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栋转换层施工方案样本.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1160093 上传时间:2025-07-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2.50KB 下载积分:6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栋转换层施工方案样本.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栋转换层施工方案样本.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转换层施工方案 一、 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惠阳区大亚湾石化大道旁, 总建筑面积约为268413m2, 由9栋商住楼组成, 均为32∽33层框剪结构。地下室一层为车库, 面积24093.30 m2。建筑最大总高度为99.6米, 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 其中1、 2层均为商铺, 层高5.9m、 5.8m, 三层及以上为住宅, 层高2.9m。本工程由深圳市镒铭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设计。 本方案中以7、 8、 9栋为编制对象。 二、 转换层设计情况 转换层位于上部主体结构的第二层, 层高为5.80m,为梁式转换层, 梁面顶标高10.40m, 承托层数为30层。框支梁最大截面为1100×1800和1000× , 梁主筋采用Ⅲ级钢ф25和ф32按1~3排设置, 其水平净距多界于36mm~80mm。转换梁下框支柱分矩形截面, 矩形柱截面为1100×1100~1200×1200, 柱主筋Ⅲ级钢φ25、 φ28。转换层楼板设计厚度180mm。所有转换层的柱墙梁板砼均为C45高强砼。 三、 施工环境及条件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及施工组织设计中已确定的因素, 在转换层施工中首先应在下述条件下进行: 1) 大型施工机械配置为: 1台(TC6013A-6)塔吊, 其覆盖半径为R=60m, 其最大起吊重量Tmax=6t, 最远端起吊重量为Tmin=1.3t; 1台楚天HBT80输送泵,其满负载泵送能力为40m3/小时; 2台弯矩机; 2台断钢机; 2台钢筋直螺纹套丝机。 2) 现场周边已用围墙圈定, 施工场地比较宽敞, 车辆能够进入场内, 但现场应加强疏导保持畅通。 3) 塔吊作业半径能覆盖转换层平面。 4) 转换层砼采用商品砼, 支模系统均采用普通钢管、 扣件、 木枋、 木板组成, 无特殊的材料及构配件可供使用。 5) 转换层完成后, 其上部的三层以上结构必须正常施工, 因此三层以上的施工荷载应在转换梁支模架中充分考虑。 6) 工程质量要求高, 必须达到惠州市优质结构工程标准要求。 7) 工期应尽可能缩短。 四、 施工方案的选择 转换层结构施工的关键是确定转换层的施工方案, 它直接影响到施工阶段结构的安全、 工程质量和施工成本。针对前述的设计情况及既定的各种环境与条件, 从技术、 经济与适用的角度考虑, 进行施工方案的综合抉择。 根据本公司以往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经验, 本工程考虑以荷载传递法, 即采取以已施工的下部结构为主承力构件, 完成转换层施工。 结合本工程的工期目标, 综合相关各种因素, 经多方研究确定该转换层施工方案采用柱、 墙与梁、 板砼一次浇筑, 该方案的优点是: 1)由于其施工工艺与作业流程与普通楼板结构相同, 其工序最少, 没有因工序交叉所带来的附加环节与问题; 2)因钢筋、 模板和砼各分项工程均是一次性完成, 因此工期最短。 但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有: 1) 因层高较大, 砼自由下落高度达到5.8m, 因此砼下料须作特别处理; 2) 柱子砼从梁端流入, 且因柱子砼量大, 因此浇筑速度较慢; 3) 梁柱核芯区的梁柱钢筋交叉重叠密集排列, 形成钢筋网格层, 砼振动棒的插入和振捣较为困难, 砼的浇筑质量不易控制; 4) 砼延续浇筑时间较长, 受外部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大。 由于转换层的砼自重及施工荷载非常大, 因此确定转换层的支撑系统尤为重要, 本方案要求转换层砼浇筑时模板支撑一直撑到地下室底板, 故首层支撑在二层转换层砼浇筑15天后才能拆除, 地下室负一层支撑在达到拆模强度要求后先拆除, 然后转换层砼施工前在塔楼投影范围内采用回顶措施按梁下1000×1000间距、 板下 × 的间距重新搭设二次支撑。二次支撑在模板拆除、 楼板产生了自然挠度之后设置, 支设时在钢管立柱上方加设顶托, 利用丝杆调节支设高度, 使支撑顶部贴紧梁板底, 但支顶不能过紧, 以梁板不产生向上形变为控制标准。 五、 转换层施工技术措施 1、 施工工艺流程: 绑扎柱、 核心筒墙钢筋→搭设转换层、 转换梁支架→支设转换梁底模→绑扎转换梁钢筋→绑扎上部结构剪力墙及暗柱插筋→支设转换梁侧模及转换柱、 核心筒墙部分模板→支设转换层梁、 板模板→绑扎梁、 板钢筋→浇筑转换梁及梁、 板砼。 2、 转换梁钢筋工程主要施工技术措施: 鉴于转换梁所用钢筋规格较大、 钢筋配置较密, 为保证施工质量, 拟采用如下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1) 钢筋保护层 根据施工图及施工规范要求。该转换层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分别为: 柱30mm, 梁25mm, 板15mm。梁底保护层垫块采用100×50×25硬质花岗石, 且在梁底按@500平行排列均匀布设, 其它部位的保护层垫块采1:2水泥砂浆制作为50×50×厚度, 垫块制作成型后应加强养护( 不少于7天) 以提高其承载能力。 2) 钢筋的连接 钢筋连接头形式 框支柱、 剪力墙暗柱主筋: d>20时采用套筒连接, 框支梁、 连梁及剪力墙钢筋: d≥20时采用套筒连接, d<20采用搭接; 板筋: 采用绑扎搭接。 钢筋接头位置 受力钢筋接头不宜设置在梁柱端箍筋加密区内,设置在同一构件内的接头应相互错开,在任一接头中心至长度为钢筋直径d的35倍且不小于500mm的区段内,同一根钢筋不得有两个接头; 在该区段内有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积的百分率不宜超过50%。楼板受力钢筋搭接接头: 底筋在支座处, 面筋在跨中1/3范围内, 钢筋绑扎搭接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度为1.3llE,凡搭接接头中点位于连接区段长度内的搭接接头均属于同一连接区段, 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对于楼板钢筋不宜大于25%。 3) 钢筋检验与标识 钢筋原材料进场时必须经过检验, 检验其材质证明是否与现场钢材相吻和, 在监理见证下现场按规定进行取样送检, 确认其物理性能达到验收要求后, 才能进入下道工序的施工, 杜绝使用不符合材质要求的钢筋进入施工现场。由于本工程同种直径( ф25、 ф28、 ф32) 的钢筋有Ⅱ、 Ⅲ两种级别, 因此现场必须做好标识工作, 要求钢筋进场时以及制作后在上述直径的每根Ⅱ级钢筋上均涂刷红油漆, 避免在制作和绑扎过程中出现误用。 4) 钢筋制作 由于转换梁钢筋层数较多, 柱筋又必须尽可能包裹梁筋, 特别是在两梁交汇处, 钢筋交错重叠形成较高的网格层, 因此在钢筋配料及制作时必须充分考虑下列部位: 在两梁交汇处, 因梁面筋分层交错排列, 形成四~五层钢筋网格后, 为避免梁柱面标高超过设计位置, 应在配筋时明确划分各层钢筋穿插顺序、 箍筋高度, 即: 以最上排钢筋为准, 下部各层钢筋按规范要求的间距顺序往下排列, 为尽可能增大梁截面的有效高度, 各梁的同排钢筋应先排列完再排第二层钢筋, 同时箍筋高度应相应减小; 由于梁面筋和底筋均在柱边弯折锚固, 柱边有柱主筋占据了一定的位置, 为便于砼下料和振捣, 在满足弯折锚固段长度和平直锚固段长度的前提下梁主筋的弯折可分为2-3批或更多, 以便相关工作的进行, 因此在配筋时经过合理的配置后确定主筋的直段总长度; 按标准图集要求, 柱主筋必须在梁面筋上口弯折包裹梁钢筋笼, 而梁上口的保护层厚度仅25mm与柱主筋直径接近, 为避免出现超高现象, 不但柱主筋长度及弯折位置要准确定位, 而且应尽可能错开梁箍筋, 避免与箍筋形成叠加; 在梁主筋排列时, 应在平面的中部或靠近柱两侧留设振动棒插入所需的尺寸为60×60的竖向贯通的空格; 梁筋制作后必须详细填写料牌, 填写内容应包括梁编号、 主筋编号、 平面位置编号、 立面层数编号, 保证绑扎时能准确按部就班地就位, 避免因位置错误造成返工或后期砼浇筑时振动棒插入困难。 5) 钢筋绑扎 在柱主筋焊接前必须根据原有预留主筋长度及主筋弯折锚固段位置准确定位接头位置, 尽可能准确地控制接头长度, 保证主筋在预定标高处弯折, 避免因偏差过大影响梁主筋的就位及造成板面超高; 梁底筋和面筋均严格按预定的排列位置就位, 相交汇且钢筋分别配置的各梁的主筋应通盘考虑就位顺序, 即交汇点的主筋应逐层放置, 避免因就位顺序和排列位置错误造成返工; 由于梁钢筋骨架较高大, 钢筋自重大, 为便于箍筋就位和绑扎以及主筋的临时定位, 在梁面主筋就位前, 用钢管搭设临时支撑架, 支撑架小横杆穿过梁面筋最下排, 且标高按设计计算确定, 小横杆间距1000mm; 在拆除梁筋支撑架前, 为避免钢筋骨架发生变形, 应在骨架内侧加设钢筋斜撑, 斜撑与主筋和箍筋绑扎或点焊临时连接; 在主筋及箍筋就位和绑扎时, 在梁柱核芯区平面范围应按预先设定的位置及尺寸留设振动棒插入孔, 每层主筋间用Φ25短筋分隔和定位, 其间距为1000mm。 在柱平面范围内根据柱截面尺寸和分布范围在钢筋就位时用Φ80钢管插入留设1-3排( 以间距500mm左右) 振动棒( Φ50) 插入点, 并以此为前提调整钢筋的排列, 使该插入点贯穿梁柱核心区。 3、 转换梁砼工程主要施工技术措施: 1) 砼强度及其分布 转换层柱、 墙、 梁砼标号均为C45, 板砼标号均为C40, 采用预拌商品砼, 其强度及数量的分布情况如下表: 序 号 部 位 等 级 单 位 数 量 1 柱 C45 M3 2 墙 C45 M3 3 梁 C45 M3 4 板 C40 M3 5 楼梯 C40 M3 合计 M3 2) 砼原材料选用及配合比设计 由于该转换层砼强度等级高, 坍落度大, 尽管掺用了大量粉煤灰和外加剂, 但裂缝的防治仍是施工的重点问题之一, 因此, 从原材料和配合比的选用上应慎重进行: 水泥: 采用纯硅酸盐水泥, 强度等级为P.Ⅱ 52.5; 砂子: 采用中砂, 细度模数2.6,泥块含量0.4%; 石子: 采用连续级配最大粒径25mm碎石, 压碎指标6.5%, 含泥量0.2%; 粉煤灰: 采用Ⅰ级粉煤灰, 其细度筛余不大于12%; 外加剂: 采用SPP-HP高效缓凝减水剂。 3) 砼浇筑顺序 砼浇筑时先浇柱墙后浇梁、 板。柱墙砼浇筑采用逐根退行浇筑,每根柱和墙体砼要求分次浇筑, 浇筑后约1小时等砼沉实后再进行部位梁板砼的浇筑。 梁板砼浇筑时, 由外边向核心筒退行浇筑, 因框支梁最大高度达 mm, 因此要求斜面分层浇筑, 每层厚度不超过300mm。砼浇筑应连续进行, 如必须间歇, 其间歇时间应尽量缩短, 控制在1.5小时以内,并应在下层砼初凝之前将上层砼浇筑完毕。浇捣上层砼时, 要插入下层已捣砼50mm, 确保分层界面结合紧密。 4) 砼浇捣施工要点 封模时在柱脚处留清扫口, 便于冲洗杂物; 在柱高一半处留振捣口, 利于砼振捣。 在浇筑工序中, 应控制砼的均匀性和密实性。砼拌合物运至浇筑地点后, 应立即浇注入模。在浇筑过程中, 如发现砼拌合物的均匀性和稠度发生较大的变化, 应及时处理。 振捣时, 振动棒不得打、 撬安装埋管, 并尽量不要碰撞钢筋。提棒操作应采取快插慢抽, 拔出时电机不能停转; 每振点的振捣时间控制在20~30S, 以不再出现气泡、 表面砂浆不再沉陷为止, 而且在20—30min后对其进行二次复振。转换层转换梁钢筋密集, 砼要从侧面四周入模, 采用小直径(φ32)振动棒和钢筋插针配合进行。振捣要求振动棒直上直下, 快插满拔, 插点形式为行列式或交错式, 相邻插点距离500mm左右, 且上下层搭接至少50mm, 每点振捣时间20~30s, 注意必须塑性闭合。 振动棒插点间距以不大于振动棒作用半径的1.25倍为宜( 一般为400mm左右) ; 距离模板不应大于作用半径的1/2; 砼分层厚度不大于振动棒作用长度的1.25倍。加强结点处、 转角处、 钢筋密集处振捣, 此部位可采用小直径振动棒振捣, 保证棒能落实到位。当发现砼有不密实等现象, 应立即采取措施。 浇筑人员应随时注意钢筋的位置和保护层的厚度。设专人负责检查模板、 支撑架、 钢筋、 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等是否变形移位, 同时防止下料不均和漏振。当发现有变形、 移位时, 应立即停止浇筑, 并应在已浇筑的砼凝结前修整完好。 5) 砼养护 保温保湿方法: 当大梁砼浇注完毕24小时后, 梁侧模板及时拆除, 覆盖塑料薄膜一层, 及时浇水养护。梁顶面覆盖一层麻袋, 两层塑料薄膜, 砼初凝后(6小时以后), 向麻袋内灌水, 保持梁侧、 顶面湿润。养护时间不少于14d。 4、 转换梁模板工程主要施工技术措施: 见《高支模施工方案》。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施工方案/组织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