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寻觅春天的足迹》.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11224226 上传时间:2025-07-0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34.17KB 下载积分:10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寻觅春天的足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寻觅春天的足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综合性活动设计 寻觅春天的踪迹 ——综合性学习活动设计 寻觅春天的踪迹 ——综合性学习活动设计 洛龙区第六实验学校 梁静 “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那青翠的山林里!这里有红花呀,这里有绿草,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伴随着《春天在哪里》的歌声,勾起了人们对春天的渴望。 春天是一年中最惹人情思的季节。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留下过咏春、伤春、惜春的动人篇章。现在,又到了桃红柳绿、春暖花开的季节,当你走出户外,看到路边的野花一夜间开了,行人的衣衫一天比一天薄了,天空不时飞过一只又一只小鸟,心中不禁涌动着一种渴望:让我们去寻觅春天的踪迹! “寻觅春天的踪迹”,欣赏春暖花开的景象。 你看,春姑娘乘着清风、带着温暖翩翩而来,她张开双臂,舞着纤手,把碧绿洒满大地,把百花插上枝头。花儿争芳斗艳,散发出诱人的清香,大地欢笑了。麦苗兴致勃勃地生长,遍野是绿油油的一片,草木吐出了清雅绿叶。桃花接着杏花,在山谷间、田陌上盛开怒放,喷着扑鼻的香气。春风仙子悄悄地吹着,吹得是那样温柔,吹得人神清气爽。她吹过校园,学校里原来光秃秃的柳树,披上了嫩绿的新装,在微风中尽情的飘摆,舒展着自己的腰身。“吹面不寒杨柳风”,小草好像感到奇怪,悄悄的探出小脑袋来观赏春天的美景。你再看,那春天的天空,为什么五颜六色,使人眼花缭乱?啊,原来是孩子们的风筝。在蓝天白云的映照下,千姿百态的风筝潇洒自在地飘舞着,飞升着,多么使人心旷神怡啊! 你听,在那悦耳的鸟鸣里。山崖上、半空中、树林间,黄莺、画眉、百灵、燕子、黄雀得意地飞翔着,鸣叫着,鸟鸣和着溪水的叮咚声,在春风里轻轻回荡。黄莺过水翻回去,燕子衔泥湿不妨。黄莺声声婉转,在春风的送拂中飘荡远播,留连新树枝头,争抢点点暖意,展开动听的歌喉,唱着春日的序曲,与日月同春,同在,同畅想。衔泥的新燕,与春风呢喃,是在述说离别的相思,还是在表白久别重逢的喜悦?分不清你家,我家,春风浩荡之处,全是万家新景,无怪乎精灵的小燕子竟也找不到往日衔泥的踪迹。鸟儿舒畅自由,向着蓝天高唱:“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寻觅春天的踪迹”,感受诗情画意的篇章。 春色满园关不住,春江水暖鸭先知;春风又绿江南岸,二月春风似剪刀;春来江水绿如蓝,万紫千红总是春。都是古人挥毫赞美春天的千古名篇佳句,都充实了我们的精神世界,为我们今天的春的诗篇掀开了最美的画卷。春天里有“斜风细雨不须归”的惬意,有“几处早莺争暖树”的怡然,有“润物细无声”的流淌,有“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无奈;春天里还有“春风吹又生”的回味,有“水暖鸭先知”的场景,有鲁迅笔下难忘的风筝,又有朱自清讴歌的活力…… “夹岸桃花蘸水开。”在那桃林深处,粉蕾皎皎,莹洁无暇,这里,玉蕊楚楚,含露吐英。含苞的,娇羞滴滴。怒放的,玉立亭亭。那一簇簇晶莹如玉的素洁,如梦如幻;那一团团楚楚欲燃的粉红,如诗如画。春笑桃林,春闹桃林。一树树桃花清香袭人,旖旎多姿。 于是,我们每天都在领悟着春天的温馨,春天的诗情画意,感触春的博大胸襟。春天犹如一首动人的诗,犹如一幅美丽的山水画,意蕴深远。 “寻觅春天的踪迹”,丰富品味春天的心灵 春天,是我们心灵的呼唤,更是我们心灵的家园。经历了一个严寒的寂寞和苦冷,春天的第一缕阳光普照大地。春光如线袅袅袭来,冰封的大地脱去了沉重和慵懒的颜色,在阳光的抚慰下悄悄绽放。花草树木开始吟唱催人上进的生命礼赞,山水画意描募不一样的诗情。心灵也在暖阳普照的一刹那融化了烦恼和忧愁,希望之歌不知不觉涌上心头,梦想的种子无声无息的播种在人生土地上。 当我们把最美的希冀寄托于春天的遐想,春天就会把绿的心意编织成最美好的梦幻,馈赠给大地,于是,我们有了春天的故事,也有春天的梦想,更有了春天的耕耘与希望。 春天是一个多彩的季节,春天是一个诗意的季节,春天是一个充满朝气、充满希望的季节! 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寻觅春天的踪迹》按照课程时间安排开展此项活动时正值春季,大地上的每一个角落者充满了春天的气息。校园里,到处都是春光明媚的景象。柳树抽出了细细的柳丝,上面缀洁了淡黄色的嫩叶;小草带着泥土的芳香钻了出来,一丛丛,一簇簇,又嫩又绿花儿也伸了伸懒腰,打了个哈欠,探出了小脑袋;同学们都脱掉了笨重的冬衣,换上了既轻便又鲜艳的春装;小鸟们从家里飞了出来,唱着动听的歌,告诉我们:春天来了! 看到孩子们对春天的欣喜和渴望,利用课本上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寻觅春天的踪迹》这一契机,我和班里的几名同学一起设计了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通过寻觅、观察春天的踪迹,去认识自然,了解生命在春天里成长变化的过程及特点,热爱春天的情感。引导学生积累关于春天的成语和诗词名句,注重学生的文化积累。在认识自然中,培养学生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 本次活动分为“课外活动”和“课内活动”两部分,具体安排如下: 【课外活动】 一、资料准备阶段(4、1—4、8) 1、分组 根据班级人数及日常学习小组的配置,我们共分四大组。小组成员的构成:由师生共同参与决定。原则上每个小组应包容好、中、差三个层次与男女生两个层面的学生。因为在学生能力差别大的小组内更有利于学生深入和多样化的思考,能给出并接受更多的解释。在空间位置上应以彼此距离越近越好,便于沟通交流。 第一组:春暖花开小组 第二组:春风和煦小组 第三组:春雨润物小组 第四组:春意盎然小组 2、任务分配 各小组需要搜集的资料有: ①选择一、两种动物或植物进行观察、记录,并对观察、记录进行编辑整理。 ②围绕与春天有关的某个节气,搜集有关谚语,从中寻觅春的踪迹。 ③寻找与春天有关的歌曲,如《春天在哪里》《春天的故事》等,从中寻觅春的踪迹。 ④选择与春天有关的诗歌、故事、散文、绘画或照片,从中寻觅春的踪迹。 ⑤以出墙报或办手抄报等形式,展示春的踪迹。 ⑥搜集“诗配画”、“画配诗”的作品及故事。 让小组中每个组员都有自己明确的任务,通过承担互补或互联的任务,使小组成员间形成积极的团结协作的关系。 二、学习准备阶段(4、9—4、10) 各小组成员积极准备材料,认真学习,利用中午、下午放学的时间进行练习。形式上可以是配乐朗诵、集体朗诵、个人朗诵,独唱、合唱、歌伴舞等。 三、成果呈现方式(4、11) 1、展示编辑的“自然日志”。 2、出墙报或办手抄报,展示觅到的春的踪迹(可以是在艺术中寻到的春的踪迹的摘抄;可以是自我创作“我心中的春”或“在这个不寻常的春天里”等作品) 3、介绍自己的“画配诗”“诗配画”等作品。 邀请各科教师参与课外、课内活动,并对学生创作的手抄报、“诗配画”“画配诗”等作品给予点评。全班同学投票选出“我最喜欢的作品”。 四、教师指导 1、 为学生提供参考资料 (1)二十四节气歌。 (2)对与春天有关节气的释义。 (3)《春天在哪里》《春天的故事》歌曲的词、曲或录音带或VCD带。 2、 为诗画创作提供示例 (1)提供一些有诗的古画,指导学生欣赏。 (2)提供一些为诗配画的传说。如“深山藏古寺”、“踏花归来马蹄香”的画与诗相配的故事。 (3)网络上“诗配画”、“画配诗”的作品很多,教师可为学生提供有关网站。 【课内活动】 利用下午作文课,我们开展此次综合性学习活动。 【活动目标】 1、注重以“春天”为话题,引导学生积累关于春天的成语和诗词名句,注重学生的文化积累。  2、通过寻觅、观察春天的踪迹,去认识自然,了解生命在春天里成长变化的过程及特点,热爱春天的情感。 3、在认识自然中,培养学生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 【学习方式】   在活动过程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初步搜集资料的时候主要是自主搜集,然后进行交流,遇到问题时合作探究,在活动中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活动流程】 活动一   记录——春天的足迹 1、 各小组向全班同学展示编辑的成果和介绍本组编辑“自然日志”的过程。 各小组选派1—2名同学介绍各自观察、记录某种动物或植物的情况,且用3句话概括其所编辑“自然日志”的特点,进行自我评价。(邀请生物教师参与课外、课内活动,并对各组的观察、记录进行指导,对编辑的“自然日志”和各位同学对观察、记录的情况介绍进行点评) 2、 春天有哪几个节气?细心观察这个节气中物候的变化和农事活动情况,记录下春天的足迹。 活动二   展示——春天的赞歌 1、展示并介绍各小组围绕各自活动内容所制作的手抄报或墙报。 2、成语中的“春天”。春天带给我们无限生机,无比的乐趣。赏春天美景,说出你由此想到的关于春天的四字词语来描绘春天,赞美春天吧! 3、诗文中的“春天”。古往今来,有多少诗人留下过咏春、颂春、伤春、惜春的动人诗篇。你喜欢哪一首呢?各小组派出1—2名同学上台朗诵其以诗歌、散文等文学样式创作的“春天的赞歌”,形式上可以是配乐朗诵、集体朗诵、个人朗诵,独唱、合唱、歌伴舞等。 活动三   创造——诗情画意的春天 1、展示学生利用网络查找的有关“诗配画”和“画配诗”作品等资料。 2、各组同学展示并解说其课外制作的“诗配画”或“画配诗”作品。 3、由学生评委从“诗画配合是否恰当、画作选择是否富有意境和情趣,作品是否具有创造性和想象力”等角度进行评价。 布置练习 桃花开了,燕子来了,草儿绿了,站在冰雪初融的大地上,感受和风细雨漫无天际的温柔,我明天听见有一个声音在我们心里快活的叫着:“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通过活动你肯定有所领悟,请以“我心目中的春”或“在这个不同寻常的春天里”为题写一篇作文。 希望同学们尽量多地运用收集的词语、佳句、诗词。 【活动小结】学生自由发言:(3—5人)谈此次活动的收获。 参考资料: 一、“二十四节气”资料 (一)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夏满芒夏暑相连,(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秋处露秋寒霜降,(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来八、廿三。 (二)二十四节气释义 二十四节气中每一个节气都有其特定的意义。节气的名称便已说明这段时间的气象条件及万物之变化。现简述如下: 夏至、冬至表示炎热的夏天和寒冷的冬天快要到来。中国各地最热的月份是七月,夏至是六月二十二日,表示最热的夏天快要到了;中国各地最冷的月份是一月,冬至是十二月二十三日,表示最冷的冬天快到,故称为夏至、冬至。又因夏至日白昼最长,冬至日白昼最短,古代又分别称之为日长至和日短至。 春分、秋分表示昼夜平分。此两天昼、夜相等,古时统称为日夜分。这两个节气又正处在立春与立夏、立秋与立冬之间,把春季与秋季各一分两半,因此也有据此来解释春分和秋分的。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按照中国古代天文学上划分季节的方法,是把四立作为四季之开始,自立春到立夏为春;立夏到立秋为夏;立秋到立冬为秋;立冬到立春为冬。立,是开始的意思。故此四个节气是指春、夏、秋、冬四季的开始。 雨水表示少雨水的冬季已过,降雨开始,雨量开始逐渐增多。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动物钻到土里冬眠过冬叫入蛰,至第二年回春后再钻出土来活动,古时认为是被雷声震醒的,故称惊蛰。从惊蛰日开始,可以听到雷声,蛰伏地下冬眠的昆虫和小动物被雷声震醒,出土活动。 清明天气晴朗、温暖,草木开始现青。清洁明净的风光代替了草木枯黄、满目萧条的寒冬景象。 谷雨降雨明显增加,雨水促使谷类作物之生长发育,古代称为雨生百谷。 小满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但未有成熟,故称小满。 芒种芒指有芒作物,种是种子。芒种表明小麦、大麦等有芒作物种子已经成熟,可以收割。 小暑、大暑暑是炎热之意,是一年中最热之季节。小暑是开始炎热,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之意。处暑表示炎热的夏天快要“躲藏”。 白露处暑后气温降低,夜间温度已达到成露条件,露水凝结得较多,呈现白露。 寒露气温更低,露水更多,也更凉,故称寒露。 霜降气候已渐寒冷,有白霜出现。 小雪、大雪入冬以后,天气冷,开始下雪,小雪时,始下雪。大雪时,雪下得大,地面可有积雪。 小寒、大寒寒是寒冷的意思,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气候开始寒冷,称为小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称之为大寒。 (三)二十四节气农谚歌 春社日雨年定丰 秋社日雨年丰稔 正月 岁朝蒙黑四边天 大雪纷纷是旱年 但得立春晴一日 农夫不用力耕田 二月 惊蛰闻雷米似泥 春分有雨病人稀 月中但得逢三卯 到处棉花豆麦佳 三月 风雨相逢初一头 沿村瘟疫万民忧 清明风若从南起 预报丰年大有收 四月 立夏东风少病遭 时逢初八果生多 雷鸣甲子庚辰日 定主蝗虫损稻禾 五月 端阳有雨是丰年 芒种闻雷美亦然 夏至风从西北起 瓜蔬园内受熬煎 六月 三伏之中逢酷热 五谷田禾多不结 此时若不见灾危 定主三冬多雨雪 七月 立秋无雨甚堪忧 万物从来一半收 处暑若逢天下雨 纵然结实也难留 八月 秋分天气白云多 到处欢歌好晚禾 最怕此时雷电闪 冬来米价道如何 九月 初一飞霜侵损民 重阳无雨一天晴 月中火色人多病 若遇雷声菜价高 十月 立冬之日怕逢壬 来岁高田枉费心 此日更逢壬子日 灾殃预报损人民 十一月 初一有风多疾病 更兼大雪有灾魔 冬至天晴无雨色 明年定唱太平歌 十二月 初一东风六畜灾 倘逢大雪旱年来 若然此日天晴好 下岁农夫大发财 (四)节气与气象的农谚 我国是以农立国,历代乡贤老农口语,根据他们对云、雾、雷、风、雨、旱、潦、丰、歉的历久观测所得的经验,用来编造许多农谚作为终年耕种作息的依据。虽不一一应验,但亦有些可靠性,对从事农时和预防灾害的降临,有备无患而极有裨益。兹举我国民间有关天气之晴雨预测农谚供参考。 “初一落初二散,初三落月半。”初一如下雨初二则会放晴,初三若下雨则会落到十五难估计。 “雨浇上元灯,日晒清明种。”上元若下雨,清明定放晴。 “顶看初三,下看十八。”每月初三日与十八日若有雨则继续下。 “立春落雨至清明。”立春日若下雨,则直至清明这段期间雨量较多。 “春寒雨多,冬寒雨散。”春天若天气寒冷,雨水必定多,但冬天天气寒冷,雨水必稀少。 “春黑冬白,雨仔泄泄。”春天满天布黑云,冬季满天白云,则细雨绵绵,下不停之意。 “早春晚播田。”立春日如上年十二月内谓之早春,若播种莫过早也不过迟,按季节行事也。 “春雾曝死鬼,夏雾做大水。”观早晨之雾来卜晴雨。 “春南夏北,无水磨墨。”春天若吹南风,夏天若吹北风,则雨水甚少,有旱灾之虞。 “二月二打雷,稻尾较重捶。”二月初二是土地公生日,这一天若打雷,卜早期稻谷丰收。 “春分有雨病人稀。”春分日有雨,则病人就少。 “雨打五更日晒水。”即五更忽然下雨,中午必晴。 “一点雨一个灯,落到明朝也不晴。”即一点雨水一个泡,落到明天早也不会停,而继续有雨。 “清明风若从南起,定主田禾大有收。”清明日若有南风吹,可卜大丰收之年。 “三月死鱼鳅,六月风拍稻。”三月若过份酷热,水中部分泥鳅酷死,象征台风及早来,六月稻谷会受其吹毁。 “四月芒种雨,五月无干土,六月火烧埔。”芒种日若下雨,则五月少有晴天,而六月则干旱无雨,酷热异常。 “西北雨,落不过田埂。”夏季常见的雷雨(骤雨)来自西北方向,愈下得快,愈停得快。 “未食五月粽,被褥不甘放。”端午节后始无寒气。 “小暑怕东风,大暑怕红霞。”小暑前后十天内,若吹东风,则有台风来袭。大暑前后早晚泛出红霞,表将有台风。 “空心雷,不过午时雨。”早晨一阵雷响,中午前一定有雨。 “六月初一,一雷压九台。”六月初一日,如有雷鸣,年中则少有台风。 “六一九,无风水也哮。”六月十九日必定有风,否则必有雨。 “七一雷,一雷九台来。”七月初一日若有雷鸣,年中台风必定很多。 “夏至风从西北起,瓜菜园内受熬煎。”夏至日吹西北风,可卜年中什稻有歉收之虞也。 “立秋无雨最堪悲,万物从来只半收。”立秋日若无雨,万物可能不丰收。 “东闪太阳红,西闪雨重重,北闪当面射,南闪闪三夜。”夏秋相交时,东闪电表无雨,西闪电重重有雨,北闪即有雨,南闪卜迟迟少雨。 “雷打秋,冬半收。”立秋雷鸣,则迟禾少收之报。 “好中秋,好晚稻。”中秋月明朗,预卜丰收。 “快雨快晴。”骤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突然起风不到明天,突然下雨不会到天黑。 “重阳无雨一冬晴。”九月初九日若无雨,可卜下半年雨量稀少。 “立冬之日怕逢壬,来岁高田枉费心。”立冬日之天干逢壬字,来年高处之田有歉收之虞。 “冬至天阴无日色。”可卜来年定唱太平歌。 “十二月南风现报。”十二月间若吹南风则马上下雨。 “大寒不寒,人马不安。”大寒日不冷,可卜人畜多疾之情。 “晨雾罩不开,戴笠披水衣。”观早晨之雾若久久不散,往往变雨,农夫下田不得不披上水衣。 “送神风,接神雨。”十二月廿四日是送诸神上天的日子,这时若吹风则下年正月初四日接神下凡时则会下雨之卜测。 二、成语中的“春天” 关于春天的成语:  春暖花开 春意盎然 满面春风 春光无限 四季回春 绿草如荫 春风和气  春光漏泄  春光明媚 春花秋月 春华秋实 春晖寸草 春回大地 春兰秋菊 春暖花开  春色撩人 春色满园 春山如笑  春深似海  春生秋杀  春生夏长 秋收冬藏 春笋怒发  春蛙秋蝉 春意盎然  春意阑珊  红情绿意  花红柳绿  花香鸟语  枯木逢春   柳暗花明  漏泄春光 满园春色 柳绿花红  鸟语花香  双柑斗酒  寻花问柳 雨丝风片 莺歌燕舞  雨后春笋 百花齐放  姹紫嫣红  倡条冶叶 尺树寸泓  出水芙蓉  摧兰折玉  繁花似锦  凡桃俗李 纷纷扬扬  纷红骇绿  风吹雨打  风花雪月  浮花浪蕊  孤标傲世 桂馥兰香 桂林一枝 桂子飘香  含苞待放  含苞欲放  红衰翠减  鸟语花香  三、诗文中的“春天”  有关春天的诗歌  1、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3、游园不值 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4、春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5、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6、绝句 宋*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7、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8、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9、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0、丰乐亭游春 宋*欧阳修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11、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2、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3、村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4、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15、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16、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17、早春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8、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19、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关于“春天”的散文 春天的遐思 一片绿叶,显示春的生命;一朵鲜花,绽出春的色彩;一滴细雨,润出春的灵动;一缕春风,抚出春的温柔;一声鸟鸣,惊出春的活力……我独自漫步在春日里,感受春的温暖,欣赏春的美景,迷醉在春的梦幻里。 在这怡人的春日里,倾听万物拔节的声音,任思绪自由飞舞。 春天是读书的季节。夕阳把金黄色的余辉洒在树梢,飘飞的几片花瓣和嫩黄的叶芽在微风中起舞。捧一本散发着油墨香的书,花瓣儿落在书页上,繁杂古板的文字顿时充满欣欣向荣的生命气息,令人心驰神往。 春天是成长的季节。小溪在成长,收集着每一滴晶莹的雨珠,为了汇成奔流的江河;花儿在成长,吸收着每一缕阳光,为了秋天的成熟打基础;小鸟在成长,仔细倾听着母亲的每一声叮咛,为了飞向更广阔的天空储蓄力量。我们也在成长,汲取知识的甘霖,埋下一颗梦想的种子,等待花开的惊喜。 春天也是放飞的季节。万物酝酿一冬的心事绽放在春天。散发着泥土芳香的山坡上,波光粼粼的小河,一群可爱的小孩在放风筝。湛蓝的天空中,几只五颜六色的蝴蝶风筝在和小鸟说悄悄话呢。我的心似乎也随着风筝飞上了天空,愿它带着我的梦想不断飞翔! 我们正处在人生的春天。在青春的舞台上,我们尽情地展示自己独特的风姿,举手投足都是唯我独有;在青春的舞台上,我们尽情地歌唱自己的七彩的生活,字字句句抑扬顿挫,都是生命的勃发! 当你身处逆境时,春天是你心中的理想和信念;当你坐在阳光照不到的角落时,春天是你渴望关怀的心声;当你孤独时,春天是朋友的心心相印;当你面对愚昧时,春天是你对文明的向往…… 倾听春天里万物拔节的声音,心中洋溢着对春天的遐思。 关于“春天”的诗歌 品味春天 春天不仅仅是用眼睛来欣赏的 春天还可以用心品味 用来欣赏的春天是如此稍纵即逝 用来品味的春天却可以地久天长 美是品味的核心 用眼睛欣赏的美是感官的愉悦 用心灵品味的美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超越感官境界的另一种美—— 恬适生活的美—— 这种美需要静观的心境 让我们像品一杯馨香的茶一样 细细咀嚼 四、绘画中的“春天” 为诗配画 惠崇《春江晚景》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为画配诗 《绝句》 杜甫 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教师评语】 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重在考察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尤其是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样化的探究,而且这种探究,既有学生个体的独立钻研,也有学生群体的讨论切磋。这次活动的设计就体现出了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积极搜集信息、整理资料,形成自己的认识。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看到孩子们对春天的欣喜和渴望,利用课本上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寻觅春天的踪迹》这一契机,我和班里的几名同学一起设计了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其中王菲同学既是语文课代表,又是整个活动主导者。平时她活泼开朗,爱思考问题,本活动的设计,王菲学生确实费了一番心思。从活动目标的设置,到活动准备、活动步骤,及作业布置都体现了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成功的精神,提高了学生搜集整理资料、整合信息,用不同的方式展示交流的能力。 本次活动分“课外活动”和“课内活动”两部分。“课外活动”注重学生的自我体验,注重实际观察、记录,并借此激发学生的兴趣,注重提高学生搜集资料、整合内容的能力,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成果的展示采用多种评价手段,让学生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悦,并能较好的起到激励学生的作用。 “课内活动”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结合课本,提出了活动目标:1、注重以“春天”为话题,引导学生积累关于春天的成语和诗词名句,注重学生的文化积累。 2、通过寻觅、观察春天的踪迹,去认识自然,了解生命在春天里成长变化的过程及特点,热爱春天的情感。3、在认识自然中,培养学生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整个活动过程的设计,据活动目标定为四个环节:第一个环节:记录——春天的足迹,包括两个内容:1、各小组向全班同学展示编辑的成果和介绍本组编辑“自然日志”的过程。2、春天有哪几个节气?细心观察这个节气中物候的变化和农事活动情况,记录下春天的足迹。第二个环节:展示——春天的赞歌。1、展示并介绍各小组围绕各自活动内容所制作的手抄报或墙报。2、成语中的“春天”。3、诗文中的“春天”。第三个环节:创造——诗情画意的春天。1、展示学生利用网络查找的有关“诗配画”和“画配诗”作品等资料。2、各组同学展示并解说其课外制作的“诗配画”或“画配诗”作品。3、由学生评委从“诗画配合是否恰当、画作选择是否富有意境和情趣,作品是否具有创造性和想象力”等角度进行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