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P,o,w,e,r,B,a,r,中国专业,PPT,设计交流论坛,案例分析问答题,(心理诊断),1、一般心理问题,2、严重心理问题,3、神经症性心理问题,4,、神经症(分类),5,、精神病,6,、人格障碍,一、对该求助者目前的状态进行资料整理。,(对求助者目前身心和社会功能状态进行整理),1、精神状态(心理):,知、情、意,、行、人格,2、生理功能改变:,3、社会功能状况:效率、人际交往,二、该求助者的主要症状是什么?,(一)生理方面,:,(二)心理方面:,注:,症状中,判断不清的,较为模糊的内容可多些。,表现与症状名称完全无关的,不要写。,三、对该求助者的,诊断,什么?,二级,诊断,三级,初步诊断(初步印象),四、本案例,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非精神病性障碍、神经症性障碍或神经官能症、强迫性神经症,非精神病性障碍、神经症性障碍、恐怖性神经症、社交恐怖症,精神病性障碍、精神分裂症,注意:分层回答,最后错了前面对了还有分。,五、对该求助者作出诊断的,程序,是什么?,(怎样对求助者作出诊断?),1、,根据并与非病的三原则,,根据有无自知力,有无主动求医行为,是否存在逻辑思维方面的异常症状等,判断是否为精神病。,2、,对照症状学标准:,有何症状,从严重程度标准看:,反映强度,有无泛化,是否影响逻辑思维,对社会功能的影响,,病程:,多长时间,3、分析求助者的问题是否有器质性病变作基础。,4,、参考心理测验的结果。,5,、综合以上分析、排查,最终作出诊断:,六、对该求助者作出诊断的程序是什么?,(心理问题,三级),1、分析该求助者是否经历过较强烈的现实性的刺激。,2、分析该求助者的内心冲突是否具有道德性质或现实意思,是否有求治的愿望。,3、分析该求助者的心理、生理及社会功能个方面是否受到影响。,4、分析该求助者的问题受否有器质性的病变作基础。,5、综合以上分析、排查,与神经症或其他精神病相鉴别。,七、诊断依据(说明理由),1、,根据并与非病的三原则,,自知力,求医行为,有无精神症状,排除精神病。,2、,对照症状学标准:,有何症状,从严重程度标准看:,反映强度,有无泛化,是否影响逻辑思维,对社会功能的影响,,病程:多长时间,3、根据心理测验的结果及相关资料等支持本诊断。,4、最终诊断:,对该求助者如何进行初步诊断并说明理由?,即:诊断、诊断依据,神经症等也可使用精神病学的四条标准:,1,)症状学标准:,2,)病程:三个月以上(惊恐障碍一个月),3,)严重程度标准:,客观:社会功能受损程度,主观:精神痛苦程度,4,)排除标准:,排除其他神经症。,排除身体疾病,脑器质性疾病所致精神障碍,排除严重的精神障碍,注:神经症从三原则角度来说,可以符合也可以不符合。,对神经症的诊断,典型症状和冲突性质是最主要的,不要纠结在三原则上。,八、对该求助者需做那些鉴别诊断,(一般心理问题),1、与精神病相鉴别:,根据并与非病的三原则,精神病的特点是患者的知情意不统一,没有自知力,一般也不主动就医,常常便显出幻觉、妄想、逻辑思维紊乱及行为异常等。而该患者,,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2、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严重心理问题的反应强烈,反应已泛化,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病程大于2个月。而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并不严重,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持续时间也较短,因此可以排除严重的心理问题。,3、与某类性神经症相鉴别:,.,九、该求助者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1、生物原因:,躯体疾病、生理年龄,、,性别因素,2、心理原因:认知方面,性格,,3、社会原因:,(1)家庭教养模式,,(2)生存环境(,负性生活事件、正性生活事件,),,(3),人际关系,,(4)社会支持系统,,(5)社会文化,(道德、风俗、习惯等),十、对该求助者可选用什么心理测验并说明理由?,根据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围绕已形成的初步诊断,对该求助者可选用的心理测验及其理由如下:,1、可选用,MMPI,测验,用来探寻病理人格特征以及作为精神病的鉴别诊断。,2、,可选用,SAS,测验,以评估其在焦虑方面的状态及程度。,3、可选用,SDS,测验,以评估其在抑郁方面的状态及程度。,4、可选用,SCL-90,测验,以了解其对自身症状的评估以及程度。,5、可选用,EPQ,测验,用来了解其人格特征。,.,十一、咨询师应收集该求助者哪些方面的 资料?,内容应依据案例的具体情况而定,查看:,成长史、家族史、疾病史、,婚姻史、家庭关系、躯体检查、,心理测评、重大生活事件中缺少什么,,缺的补上即可。,1、求助者的婚恋情况。,2、,该求助者以往解决问题的行为模式。,3、,该求助者早年回忆,有负性情绪记忆。,4、该求助者对未来的希望。,5、该求助者性欲的发展及性生活的相关情况。,6、该求助者的生活状况。,7、该求助者社会交往情况。,8、该求助者的娱乐活动。,9、该求助者个人内心世界的重要特点。,10、求助者的家族史。,11、,求助者的疾病史。,12、求助者的既往心理咨询史。,13、求助者的既往心理测验情况。,14、求助者的家庭成员关系。,15、求助者的出生情况。,十二、与求助者进行摄入性谈话时,,要注意些什么?,1、态度必须保持中性。,2、提问中避免失误。,3、在摄入性谈话中,除提问和引导性语言之外,不能讲任何题外话。,4、不能用指责、批判性语言阻止或扭转求助者的谈话内容。,5、摄入性谈话后,不应给出绝对性的结论。,6、结束语要诚恳、客气、不能用生硬的话做结束话。,十三、对该求助者进行心理咨询时,,如何确定谈话的内容和范围?,1、求助者主动提出的求助内容,2、心理咨询员在初诊接待中观察到的疑点,3、心理咨询员可依据心理测评结果的初步分析发现问题,4、上级心理咨询师为进一步诊断而下达的谈话目标,5、谈话目标中若有一个以上的内容,应分别处理,。,十四、与该求助者进行谈话时,对谈话内容的选择应把握什么原则?,1、适合求助者的,接受能力,,符合求助者的,兴趣,2、对求助者的,病因,有直接或间接的针对性,3、对深入探索求助者的,深层病因,有意义,4、对求助者症状的,鉴别诊断,有意义,5、对求助者的,个性发展,或矫正起关键作用,6、对改变求助者的,态度,有积极作用,对帮助患者改善,认知,和正确理解问题有帮助。,7、谈话法有效实施的关键在于:咨询时是否能正确把握求助者的精神状态和行为特点。,十五、如何对求助者的心理活动进行定性分析?,1、根据判断正常心理活动与异常心理活动的三项原则。,2,、求助者具有典型意义的某些特异性行为表现进行定性。,3,、从求助者的,“,求医行为,”,来判断。,4,、从求助者对,“,症状,”,的,“,自知,”,程度来分析。,十六、在与该求助者进行摄入性谈话中提问问题时,要注意是什么?,在与该求助者进行摄入性谈话中提问问题时要注意避免提问失误,主要体现在:,1、避免,“,为什么,”,的问题,因为这类问题有强烈的暗示性。,2、避免多重选择性问题:因为这类问题是封闭性的,会影响咨询师获得信息。,3、避免多重问题,因为这类问题往往使求助者无法回答。,4、避免修饰性反问:因为这类问题不需要也无法回答,常使谈话陷入僵局。,5、避免责备性问题:因为这类问题常常使求助者产生防卫心理。在咨询中应严加杜绝。,6、避免解释性问题:因为这类问题可减少求助者的自我探索。,十七、对该求助者的临床表现,如何进行量化评定?,对该求助者的临床表现进行量化评定时,可按照神经症临床评定方法进行评定:,1、病程:多长时间,评为几分。,2、精神痛苦程度:,.评为几分。,3、社会功能:,评为几分。,总分:,十八、对该求助者的个人成长资料进行整理。,1、婴幼儿期:,2、童年生活经历:,3、青少年期情况:,4、个人成长中的重大转化及现在对它的评价。,十九、从认知方面对该求助者的症状进行分类整理。,1、感觉障碍:,2、知觉障碍:,3、记忆障碍:,4、思维障碍:,二十、本案例如何处理?,如案例为不健康状态:,参考以认知疗法、或行为疗法进行咨询,可大体写咨询步骤和方法。,如案例为神经症:,转介,或在专科医生的治疗前提下或指导下,进行咨询。,理由是:,属于*神经症,所以,不属于心理咨询范畴,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