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学科:语文 年级:九年级 执笔人:赵岩
课题:《说明文语言复习》 课型:复习课
说明文复习专题 说明文的语言
教学目标:
1、 复习并掌握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和生动形象的特点。
2、 了解中考试题考查说明语言的题型并掌握其答题方法。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科学求知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2、3
教学过程:
一、导入从说明文语言的特点不同于以生动见长的记叙文语言也有别于以逻辑严密而著称议论文语言说起,引出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说明文的语言特点:科学、准确、严密
说明文语言的考点:1、准确、严密 (修饰性、限制性词语)
2、生动形象(拟人、比喻)
说明文语言的风格:平实、生动
二、说明文语言中考典型题型
l 一类:能否去掉(删除)为什么?
l 二类:词语的表达作用(表达效果)
l 三类:文中某段(句)话能够体现说明文语言那些特点,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考查准确严密及生动形象两方面特点2013、2014、2015)
三、逐一分析归纳
l 中考题型一:边做边讨论边归纳
l 2009年青岛市中考题《保暖的冰屋子 》:文章第②段写道,“据了解,刚开始点篝火的时候,屋里的墙壁和天花板会融化一些,但融化的只是一小薄层而已。”其中“据了解”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3分)
l 学生讨论归纳分析后老师给予指导得出这类题目的解题方法:
1、表态:不能去掉(删掉);
2、定性:结合语境,解释词语的意思。
3、去掉的效果:若去掉(删)去,句子意思成了……与事实不符(太绝对了;不如原句留有余地、有分寸等);
4、结论:XX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中考题型二、边做边讨论边归纳
请你说一说下面句中划线词语的表达作用(表达效果)。
l 我们认识世界,有时候不是用眼睛来看而是用耳朵来听的。(《听觉的作用》)们认识世界,有时候不是用眼睛来看而是用耳朵来听的。(《听觉的作用》))
学生讨论归纳分析后老师给予指导得出这类题目的解题方法:
1、判定词语的性质(从哪方面予以修饰、限定)
2、结合语境解释、分析词语在句中意思。
3、得出结论:xx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小试身手:试用学过的方法解答下面的问题。
分析下列句子划线词的表达效果。
现在,我们已经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电脑、手机、电视、网站等查询天气预报,其精准度甚至可以精确到一公里、一小时以内。
(2016年中考《大数据 云气象》)
中考题型三
l 说明语言既准确严密又生动形象,请任选一个方面,结合具体内容加以分析。(3分) (2013年中考《“零高度”飞行》)
l 由于磁悬浮轨道“平躺”在“光天化日”之下,万一轨道上出现障碍物对高速行驶的列车构成威胁怎么办?据介绍,磁悬浮轨道全线两边50米范围内装有日前国际上最先进的隔离装置,人为在轨道上制造障碍几无可能。
l 突出强调如何选词体现准确严密和生动形象。可以把题目按语言特点分配不同学生,比如男生分析准确严密女生分析生动形象。准确严密出需要自己选词,其他的方法和第二类相同。生动形象经过探讨归纳出如下方法;
l ①根据题目要求,做出有效判断,确定其 使用的修辞手法(拟人修辞手法居多)
l ② 结合句中关键词语,分析语句的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的……..的特点)
l ③ 得出结论: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增强文章的趣味性、感染力。
四、教学小结:
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一般体现在修饰、限制性的词语上,找到这类词语先判定、解释在放入具体语境分析最后得出结论。
说明文语言生动形象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修辞手法的使用上,特别是拟人点修辞手法的使用。
课堂反馈:
小试牛刀:中考试题再现
一、下面句子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哪些特点?请结合句子作简要分析。(3分)
这股气流“卸掉”水分,一身轻松地爬上山巅,准备在背风坡下沉时,它已经变得比较干燥。遵循“干绝热垂直递减率”,它会按照每下降100米升温1℃左右的规律增温。(2014年中考《焚风》)
二、下边两个句子中划线的词语分别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什么特点?请加以分析。
1、点燃的烽火可以悄悄告诉你一些简单的信息:放一道烽火,表示入侵者在五百人以下,放两道烽火,则表示入侵者在五百人以上。
2、据《汉书》记载,仅一天的时间,烽火信号便可以从当时的河西传到辽东,途经千余里。(2015年中考《烽火台的诉说》)
4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