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中班故事精品教案《想飞的小象》
一、教学内容
《想飞的小象》选自幼儿园中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详细内容包括:通过讲述小象尝试各种方法想要飞翔的故事,引导幼儿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不能盲目羡慕别人,要珍惜自己的独特性。
二、教学目标
1. 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小象在追求梦想过程中的努力与挫折。
2.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会用恰当的词语描述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在集体活动中倾听、交流、分享。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故事中小象的心情,学会珍惜自己的独特性。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 教具:故事课件、小象玩偶、小鸟玩偶、各种动物图片、飞行器模型。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
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
利用小鸟飞翔的视频,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小鸟是如何飞翔的。
2. 故事讲述(10分钟)
播放故事课件,讲述《想飞的小象》的故事,引导幼儿关注小象在追求梦想过程中的心情变化。
3. 例题讲解(5分钟)
出示小象和小鸟的图片,让幼儿用词语描述它们的特点,引导幼儿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性。
4. 随堂练习(10分钟)
分组讨论:每组挑选一个动物,讨论这个动物的特点和优势,然后进行分享。
5. 创意手工(15分钟)
让幼儿用画纸、彩笔、剪刀等材料,制作一个自己喜欢的动物飞行器。
六、板书设计
1. 板书《想飞的小象》
2. 板书内容:
故事梗概:小象想飞,尝试各种方法,明白要珍惜自己的独特性。
重点词语:独特性、努力、挫折、珍惜。
七、作业设计
1. 作业题目:画一幅自己喜欢的故事角色,并用词语描述它的特点。
2. 答案示例:我喜欢小象,它虽然不能飞翔,但有着强壮的身体和长鼻子,可以帮助其他动物。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1. 课后反思: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在语言表达和团队合作方面的进步,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2. 拓展延伸: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讨论其他动物的独特性,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
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故事中小象的心情,学会珍惜自己的独特性。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小鸟飞翔的视频,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小鸟是如何飞翔的。
4. 例题讲解:用词语描述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引导幼儿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性。
5. 作业设计:画一幅自己喜欢的故事角色,并用词语描述它的特点。
一、教学难点解析
1. 理解小象的心情:教师应在故事讲述过程中,通过语气、表情、动作等细节,生动地展现小象的心情变化。在关键情节处,如小象失败时的沮丧、得到朋友帮助时的喜悦,教师可适时提问,引导幼儿分享自己的感受,帮助幼儿理解小象的心情。
2. 珍惜独特性:通过对比小象和其他动物的特点,让幼儿认识到每个动物都有自己的优势,从而引导幼儿学会珍惜自己的独特性。
二、教学重点解析
1. 语言表达能力:在例题讲解环节,教师应鼓励幼儿大胆地用词语描述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对幼儿的回答给予积极的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 团队合作精神:在随堂练习环节,教师应引导幼儿在小组内进行有效沟通,学会倾听、交流、分享。教师可适时参与讨论,给予建议和鼓励,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实践情景引入解析
教师可选择生动有趣的小鸟飞翔视频,让幼儿直观地感受飞翔的动作,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小鸟是如何飞翔的。此环节旨在激发幼儿对故事的兴趣,为后续教学内容做铺垫。
四、例题讲解解析
在描述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时,教师可先给出示例,如:“小象有着强壮的身体,长长的鼻子可以帮助它做很多事情。”然后,让幼儿尝试用自己的话描述,鼓励他们使用丰富的词汇和句型,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五、作业设计解析
1. 作业题目:让幼儿画一幅自己喜欢的故事角色,有助于巩固故事内容,培养幼儿的绘画能力。
2. 描述特点:要求幼儿用词语描述所画角色的特点,旨在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对故事角色特点的理解。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
一、语言语调
1. 在讲述故事时,教师应运用丰富的语言和语调,通过变化音量、语速和情感,使故事更加生动有趣。
2. 在提问和引导幼儿时,语气温和、耐心,给予幼儿充分思考的时间。
二、时间分配
1. 合理安排各环节时间,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充分展开,让幼儿有足够的时间参与和体验。
2. 注意控制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等环节的时间,避免过长或过短,影响教学效果。
三、课堂提问
1. 提问要具有针对性,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关键情节和人物特点。
2. 鼓励幼儿积极回答问题,对他们的回答给予及时、积极的反馈,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四、情景导入
1. 利用生动有趣的视频、图片等素材,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故事的兴趣。
2. 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创设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情景,使幼儿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教案反思
一、教学内容方面
1. 是否涵盖了教材的章节和详细内容,让幼儿充分理解故事内涵。
2. 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是否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方法方面
1. 实践情景引入是否生动有趣,能否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 例题讲解是否清晰易懂,是否有助于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课堂组织方面
1. 时间分配是否合理,各环节是否衔接流畅。
2. 课堂提问是否具有针对性和引导性,能否促进幼儿的思考和参与。
四、教学效果方面
1. 幼儿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是否达到教学目标。
2. 作业设计是否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能否巩固所学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