低灌注状态 ①皮肤湿冷、苍白和发绀伴紫色条纹;②心动过速>110次/分;③尿量明显减少(<20ml/小时),甚至无尿;④意识障碍,常有烦躁不安、激动焦虑、恐惧和濒死感;收缩压低于70mmHg,可出现抑制症状,逐渐发展至意识模糊甚至昏迷。 (3)血流动力学障碍 PCWP≥18mmHg,心脏排血指数(CI)≤36.7ml/s.m2(≤2.2 L/min.m2)。 (4)代谢性酸中毒和低氧血症。 监测与护理 2.1 监测 严密监测病人心率、心律、血压、脉搏、呼吸、神志。注意呼吸困难程度、咳嗽与咳痰情况以及肺内呼吸音变化。 2.2 体位 协助病人取坐位,并提供依靠物,如高枕、高被、小桌等,以节省病人体力;注意保护,防止坠床。 2.3 镇静 遵医嘱给予镇静剂,并陪伴安慰病人,告诉病人医护人员正积极采取措施。(吗啡是治疗急性肺水肿最有效的药物,皮下或肌内注射5~10mg,紧急时可静脉注射3~5mg,可以镇静、降低紧张情绪、减慢心率、减少心肌耗氧,同时还具有扩张周围容量血管,减少回心血量,使血液由肺部转移到周围循环中的作用。此外,吗啡还可以松弛支气管平滑肌,使通气功能改善。但要注意该药物对呼吸的抑制作用。) 2.4 吸氧 增加心肌及其他脏器的供氧。首先应吸氧,4~6L/min。为减少气道中水肿液产生的大量泡沫对通气和弥散的影响,可在湿化瓶中加入消泡剂(如30%酒精),以促使泡沫破裂。如高流量吸氧(8~10L/min)仍不能使氧饱和度维持在90%以上,可考虑使用无创通气。若面罩无创通气的效果仍不好,则需气管插管使用正压通气。 2.5 药物护理 使用利尿剂时,应严格记录出入量,注意电解质问题;使用血管扩张剂要控制输液速度,并监测血压,防止低血压。呋塞米(速尿)20~40mg静脉注射,在10min左右先出现血管扩张作用,至15min时发挥利尿作用,可维持2h。氨苯碱可缓解支气管痉挛,增强心肌收缩力,扩张外周血管。即使支气管哮喘与心源性哮喘无法鉴别时也可应用。常以氨茶碱0.25g用20ml液体稀释后缓慢静脉推注。硝酸甘油(临床首选),可以减少心脏的前、后负荷,硝酸酯类药物主要作用在较大静脉,可以增加血管床容积,减少回心血流。西地兰(洋地黄类强心剂)0.2~0.4mg静脉缓慢推注,起效时间为10~30min,峰效时间1~2h,2h后可酌情再给0.2~0.4mg。低钾情况下,容易发生过量中毒,需予以注意;心肌梗死急性期24h内不宜用洋地黄类药物;非洋地黄类强心剂有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米力农、氨力农等。地塞米松5~10mg/次或氢化可的松100~200mg/次(糖皮质激素),静脉给药,根据病情可重复使用。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渗出,扩张外周血管,解除支气管痉挛, 2.6 心理护理 医护人员守候病人床边,增加其安全感。抢救时避免在病人面前谈论病情,减少病人误解和恐惧感。耐心向病人解释心电监护的必要性及其作用,消除病人的紧张和焦虑情绪,使其积极配合治疗。了解病人的需要,及时帮助解决。指导病人进行心理自我调整,如全身肌肉放松、分散注意力等。 欧洲2015急性心衰院内管理指南 (一) 病房及ICU/CCU治疗要点 1.若患者存在显著呼吸困难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状态,应将患者安置于可立即开展心肺复苏的场所。 2.急性心衰患者需针对性专科护理及诊疗。 3.推荐高危患者入CCU专科治疗,另外急性心衰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亦需转诊入CCU治疗,具体内容如下: (1)临床风险评估可辅助确定患者急诊之后是否需最高水平入院诊疗; (2)急诊特定评估法可进一步确定患者是否需要入ICU/CCU; (3)入ICU标准包括呼吸频率>25、SaO2<90%、存在辅助肌呼吸现象、收缩压<90mmHg; (4)需转诊ICU标准包括需气管插管(或已插管)或低灌注征象,后者包括少尿、四肢厥冷、精神状态异常、乳酸>2mmol/L、代谢性酸中毒及SvO2<65%。 4.若患者进入ICU/CCU治疗,其后续治疗(ICU/CCU之外的治疗)尽可能在心内科病房完成。 5.应设置急性心衰患者绿色通道。 (二)院内监测注意事项 1.患者需每天称重,并有准确的体液平衡记录表。 2.给予标准无创监测,指标包括脉搏、呼吸频率和血压。 3.每天检测肾功能及电解质情况; 4.出院前检测钠尿肽有助于制定出院后治疗方案。 (三)出院标准及高危患者随访 1.下列急性心衰患者符合出院标准: (1)出院前24小时血流动力稳定、容量正常、有循证医学口服治疗且肾功能正常 (2)已被告知自我护理相关内容。 2.对于出院的急性心衰患者,应做到以下几点: 1)入组疾病管理系统; (2)出院一周内主治医生随访; (3)如有条件,出院两周内心脏病学的团队随访。 3.慢性心衰患者应给与多专科心衰随访。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医学/心理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