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初中九年级体育《耐久跑》教案
教材分析:
耐力素质是指人体长时间进行肌肉活动时抗疲劳的能力。耐力素质是人体各器官系统机能和心理素质的综合表现,也是人体质强弱的重要标志。根据1995年调查,与1985年相比,我国中学生800米和1500米跑成绩下降最明显,城市学生尤为明显。专家们分析,耐力素质下降直接原因是学生体育锻炼时间减少,运动强度过小,尤其是长跑活动减少;此外在学生中怕苦怕累思想严重。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深有体会。然而提高学生耐力素质的有效手段则是耐久跑的锻炼,而学习耐久跑技术是学生最为被动、最不愿学习的运动技能。那该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是每一位体育教师的心愿。因而本人把耐久跑教材的教学,设计成很多种情景(如:防空演习、排除定时炸弹、争夺地盘、寻找路标等等)。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习耐久跑的各项技术,从而使学生在练习中排除心理障碍,感受到耐久跑的乐趣,从而学会一种运动技能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一、本课的指导思想: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通过学习耐久跑技术,让学生学会一种运动技能,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及终身体育的意识。确保“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实处,使学生健康成长。
二、教学对象与教材:
对象初三年学生,教材为耐久跑技术。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采用设置情景、讲解示范、提示、设置疑问、分组练习、自评互评,自我监督等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练习,采用挂图、音乐、文字提示,学习评价记录夹等方法促进学生进行自主练习。
四、教学程序:
体育课堂常规检查2分钟-------热身操约10分钟------实践、探索、体会、评价等约25分钟----课结束约8分钟。
五、预计运动负荷与目标:
预计学生通过本次课学习,85%以上学生懂得应用耐久跑技术进行体育锻炼。预计本次课学生的运动强度为最高心率170次/分左右,平均心率130次/分左右,练习密度为50%左右。
六、场地与器材:
标志物8个、学习评价记录夹、秒表一块。
教师
李
时间
课型
新授
年级
九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情景教学,使学生知道耐久跑中呼吸节奏与跑步姿势的重要联系,发展体能,提高学生健康水平,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和终身体育的意识。
2.技能目标:通过耐久跑教学,让学生学会耐久跑的技术,并使之成为自己的爱好,从而提高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耐久跑教学,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调节情绪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
教材
耐久跑技术
器材
标志物8个、学习评价记录夹、秒表一块。
本 课
重
难
点
重点
学会途中跑中的呼吸节奏与跑步姿势
难点
熟练应用技术进行练习,以及克服“极点”的意志。
授课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实施步骤
教师活动与学生队形组织
课堂常规约2min
1.体育委员整队报告人数,教室检查服装。
2.师生问好。
3.教室宣布本课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
4.安排见习生。
1、 全班成四路横队集合。
组织如图:
×--------- ×---------
O--------------- O---------------
△
☆
△体育委员
☆教师
准备活动约10min
1.“听数抱团”游戏。
(通过本游戏提高学生对耐久跑的兴趣,进而达到热身的目的。)
教室简介游戏规则:
(1)队伍按男女分组各呈一路纵队按顺时针方向慢跑。
(2)听到教师哨声信号后立刻向相反防线继续慢跑。
(3) 听到教师数字信号后,学生自行以最快速度按数字抱成一团。如教师数字口令为“5”,则相近的5位同学抱团。
(4)教师可变换数字口令信号,如“8-5”即三人抱团。
2.原地徒手操:
头部运动、扩胸运动、
体转运动、腹背运动
1.图示游戏规则及组织方法
☆
2.学生认真听讲,记住要求和重点等
3.学生练习:
(1)慢跑体会脚掌着地的方法和呼吸节奏
(2)听清教师的信号变换。做好随时变向、抱团准备。
(3)快乐游戏、全情投入。
(4)认真投入做徒手操,谨防受伤。
基本部分
25min
1. 变速跑
组织与要求:教师讲解有关知识点、要求及重点等。
要求:发展一般耐力,途中跑时正确的身体姿势和合理的呼吸方法。
重点:呼吸和跑的节奏相配合。
变速跑的生理效果,首先是增加心脏容量,改善跑的过程中心脏对循环系统的泵血能力,从而更好地向工作中的肌肉提供血液,提高有氧代谢能力,即提高了耐久能力。
2.绕障碍物曲线跑
组织与要求:以低速绕每个标志物慢跑。过渡提速至自身70%左右的匀速跑水平。
1. 图示组织队形方法:
2图示组织队形方法:
3.末尾追逐跑
组织与要求:绕规定圆的区域慢跑,末尾的队员从队伍外侧以加速跑跑至队伍最前方成为排头。一次进行。
教师强调联系重点。随时提示。
练习密度:42%--55%
平均心率:135次/分
2. 3.图示组织队形方法:
学生练习注意:
(1)体会脚掌着地的方法和呼吸节奏
(2)学生自主体会自己“极点”的到来以及靠意志力克服。
结束部分
8min
1.分组讨论与简单自由活动
2.小结本堂课的学习情况。学生互评,教师简要点评。
3.组织学生进行放松。
4.布置课后作业,安排学生收器材。
4、“同学们再见﹗”
1.学生能积极进行放松。
2.学生认真听讲,共同参与小结,明确存在的问题。
3.指定学生按要求回收器材。
4.“老师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