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小学五年级体育《障碍跑》教案设计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小学五年级体育教材中《障碍跑》章节。详细内容包括:了解障碍跑的基本概念、规则和技巧;学习跨、跳、爬等基本动作;掌握基本的障碍跑训练方法。
二、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障碍跑的基本技巧,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勇敢、自信的品质。
3.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养成良好锻炼习惯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教学难点:障碍跑中的跨、跳、爬等动作技巧的掌握。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勇敢挑战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动作协调性和灵活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障碍物(如轮胎、跨栏、绳索等)、口哨、秒表。
学具:运动鞋、运动服、护具(如护膝、护腕等)。
五、教学过程
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
利用故事、图片等引导学生了解障碍跑的起源和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热身活动(5分钟)
带领学生进行慢跑、拉伸等热身运动,提醒学生注意运动安全。
3. 技能学习(10分钟)
(1)示范跨、跳、爬等动作技巧,让学生跟随示范进行练习。
(2)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4. 障碍跑训练(10分钟)
(1)设置障碍物,让学生按照规定路线进行障碍跑训练。
(2)分组比赛,提高学生的竞技水平和团队合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
1. 障碍跑的基本技巧
跨、跳、爬等动作技巧
2. 障碍跑训练方法
设置障碍物,进行规定路线训练
七、作业设计
1. 作业题目:
(1)复习跨、跳、爬等动作技巧。
(2)与家长一起进行障碍跑训练,记录成绩。
2. 答案:
(1)跨:左脚在前,右脚向后跨,身体保持平衡。
(2)跳:双脚同时起跳,越过障碍物。
(3)爬:双手撑地,双脚交替向前爬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1. 课后反思: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动作技巧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 拓展延伸:
(1)开展家庭障碍跑比赛,激发学生运动兴趣。
(2)组织校内外障碍跑比赛,提高学生竞技水平。
(3)鼓励学生参加其他体育项目,全面发展身体素质。
重点和难点解析
1. 教学难点:障碍跑中的跨、跳、爬等动作技巧的掌握。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勇敢挑战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动作协调性和灵活性。
3. 技能学习过程中的示范、分组练习和巡回指导。
4. 作业设计中的家庭障碍跑训练和家长参与。
一、动作技巧的掌握
1. 跨:重点在于左脚在前,右脚向后跨,身体保持平衡。在示范过程中,教师需强调两脚的协调性和身体重心的控制。
补充说明:可设置不同高度的障碍物,让学生逐步掌握跨的技巧。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动作是否规范,及时纠正错误。
2. 跳:重点在于双脚同时起跳,越过障碍物。教师需关注学生的起跳力度和落地姿势。
补充说明:可通过设置不同距离的障碍物,让学生掌握合适的起跳时机。同时,教师应提醒学生注意落地时的缓冲,避免受伤。
3. 爬:重点在于双手撑地,双脚交替向前爬行。教师需关注学生的爬行姿势和速度。
补充说明:可设置不同难度的爬行障碍,如斜坡、低洼地等,让学生在练习中提高爬行技巧。
二、精神品质的培养
1. 克服困难:在障碍跑训练中,教师应鼓励学生面对挑战,勇敢克服困难。
补充说明:教师可通过分享励志故事,激发学生的勇气和自信心。在训练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适时给予鼓励和支持。
2. 动作协调性和灵活性:通过跨、跳、爬等动作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动作协调性和灵活性。
补充说明:教师可设计丰富的练习形式,如变换障碍物的高度、距离等,让学生在游戏中提高动作协调性和灵活性。
三、技能学习过程中的关注点
1. 示范:教师在进行示范时,动作要规范、清晰,便于学生模仿。
补充说明:示范过程中,教师可适当放慢动作速度,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动作要领。
2. 分组练习: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合理分组,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锻炼。
补充说明:在分组练习过程中,教师应密切关注各小组的练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
3. 巡回指导: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动作技巧,发现问题并进行针对性指导。
补充说明:在巡回指导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四、作业设计中的关注点
1. 家庭障碍跑训练:鼓励家长参与,共同见证学生的进步。
补充说明:教师可设计简单的家庭障碍跑训练计划,让家长协助完成。同时,鼓励家长记录学生的训练过程,共同分享喜悦。
2. 家长参与:提高家长对体育教育的重视,促进家校共育。
补充说明:教师可通过家长会、群等方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让家长了解体育教育的重要性,共同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
一、语言语调
1. 讲解动作要领时,语言简练、清晰,语调富有激情和感染力,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在鼓励学生时,语调亲切、热情,让学生感受到关爱和支持。
二、时间分配
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以故事、图片等形式吸引学生注意力,为新课内容做铺垫。
2. 热身活动:5分钟,充分热身,预防运动损伤。
3. 技能学习:10分钟,注重示范与分组练习相结合,确保学生掌握动作要领。
4. 障碍跑训练:10分钟,给予学生充足的实践机会,提高动作熟练度。
三、课堂提问
1. 在讲解动作要领时,适时提问,了解学生对动作技巧的掌握情况。
2. 在学生分组练习过程中,关注学生的练习情况,针对性地提问,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提高动作质量。
四、情景导入
1. 利用与课程相关的故事、图片等,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发学生兴趣。
2. 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障碍跑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教案反思
1. 教学内容安排:本节课内容充实,但在实际操作中,应注意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适当调整教学进度。
2. 教学方法:采用示范、分组练习等方法,有助于学生掌握动作要领,但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4. 课堂互动:课堂提问和分组练习环节,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但要注意提问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课堂效果。
5. 作业设计:家庭障碍跑训练和家长参与,有助于巩固课堂所学,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但需关注家长的实际操作情况,给予适当指导。
6. 课后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教师应认真反思,找出不足之处,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健康,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