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目录
第一章总论 5
1.1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5
1.1.1项目名称 5
1.1.2项目承办单位 5
1.1.3可行性报告编制单位 6
1.2项目承办单位基本情况 6
1.3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6
1.3.1建设背景 6
1.3.2建设必要性 7
1.4节能减排的编制依据 8
1.5研究范围及主要内容 8
1.6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9
1.7结论 10
第二章 项目建设条件 11
2.1城市概况 11
2.1.1地理区位 11
3.2.2采暖设计热负荷 12
3.3能耗现状分析 13
第四章 改造方案 15
4.1规模 15
4.2锅炉及管网改造方案 15
4.3锅炉技术方案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1选用先进的链条温水炉作为热源设备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2链条炉排的性能特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技术原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1燃料分析 15
4.4.2热管余热回收器工作原理 16
4.4.3余热回收器的特点和回收方法 16
4.4.4热管式余热回收器的性能特点 16
4.4.5安装方案 17
4.4.6燃烧系统 18
4.4.7灰渣量 18
4.5除灰渣方案 19
4.5.1锅炉底部灰渣处理 19
4.5.2除尘器的灰渣处理 19
4.5.3锅炉灰渣的利用 19
4.5.4锅炉给水处理 20
4.5.5烟所净化措施 20
4.5.6锅炉房布置 20
4.6项目实施节能改造后的工艺流程和主要生产装置 21
4.7锅炉底部灰渣处理 22
4.8能源计量设施及边界框图 23
第五章 节能 24
5.1节能意义 24
5.2节能措施 24
5.2.1能源是整个国民经济的物质基础 24
5.2.2拟建项目在设计和设备选择时,按照目前国家推荐的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进行系统和设备选择 25
5.2.3合理安排能量,尽可能避免生产工艺中能量的不合理转换 25
5.2.4能源计量措施 25
5.2.5节能管理机构 26
5.3项目建成后能耗分析 26
5.3.1供热标准煤耗率计算 26
5.3.2能耗指标 26
5.3.3节能效益 错误!未定义书签。
5.3.4节能量汇总 错误!未定义书签。
5.4企业能源管理规章制度 27
第六章 环境保护 29
6.1编制依据及评价标准 29
6.1.1编制依据 29
6.1.2评价标准 29
6.2编制原则与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6.2.1编制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6.2.2编制范围 30
6.3地区环境状况 30
6.4本工程主要污染物及治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6.4.1烟尘污染防治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6.4.2污水排放治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6.4.3灰渣、噪声污染治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6.5厂区绿化 31
6.6环保监管 31
第七章 劳动安全、工业卫生及消防 32
7.1编制依据 32
7.2编制原则 32
7.4.1防机械伤害 错误!未定义书签。
7.4.5防尘、防毒、防腐 33
7.4.6卫生设施 34
7.5消防 35
7.5.1建筑物的火灾危险性及等级 35
7.5.2建筑间距 35
7.5.3工程消防环境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八章 组织机构、劳动定员 错误!未定义书签。
8.1管理方式 错误!未定义书签。
8.2项目组织管理机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
8.3人员设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九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错误!未定义书签。
9.1固定资产投资估算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9.1.1安装工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9.1.2建筑工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9.1.3其他费用 错误!未定义书签。
9.2投资估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9.3资金筹措 错误!未定义书签。
9.3.2资本金比例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章 财务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1项目建设进度与生产计划安排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3经营收入及税金与附加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 总论
1.1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1.1.1项目名称
XXXX房产经营物业管理有限公司锅炉节能改造项目
1.1.2项目承办单位
XXXX房产经营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
项目地址:XX
1.1.3可行性报告编制单位
XX省工程咨询评审中心
1.2项目承办单位基本情况
XXXX房产经营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是XX工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投资设立的以承担物业服务和供热服务为主营业务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和二级物业资质的国有独资企业。 公司成立至今已经历了五个春秋的探索与拼搏,在市委、市政府和工投集团的领导关怀和支持下,积极参与国企主辅业分离,现在管物业总面积达201.7万平方米。按物业的分布情况公司下设哈轴物业管理中心、学府物业管理中心、南极物业管理中心、轻工学校物业管理中心和溪水湾物业管理中心共计17个物业管理中心。公司现有职工273人。有一支高效、精干、务实、专业化的管理队伍。接受过专业培训的优秀管理人员90余人。管理人员中,90%具有大专以上学历,50%以上具有高中级专业技术职称,能够适应各类物业多层面的管理服务要求。
1.3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1.3.1建设背景
城市集中供热是一项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方便生活的重要城市基础设施。在能源日趋紧张,燃料(原煤)大幅度涨价的条件下,依靠技术进步推进供热企业节能减排,更新改造关键设备,挖掘企业现在设备、资源潜力,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大力开展技术改造是供热企业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该企业的链条炉排燃煤炉已使用多年,由于该燃煤锅炉设备陈旧老化,技术设计落后,能源消耗高,运行热效率低,属淘汰型燃煤锅炉,因此需要对该锅炉进行更新改造。同时,锅炉的燃烧工况可以通过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改进锅炉燃烧技术,配置附属设备达到节约能源的效果。
1.3.2建设必要性
在中国的燃煤供热行业中,集中供热是现代化城市的重要标志之一,其在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改善人民生活质量等方面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XX是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城市,而供热耗能又占城市耗能总量的绝大部分。XXXX房产经营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是XX的主要供能企业,公司燃煤锅炉为能源消耗大户,主要用于冬季采暖。由于XX目前供热工程发展不成系统,集中供热面还不够全面,致使热源数量多、规模小。现有锅炉普遍存在结构设计不合理、制造质量不良、辅机配套不协调、可用煤种与设计不符、运行操作不池等问题,致使锅炉出现出力不足、热效率低下和输出参数不合格等问题,结果是能源消耗量过大,甚至不能满足
节能计算
投资估算
财务分析
1.6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通过对现有锅炉进行改造,用一台高效锅炉替换两台低效锅炉,实现供热面积117.94万㎡,锅炉热效率提高15%以上。锅炉供热运行可节标煤、节电40%以上。实现年节标煤31951.2t;节电475.3万kwh。达到降低煤耗,节约能源的目的。
主要建设内容:红旗锅炉房、北树安装节煤器,学府新上20T锅炉1台, 10T老炉更换换烟管和20T老炉做水冷壁改造;阿继新上20T锅炉2台,配套建设磨煤机、鼓、引风机、水浴除尘设备和重板除渣机、水泵、电机、变频装置、计量设备等附属设施。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 改造锅炉台数7台
2、 原锅炉容量2×10t/h
3、 替换锅炉容量20t/h
4、 改造后总节约标煤31951.2t
5、 项目总投资2802.8万元
6、 建设期3个月
1.7结论
该项目实施后可降低煤耗17082.9t标准煤,减轻国家煤资源的无谓损耗,还具有稳定生产工况,减少大气污染等效果,综合效益十分显著。对当地总体大气环境减轻了污染,对老百姓的生活环境起到一个很好的保护作用,社会效益显著,意义深远。该项目实施后达到年节标准煤折合17082.9t的节能效果。
该燃煤工业锅炉改造项目是贯彻、落实当前节能减排工作的一项实例工程。项目完成后,不仅提高了运行热效率,减少煤炭消耗,提高企业效益,而且,在节煤及减少CO2、SO2、粉尘排放方面均有显著效果。实现“节能减排”、“清洁生产,绿色环保”,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项目是必要的、可行的。
第二章 项目建设条件
2.1城市概况
2.1.1地理区位
XX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XX省省会,是中国第七大城市,同时是东北地区第二大城市。东北北部(包括XX,吉林,内蒙古三省区)的政治、经济、交通、文化中心,也是中国省辖市中面积最大、人口居第二位的特大城市。全市土地总面积53068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7086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460.平方公里,市区人口475.5万人,总人口987.4万人,48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66万人。
特殊的历史进程和地理位置造就XX这座具有异国情调的美丽城市,它不仅荟萃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而且融合了中外文化,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城市,素有“冰城”、“天鹅项下的珍珠”以及“东方莫斯科”、“东方小巴黎”之美称。
第三章 锅炉设施现状
3.1现状概述
该企业的链条炉排燃煤炉已使用多年,由于该燃煤锅炉设备陈旧老化,技术设计落后,能源消耗高,运行热效率低,属淘汰型燃煤锅炉,因此需要对该锅炉进行更新改造。同时,锅炉的燃烧工况可以通过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改进锅炉燃烧技术,配置附属设备达到节约能源的效果。
3.2热负荷计算
3.2.1采暖设计热负荷
根据《XX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所确定的城市用地性质、用地布局及企业现有供热规模,综合确定本工程实施后承担的集中供热面积为94.91万㎡。
根据《采暖通风及空气调节设计规范》,XX采暖期天数183天,即4392小时,采暖期室外计算温度-26℃,采暖期平均温度-10.2℃,采暖期室内计算温度18℃。
设计热负荷计算公式:Q’=qnF
Q—采暖综合热指标,取64.2 W/㎡
F—采暖建筑物建筑面积,取94.91万㎡
设计热负荷:64.2 W/㎡×94.91万㎡=60.93MW
依据上式计算采暖设计热负荷为60.93MW。
3.2.2年供热量
根据《采暖通风及空气调节设计规范》,XX采暖期天数183天,即4392小时,采暖期室外计算温度-26℃,采暖期平均温度-10.2℃,采暖期室内计算温度18℃。
依据本工程热负荷Q’和XX的有关气象参数,可计算出年耗热量。
Qn·a的计算式:Qn·a=N×24××Q’
其中:供暖期天数N 183天
供暖室内计算温度Tn 18℃
供暖室外计算温度Tw’ -26℃
经计算,年供热量为171499.83 MWh(616399.5GJ)。
3.3能耗现状分析
XX的集中供热起步较晚,主要依靠分散小锅炉房采暖。燃用低位发热值为16.9MJ/kg的Ⅱ类烟煤,改造前年耗标煤5.7万t。年均供热标煤消耗率50kg/㎡。
同时,现状锅炉受技术工艺及配套设施条件限制,原供热锅炉耗电量较高。据改造单位统计,2010年锅炉年耗电量1159.6万kwh,平均供热耗电率为9.17kwh/㎡;
以上统计数据显示,XX年均供热煤、电消耗率均高于XX省平均水平(年均供热标煤耗损率48kg/GJ,平均供热耗电率为5.94kwh/㎡),因此,项目的节能潜力巨大,急需改造现有锅炉供热的现状并采用新的燃烧工艺,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标。
第四章 改造方案
4.1规模
该项目总投资1105.5万元,更新替换现有燃煤锅炉,并对锅炉房和管网进行改造,建设年节标煤31951.2t的燃煤锅炉改造节能项目。
4.2锅炉及管网改造方案
4.4.1燃料分析
本项目燃料选用低位发热值为22705KJ/kg的烟煤,相应的煤质元素分析报告如下:
煤质元素分析表
编号
项目
符号
单位
原煤
1
全水分
Mt
%
3.62
2
干燥基水分
Mad
%
1.60
3
灰分
Aar
%
29.69
4
收到基碳
Car
%
48.79
5
收到基氢
Har
%
4.23
6
收到基氧
Oar
%
12.06
7
收到基氮
Nar
%
1.25
8
收到基硫
Sar
%
0.36
9
低位发热量
Qnet.ar
MJ/kg
22.7
4.4.2余热回收器工作原理
热管是余热回收装置的主要热传导元件,与普通的热交换器有着本质的不同。热管余热回收装置的换热效率可达98%以上,这是普通热交换器无法比拟的。
热管余热回收装置体积小,只是普通热交换器的1/3。其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左边为烟气通道,右边为清洁空气(水或其它介质)通道,中间有隔板分开互不干扰。高温烟气由左边通道排放,排放时高温烟气冲刷热管,当烟气温度>30℃时,热管被激活便自动将热量传导至右边,这时热管左边吸热,高温烟气流经热管后温度下降,热量被热管吸收并传导至右边。常温清洁空气(水或其它介质)在鼓风机作用下,沿右边通道反方向流动冲刷热管,这时热管右边放热,将清洁空气(水或其它介质)加热,空气流经热管后温度升高。
4.4.3余热回收器的回收方法
烟气余热回收途径通常采用二种方法:一种是预热工件;二种是预热空气进行助燃。
1)工件需占用较大的体积进行热交换,往往受到作业场地的限制。
2)空气助燃是一种较好的方法,一般配置在加热炉上,也可强化燃烧,加快炉子的升温速度,提高炉子热工性能。这样既满足工艺的要求,最后也可获得显著的综合节能效果。
4.4.4热管式余热回收器的性能特点
1、安全可靠性高:
常规的换热设备一般都是间壁换热,冷热流体分别在器壁的两侧流过,如管壁或器壁有泄露,则将造成停产损失。热管余热回收器则是二次间壁换热,即热流要通过热管的蒸发段管壁
护简单成本低。
6、投资回收期短:
一般在六个月至一年就可回收全部投资。
4.4.5安装方案
热管余热回收器是燃煤、油、气锅炉专用设备,安装在锅炉烟口,回收烟气余热加热生活用水或锅炉补水。其构造如图所示:下部是烟道,上部为水箱,中间有隔板。顶部有安全阀、压力表、温度表接口,水箱有进出水和排污口。工作时,烟气流经热管余热回器烟道冲刷热管下端,热管吸热后将热量导至上端,热管上端放热将水加热。为了防止堵灰和腐蚀,余热回收器出口烟气温度一般控制在露点以上,即燃油、燃煤锅炉排烟温度≮130℃,燃气锅炉排烟温度≮100℃,节约燃料4-18%。
4.4.6燃烧系统
40mm以下的燃煤进入炉膛后,随炉排的向前移动,燃煤也由前向后移动。靠炉排上炽热燃煤和炉膛内的拱壁辐射热,燃煤从预热、燃烧、移动到炉膛尾部燃尽。燃烧产生的烟气经炉膛和对流受热面到锅炉尾部排出体外,进入锅炉消烟除尘设备进行净化处理后,由引风机将其从烟囱排向大气。燃烧产生的废渣落入除渣装置,由运渣设备将灰渣倒出锅炉间。
4.4.7辅助设备:
碎煤机选用环锤碎煤机,在皮带机上设一台YDC-6.5型圆盘除铁器,用以清除煤中的铁件,保证碎煤机的安全运行。同时,皮带运输机设ICS-17A型电子皮带秤,用以计量系统的上煤量。
锅炉本体的灰渣采用联合除渣方式,即锅炉用一台重板式除渣机。该设备内为水槽,其横贯锅炉尾部的排渣口下部,在炉体排渣口下设置一个钢落渣槽,该落渣槽插入除渣机水面以下200mm起到封闭炉膛的作用,减少炉膛的漏风,保证锅炉的正常燃烧,另外结焦的灰渣经冷水破碎小渣,碎渣经运渣机运出炉体倒出锅炉间。
4.5除灰渣方案
4.5.1锅炉底部灰渣处理
锅炉本体的灰渣采用联合除渣方式,即锅炉用一台重板式除渣机。该设备内为水槽,其横贯锅炉尾部的排渣口下部,在炉体排渣口下设置一个钢落渣槽,该落渣槽插入除渣机水面以下200mm起到封闭炉膛的作用,减少炉膛的漏风,保证锅炉的正常燃烧,另外结焦的灰渣经冷水破碎小渣,碎渣经运渣机运出炉体倒出锅炉间。
4.5.2除尘器的灰渣处理
水浴式除尘器内的灰由自带除灰机倒出设备外,由手推车运到联合除渣机内同锅炉灰渣一起进入储灰斗。(除尘器的细灰先落进设备自带的灰渣斗内定期内排灰阀将灰放入灰罐车运出场外)。
4.5.3锅炉灰渣的利用
锅炉产生的灰渣定期由汽车运出场外,运至砖厂做制砖原料或做低洼地的回填。
4.5.4锅炉给水处理
根据锅炉补水的水质情况,采用炉外化学水牏方式时原水进行软化处理。本项目采用一级钠离子软化处理。根据补水量确定水处理量为140t/h。
软化后的补水送到常温式海面铁除氧器除氧,除过氧的水进入封闭的水箱,由补水泵向供热系统补水。
4.5.5烟所净化措施
本项目的锅炉烟气净化按单台锅炉配置排除尘设施。每台锅炉尾部配备一台水浴除尘器对锅炉排放的烟气进行净化处理,以减少烟气对大气和周围环境的污染。该除尘效率达到98%左右。
单台锅炉额定负荷时产生的烟气量83470m3/h。
锅炉房额定负荷时从烟囱排出的烟气量为334960 m3/h。
锅炉房额定负荷时经除尘器净化处理后从烟囱排放的烟尘浓度为98mg/Nm3,该值低于国家(GB137271-2001)《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燃煤锅炉在二类地区锅炉允许排放的烟尘浓度为200mg/Nm3的极限值。
4.5.6锅炉房布置
该锅炉房为双层布置,14MW热水链条炉排锅炉布置在锅炉间4.5m的运转层上,其底部布置除渣及烟风管道。锅炉控制室布置在运转层炉前。水处理、锅炉循环水泵及系统补水水泵布置在锅炉后侧,其上面为办公室、值班室、化验室和卫生间。锅炉房的交配电、沐浴间布置在炉控室下方。
锅炉的烟气净化的除尘器和鼔、引风机布置在锅炉间尾部的除尘及风机间内。
锅炉运煤系为L型输煤廊,其设有受煤坑和转运站。受煤坑处设干煤棚。在锅炉间14m层设锅炉给煤间,布置有输煤的3#胶带输送机,其下方设置120立方米钢贮煤斗。
锅炉房外设置了贮渣间,锅炉排渣由重板除渣机经除渣廊道倒入贮渣间的贮渣斗内,定期由汽车将灰渣运出厂外。
4.6项目实施节能改造后的工艺流程和主要生产装置
节能改造后的工艺流程和主要生产装置边界范围框图
烟囱
除尘系统
引风系统
节能系统
自控监测系统
能源计量系统
热力系统
锅炉
能源监测系统
输煤系统
煤场
除渣系统
热用户
鼓风系统
自控监测系统
学府锅炉房主要结合企业实际需要将现有2台老式锅炉更新替换为20T新型节能锅炉,红旗锅炉房和北树主要安装节能设备,阿继结合企业实际需要将现有4台老式锅炉更新替换为两台20T链条温水炉(型号SHL14-1.25/130/75-AII),以及配套建设磨煤机、鼓、引风机、水浴除尘设备和重板除渣机、水泵、电机、变频装置、计量设备等附属设施。
4.7能源计量、检测器具配备及管理情况:
器具配备:
1) 能源计量器具:电子皮带秤,电子汽车衡。
管理单位:能源部
2) 化验检测设备:分析天平,干燥箱,电阻炉,化验器具等。
管理单位:能源部
3) 热源监测仪器仪表:烟气分析仪,超声波流量仪,流量计,压力表,温度表,电能表等。
管理单位:生产部,锅炉车间。
4) 上述所有能源计量、化验检测热源监测设备器具等统一由能源管理部定期申报主管部门检测检定,以保证检测设备的精准度。
改造后能源计量检测设备、器具配置一览表
序号
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
单位
数量
1
电子汽车衡
SCS-150
台
1
2
电子皮带秤
OCS-OX-5
台
1
3
分析天平
OCA-OX-5
台
1
4
干燥箱
台
1
5
电阻炉
台
1
6
温度表
XMT-102
块
2
7
压力表
Y-150
块
2
8
流量计
块
2
9
电能表
DSSD52
块
1
10
烟气分析仪
台
1
11
超声波流量仪
TDS-100
台
1
合计
14
4.8能源计量设施及边界框图
入封闭煤仓
电子秤检测
物理化验
原煤入场
锅炉
能源监测系统
至上煤系统
第五章 节能
5.1节能意义
能源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国民经济的必要条件。我国是能源消耗大国,目前能源利用率较低,远不能适应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所以节能在项目建设中十分重要。同时,节能也是企业降低成本的内容之一,因而项目建设时的节能措施对社会发展和企业进步都具有很大意义。
5.2节能措施
5.2.1能源是整个国民经济的物质基础
我国能源方针是“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是我国“十一五”期间重大战略任务之一。国家为了节约能源,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和政策,强调“能源工作必须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的方针”,各行业都应把节能放在突出地位。对新建项目,更应把节能放在重要位置。
供热是能源消耗较大的行业,热量生产及运输过程中,将耗用大量的热能和电能,供热项目的建设要体现利用和节约能源的方针。因此,本项目积极采取以下措施以期获得更好的节能效果。
5.2.2拟建项目在设计和设备选择时,按照目前国家推荐的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进行系统和设备选择。
(1)采用先进高效的锅炉和高效除尘及脱硫设备;
(2)选用国家近年推荐的低耗能设备;鼓、引风机、循环水泵、补水泵加设自控及变频调速装置,以节约电能。
(3)建筑、照明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材料和器具;
(4)热力管道全部采用保温性能好的聚氨酯泡沬塑料预制保温管。
5.2.3合理安排能量,尽可能避免生产工艺中能量的不合理转换。
以往的设计规范与现代节能要求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在机电设备的负荷率上,设计指标往往高于实际运行值很多。根据近几年对风机、水泵等机电设备的调查,负荷率在50%~60%,大大低于设计值。在拟建项目设计中,充分考虑了实际运行,因此,合理地选择设备容量和负荷率,降低机电设备的能耗,从而降低设计单耗。
5.2.4能源计量措施
对锅炉及风机等配备完善的热工仪表,加强温度压力、流量等参数的计量、测试和记录,为节约能源和经济校核提供依据。
5.2.5节能管理机构
节能工作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技术途径,二是管理途径,在重视技术途径的前提下,搞好能源管理工作也是十分重要的。拟建项目建成后拟设置专门的能源管理部门,作好检测仪表的维护管理工作,作好能源消耗的监督工作,定期对设备的能耗情况进行监测,为企业降低能源消耗作出有益的工作。
5.3项目建成后能耗分析
5.3.1供热标准煤耗率计算
5.3.2能耗指标
项目投产后能耗指标如下:
年供热量616160.8GJ
供热耗电率4.45kwh/m2
锅炉年均热效率85%
管道效率95%
5.4企业能源管理规章制度
(1)企业燃料管理制度:对燃料管理的计划、采购、结算、储存、运行,做到事前燃料技术标准明确,费用有预算,事中风险控制,进程动态监控,事后经济活动分析。
(2)企业合理用电、节约用电管理制度:根据国家有关节电的法律法规,加强节电管理,积极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措施,减少企业生产各个环节中电力消费的损失和浪费,更有效、合理地利用电力资源。
(3)企业能耗定额管理制度:能源消耗定额的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用经济办法管理企业,加强
能源计量是企业计量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门,通过能源计量管理,促进企业实行能源定量化管理,做到能耗有数据,制定生产工序和产品能耗定额有依据,考核用能状况有标准,为制订节能的操作制度创造条件,同时为合理开展节能技术改造提供可靠依据,有利于采用新技术,提高监测、控制水平。企业能源统计是能源管理的重要基础工作,其主要任务是统计企业能源消费量,研究能源消耗的规模和构成,从而计算各消极能源部位的消耗量,用以分析能源消耗的去向与分配。其次是统计企业能源的利用情况,分析其变动原因,为加强能源管理提供资料,再次是编制工业企业能源消费平衡表,以反映各种能源的来龙去脉,研究能源利用的经济效益。
(6)企业节能奖惩制度:为鼓励和调动企业全体员工对节能的积极性,大力开展计划用能、节约用能,以节能求增产、以节能增效益。因此,企业通过节能激励机制设立节能奖励基金,对节能工作中有显著成绩的部门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六章 环境保护
6.1编制依据及评价标准
6.1.1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253号)
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TJ/T2.1-2.3-93)
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6.1.2评价标准
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96(2000版)
2、《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WPB3-1999
3、《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
4、《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5、《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87-93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7、《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8、《城市区
同时投产的“三同时”原则。
环保工程设计体现技术先进性与经济合理性,治理后的污染物排放须符合有关的国家或地方颁布的标准、规范和规定。
坚持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工艺设计中积极采用无毒无害、低毒低害的原辅材料,采用节能、低噪声设备,采用无污染、少污染的新技术,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减少到最低限度。
采用综合利用与回收技术,在污染治理及综合回收过程中,尽量避免产生二次污染,如产生必须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
依据国家现行的环保标准设计、采取措施,以保证项目实施满足环保要求。
6.2.2编制范围
凡本次工程设计范围内所产生的各种污染的治理工程设计,均属本次设计范围,其所需资金在工程总投资解决。
6.3地区环境状况
本项目地处XX香坊、学府、道外、阿继家属区,大
建设期可能污染为建筑垃圾、灰尘、噪声等。要加强施工管理,做到文明施工、清洁生产,严格控制建筑废料的产生量,尽量减少扬尘,降低施工噪声,进行封闭式施工,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室内装修防止不良气体产生,选用环保材料。
运营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主要有燃煤产生的废气、废渣及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废水以及噪声。
本项目建成后,每年燃烧原煤,相应排放的烟尘、二氧化硫、废水、灰渣等如不加以治理,对污染源不采取环保措施,将对大气环境,水体环境造成很大影响,所以工程在设计和施工
,在设计中注意管道放水及膨胀节、支管加等合理设置。同时在厂房四周种植吸声能力较强的绿色植物带,尽量减少噪声对外界的影响。经过以上各种措施,噪声对环境影响显著减小,可满足环保要求(昼间65dB(A), 夜间55dB(A))。
6.5厂区绿化
绿化既能调温调湿,减噪挡尘,净化空气,改善劳动条件,又能美化园区容貌,为职工创造必要的户外活动场所,有利于文明生产,增进职工身心健康。绿化布置与总图设计同时进行考虑、统筹安排。厂区内设有花坛、绿地。道路两侧种植常绿树木,这对美化环境、防尘和吸收有害气体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6.6环保监管
企业设兼职环保管理员负责监督环境保护事宜。厂区环境监测委托环保监测机构对厂区污染物的排放实行定期监测。
第七章 劳动安全、工业卫生及消防
7.1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
《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
《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
《作业场所局部振动卫生标准》
7.2编制原则
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消除不安全隐患和不符合工业卫生标准的因素。本工程做到,符合国家及地方的职业安全与工业卫生方面的有关规定及标准,确保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保证国家财产不受损失。职业安全与工业卫生的技术措施工程改造后,满足国家规定标准。
7.3项目中危及安全与卫生的因素
1、防止机械设备的伤害;
1、各种机器转动暴露部分应装有防护罩;运煤输送设置运行通道,并设有防护栏;除渣机处设有人行过道;贮煤仓进煤口,设有格栅条。
2、在设有检修起吊设施的车间、场所,要留有检修场地和起吊空间。
3、为防止输煤系统中出现意外,设置事故按钮。
7.4.2电气安全
1、保温
建筑专业设计在满足自然通风要求前提下,减少开窗面积,以减少冷风渗入量。尽可能采用新型建筑材料,墙厚度和屋面保温层厚度均要满足建筑热工计算要求。
2、降温
自然通风与局部排风相结合。
7.4.5防尘、防毒、防腐
在碎煤机室设置除尘器。
7.4.6卫生设施
为确保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施工现场内设有卫生间和更衣室。
7.4.7安全设施
在改造中要认真采取安全措施。
1、 对设置在楼面上的检修起吊孔应在周围加设栏杆、护板等。
2、 对大型转动机械设备均设有维护平台。厂房凡是高空部分的外门均设有平台。
3、 在建筑物的楼层上,凡墙的两侧设有通道或平台相连接部位,不得设置门洞。
4、 凡离地面或楼面1.0m以上的高架平台或走道,除紧靠墙壁一侧之外,其余侧可设置固定栏杆或可装卸活动栏杆。
5、 车间内外工作场所的井、孔、坑或沟道等有坠落危险处,均设防护栏杆或盖板。
6、 建筑物高度超过10m的屋面要设置女儿墙。
7、 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操作人员必须进行岗前安全教育,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7.5消防
7.5.1建筑物的火灾危险性及等级
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本工程建(构)筑物的耐火等级为二级,生产的火灾危险性类别为丁类。
7.5.2建筑间距
除了有大量人员经常集中的建筑物要求有日照间距之外,主要是防火间距或工艺要求,工程中各建(构)筑物间的最小间距见下表。
建(构)筑物间的最小间距表
序号
建(构)筑物耐火等级
一、二级
三级
1
一、二级
10
12
2
三级
12
14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