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村无公害冬草莓生产规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名称:**村无公害冬草莓生产规程初探可行性研究
项目编制单位:**村草莓种植合作社
编制日期:二〇〇九年四月三日
目录
一、 草莓生产方式及现状················P3-P4
二、 冬草莓无公害生产的意义············P4
三、 无公害草莓果实产品要求············P4-P5
四、 我村草莓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P5
五、 建设内容和规模····················P5-P6
六、 项目方案设计及目标················P6-P7
七、 项目资金估算······················P7-P9
八、 资金筹措··························P9
九、 效益预测··························P9-P10
**村无公害冬草莓生产规程
可行性研究
草莓果实营养丰富,柔软多汁,是目前果品市场上的高档水果之一。另一方面,草莓生长期短,当年栽苗3个月后便可获益;和其他果树相比,属于果树种植的短频快项目。发展草莓生产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营养,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要求,而且对提高农民收入、出口创汇、振兴地方经济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我村现有冬草莓生产个体分散,生产技术相对落后,产品抵御市场的能力较小。成熟期较晚,产量不高,尤其是春节前产量较低,优质果率较低,还无法达到无公害水果的标准,为此我们积极探索冬草莓无公害生产的规程,促进冬草莓产业发展。
一、 草莓生产方式及现状
(一) 我国草莓生产方式及现状
我国草莓以日光温室促成栽培、早春大中拱棚半促成栽培和露地栽培三种形式生产,其比例约为30%;50%;20%。南方以半促成为主,北方则三种形式并行发展。农村改革开放之前,全国草莓面积只有几万亩,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由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国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国内外草莓消费市场的变化作用,草莓呈快速发展态势。1990年全国草莓产量约10万吨,到2001年则增加到70万吨,其中出口2-3万吨,已是生产、出口大国。但是由于生产效益大于其他种植业、市场需求大于生产量的新形势下,我国草莓生产及呈大发展趋势,“十五”期间估计将以每年增加10万吨亩的速度递增。
(二) **村草莓发展现状
**村冬草莓种植自1989年由2户农户自发从省农科院引种种植开始,是我区最早和最大规模的冬草莓种植区。政府加强了引导和发展,特别是2007年在区科技的大力支持下进行了冬草莓先进技术推广项目,大大推动了我镇冬草莓的发展。目前,我村的冬草莓种植面积达200余亩,常量20万公斤,产量近160万元。种植方式主要以地膜加小拱模。
二、 冬草莓无公害生产的意义
草莓栽培面积不断扩大、产量不断提高的同时,由于生产过程中重产量轻质量,加上连作障碍严重,化肥、农药的不合理应用,使草莓受到过量氮肥、农药残留的污染,产品内在品质下降,适口性差,不仅会威胁草莓的市场价格下降,还威胁着消费者的健康,同时制约了草莓产品的出口,因此急需发展无公害草莓生产。目前,农业部已制定并颁布执行了包括无公害草莓产地环境条件、无公害草莓生产技术规程、无公害草莓产品在内的行业标准,草莓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可按照各项无公害标准的技术要求进行,进一步提高草莓产品的质量和商品价值,并提高我镇草莓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促进草莓产业的健康发展。同时,发展草莓产业,是不断进行农村经济改革以及果树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不断根据消费者的需求进行品种改良、新技术应用,推广无公害生产,同时培育品牌,搞好市场营销,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健康、营养、无公害、高质量的新鲜草莓。
三、 无公害草莓果实产品要求
草莓果实作为直接入口的产品,应符合NY/T 5103—2002规定的感官和卫生要求。感观要求为:果实新鲜洁净,无尘埃泥污,无外来水分;无萎蔫变色、腐烂、霉变、异味、病虫害、明显碰压伤;无汁液浸出。卫生指标应符合表一的要求。
表一 无公害草莓卫生指标要求
项目
乐果
辛硫磷
杀螟硫磷
氰戊菊酯
多菌灵
砷
汞
铅
镉
指标
≤1.0
≤0.05
≤0.5
≤1.0
≤0.5
≤0.5
≤0.01
≤0.2
≤0.03
注:凡国家规定禁用的农药,不得检出。
四、 我村冬草莓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与草莓生产先进地区相比,我村草莓生产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品种单一。目前,生产上大面积栽培品种较为单一(仅为丰香品种),缺乏早、中、晚熟搭配的优良品种,也未能根据不同用途采用相应品种。
(二) 设施栽培简单。保护地栽培仅为小拱棚+地膜,设施落后。
(三) 单产不高,缺乏配套的栽培技术。目前,我村冬草莓平均亩产700—1200公斤,远远低于其他地区(平均亩产2000公斤)。截至目前,尚未形成较为成熟的规范化栽培技术体系。
(四) 连作障碍日益严重。由于连作草莓黄萎病发生较严重,连作障碍已成为限制草莓生产的主要因子。
(五) 冬草莓无公害生产仅处于起步阶段。
五、 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 引进先进品种进行试验
结合我镇气候特点、产品用途、市场需求和产地交通等因素选择优质、抗病、丰产品种,同时还应考虑草莓品种休眠的差异。草莓促成栽培正值寒冷的冬季,低温、弱光等不利条件容易导致畸形果增多,果实着色不良、品质降低。因此,品种选择的主要是花芽分化要求温度较高的早熟种,花芽分化早、休眠程度较浅、打破休眠容易、开花至结果期短、耐寒性强,长势强,花粉多而健全,果实大小整齐,畸形果少,产量高,品质好。因本项目进行无公害草莓生产,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这样能从根本上较少农药污染。生产实践证明,丰香、春香、红香、鬼奴甘等均适宜促成栽培。其中,我们主栽的丰香也是促成栽培的主栽品种,只是近几年,白粉病较重,生产上应加强防治。
(二) 无公害栽培技术规程探索
无公害冬草莓种植试验园,采用竹架式大棚进行设施栽培试验,面积5亩。
1、促成栽培。草莓促成栽培收获期正值寒冷冬季,因此对设施有严格的要求,不是任何设施都能进行草莓促成栽培的,本项目主要采用塑料大棚,内部再加地膜覆盖,有条件的可增加保温幕。
2、草莓生产的壮苗培育。要求5片~6片展开叶,根茎粗1.0cm以上,苗全株重20g~30g,根重应占其1/3,无病虫害。要求花芽分化早,花芽发育充实(有条件时栽培脱毒苗)。
3、黄萎病的综合防治。减少定植后苗秧死补值,提高单位亩产和期一至便于管理。
4、防止畸形果。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草莓栽培中,环境条件变化较大,多处在一种低温、高温或高湿状态,授粉昆虫少,因此畸形果发生率较高。
5、病虫防治。主要采用农业防治措施;物理防治措施;化学防治措施。在无公害草莓生产中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所有使用的农药均应在农业部注册登记。提倡使用生物源农药和矿物源农药,科学合理使用有机合成农药。
六、项目方案设计及目标
(一)引进新品种。引进5-10个品种,通过试验找到更适合我镇气候和市场的新品种。
(二)建立示范片。建立2-3户冬草莓无公害生产示范户,试点开展冬草莓竹架式大棚生产,改变现有的落后的生产方式,探索和推广冬草莓无公害生产技术。并通过先进技术的应用找到防治黄萎病的有效办法,解决制约冬草莓规模扩大的最主要的技术难题;
(三)开创循环农业。用草莓叶饲养羊,解决病原体传播的难题,并为冬草莓生产提供有机肥,为绿色生产创造条件。通过冬草莓先进技术试验示范推广应用提高生产技术的科技含量,改变现有品种、技术(如大棚生产)和落后的种植模式,从而提早我村冬草莓上市时间,提高产量和品质,实现冬草莓绿色生产,促进冬草莓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为我村冬草莓生产开辟新局面。
七、资金估算
本项目建设主要有两部分:一是无公害草莓育苗区,面积6亩;二是无公害草莓种植试验园,面积20亩。以上两项共需土地20亩。
11
1个;撬秧5个;打草莓种植穴3个;种草莓8个;准备竹片2个;盖地膜4个;盖天膜2个;浇水10个;人工除草3次需25个;喷施农药6次需3个;打叶疏果16个;摘草莓+长期早晚盖天膜35个;按每个工作日40元/天计算,此项共需5200元。20亩共计人工费10.4万元。
4、技术人员人工费:500 /人·月*6个月=3000元;
5、农药化肥:磷肥2包,60元;尿素1包,100元;芭田复合肥1包,200元;钾肥1包,150元;共计510元;农药200元/亩;两项共计710元。种植园20亩*710元/亩=14200元。
6、其他费用:5000元。
八、资金筹措
本项目概算总资金18.08万元。本项目为**村草莓种植合作社的实体发展,此次项目资金由**村草莓种植合作社自筹。
九、项目预期效益分析
(一)产业化目标分析
项目建成后,我村会立即注册**村无公害冬草莓品牌,打响品牌,作出品牌效应。冬草莓亩均产量可达3000斤,平均单价4元/斤,亩产值12000元左右,扣除成本,每亩收益3000元。基地总收益可达6万元。在一期种植成功后,**村将扩大种植规模,带动农户转变观念,掌握技术,做大做强**村无公害冬草莓,带动农户增收,实现**村草莓产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二)社会效益。
本项目实施后,对于我村乃至我镇冬草莓规模化和产业化生产有战略性的影响,同时有利于我村一村一品特色农业的发展。有利于种植农户经济收入的增加。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