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卜算子 咏梅》教学设计
邢明青
一、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抓住作者对“梅”的描写,体味作者在“梅”中寄托的情感和理想。
3、学习常见的表现手法:拟人、反衬、托物言志。
二、 教学重点
1、抓住作者对“梅”的描写,体味作者在“梅”中寄托的情感和理想。
2、学习常见的表现手法: 拟人、反衬、托物言志。
三、 教学难点
1、学习常见的表现手法: 拟人、反衬、托物言志。
四、教法
朗读法、讲授法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复习《山园小梅》及以往诗中所表现出的梅花的品质。
复习“咏物诗”及其学习技巧。
(二) 、作者简介(填空)
陆游,字 号 ,南宋著名的 。一生力主抗金,志在恢复中原。因“喜论恢复”,受到投降派忌恨,受人排挤,结果被黜免,回乡闲居至死。
陆游是创作力非常旺盛的诗人,《剑南诗稿》共收录9300余首诗词,加上遗稿,有一万多首。诗中最突出的主题就是爱国主义精神,唱出了那个时代的最强音。
(三)、朗读感知
1、读准字音(个别读指出(驿、著、碾)、指名读)
2、听读感知(听读、跟读、指名读)
3、读出别韵(在听读过程中画出能表达作者感情的感情词,着重体会(驿外断桥 寂寞 黄昏风雨香如故 )。自由读、指名读)
(四)文本研读
1、齐读上阙,思考上阕主要写了哪些意象?给你什么感受?(5')
运用哪种修辞手法?(1')
2、概括上阕主要内容(1')
3、词的上阕表达了“梅”的怎样的品格?(1')
明确:1、意象: 感受
驿外 荒凉
断桥 破败 拟人
野梅 孤独 寂寞
黄昏 惆怅 萧瑟
风雨 凄凉 惨淡
2.主要内容:梅生长的困难处境
3.孤芳高洁 坚强不屈的品格。
4、齐读下阕,词的下阕表达了梅的怎样的品格?从哪里体现的?(2')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
明确:
无意苦争春 一任群芳妒----------孤傲高洁 (反衬拟人)
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矢志不渝
小结:
上阕:写梅花孤独开放的恶劣环境
下阕:写梅花坚贞而高洁的优秀品质
(五)合作探究
1、词中的“梅”、“群芳”的形象各自隐喻什么?联系本词的时代背景谈谈你的看法。(2')
梅:饱经忧患的词人。
群芳:当权的投降派。
2. 这首词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请到词中找到相应语句进行说明。
明确: 托物言志
“梅”实际是他人格的化身。
驿外断桥,黄昏风雨:象征他一生艰难的政治处境和他所遭受的严酷的政治打击。
(环境烘托)
争春无意,妒任群芳:写照了他不屑媚俗邀宠、有别于一般官僚政客的性格。
成泥做尘,香犹如故:正突显出他即便粉身碎骨也还是要坚持爱国理想、民族气节、的顽强意志。 (正侧面描写相结合)
(六)中心思想
作者以梅花自喻,借梅花孤高正直、操节自守、矢志不渝的高尚品质,抒发自己请缨无路、壮志难酬的苦闷和炽热的爱国情感。
其实也正是作者一生性格孤高,绝不与争宠邀媚、阿谀奉迎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不渝的铮铮傲骨的真实写照。
(七)比较阅读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一九六一年十二月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它在丛中笑
1、从题目《咏梅》可以看出这两首词都______诗,主要运用的表现手法都是________ (2分)
2、毛泽东说他的咏梅词是“读陆游咏梅诗,反其意而用之。”请简析“反其意”指哪些方面?
(1)最能显示出两位诗人思想境界的词句分别是(2分)
陆词“零落成混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毛词“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2) 两首词各自的情感基调是(4分)
陆词:寂寞、孤独、苦闷;
毛词:乐观自信,胸禁博大。
(3)请简析两首词所塑造的梅的形象的基本特征。(4分)
陆词:坚贞不喻,孤芳自赏;
毛词:无私奉献不居功,以与民同乐为乐。
(八) 当堂检测
1、词的上阕有哪些意象?这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
2、词中表现了梅花具有哪些品格?
七、 作业布置
背诵并默写本诗。
完成活页练习题。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