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脑肿瘤的影像诊断-.ppt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11188061 上传时间:2025-07-05 格式:PPT 页数:76 大小:2.56MB 下载积分:16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脑肿瘤的影像诊断-.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脑肿瘤的影像诊断-.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脑肿瘤的影像学诊断,2017-03-30,张柳,颅内肿瘤是常见疾病;分类:,(一)按来源分类,:包括颅骨、脑膜、血管、垂体、脑神经、脑实质和残留的胚胎组织;,(二)原发性和转移性,;,(三)良性或恶性;,(四)按部位分,,幕上、幕下、鞍区、桥小脑角区,等,临床上要求能确定肿瘤的位置、大小、范围、数目和性质。颅骨平片诊断价值有限,少数能定位甚至定性。脑血管造影可作出定位诊断,有时可作出定性诊断。,CT,和,MRI,对肿瘤的诊断优于传统的,X,线检查。,CT,定位与定量诊断可达98,,CT,特征结合临床资料,定性诊断正确率可达80以上。,MRI,对肿瘤定位诊断更准确,但定性诊断有时也有困难,。,颅内肿瘤发病情况在小儿与成人不同。婴儿及儿童期以幕下肿瘤常见,其中髓母细胞瘤、星形细胞瘤和室管膜瘤发生率较高。成人中约70的颅内肿瘤位于幕上,中年人最常见为胶质瘤和脑膜瘤,老年人则最常见为脑膜瘤和转移性肿瘤。临床表现因肿瘤类型和部位不同而各不相同。,临床症状和体征,为癫痫、偏瘫、视听觉障碍、复视、头痛以及其它颅内压增高的体征。但这些症状常无特异性且晚期出现,因此,神经放射学检查是脑肿瘤诊断的重要工具。,五、脑瘤(,tumors of brain),表现,CT,具有高密度分辨力,对脑瘤的检出比较敏感,1.0,cm,病灶,结合增强扫描,其定性诊断率达70%80%,根据肿瘤,位置,、,密度,、,多少,、,毗邻关系,,,增强的程度,和,形式,、,形态,,,脑水肿,有无,,钙化程度,,,囊变,等确定其性质。,脑瘤,CT,平扫表现,高密度,高于脑组织密度,常见于钙化、出血,等密度,与脑组织密度相等,常见于脑膜瘤和其他少见肿瘤。,低密度,低于脑组织密度,绝大多数的肿瘤。,脑瘤,CT,平扫表现,部位,脑膜瘤,与颅骨、大脑镰相连,转移瘤,脑周边,鞍内,垂体瘤,鞍上,颅咽管瘤,桥小脑角区,听神经瘤,脑瘤,CT,平扫表现,数目,单发或多发(常见转移瘤),占位征象,脑沟、池、室消失、狭窄或移位,水肿,与恶性程度有关,脑瘤,CT,平扫表现,低密度,+,更低密度,代表肿瘤组织液化坏死。,混杂密度,高、低、等密度混合存在。,脑瘤,CT,增强扫描,目的,发现肿瘤;鉴别(是否,良恶);大小。,增强显著,脑外,恶性,增强不明显,良性多见,增强均匀,良性常见,增强不均匀,坏死,恶性多见,环状增强,转移瘤等,(一),神经上皮组织瘤,起源于神经胶质细胞,属脑内肿瘤,占颅内肿瘤40%。包括星形细胞瘤、少突胶质细胞瘤、室管膜瘤、髓母细胞瘤等,最常见者为星形细胞瘤。,(一)星形细胞瘤(,astracytoma):,占颅内肿瘤的30%35%,又分为星形细胞瘤、间变型及多形胶母三个亚型。肿瘤分级采用4级分类法,、级偏良性,、级为恶性,现在国际上倾向于三分法:既:星形细胞瘤、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和胶质母细胞瘤;组织学分型有纤维型、原浆型、肥胖型和间变型。成人多发于大脑半球,儿童多见于小脑。星形细胞多呈浸润性生长,无包膜,与正常脑质分界不清,肿瘤常有囊变,囊内有肿瘤结节,恶性者易发生坏死和出血,血管形成不良,可见钙化。,影像学表现,1颅骨平片:,主要观察颅高压和肿瘤定位征,。,2,CT,表现:,(1)低度恶性星形细胞瘤:平扫多为脑内边界较清的低密度灶,可见斑点状高密度钙化灶,瘤周水肿轻,占位效应轻,病灶轻微强化或不强化。,平扫,增强扫描,左额叶良性星形细胞瘤,侧脑室后角胶质瘤,1,2,3,4,右侧小脑星形细胞瘤,(1平扫、2、3增强扫描,4为,CT,平扫),(2)恶性星形细胞瘤:平扫多为等、低、高混杂密度或呈囊性变,有斑点状钙化或瘤内出血,边界不清,瘤周水肿及占位效应较明显,因肿瘤破坏血脑屏障而强化明显,多为形态不规则、厚度不一致的强化环,可见壁结节强化,也可呈弥漫性强化。,恶性胶质瘤,CT,表现,(,3,)少突神经胶质瘤:平扫多为等、低或略高密度肿块,边境清晰。大部分有钙化,钙化多位于周围,部分可见瘤内出血 液化,半数肿块可见不同程度强化如果出现不均匀,不规则环状强化则有恶变可能。,诊断与鉴别诊断,根据典型影像学资料,大多数肿瘤可以定位,80%可作出定性诊断。,(二)脑膜瘤,(,meningioma),中年女性较多,脑膜瘤起源于蛛网膜细胞,多居于脑外,占颅内肿瘤15%20%,属脑外肿瘤,中老年多见。多位于矢状窦旁、大脑凸面、蝶骨嵴、嗅沟、桥小脑角、大脑镰或天幕,少数位于脑室内。组织学分为合体型、纤维型、过度型、沙粒型和成血管细胞型。,影像学表现,CT,表现:,1、平扫:(1)肿瘤呈均匀高密度(占75%)、等或低密度,边界清,(2)沙粒样钙化或不规则钙化,(3)邻近骨质增生或破坏,2、增强扫描:肿瘤90%均匀一致强化,10%15%呈不典型环状强化。,脑膜瘤,CT,平扫+强化,恶性脑膜瘤,出具备脑膜瘤的一些表现外,可出现以下征象。,CT,平扫,肿块密度不均,可见囊变出血,增强可见斑片状或环形强化。,肿瘤周围水肿带。,包膜不规则,厚薄不均。,肿瘤周围骨质明显破坏,可向颅外蔓延。,诊断与鉴别诊断,根据典型影像学表现,结合脑膜瘤的好发部位、性别和年龄特征,容易诊断,少数不典型的脑膜瘤,需与胶质瘤、转移瘤和脑脓肿等鉴别。,脑膜瘤钙化,顶叶脑膜瘤,三、听神经瘤(,acoustic neurinoma,听神经瘤占颅内肿瘤的810。是成人后颅凹常见的肿瘤,约占后颅凹肿瘤的40,占桥小脑角肿瘤的80。中年人好发。听神经由桥延沟至内耳门长约1,称近侧段;在内耳道内长约1,称远侧段。听神经鞘瘤3/4发生在远侧段,1/4在近侧短。,临床与病理,听神经瘤起源于听神经前庭部分的神经鞘的雪旺氏细胞,为良性脑外肿瘤。肿瘤呈圆形或椭圆形,有完成包膜。血远丰富;可发生囊变或出血;骨性内耳道扩大;压迫脑干和四脑室引起脑积水。,临床表现为桥小脑角综合征(病侧听神经、面神经和三叉神经受损以及小脑症状;颅内压增高征。,影像学表现,X,线,:内听道扩大;椎动脉造影可见小脑上动脉和大脑后动脉近段向上内移位。,CT,:,平扫见桥小脑角内占位,呈圆形或半圆形,等密度占5080,肿瘤可囊变、坏死和出血,出血后可呈高密度改变,瘤周水肿轻;局部脑池扩大;5080的病例有内听道漏斗状扩大或骨质破坏;脑干和四脑室受压移位,幕上梗阻性脑积水。,CT,增强扫描5080呈明显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单环或多环状强化,囊变坏死区不强化;,诊断和鉴别诊断,CT、MRI,,尤其是后者,对听神经瘤的确诊率可达100,,MRI,无骨性伪影,能充分显示肿瘤与听神经的关系;注意与后颅凹的其它肿瘤,如桥小脑角的脑膜瘤、胆脂瘤和三叉神经瘤等相鉴别。,四、颅咽管瘤(,craniopharyngioma),颅咽管瘤是颅内常见的肿瘤,占颅内肿瘤的2.816.16,常见于儿童,成人少见。,临床与病理,颅咽管的胚胎残余上皮细胞演化而来;多向鞍上生长,压迫三脑室而引起脑积水。肿瘤大小不一,大多数有囊变和钙化。临床表现为发育障碍,颅内压增高征,成人以视力、视野障碍,个别有精神异常及垂体功能低下的表现。,影像学表现,X,线,:平片见鞍区钙化,蝶鞍异常,颅内压增高征,颈内动脉床突上段伸直抬高,等。,CT,:1、,平扫见鞍区囊性或囊实性伴有不规则钙化的肿块;,2、肿瘤的实质部分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3、脑积水,4、冠状扫描可更清晰的判断肿瘤与蝶鞍的关系。,诊断与鉴别诊断,(1)儿童多发,高颅压征,视力和视野及内分泌功能紊乱等表现;,(2),CT,平扫鞍上囊性肿块,多有各种形体的钙化,囊壁及实质部分可强化;,(3),MRI,定位更准确,但对钙化显示不如,CT。,颅咽管瘤,五、垂体腺瘤,垂体瘤(,pituitary adenoma),约占颅内肿瘤的10左右。发生于成年人,男女发病相等,但分泌催乳素的微腺瘤多为女性。,临床与病理,分为有分泌激素功能和无分泌激素功能两类,前者包括分泌生长激素的嗜酸细,垂体腺瘤属脑外肿瘤,包膜完整,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可向上生长突破鞍膈侵及鞍上池。较大的肿瘤因缺血或出血而发生中心坏死或囊变。偶可钙化。临床表现有压迫症状,如视力障碍、垂体功能低下、阳痿、头痛等。内分泌亢进的症状:泌乳素(,PRL),腺瘤出现闭经、泌乳、生长激素(,HGH),腺瘤出现肢端肥大、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腺瘤出现,Cushing,综合征等。,影像学表现,X,线:平片显示蝶鞍扩大,前后床突骨质吸收、破坏,鞍底下陷,偶尔可见鞍内钙化。部分病例可见颅高压征象及颅骨增厚等。,CT,表现:,1,垂体微腺瘤的,CT,表现,(1)垂体高度异常:垂体腺瘤400815有垂体高度增加,但是垂体正常高度(男7,mm,,女9,mm),这一标准难以被普遍接受。因为正常高度的垂体内发现微腺瘤也并不少见。,(2)垂体内密度改变:快速注射对比剂后迅速扫描肿瘤为低密度,延迟扫描为,等密度或高密度。因为垂体无血脑屏障,注射对比剂后,对比剂进得快、去得快,而肿瘤的血供不如垂体丰富,对比剂进得慢、去得也慢。肿瘤低密度世可由肿瘤液化、坏死和纤维化所致。鞍内垂体腺瘤的强化形式包括有均匀强化、不均匀强化、局限低密度、未见异常密度。,(3)垂体上缘膨隆:垂体微腺瘤783842的病例可出现垂体上缘膨隆。冠状扫描,膨隆可以居中,偏侧更有意义。少数病例垂体上缘平坦。,(4)垂体柄偏移:冠状面可以观察垂体柄左右偏移。偏侧的肿瘤可以将垂体柄挤向对侧,约占184317。居蝶鞍中部的肿瘤,可以使垂体柄变短。垂体柄的前后移位,在矢状或冠状面上才能显示。有些病例在,CT,扫描时,垂体柄显示不清楚。,(5)鞍底骨质改变:冠状面扫描可以显示鞍底骨质变薄,凹陷或侵蚀,占 579633,但少数病例肿瘤与骨质改变之间存有一段距离。,(6)血管丛征:动态,CT,扫描观察,垂体腺瘤使垂体内毛细血管床受压、移位称血管丛征(,tun,征)。,诊断与鉴别诊断,CT,与,MRI,诊断垂体肿瘤可靠,95以上的垂体肿瘤可作出诊断,但难以作出组织学诊断。大的垂体肿瘤常见蝶鞍增大和鞍内及向鞍外延伸,边界清楚的肿块,,CT,上为略高密度,,MRI,上,,TlWI,为等信号,,T2WI,为高信号,有明显均匀强化。依上述表现多可作出诊断。垂体微腺瘤的诊断主要靠,MRI,,直接征象是,T1WI,上垂体内的低信号病灶,增强检查更为明确。,六、脑转移瘤(,metastatic tumor of the brain),常见,占颅内肿瘤的3.1912.92,多发生于4060岁,约占80,男性稍多余女性。,临床与病理,肿瘤发生脑转移的频率由多到少依次为肺癌、乳腺癌、胃癌、结肠癌、肾癌、甲状腺癌等。1015查不到原发瘤。转移部位以幕上多见,占80;幕下占 20。7080为多发,多位于皮质髓质交界区。大体观肿瘤与正常脑组织分界清楚,肿瘤中心常发生坏死、囊变和出血,少数可见肿瘤内钙化。肿瘤周围水肿明显,水肿程度与肿瘤类型有关。肿瘤血供多较丰富,肿瘤内的血管结构与原发肿瘤类似。转移途径以血行转移最多见,亦可直接侵犯或经脑脊液循环种植转移。,临床表现,主要有头痛、恶心、呕吐、共济失调、视神经乳头水肿等。有时表现极似脑中风,极少数病人表现为痴呆。约512的病人无神经系统症状。,影像学表现,X,线:当转移瘤侵及颅骨时,颅骨平片,见融骨性破坏。脑血管造影可见颅内密,均匀的小血管染色区,局部可有血管位。,CT:,平扫肿瘤密度不等,高、等、低,混杂密度均有。6070的病例为,多发,肿瘤小者为实性结节,大者中间多有坏死,呈不规则环状。87的病例有脑水肿,度水肿占57。然而很小的肿瘤却有很犬的水肿。所以,,小肿瘤大水肿,为转移瘤的特征。,增强扫描94.4的病例有增强。坏死、出血不强化。肺癌多为,环形增强,(425),13有出血。,男性脑转移瘤多来自肺癌(63),女性多来自乳腺癌(51)。结节性转移64为乳腺癌转移。大块肿瘤中间无坏死,提示恶性程度低,反之亦然。,癌性脑膜炎,的,CT,表现平扫仅见脑池、脑沟增宽,也可有脑室扩大。注射对比剂后扫描,可见脑膜或室管膜强化,小脑幕也可呈不规则强化。有时还可见模糊的肿块。有些病人,仅表现为脑积水。,诊断与鉴别诊断,多发性病灶,位于皮质下区,病灶周围有明显水肿,,CT,上病灶呈低、等或高密度。,MRI,上,,T1,与,T2,像病灶呈等或高信号,有均匀或环状强化,则多可诊断为转移瘤,特别在身体其它部位有原发瘤时。但应注意需同多发病灶,如多发结核球、多中心性脑胶质瘤鉴别。单发大的转移瘤,表现多无特征,难与囊性星形细胞瘤和有囊变的淋巴瘤鉴别。,对脑转移瘤的诊断,MRI,优于,CT,,特别是对颅底、颅顶以及幕下脑干和小脑病灶的显示。显示1,cm,以下的小病灶,,MRI,也优于,CT。,(肺癌)脑内多发转移瘤,脑转移瘤,(肺癌多发脑转移),CTA,生殖细胞瘤,占颅内肿瘤,0.5%,,好发于儿童青少年临床表现与肿瘤发生的部位密切相关,发生在松果体常有性早熟,脑积水和颅内高压,发生在鞍区常有视力障碍,头痛,呕吐,多饮,多尿和垂体功能低下;位于基底节可有,“,三偏,”,症状。,CT,表现,1.,三脑室后方等或高密度肿块,围绕结节状聚集的钙化,增强程均匀或不均匀强化。,2.,常伴脑积水。,3,鞍上,室管膜病灶种植或合并发生。,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医学/心理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