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混凝土灌注桩工程监理实施细则
一、编制依据
1、工程施工建设合同、建设监理委托合同和设计文件施工图;
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3、《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4、《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二、施工准备阶段监理
1、承建单位应根据承包合同技术条款规定,对灌注桩施工工艺及设备与施工作业措施等进行验证性试验,并在试验前提出试验计划报监理部审批。
2、试验结束后,承建单位及时将试验结果进行整理,提出用于实施的生产工艺、设备和相关参数报监理部审核批准后,方可实施于工程施工作业。
3、混凝土灌注桩工程开工前,承建单位应该根据施工图纸、设计要求、技术规范、施工现场自然条件、施工水平及设备情况,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措施计划报送监理部批准。
4、按《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检查记录》津资统表零的各项要求,将所有资料、文件准备齐全,报送监理部审批。
5、设备、仪器和测量工具的年检合格证书报监理部审批。
6、供货单位和试验单位的营业执照、资质证书报监理部审批。
2
严密。
5.7.4每拆一节,应立即将其内外壁清洗干净。
5.7.5隔水栓宜用预制砼球赛。
5.8灌注桩砼灌注:
5.8.1导管下口至孔底间距宜为30-50cm。初灌注砼时,宜先灌注少量水泥砂浆,砼的储料量应使导管初次埋深不小于1.0m,相应的初灌量宜为1.0m3。
5.8.2砼灌注应连续进行,导管埋入深度不小于2.0m,并不应大于5.0m;砼进入钢筋笼下端时,导管应埋深,并放慢灌注速度。
5.8.3终灌时,砼的最小灌注高度应能使泥浆顺利排出,以保证桩的上部质量。
6、配制水下砼应符合下列规定:
6.1水泥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2.5,水泥性能除应符合现行标准要求外,其初凝时间不宜早于2.5h。
6.2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大于导管内径的1/6和钢筋最小间距的1/3,并不大于40mm。
6.3塌落度和扩散度分别为18-22cm和34-38cm为宜,水泥用量不宜少于360kg/m3。
7、施工过程中,若发现作业效果不符合设计或相关技术规范要求时,应及时调整或修改施工措施计划并报送监理部审核批准后施工。
8、造孔施工过程中,若发现漏浆或塌孔现象时,应迅速查明原因.
四、砼灌注桩质量检验标准
项目
序号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或允许值
检查方法
单位
数值
主
控
项目
1
桩位
群桩 20mm
单排桩 10mm
基坑开挖前先量护筒,开挖后量桩心
2
孔深
mm
+300
只深不浅,用重锤测,或测桩杆、套管长度,嵌岩桩应确保进入设计要求的嵌岩深度
3
桩体质量检验
按桩基检测技术规范。如岩心取样,大直径嵌岩桩应钻至桩尖下50cm
按桩基检测技术规范
4
设计要求
试块报告或钻心取样送检
5
按桩基检测技术规范
按桩基检测技术规范
一般项目
1
垂直度
见下表
测套管或钻杆,干施工时用尺量,人工挖桩不包括内衬厚度。
2
桩径
见下表
井径仪或超声波探测。干施工时用垂球。
3
泥浆相对密度(粘土或砂性土中)
1.15-1.20
用比重计测,清孔后在距孔底50 cm处取样
4
泥浆面标高(高于地下水位)
m
0.5-1.0
目测
5
砼坍落度(水下浇注) (干施工)
mm
mm
160-220
70-100
坍落度
6
钢筋笼安装深度
Mm
±100
用钢尺量
7
砼充盈系数
>1.0
检查每根桩的实际灌注量
8
桩顶标高
mm
+30
-50
水准仪,需扣除桩顶浮浆层及劣质桩体
9
沉渣厚度:端承桩
摩擦桩
mm
mm
≤50
≤100
用沉渣仪或重锤测量
五、灌注桩的平面位置和垂直度的允许偏差
序号
成孔方法
桩径允许偏差( mm)
垂直度允许偏差(%)
桩位允许偏差(mm)
1-3根、单排桩基垂直于中心线方向和群桩基础的边桩
条形基础沿中心线方向和群桩基础的中间桩
1
泥浆护壁钻孔桩
D≤1000
±50
<1
D/6且不大于100
D/4且不大于150
D>1000
±50
100+0.01H
150+0.01H
2
套管成孔灌注桩
D≤500
-20
<1
70
150
D>500
100
150
3
干成孔灌注桩
-20
<1
70
150
4
人工挖孔桩
砼护壁
+50
<0.5
50
150
钢套管护壁
+50
<1
100
200
六、施工质量主要记录
1、各种原材料质量证明书和试验、检验记录;
2、泥浆浆液配比、砼配比及物理力学性能指标检验记录;
3、各工序和工艺作业记录;
4、每根砼灌注桩的详细作业记录及砼配比、坍落度、扩散度、泥浆密度等记录;
5、各项观测设施的埋设、观测、测试记录;
6、各项中断、事故、特殊情况处理记录;
7、各项质量检查记录。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