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一、 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
“镜中我”理论认为“我”的发展要经历()个阶段
1.0 分
窗体顶端
· A、
二
· B、
三
· C、
四
· D、
五
窗体底端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2
()和达力通过实验研究证明了旁观者有的时候有抑制的状况。
1.0 分
窗体顶端
· A、
津巴多
· B、
弗瑞德曼
· C、
法维斯
· D、
拉塔
窗体底端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3
三个和尚没水吃可以反映心理学中()的现象
1.0 分
窗体顶端
· A、
社会促进
· B、
社会抑制
· C、
劣势反应强化
· D、
社会惰性
窗体底端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4
个体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包括()个人在社会当中社会认知的过程,人的社会态度三个方面
1.0 分
窗体顶端
· A、
个体及群体的关系
· B、
群体的社会化
· C、
个体的成长
· D、
个体的社会化
窗体底端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5
犯罪是一种()
0.0 分
窗体顶端
· A、
自然现象
· B、
天生行为
· C、
社会行为
· D、
个性行为
窗体底端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D
6
迪尔凯姆的主要代表作是()。
1.0 分
窗体顶端
· A、
《爱弥儿》
· B、
《论乌合之众》
· C、
《自杀论》
· D、
《社会心理学概论》
窗体底端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7
强调个体对积极的合乎期望的好的结果的作用,缩小对消极的不合理期望的坏结果的责任是()归因。
1.0 分
窗体顶端
· A、
自我防御性
· B、
非理性的
· C、
逻辑性
· D、
选择性
窗体底端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8
心理学研究通常是解释()之间的关系。
1.0 分
窗体顶端
· A、
自变量
· B、
因变量
· C、
无关变量
· D、
变量
窗体底端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9
实践角色是一种()的角色
0.0 分
窗体顶端
· A、
观念形态
· B、
看不见摸不着
· C、
实际表现出来
· D、
标准化
窗体底端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A
10
在判断一个行为是否是攻击性行为时,要看行为者的社会角色、行为者的特殊身份、行为发生的情景和()
1.0 分
窗体顶端
· A、
行为者意图
· B、
行为性质
· C、
行为发生的原因
· D、
行为发生前的线索
窗体底端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11
社会互动群体的群体影响不包括()
0.0 分
窗体顶端
· A、
群体的极化
· B、
群体思维
· C、
去个性化
· D、
还有少数派影响
窗体底端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B
12
历史是由()
0.0 分
窗体顶端
· A、
少数人创造的
· B、
多数人创造的
· C、
自动产生的
· D、
少数人和多数人经过复杂的互动产生
窗体底端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A
13
根据关系情感的表现性质不同可以分为()疏远的 敌对的
1.0 分
窗体顶端
· A、
分散的
· B、
远离的
· C、
尴尬的
· D、
亲密的
窗体底端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14
模仿一个行为得不到强化,那么这个行为就不会一直存在下去,这是心理学家()提出来的
1.0 分
窗体顶端
· A、
塔尔德
· B、
罗斯
· C、
班杜拉
· D、
斯金纳
窗体底端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15
认为人的工作满意度和工作态度呈正相关的科学家是()
1.0 分
窗体顶端
· A、
罗宾斯
· B、
罗杰斯
· C、
马斯洛夫
· D、
帕克舒
窗体底端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16
社会态度和态度的改变主要涉及到()和社会态度改变的过程。
1.0 分
窗体顶端
· A、
社会态度的成分
· B、
社会态度的主体
· C、
社会态度改变的动机
· D、
社会态度改变的结果。
窗体底端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17
认知行为技术是上个世纪80年代()的心理学家提出来并且发展的
0.0 分
窗体顶端
· A、
中国
· B、
德国
· C、
美国
· D、
英国
窗体底端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A
18
以下哪个不是模仿的特点()
0.0 分
窗体顶端
· A、
自觉自愿
· B、
内隐行为模仿
· C、
有一定的示范的作用
· D、
只是外显行为的模仿
窗体底端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D
19
模仿论有()个基本法则
1.0 分
窗体顶端
· A、
两个
· B、
三个
· C、
四个
· D、
五个
窗体底端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20
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这是用()解释犯罪原因
1.0 分
窗体顶端
· A、
生理条件
· B、
人性
· C、
社会条件
· D、
人的内心世界
窗体底端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21
一个人垃圾分类回收这个行为的多寡及他掌握的相关知识的多寡,相关信息的多寡成()关系
1.0 分
窗体顶端
· A、
螺旋形
· B、
反比
· C、
正比
· D、
无关
窗体底端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22
心理物理学是由谁创立的()
1.0 分
窗体顶端
· A、
阿德勒
· B、
荣格
· C、
威廉·冯特
· D、
费希纳
窗体底端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23
我们把人们喜欢无意识下意识自动化的用一些所谓的合理的方式合理的情节来弥补你在观察的时候落的环节叫做()
1.0 分
窗体顶端
· A、
信息加工机制
· B、
要求合理
· C、
逻辑完善机制
· D、
追求完整
窗体底端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24
某个实验将人分成三组,一组是自己单独学习、第二组是和具有亲密关系的人一起学习、第三组是和两个被蒙住眼睛的人一起学习,结果发现第()组学习效率最高
1.0 分
窗体顶端
· A、
一
· B、
二
· C、
三
· D、
不知道
窗体底端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25
社会心理学认为角色冲突的强度取决于角色之间的共同性和角色自身的()
1.0 分
窗体顶端
· A、
特殊性
· B、
规定性
· C、
限定性
· D、
独特性
窗体底端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26
态度改变的三个阶段分别是服从、认同和()。
1.0 分
窗体顶端
· A、
平衡
· B、
再建构
· C、
内化
· D、
适应
窗体底端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27
群体的极化现象有()种解释
1.0 分
窗体顶端
· A、
一
· B、
二
· C、
三
· D、
四
窗体底端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28
外界温度和人的攻击性行为的关系是()
1.0 分
窗体顶端
· A、
正相关
· B、
负相关
· C、
正U型相关
· D、
倒U型相关
窗体底端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29
追求快乐,追求本能的能量的发泄是人格结构的最核心部分叫做()
1.0 分
窗体顶端
· A、
他我
· B、
超我
· C、
自我
· D、
本我
窗体底端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30
人们之所以作恶,是由于不能节制欲望这是由()提出来的
1.0 分
窗体顶端
· A、
德谟克利特
· B、
苏格拉底
· C、
孟子
· D、
荀子
窗体底端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31
犯罪学之父是()
1.0 分
窗体顶端
· A、
荀子
· B、
塔尔德
· C、
龙勃罗梭
· D、
苏格拉底
窗体底端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32
杨国枢先生认为中国人有社会取向,他人取向,关系取向和()四种趋向
1.0 分
窗体顶端
· A、
朋友取向
· B、
团体取向
· C、
民族取向
· D、
家族取向
窗体底端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33
有人在场比独处的时候个人工作效率高,奥尔波特将这种现象称为()。
1.0 分
窗体顶端
· A、
群体效应
· B、
社会促进
· C、
监督效应
· D、
他人促进
窗体底端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34
人际关系的相互依赖模型是莱文格和()提出的。
1.0 分
窗体顶端
· A、
齐美尔
· B、
斯诺克
· C、
阿伦森
· D、
罗斯
窗体底端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35
PAC中A是指()
1.0 分
窗体顶端
· A、
我们的父母自我状态
· B、
我们的成人自我状态
· C、
children
· D、
老人
窗体底端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36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当中它最核心的那个部分是()
1.0 分
窗体顶端
· A、
自我
· B、
超我
· C、
本我
· D、
本能
窗体底端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37
认知对象的三个表现方面是魅力、知名度和()。
1.0 分
窗体顶端
· A、
自我表演
· B、
性格
· C、
自我展示
· D、
特点
窗体底端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38
不同文化和不同民族之间人们的距离感是不一样的这是谁和华生研究发现的
1.0 分
窗体顶端
· A、
库利
· B、
达尔文
· C、
凯特曼
· D、
格雷夫
窗体底端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39
"镜中我"的概念是由()提出的
1.0 分
窗体顶端
· A、
詹姆斯
· B、
罗杰斯
· C、
皮尔士
· D、
库利
窗体底端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40
从宏观角度看,影响一个人社会化的因素是()。
1.0 分
窗体顶端
· A、
社会组织结构
· B、
社会政治制度
· C、
社会教育理念
· D、
社会文化环境
窗体底端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41
视频中提到的弗兰克是
1.0 分
窗体顶端
· A、
社会学者
· B、
心理学家
· C、
显学学者
· D、
以上都不是
窗体底端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42
影响到从众行为发生的群体因素包括群体的一致性、群体的规模、群体的凝聚力和()
1.0 分
窗体顶端
· A、
成员在群体中的地位
· B、
成员年龄
· C、
群体性质
· D、
个人意愿
窗体底端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43
《沃尔登第二》是()写的
1.0 分
窗体顶端
· A、
赫尔
· B、
米勒
· C、
斯金纳
· D、
多拉德
窗体底端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44
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心理学从()的母体中独立出来
1.0 分
窗体顶端
· A、
文学
· B、
生物学
· C、
哲学
· D、
医学
窗体底端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45
勒温最著名的是关于他的()
1.0 分
窗体顶端
· A、
认知协调理论
· B、
平衡理论
· C、
场论
· D、
沟通活动理论
窗体底端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46
国外将一个人对环境保护的了解程度列了()级的标准。
0.0 分
窗体顶端
· A、
两级
· B、
三级
· C、
四级
· D、
五级
窗体底端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C
47
()认为心理障碍的产生是由于人的主导的心理需要长期得不到满足导致的
1.0 分
窗体顶端
· A、
罗斯
· B、
霍曼斯
· C、
马斯洛
· D、
舒茨
窗体底端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48
强调父母权威、强调孩子对父母的绝对服从的养育方式是()。
1.0 分
窗体顶端
· A、
专制型
· B、
权威型
· C、
严厉型
· D、
放纵型
窗体底端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49
一个人对一个事情的态度对一个人的态度包括认知,情感和()三个方面
1.0 分
窗体顶端
· A、
了解
· B、
观察
· C、
情绪
· D、
意向
窗体底端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50
米德认为社会是由()构成的。
1.0 分
窗体顶端
· A、
人和自然
· B、
圈子
· C、
规则
· D、
元素
窗体底端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二、 判断题(题数:50,共 50.0 分)
1
犯罪是一种自然现象
0.0 分
窗体顶端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窗体底端
2
德国的民族心理学、法国的群众心理学、英国的本能心理学、工业心理学和中国古典心理学都是形成社会心理学的直接来源。
1.0 分
窗体顶端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窗体底端
3
完形性属于格式塔心理学里面一个概念
1.0 分
窗体顶端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窗体底端
4
本科不是学心理学的就不能成为心理学大师。
1.0 分
窗体顶端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窗体底端
5
儿童的情感发展具有阶段性。()
1.0 分
窗体顶端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窗体底端
6
社会化儿童期就可以完成
1.0 分
窗体顶端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窗体底端
7
外倾的人更容易去辨别他人的面部的一些情绪
1.0 分
窗体顶端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窗体底端
8
假相倚的概念是琼斯和西鲍特在1996年的时候根据社会学相倚的概念提出的
1.0 分
窗体顶端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窗体底端
9
挫折侵犯理论认为有了挫折感就一定会去犯罪。
1.0 分
窗体顶端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窗体底端
10
从降生以后由一个生物性的人加入到社会中他是需要一个过程的
1.0 分
窗体顶端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窗体底端
11
社会认知理论来源于格式塔学派
0.0 分
窗体顶端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窗体底端
12
荀子认为犯罪时天生的
1.0 分
窗体顶端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窗体底端
13
犯错误效应不会受性别角色的影响。
1.0 分
窗体顶端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窗体底端
14
从众有时是出于群体压力而产生的行为
1.0 分
窗体顶端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窗体底端
15
为了解决角色冲突可以讲若干很接近的角色合并为一个角色,这个过程称为角色规范
1.0 分
窗体顶端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窗体底端
16
大众传媒对人的社会化没有影响。
1.0 分
窗体顶端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窗体底端
17
观察法我们都是以旁观者的身份进行观察分析。
1.0 分
窗体顶端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窗体底端
18
对于个人原有的观点,群体可以让它加强
1.0 分
窗体顶端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窗体底端
19
世袭制可以被理解为先赋角色。()
1.0 分
窗体顶端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窗体底端
20
反馈信息指向人们提供他们表现的以环境保护行为有关的信息.
1.0 分
窗体顶端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窗体底端
21
挫折侵犯理论认为所有的挫折都会导致侵犯,所有的侵犯都是由挫折引起的。
1.0 分
窗体顶端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窗体底端
22
案件的侦破基本不可能完全再现一个案件。
1.0 分
窗体顶端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窗体底端
23
社会态度改变的的第二个阶段是内化
1.0 分
窗体顶端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窗体底端
24
顺从的最大特点是行为出自于别人的请求
1.0 分
窗体顶端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窗体底端
25
社会认知揭示我们在社会当中认识别人,认识人际关系规律。
1.0 分
窗体顶端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窗体底端
26
法庭是一个子社会或者叫亚社会
1.0 分
窗体顶端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窗体底端
27
自杀是指死的本能指向自己。
1.0 分
窗体顶端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窗体底端
28
认知主义学家罗杰斯认为人可以分为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
1.0 分
窗体顶端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窗体底端
29
人们比较善于识别本人种本民族人的面孔是因为在识别的时候有民族认同现象
1.0 分
窗体顶端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窗体底端
30
在劝说的时候如果被劝说者原有的信息和我们要劝说的信息相同或相近,我们劝说的时候可以给他双方面的信息
1.0 分
窗体顶端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窗体底端
31
心理学研究认为在存在“baby face”长相的人不容易让人信任。
1.0 分
窗体顶端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窗体底端
32
造成证言的失真失实只会发生信息存储阶段。
1.0 分
窗体顶端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窗体底端
33
性别角色这个概念是指由于你的性角色而你获得了一种行为方式
1.0 分
窗体顶端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窗体底端
34
传统认为,社会心理学源于希腊。()
1.0 分
窗体顶端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窗体底端
35
在去个性化的情况下,人们容易产生攻击行为
1.0 分
窗体顶端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窗体底端
36
不管是结伴效应还是观众效应对于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效应
1.0 分
窗体顶端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窗体底端
37
人处在群体中会产生陶醉感,产生一种比平日更强大的力量
1.0 分
窗体顶端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窗体底端
38
社会化主要涉及到一个人从生下来到他成长为一个成年人的过程当中他所经历的接受社会规范的过程
1.0 分
窗体顶端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窗体底端
39
特质是一种实在的具有决定意义的神经心理结构。
1.0 分
窗体顶端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窗体底端
40
自我暗示都会产生积极的效应。
1.0 分
窗体顶端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窗体底端
41
对犯罪嫌疑人不利的证据我们称为单面证据。
1.0 分
窗体顶端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窗体底端
42
认知行为技术是一种回忆的促进策略
1.0 分
窗体顶端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窗体底端
43
玛格丽特·米德认为后天环境因素对男女差异影响更大。
1.0 分
窗体顶端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窗体底端
44
对于角色扮演社会学的视角强调互动和表演,而心理学视角强调技术和手段。()
1.0 分
窗体顶端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窗体底端
45
在专制制度中,有时成员会提出及决策者不同的意见
1.0 分
窗体顶端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窗体底端
46
社会关系的主体是人。
1.0 分
窗体顶端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窗体底端
47
不同地区的人由于长时期在某地生活会变得更像那个地区的人,这就是群体的极化
1.0 分
窗体顶端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窗体底端
48
随着这个社会的进步人对环境的关注程度是越来越强了
1.0 分
窗体顶端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窗体底端
49
社会促进是个体在完成某种活动时由于他人在场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1.0 分
窗体顶端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窗体底端
50
社会心理学家倾向于认为人格是社会和自我力量的产物。()
1.0 分
窗体顶端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窗体底端
43 / 43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