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卜算子 咏梅》课后反思
《卜算子 咏梅》是毛泽东读了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同题词后而写,并注明是“反其意而用之”。编者在正文之后也附录了陆游词的全文,并加注,做了简要说明。这两首词,虽然写的都是梅花,但由于毛泽东和陆游所处的时代不同,性格不同,经历不同,审美情趣也不同,所以词的思想内涵也就明显不同,并且对比鲜明。怎样充分地尊重教材,用足教材,理解编者意图,让学生钦慕毛泽东笔下“凌寒独放、俏不争春、乐观谦虚”的梅花形象,领悟毛泽东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与开阔的胸襟,这是教学时我们要充分考虑的问题。教学时,首先可抓住两首词对比性强的特点,进行阅读比较。在学生借助注释,读懂大意之后,让学生整体感知,找出“梅”之异,再及时出示写作背景,以达到“知人论世,理解主旨的”目的。其次,要抓住古诗词教学的特点,注重朗读,用足用好教材,让学生在朗读中把握字,弄清句读,把握节奏,感受语言。注意体现朗读的层次性,即读通—读熟—有感情朗读--诵读。
在讲课的过程中,学生积极充分参与到了课堂中,能够积极讨论,大胆想象。教学过程紧扣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也在课堂中解决。但在对学生朗读层次指导上做得还不够充分,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加强对学生朗读的指导,让学生在朗读中把握词的主旨,理解作者情感。除此之外,在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教师要给予准确而有效的评价,从而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