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考语文专题新闻阅读试题.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108669 上传时间:2024-04-15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53.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专题新闻阅读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高考语文专题新闻阅读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高考语文专题新闻阅读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高考语文专题新闻阅读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高考语文专题新闻阅读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精品文档 高考语文专题新闻阅读试题 专题十七新闻阅读 学法立足文体,抓住要素视情选学,有备无患 把握文体特征明结构,快读文;知特点,准做题 了解新闻的文体特点和结构,才能更迅速地读懂文本。因此本专题从了解新闻的文体特点入手,点拨阅读技巧,教考生快速读文,准确做题。 一、新闻的定义 新闻是对新近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或者早已发生却是新近发现的有价值的事实的及时报道。 二、新闻的分类 新闻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电视新闻等体裁;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高考一般选取一些具有时效性、实用性、生活性的新闻特写、消息通讯等,侧重于具有新闻价值和反映精神价值的文章。 三、新闻的文体特点

2、1基本特点:迅速及时,内容真实,语言简明。 2最主要的特点:用事实说话。 3基本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标题、导语、主体是新闻必不可少的,背景和结语有时则蕴含在主体里面,结语有时可省略。 标题:要求准确、凝练、新颖、醒目。形式有单行标题、多行标题。 多行标题:引题(引标)交代背景、烘托气氛、揭示意义、提出问题、说明原因(目的)、说明背景等;正题(主标)对一则新闻内容的高度概括;副题(副标)往往是重要事实、结果的提要,具有交代事情结果、补充次要事实、印证主体中的观点、解释主题等作用。 导语:一般是新闻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话,以凝练简明的语言,概述新闻的主要内容或事实,鲜明地揭示新闻的中

3、心。常见的写法有叙述式、描写式、评论式、提问式、结论式等。 主体:对导语内容进行展开和补充,是新闻的躯干。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或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安排层次。 结语:新闻的最后一句话或一段话。有的新闻,事实说清楚了,就不需要结语。它可对全文内容做概括性小结,可用带有启发激励性的语言做结,可对发展趋势做预测,可提出值得深思的问题。 4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简记为“五W”“1H”,即:“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人”(who)、“何事”(what)、“何故”(why)、“怎么发生的”(how)。 5基本写法:新闻写作常常按照“最重要材料(导语)次

4、重要材料更次要材料最次要材料”的“倒金字塔”结构。特殊写法也可采用金字塔式、悬念式、并列式等。在写作技巧上,醒目的标题、事件的倒装、细节的贴切、语言的精练等等,体现了更多的个性化特征。 学案1新闻文体和结构类题目的4种考法 新闻是一种实用类文本,理解语句含意、筛选文中信息、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等考点和其他文体类似,但鉴于新闻的文体特点和高考命题形式,故本学案立足于新闻的文体特点和结构,根据高考在文体和结构方面常考查的四个题型来复习,这四个题型分别是:新闻的标题、导语、背景、结构。 题型一分析新闻标题的艺术性 新闻标题是在新

5、闻之前对新闻内容加以概括或评价的简短文字,是新闻中常考的一个考点。新闻标题具有划分与组织新闻内容、揭示新闻内容、评价新闻内容、吸引读者阅读等多方面的作用。 常见设问方式 2016年吉林质检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试析本文标题的妙处。 其他设问方式: (1)请分析这则新闻标题的精妙之处。 (2)新闻标题,能否换为,请说明理由。 (3)新闻的标题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 例一(2016吉林质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神湾“啄木鸟” 周立耘 “当!当当!”层峦叠嶂的雪峰山深处,不时传来啄木鸟尖嘴啄病树般笃实而锐利的声音,不仅给这片寂静山林增添了几分生气,也牵动着我们的好奇之心。

6、 跨过神湾大桥,穿过神湾坳隧道,来到茅房溪二号大桥,凭栏远望,一群身着黄马甲的“啄木鸟”,正攀附在桥梁底部除锈刷漆,手起锤落,发出阵阵悦耳的声音。他们头上是拔地而起的群峰,脚下则是万丈深涧。我情不自禁地按下快门。 “啄木鸟”们来自湖南怀化工务段溆浦桥隧车间神湾工区。“悬挂”在柘溪水库岸边的神湾工区,以险峻闻名于沪昆铁路线。9月25日上午10点多,我们从长沙出发,到达神湾隧道口时,天色已晚,工长谌哲明站在门口等候我们。他说,工区一共9名职工,今天都在。 神湾桥隧工区坐落在湖南省安化县境内雪峰山脉下,没有村庄,也没有田园,只有一座座抬头也难望到顶的古老而神秘的陡峭大山。工区的三层小楼,背靠雪峰山脉

7、,面对柘溪水库,三面环资江水,环境安静而优美,2012年底工区被怀化工务段评为“十大最美工区”。迎着江风,班长严鲲将一碗碗热气腾腾的饭菜端了上来:有他们去年冬天熏的“神湾腊肉”,自己种的“神湾南瓜”谌哲明兴冲冲招呼我们喝“神湾茅台”他们用杨梅泡的米酒。谌哲明说:“干一天活累了,大伙晚上喝几口酒聊聊天,解闷去乏。” 几年来,他们累计检查养护线路20000多公里,发现伤损夹板、垫板等设备配件不计其数。每天行走在两股钢轨间,弯腰巡检、看方向,低头抬头百余次。日月往复,无论刮风下雨,还是酷暑严寒,“啄木鸟”们都扎根在工区,义无反顾地坚守着安全信念,用无畏而坚实的步伐在铁路线上铿锵前行,近万余根轨枕上都

8、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他们虽然长年守着铁路,看着铁轨,但要出门,却只能靠两条腿。摆在职工们脚下有两条路:一条是水路,乘船一个半小时去坪口;一条是陆路,沿着铁路步行8公里,到烟溪。他们的家属最远的在重庆,离最近的坪口镇也有几十里。所以,守望也成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虽说生活很寂寞,但他们都很乐观。袁旭东2006年到的工区,家在安化县城,每次回家都要坐3个小时的船。他说:老婆嫁给我这几年,一直都没好好陪过她,特别是有了孩子以后,她又要照顾孩子,又要照顾双方父母。我没有尽到一个丈夫和父亲的责任。老婆如果不跟我一样热爱这铁路,日子就没法过下去。妻子常常发短信对他表示理解和支持。“我理解并支持你,加油!”这

9、条短信他珍藏了很久,每当工作遇到难题,想想妻儿给予的理解和支持,他就感到有了无尽的动力。回忆及此,这个汉子充满了坚毅的目光的双眼中流露出了深深的愧疚。2012年,在神湾坚守了十多年的工长谌哲明获得铁道部“火车头奖章”,他的妻子被怀化工务段评为“十大最美工嫂”。 中午,谌哲明担着饭菜来到桥头。大伙围拢来,盛饭、夹菜,有说有笑地蹲在路旁吃了起来。陪在一边的怀化工务段党委副书记雷建华说,他们个个都是能工巧匠,油漆、电焊、砌筑,样样都精通。他们像啄木鸟般,坚守在这片山区,养修巡检,清除铁路隐患,守护铁路安全,用无声的旋律演奏了一曲温暖和谐的安全乐章。 我再次情不自禁地按下了快门。 (选自2012年优秀

10、新闻,有改动)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试析本文标题的妙处。(8分) 自主尝试 解题指导从手法上看,“啄木鸟”比喻铁路工人,二者相似之处在于辛勤工作、无私奉献,一个是保护树木,一个是保护铁路,并且开篇写工作敲击的声音像啄木鸟的声音,本新闻的主题就是赞扬这些工人的辛勤工作、无私奉献精神的,所以非常形象;同时,这一标题也恰当表达出作者对工人的赞美之情。解答本题从手法、内容、主题及作者等几个角度回答即可。 参考答案标题采用比喻的手法,新颖生动,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2分)形象地表现了铁路工人辛勤工作、无私奉献的精神;工作敲击的声音像啄木鸟的声音,天天工作像辛勤的啄木鸟,保护铁路安全像啄木鸟保护树木

11、;(4分)标题恰当地表达了记者对铁路职工的高尚精神的赞美和敬仰之情。(2分) 解题方略 分析新闻标题艺术性的“5方面” 第一,分析新闻标题特点及其作用 先看新闻的标题是引标题、主标题还是副标题。标题不同,其作用也不同,所以,要弄清楚新闻标题的特点,然后据此分析其作用。 第二,分析新闻标题的表达技巧及其作用 新闻标题的表达技巧,侧重于修辞手法,因此在解答时,先明确判断标题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然后说明这一手法的作用。 第三,分析新闻标题对表达新闻主题的作用 新闻标题往往是对新闻主要内容的高度概括,对揭示新闻主题有着重要的作用,故可以根据标题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进而分析标题对新闻主题所起的作用。 第

12、四,分析新闻标题对表达记者观点和感情的作用 新闻标题的拟定,倾注着记者的心血,凝聚着其鲜明的观点态度,因此要明确新闻标题的艺术性,就需把握记者的观点和情感。 第五,分析新闻标题对群众获取信息的作用和对吸引读者的作用 新闻标题涵盖新闻的主要内容,这是群众获取信息的第一印象,因此分析新闻标题艺术性时,需要考虑。同时,新颖别致的标题能够造成悬念,达到吸引读者的目的,这就需要分析标题是如何做到吸引读者的。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新闻标题都需要从这5方面进行分析,而是需要根据具体题目而定。 题型二分析新闻导语的作用 新闻导语有两类:一类是直接性导语,抓住事情的核心,直接写出事实的核心的导语,多是陈述性地像速

13、记一样地反映事实;一类是延缓性导语,目的是吸引读者看下去,通常用来设置一种现场或创造某种气氛,多是解释性、说明性的。 常见设问方式 2007年山东高考文章开头两段属于新闻文体基本构成中的哪个部分?请结合本文分析其作用。 其他设问方式: (1)试结合文体特征和文章内容回答,本文开头一段有何作用。 (2)请简要分析这则描述式新闻导语的作用。 例二(2007山东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梦碎雅典 杨明马小林 奥蒂又输了,这次依然输给了“坏运气”。 这位37岁的牙买加老将具备夺取世界女子百米冠军的实力已达17年之久,但好运却从未降临到她的头上。当奥蒂今晚闪着泪花走出第六届世界田径锦标赛赛

14、场时,她追求了一生的梦想化作了一场噩梦。 奥蒂已经赢得过20多枚世界大赛百米的银牌和铜牌,参加过5次世界锦标赛、4届奥运会,但还没有赢得过一次百米冠军。可以说,没有任何一个女子田径选手能在37岁“高龄”依然在世界赛场上奔跑;也没有任何一个世界名将比奥蒂遭遇到更多的莫名其妙的不幸。 这次大赛前,她以10秒96的成绩排名今年世界第三。美国的奥运会冠军德弗斯和世界冠军托伦斯因故不能参加本届的百米赛,这给了奥蒂一次绝好、也是最后一次竞争世界“短跑女皇”的机会。 经过三轮出色的表现,奥蒂最终站到了决赛起跑线前,观众送给她的激励掌声超过了所有其他选手。她太珍惜这次机会了,这将是她人生最关键的一次搏击,就像

15、剑手要毕其功力于一击。 奥蒂蹲下了,全场静默着。发令员举起手臂。反常的两声枪响表明有人抢跑。所有人跑出后都停下来,唯独奥蒂没有听出是犯规的枪声。这对于比赛经验最丰富的她来说,真是不可思议。 起跑通常不好的奥蒂这次“启动”完美之极。她像旋风般掠过跑道,人们惊呆了。夜色中,孤独的奥蒂如黑色的闪电射向终点,转瞬之间,她已经跑过80米! 在全场的惊呼声中奥蒂停下来,她意识到发生了“可怕”的事情。此时,全场再次静默得反常。在这片静默之中,奥蒂转身,面无表情地朝起点慢慢地一步一步走着 奥蒂,为什么总是不幸的奥蒂!人们想起在1993年的世界锦标赛百米决赛中,奥蒂和美国的德弗斯几乎同时撞线,成绩均为10秒82

16、。但是,国际田联通过录像将金牌判给了对手。站在银牌领奖台上,奥蒂的那双泪眼给世界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历史居然惊人地再一次重演!1996年奥运会百米决赛上,奥蒂又一次在同样的情形下输给了德弗斯,又一次成为无可奈何的“伴娘”,让世界唏嘘不已。 去年底,奥蒂曾决定退役。捧着一大堆银牌和铜牌,心怀不甘的她宣布改当时装设计师。当时,世界上所有的体育爱好者都将深深的敬意,献给这位不是世界百米冠军的“女皇”。 现在,奥蒂那两条修长的腿沉重地走着,分明是一步一个坎坷,一步一个艰辛,那条跑道浓缩了她20多年的运动生涯和一个未能如愿的梦。数万观众以静默表示着他们深深的同情。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奥蒂没有沮丧,没有发

17、脾气。她的脸上是坚毅的神情。 起点前,奥蒂再一次蹲下,再一次使出毕生的气力去拼搏,但结局是大家可以预料的(仅获第七名)。 奥蒂以永不向厄运低头的勇气证明了什么是奥林匹克精神。她的世界百米冠军梦虽然没有实现,但在世人心中,奥蒂何尝不英雄! (新华社雅典1997年8月3日电) 文章开头两段属于新闻文体基本构成中的哪个部分?请结合本文分析其作用。(4分) 自主尝试 解题指导从文体特点上来看,开头两段属于新闻的导语部分,概括出了新闻的要点内容;从内容上来看,“输给”“坏运气”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同时也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参考答案文章开头两段属于新闻文体的导语部分。(1分)主要作用有:概括本篇新闻

18、的要点,为整篇文章定下感情基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3分) 解题方略 分析新闻导语作用的“3个角度” 第一,从内容角度分析 分析导语属于哪类导语,写出了什么事实,为全文奠定了什么基调等。 第二,从结构角度分析 导语往往概括了新闻事实,是总写,引出下文对事实的展开。 第三,从社会、读者角度分析 如导语突出了新闻价值、吸引读者等。 题型三分析新闻背景的作用 新闻背景是指新闻事实发生发展的历史条件和环境条件。历史条件指事实自身的历史状况,环境条件指事实与周围事物的联系。介绍背景,有利于了解新闻发生发展的来龙去脉,加深对新闻的认识和理解,深化新闻的主题,并有丰富内容、增加知识性和趣味性的作用。 新闻

19、背景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有三重含意:对导致新闻事件发生发展的广阔的时代背景的了解;与新闻人物和新闻事件发生发展过程直接有关的背景材料;向记者提供消息、介绍情况的人的背景情况。狭义上单指与新闻人物和事件形成有机联系的一定的环境和历史条件。按照其作用可划分为:社会背景,历史背景,人物背景,事件背景,技术和专业背景,材料背景,等等。 常见设问方式 2007年山东高考文章用较长篇幅介绍了奥蒂参加比赛的背景材料,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其他设问方式: (1)新闻中为什么要插入材料? (2)新闻用较长篇目介绍了事件(人物)的背景材料,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上面这篇报道中的最后一段就属于新闻背景的加入,

20、能否删去? 例三(2007山东高考)阅读梦碎雅典一文(正文见本学案例二),完成后面的题目。 文章用较长篇幅介绍了奥蒂参加比赛的背景材料,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自主尝试 解题指导文章用较多的篇幅介绍了奥蒂的背景,让读者也了解了她的那种不屈服于命运的性格,那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同时深刻理解奥蒂渴望圆梦雅典的迫切心情,但付出与收获的不成比例,也让我们真正了解了这位老将的“坏运气”,正是扣住了题目中的“梦碎雅典”中的“碎”字,而增强了文章感染力。 参考答案文章这样写可以让读者全方位了解这位体坛老将的“坏运气”,(1分)更深刻理解奥蒂渴望圆梦雅典的迫切心情,(1分)突出奥蒂不屈服于命运的性格特征,(

21、1分)增强文章的感染力。(1分)(意思对即可) 解题方略 分析新闻背景作用的“5思考” 第一,从背景与内容关系角度思考 说明或解释新闻主要内容或对新闻发生的原因进行诠释说明,令新闻通俗易懂。 第二,从背景与主旨关系角度思考 分析运用背景材料揭示事物的意义,唤起社会关注,充分体现新闻价值,强化主题。 第三,从手法角度思考 从背景和主要内容的关系方面,用背景对主要内容进行对比衬托,突出事物特点,显示变化程度等。 第四,从作者观点角度思考 以背景语言加以暗示,表达某种不便明言的观点。 第五,从丰富新闻内涵的角度思考 借背景为新闻注入知识性、趣味性内涵,使其更可读。 题型四分析新闻结构的合理性和独特性

22、 新闻结构具有固定化特点,一般是“倒金字塔”和“金字塔”两种结构。在掌握新闻一般性结构的基础上把握所给文本的独特结构,然后分析它们在整体结构中所起的作用、表现主题及新闻效果等方面的作用。 新闻构思的独特性的外在表现就是新闻的结构,因此,很难把新闻结构的合理性和新闻构思的独特性绝对分开,合理之中有独特之处,独特之中又体现着合理。 但在具体设置题目考查时,新闻结构的合理性侧重文本整体,新闻构思的独特性侧重局部。 常见设问方式 2016年唐山模拟这篇通讯没有在开头直接写明新闻的几个要素,而是去描写草地风景和农民外貌,请问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其他设问方式: (1)新闻,一般按事件发生的顺序安排结构,

23、本文为什么提前告知事件的结果? (2)采用小标题形式结构新闻,有什么妙处? (3)请结合文本分析这则新闻结构的独特之处。 例四(2016唐山模拟)阅读下面的新闻,完成后面的题目。 栾城草农敢闹海 听栾城农民种草者说 站在栾城农民的草地上,就像站在绿茵场上,就像置身绿色的海洋。如果此时再吹来一阵清风,或者再冉冉升起一轮朝阳,最好是昨夜曾飘洒过一场毛毛细雨,你能闻到草香,你能看到草尖上的露珠,你能捕捉到忙碌着的农民心底的微笑和从黑红的脸膛上迸发的光芒。 “刚种草时,一离开救生圈就呛水。”见到西董铺村村民李书贤的时候,他正在地头修路,他放学回家的儿子前来帮工,在绿油油的草地里开着修草机纵横驰骋。种草

24、的第一年,李书贤地里家里寸步不离技术员,喷灌、灭虫等一招一式都虚心请教。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县草业公司的指导和县政府的优惠政策,他肯定不能坚持下来。由于悟性好,技术学得快,第二年他就把门市部和房产全部抵押上,承包下乡亲们118亩地。“那时候,谁相信种草能旱涝保收呀?如今西董铺村成为种草专业村,村里327户有200多户种草,种粮的收入显然干不过种草的。” 凡是种草的都有过曲折,都走过麦城。德州一个客户拿着一万元的汇票给了李书贤,李书贤的家人把汇票当人民币锁进匣子里,等用钱时再取出来,汇票上的钱早不翼而飞了。 “一个翻译的几句洋话就骗走草业公司33万元。”如今听着这些流着喜泪带着苦涩的诉说,不难

25、想象当初草农闯市场的尴尬。 “这是个朝阳产业。种赔的也有,但总是少数,我也有赔的年份,在我们这里挣少了就算赔。既要学会种草,更要学会卖草。有些单位和部门用了草以后迟迟不付款,逼着我学会了依法讨债,学会了诉讼打官司。”说完这些话后,老马就坐上小车陪客户吃饭去了,他给我们留下一个活脱脱的草皮大亨的背影。 西董铺村李计身种70亩草,记者问他种的什么草。他说美国草,早熟禾系列橄榄球午夜2号;问他从哪里弄来的草籽,他说是从加拿大用编织袋背来的,一句话把在场的人逗笑了。“从加拿大到栾城走几天?”有人开始绊他的马腿出他的洋相。“这个你去交通局问张瑞海去,我不给你犯嚼舌。”李计身说的张瑞海是现任县交通局长,当

26、年的草业公司总经理。栾城的第一袋草种就是他从加拿大背着飞到美国,又从美国飞日本,再从日本飞北京,同机请来的还有外国的师傅、翻译。 “风里浪里长见识。”栾城镇农技站站长于学森的一句话道出了当地农民十年种草的肺腑之言。于学森1999年来到春源草业公司当技术员,2006年调回农技站。之所以离开春源,“当年的徒弟都出息成种草把式了。所以我也光荣下岗了”。 “我现在光想往深水里游。”发这番感慨的是张还计,他是南柴村人,在五里铺投资租下110亩地。他的经验是,打猎就要打狮子,游泳就要下长江。草越往高级场所铺越金贵。你想想,上海虹桥机场和北京的鸟巢什么地价?但没有勾勾嘴吃不了飘飘食,同样种草不同样收入,有同

27、行没同利,这就跟平常侍弄庄稼一样。现年55岁的张还计,现在正学着儿子退下来的课本。 全县目前以种草为生和参与种草的农户达到2238户,其中经营20亩草业以上的农户达到180户;全年围绕草业投入劳力四万五千人,农民草业年收益接近亿元。同时带动了苗木业、运输业和其他相关产业的崛起。这几年又兴起了专门做工程的绿化设计公司,有12支绿化专业队,施工技术也不断改进。有人研制起草机,有人试种彩色草、腐殖草,体现出农民的创造力。栾城草业发育成了真正的市场草、富民草。 农民闯市场的风姿俨然与十年前不能同日而语了。当初去上海卖草时回程舍不得坐飞机,施工的农民搭货车周转了一星期才回来。现在出门做工程,该住宾馆住宾

28、馆,该坐飞机坐飞机。栾城草农敢闹海,十年前见水就发怵,现在就嫌市场的海不宽、浪不高。 注本通讯曾获“第二十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一等奖。 这篇通讯没有在开头直接写明新闻的几个要素,而是去描写草地风景和农民外貌,请问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6分) 自主尝试 解题指导解答本题可以从新闻结构的合理性和独特性方面思考。合理性:开头虽然直接写明新闻的几个要素,但已经间接交代了新闻的地点、人物和事件。独特性:本文描写草地风景和农民外貌,这和新闻的内容、主旨和作者的态度是相关的,内容主旨上对风景和人物细节的描写更能真实具体地表现种草给农民带来的实惠以及农民得到实惠后的喜悦心情。作者态度方面,这样写也能体现通讯的真

29、实性、生动性,表达作者的喜悦心情。 参考答案描写草地风景和农民外貌就是交代了地点栾城,人物种草农民,事件种草。(3分)对风景和人物细节的描写更能真实具体地表现种草给农民带来的实惠以及农民得到实惠后的喜悦心情,从而使通讯更加真实、生动,能够吸引读者探寻农民喜悦的原因。(3分) 解题方略 结构合理需“3思”,构思独特用“3抓” 1分析新闻结构的合理性需“3思” 第一,从能否表现出新闻内容和深化主题的角度思考。 第二,从结构是否完整的角度思考。 第三,从是否增加了新闻时效性、现场感的角度思考。 2分析新闻构思的独特性用“3抓” 第一,抓对比点,分析相反内容的内在联系对表现新闻主旨、新闻文体特点、作者

30、情感态度等方面的作用。 第二,抓相似点,分析物人之间的相似之处对表现新闻主旨、新闻文体特点、作者情感态度等方面的作用。 第三,抓相关点,分析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对表现新闻主旨、新闻文体特点、作者情感态度等方面的作用。 “新闻文体和结构类题目”专项强化练(时间:25分钟满分: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梦境沉入洪水的暂安一夜 美丹卢泽德 现在是星期日的子夜时分,发这份急电的时候,街道一片沉寂。但是在城市中心,人们的心碎了。 家园沉入水里。汽车也被淹没,房子里黑漆漆的空无一人,而家具漂在水上。 缓缓上涨的水在防护墙上发出阴险的响声。但是人已撤离的地区静悄悄的。一切都很平静。 这

31、是耳闻目睹到的场景。但是,当城市里运沙袋的英雄们躺下来休息时,1982年的这场洪水造成的难民们还处在混乱中。 他们今夜睡在坑坑洼洼的陌生的小屋里,房间里的地板上铺着亚麻油毡。在教堂中心,当焦虑不安终于为疲倦所压倒,人们开始沉入睡眠,怀着感谢和平静。还有上百张或者更多的床铺放在搭得形形色色的房子里,以防备还有大雨的预言实现。 此时此刻,据说有3000人已被迫从他们的家里撤出来。大多数人是附近的老住户,位于这座城市的三条河的两岸。 主要是在城市的这个地区,吸纳洪水而救出难民。疲倦的海军陆战队士兵、消防队员和志愿者们赶来照顾难民,帮助麻烦的、不情愿离开的人到小救生筏子上,一次又一次把这些人运到高地上

32、,其他的交通工具在那儿等着。 现在是午夜,城市中心人已撤离的部分沉入一片黑暗。断电、停气,正常的一切都不再存在。 那些及时站出来的人用沙袋和临时垒起来的土堤同洪水搏斗仅仅是在等着河水涨到顶点。他们的家得以幸免。现在,他们的自信又恢复了。他们今晚睡在自己的床上。但是他们也担心,城市还能承受多少水?雨在夜空中潜伏着。 在河西边,令人心碎的程度最深,损失最为严重。在莫米和圣乔,水逼近防洪堤顶部。居民们爬到防水墙上察看水的最高线,他们在寻找希望的迹象。看到防洪堤还牢固的地方,他们就觉得有了希望;哪里防洪堤出现了缺口,哪里的希望就像耗子一样淹没在水里。 难民们今天晚上讲了上千件事,都是他们看到和听到的。

33、 有个人想起万布林大街上的一幢房子,那儿阳光春天般地暖暖地照在明亮的黄砖围墙上。一对上了年纪的夫妇在他们的小黄房子的前院里等待着。那位绅士坐在走道上的一把黄色椅子上,膝盖上横着一根拐杖。他的妻子黄色的头发已经斑白,站在那儿望着奇怪的人来来往往。他们是一幅岩画,一张发黄的照片,不合时宜。 隔着一个街区的距离,水正沿着大街向他们逼近。这个女人只会说结结巴巴的英语,她的丈夫只是点头。糟透了的洪水,唉,糟透了的洪水。水有多高了?耸耸肩,他们将不得不离开吗?一个虚弱的、不安的微笑。谁知道呢?她说。谁知道呢? 邻近防洪堤的莫米地区,河水在那儿最宽也最深,低吟的河水在黑暗中翻滚。几乎没有人站在街灯下的防洪堤

34、上。现在没有这个必要。他们感到安全。 在像口袋一样的湖边地区,两条河的拐弯处,水没有漫出河道。这里有一种乐观的信念。星期六夜里难以入睡的焦虑结束了。那里没有搭起的小屋子,也没有因洪水损害生活而感到的痛苦。他们暂时逃脱了洪水,但是洪水就在眼前。 现在,午夜过后,城市沉入梦乡,3000名难民安顿下来,得到了食物供给。仍有两个世界存在着。湿和干,高地和低地。两个世界被汹涌的河水和桥分开。两种运气。好运气和坏运气。 明天有希望达到河水顶点。达到顶点,水就会退下去,无家可归的人会忘掉痛苦的记忆。然后将重新挖掘出这些记忆加以回想。 但这都是明天的事了。今夜仍有不安的睡眠,陌生的床铺,这场战斗的奇怪的空虚感

35、一部分失掉了,一部分赢得了。今夜,在城市中间,仍然有破碎的心灵。但是最坏的事已经过去了。街道安静下来,一切都那么平静。 (选自韦恩堡新闻哨兵报,1982年3月15日,李予阳译) 新闻背景 在截稿时间的巨大压力下对重要事件的余波和未来发展做出展望,这是对新闻记者的一大挑战。如果这种事件是一起严重的自然灾害,这么做难度就更大了。美国印第安纳州韦恩堡新闻哨兵报的专栏作家丹卢泽德却做到了这一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全文以“市民暂时逃脱洪水和洪水就在眼前”为线索,中间穿插白天救援工作的背景材料,体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主题。 B文章一开始就切入现场,通过作者的观

36、察提供给我们一个大环境:街道一片沉寂而洪水发出阴险的响声,人们将要睡去但内心十分担忧。 c作者用人们休息时表面的平静衬托出与洪水搏斗一天后的暂时松弛与内在的紧张,体现了作者的乐观推想:洪水明天就会退下去。 D这篇新闻报道了一场突如其来的洪灾过后的现场,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细致的观察力、敏锐的洞察力和高超的写作技巧等。 E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都写了市民们破碎的心,这样使得文章首尾照应;同时行文中作者使用大量的渲染手法来表现灾区市民的危险处境等。 解析:选BDA项,文章的主题是“市民暂时逃脱洪水和洪水就在眼前”,而不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c项,“体现了作者的乐观推想”错,描写市民休息的内容主要表现了对

37、市民的同情,且作者并没有推测明天洪水是否会退下去。E项,文章没有使用渲染的手法,都是通过客观的描写来表现灾区的情况。 2(分析新闻背景的作用)新闻中对万布林大街上一对老年夫妇的两段描写的具体作用是什么?(6分) 答: 参考答案:(1)表现家园的美好。以此对比洪灾之后城市的糟糕情况。洪水到来之前那对夫妇春天般的庭院体现出一派安详的气氛,衬托出没有洪水时家园的美好,并以此对比,表现洪灾带来的损失。 (2)凸显紧张气氛。中间插入洪水离他们只有一个街区并缓慢逼近的描写,营造出紧张的氛围。 (3)表现了灾民对洪水即将到来的担心和无能为力。(每点2分) 3简要说明文中画线语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和具体含意。(6

38、分) (1)哪里防洪堤出现了缺口,哪里的希望就像耗子一样淹没在水里。(3分) 答: (2)低吟的河水在黑暗中翻滚。(3分) 答: 参考答案:(1)比喻的修辞手法。写洪灾中的人们对防洪堤的重视以及对防洪堤出现缺口的惧怕心理。 (2)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水势的凶猛和浩大,并暗示灾难可能再次到来。 4(分析新闻标题的艺术性)本文的题目有版本翻译为“洪水毁家园,灾民夜难眠”。你认为两个题目哪个更好?请结合文本简要探析。(8分) 答: 参考答案:(示例一)“梦境沉入洪水的暂安一夜”好。(2分) (1)概括了新闻的主要内容。这篇新闻主要描述了人们遭遇洪灾以及晚上入睡的情况,题目中“梦境”指灾民以及救灾人员

39、在夜晚已经进入梦乡,而“沉入洪水”表明入睡的具体背景。 (2)表现了灾民的精神状态。“暂安一夜”指灾民逃脱洪水后的暂时安定,虽然情况不容乐观,但最坏的事情已经过去了。 (3)表现了对事件发展的预测。这是一起严重的自然灾害,因为天气的变幻无常,很难确定未来的情况,而题目中的“暂”字表现了对现实情况的推测,今晚是安定的,但明天如何不得而知,体现了作者对未来的忧虑。 (4)表现了对灾民的同情。洪灾之后,作者希望灾民们能够暂时休息,并希望河水到达顶点后能退下去,大家都能安定地生活。(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 (示例二)“洪水毁家园,灾民夜难眠”好。(2分) (1)涵盖了新闻的主要内容。这篇新闻报道了该

40、地区灾民受灾的情况和灾民被安顿下来后的情况,这个题目比较全面地概括了这两个方面的内容。 (2)形象地表现了灾民灾后的精神状态。洪水使灾民们失去了一切,他们虽然已经脱离危险,但毕竟情况不容乐观,仍担心明天河水到达顶点后是否能退下去等问题,所以即便睡着了,也是不安的睡眠。 (3)表达对灾民的强烈关心。新闻不仅报道洪灾的相关情况,更主要的是表现了对灾民的关心。报道中灾民晚上休息的特定场景就体现出了这一点。 (4)整齐,有文采。这个题目十分整齐,且“园”“眠”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容易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 学案2新闻鉴赏和探究类题目的3种考法 因新闻文体特点的独特性,其文本所

41、运用的语言和技巧也有其个性,并且发掘新闻事件背后的社会价值也是新闻这一文体的功能和所承载的使命,故高考常从“分析新闻的语言”“分析新闻的艺术技巧”“探究新闻的社会价值”等三方面来命题。 题型一分析新闻的语言 “让事实说话”是所有新闻工作者遵循的基本规则,所以新闻语言多客观叙述,极少主观评论,这就对新闻语言的准确性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但也有部分新闻在其客观叙述时,融入了个人情感,带有明显的情感性和倾向性,于是新闻的语言也就有了其丰富多彩的一面。 常见设问方式 2010年山东高考新闻语言一般是客观平实的,而这篇报道却有所不同。请对文中画线部分作简要分析。 其他设问方式: (1)新闻语言要求真实准确,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2)准确、平实、简洁是新闻语言的特点,而这篇新闻的语言却有所不同。请就画线语句赏析。 (3)所选文段语言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28 / 28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高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