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夏天的昆虫》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11224237 上传时间:2025-07-0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4KB 下载积分:10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夏天的昆虫》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夏天的昆虫》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本文档共2页,全文阅读请下载到手机保存,查看更方便
资源描述
《夏天的昆虫》教案 讲课人:陈芳芳 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了解文章中分类别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3.了解卒章显志的手法展示自己的写作意图,体会作者对昆虫的喜爱和对童年的怀念之情。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分类别的说明方法。 2.学习卒章显志的写作手法,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流露的情感。 教学方法 阅读法 讲授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 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复习旧知识,幻灯片展示昆虫图片,进而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夏天的昆虫》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走近作者(幻灯片出示)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博学多识,情趣广泛,爱好书画。著有小说集《邂逅集》,散文集《蒲桥集》,大部分作品收录在《汪曾祺全集》中。他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本文是他的一篇随笔。 2.扫清字词障碍(课件展示) 3.幻灯片出示问题:课文写了几种昆虫?你喜欢那种昆虫?作者是如何介绍你喜欢的昆虫的呢?学生读课文。 (主要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来了解文章内容,教师适当引导点拨) (1) 学生通过阅读了解蝈蝈的种类、形貌、玩法及饲养,可让学生结合图片在比较中加深认识。 (2) 在阅读中了解三类蝉的形态、习性和捕捉方式,体会作者对昆虫的兴趣和昆虫带给他的乐趣。这里可以根据课堂情况增加小练笔(让学生写写自己捕捉昆虫的方法和情形,再分享给大家。也可放到作业中体现) (3) 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认识蜻蜓的种类,出示图片,使认识更加具体形象。引导学生探究这些昆虫与文化、情感的关系。 (4) 在文本阅读后了解刀螂的头能四面转动的生理机制和漂亮的翅膀。(课件展示,增强形象化的认识) 三、 细读课文,深化探究 1.作者在介绍蝈蝈、蝉、蜻蜓时,都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明确:分类别的说明方法。这种将事物按照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小类,在逐一予以说明的方法,如:文中将蝈蝈分侉叫蛐子和秋叫蛐子介绍;蝉按照体型大小和叫声分为三类介绍;蜻蜓分四类介绍。条理和层次清晰,一目了然,能清楚地说明对象的特点。 2.本文作者却在短短的一篇课文中写了四种动物,而且都活灵活现,原因是什么?引导学生从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善于观察等方面去思考。 3.最后一自然段是课文的结束语,交代了什么? 明确:交代了作者的写作意图是希望现在的孩子对自然发生兴趣。也流露出作者对童年的怀念。 (教师引导学生巩固“卒章显志”的表现手法。) 四、 本课小结 本文向读者介绍了蝈蝈、蝉、蜻蜓、刀螂的品种、习性和孩童捕捉昆虫的情形,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昆虫的喜爱、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并希望孩子们能走近自然,仔细观察,培养对大自然的兴趣。 五、 作业布置 请你们自己仔细观察一种动物,从外形、生活习性、饲养等方面给你们所观察的动物写一个小片段。 六、 板书设计 蝈蝈 蝉 (卒章显志) 夏天的昆虫 走近自然,寻找乐趣 蜻蜓 刀螂 七、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