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生猪标准化养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知****运 文档编号:10953013 上传时间:2025-06-23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2.15MB 下载积分:10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猪标准化养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生猪标准化养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 总论 1.1项目摘要 1.1.1项目名称:xc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 1.1.2项目主管单位:xc发展和改革局 xc畜牧兽医局 1.1.3项目建设单位及业主(法人代表) 姓名 xc 1.1.4项目建设详细地点: 1.1.5项目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新建3栋“150模式”标准化猪舍,配套兴建150m3沼气池1口,建50 m3水塔1座,建2米高防疫围墙1000米,在大门口兴建车辆消毒池、人员消毒室,建兽医室和购置一批常规防疫仪器设备。 1.1.6投资规模及资金来源:101万元。其中中央投资80万元,自筹21万元。 1.1.7建设期限:一年。2010年至2011年。 1.1.8经济和社会效益分析:xc是个山区县,规模化标准化养殖还处于起步阶段,猪场基础设施差,粪污处理设施落后现象较为普遍。为响应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工程,以“资源节约、质量安全、环境友好”为目标,按照相对统一,因地制宜的原则,实施好生猪标准化养殖场建设项目,对于调整畜牧产业结构,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有效控制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和传播及对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有着十分重要意义。通过本项目改扩建猪场,不仅可以减少粪便污染,提高现有猪场的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年新增生猪出栏1350头,还可以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带动周边农户发展畜牧养殖,对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农民标准化、商品化生产意识等方面都是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通过改扩建,猪场综合利用粪污处理设施处理粪、尿等用来养鱼、作农田、板栗、果园肥料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 1.1.9主要技术经济指标:通过项目建设,达到项目猪场选址适宜,布局合理,设施完善,设备配套,防疫严格,管理规范,废污利用,排放达标。 ①主要技术指标:种猪年产胎次2.2胎,窝产活仔数12头;哺乳期仔猪成活率90%,断奶仔猪成活率95%;育肥猪成活率98%,达100千克体重的为25周。②主要经济指标:年新增生猪出栏1350头,每年新增产值162万元,新增纯利润25万元以上。 1.2结论与建议 1.2.1项目可行性 1.2.1.1有充足的市场需求。随着城乡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广大城乡居民经济收入稳步增加,膳食结构发生根本变化,对于以肉为主的畜产品需求量与日俱增,所以畜牧业发展空间大。我县每年需从外地调进生猪3万头供应本地市场,发展标准化生猪养殖不愁销路。 1.2.1.2有成熟的技术。改扩建现有猪场有省畜牧兽医局提供的先进实用技术,加之近三年我县规模化猪场改扩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1.2.1.3有国家对养猪场改扩建的资金扶持。通过国家扶持部分资金,对现有中小型猪场的排污物进行无害化处理,达标排放,减少污染。项目单位改建积极性高。 1.2.1.4凸显的资源优势和环境优势为本项目的实施奠定了预期经济效益基础。项目实施地饲料资源的充沛,劳动力资源的有力保障,生态环境的优越使本项目实施环境条件保证有力,且预期效益切实可行。 1.2.1.5示范带动作用强。畜牧业被誉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本项目的建设对提高全县生猪生产质量和经济效益能起到明显示范带动作用。 1.2.2项目必要性: 1.2.2.1生猪标准化养殖场建设项目是向标准化养殖方向发展的客观要求。近年来动物疫病的不断爆发,特别是近几年以来,猪高热病引起的猪高致病性蓝耳病在大范围内连续、反复性的爆发,更为迅速改善我们的养殖环境提出了新的课题。一家一户小规模、欠规范的散养方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现代养殖发展的需要,甚至造成了自然环境及养殖环境的恶化,引起并加速了动物疫病及人畜共患疾病的传播,危害养殖业的发展和人类健康,阻碍了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改善养殖环境,整顿养殖秩序,治理小规模散养户,大力倡导和发展标准化、规模化饲养场,逐步淘汰散养户,实现原有规模场向标准化饲养场的升级,已经成为促进畜牧业可持续性、健康发展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 1.2.2.2生猪标准化养殖场建设项目是保护自然环境、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近年来,国家对环境的重视程度及治理的力度越来越大。因养殖所产生的动物粪便及废弃物给环境造成的污染程度成逐年上升趋势,受到了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动物粪便对环境的污染已经成为制约养殖业发展的重要因素。xc三官殿家禽家畜养殖专业合作社从自身的发展及对自然环境的保护两方面考虑,在场内建设沼气综合利用工程就显得十分迫切,以彻底解决猪粪便对环境造成污染的问题,实现能源综合利用和猪粪便的无害化处理及达标排放,优化养殖环境及自然环境,达到养殖效益、社会效益及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 1.2.3结论意见:本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项目建设单位和业主工作基础好,项目建设所采用的工艺流程先进、实用,技术方案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技术上可行。有利于优化生态环境,有利于推动生猪标准化养殖、规模化发展,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促进了生猪产品的供应。 1.2.4建议:本项目建设条件已具备,恳请批准本项目在我县建设,建议本项目尽快开工,早日建成投产,发挥效益。 1.3编制依据:本可研报告是依据国务院国发(2007)22号文件和湖北省发改委、省农业厅《关于申报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项目投资计划的通知》以及黄冈市发改委、市畜牧局《关于申报2010年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项目投资计划的通知》和《xc“十一五”畜牧业发展规划》的要求,结合xc实际编写。 第二章 项目县生猪发展现状 xc是个9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县,畜牧业是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农民现金收入的主要来源。2009年全县畜牧业产值达5.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1%左右,农户户平来自畜牧业收入达4000元。生猪生产是我县畜牧业的重点,全县常年生猪生产量38万头左右,年出栏生猪21万头。目前全县养猪仍以农户散养为主,大中小型专业场和规模养殖户并存。2007年省政府召开创建畜牧水产大县电视电话会议后,我县生猪规模养殖发展较快,先后建成了等几个省级标准化万头养殖小区。还有河铺镇齐发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猪场等12个年出栏2000-4000头养猪小区已初具规模。县规模养猪比例占全县生猪出栏的39.7%。目前农户发展生猪养殖的积极性较高,呈现出小户向大户集中、小规模向大规模扩展的趋势。目前全县规模养猪场的粪便处理方式比较原始,基础设施较差,个别养殖场建有小型沼气池,大多数场粪污只采取简单处理,干粪用于菜农种植蔬菜,污水简单处理后用于养鱼。规模养猪场的经营管理主要是个人(单位)投资或合股经营。技术服务主要依靠县畜牧兽医局和乡镇畜牧兽医服务中心技术人员以及省畜牧兽医局、省农科院和武汉正大有限公司等单位的技术人员指导。 第三章 项目建设单位的基本情况 xc距318国道2.5公里。2008年原村建筑承包商承包100万立方米的小(一)型水库一座,新建了年出栏3200头的猪场及水产养殖场。目前已建猪栏4栋,1800平方米,存栏母猪170头,年出栏生猪3200头。清粪方式为人工清扫,日鲜粪产生量大约7.2吨/天,日污水产生量为14吨/天。粪便处理方式为人工清粪,干粪经堆积发酵后,农户用来种菜、肥田,污水经沉淀后用于养鱼。粪污处理设施基础现状一般。实施项目的有利条件是三里畈镇党委、政府和三官殿村都非常支持该场建设,加之本人有一定的经济基础,自筹资金能到位,同时聘请了在外地大型猪场和饲料厂工作过,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管理猪场,对扩大猪场规模信心十足。 第四章 项目建设地点与建设条件 4.1选址原则与要求:项目建设服从城镇建设规划、地区规划和行业规划,远离居民区。粪污处理设施要尽量靠近养殖场,还田型工程出水口要靠近浇灌农田,以利沼液利用。位于法律法规明确的禁养区以外,通风良好,给排水方便,距主要通干线和居民区的距离满足防疫要求。为防止畜禽粪便中的病原体传播疫病,应与畜禽场有一定的距离。粪便处理设施选址选于养殖场的下风向,并且设置专用运粪通道,防止病源体交叉传染。 4.2项目建设用地规模:50亩。 4.3拟选建设地址:拟选址于xc 4.4建设条件:xc地处大别山南麓,县境南北长105公里,东西宽54.7公里,地势北高南低,形成自北向南的山脉走向东北部崇山峻岭,群山环抱多是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山,海拔1729米的大别山主峰天堂寨位于东北部边界,海拔1404米的薄刀峰林场亦在北山区;中部地势渐趋开阔,是海拔200~500米之间的低山丘陵区,南部为200米以下的波状起伏的浅丘陵区,其间有着面积不等的山间坪地和因河流冲积而成的平畈地,构成了xc地貌多样、自然资源丰富的地理特点。本项目建设地点xc西南部。 4.4.1地理气候:xc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充沛,气温适宜,四季分明,适宜生猪生长。项目所在地年平均气温16.4℃,无霜期228天,年平均降雨量1400毫米左右,冬季较长,但不寒冷,即使在最冷的1月份,平均气温仍达3.6℃,平均最高气温可达8.1℃,夏季7月份平均气温为28.7℃,平均最高气温可达33.4℃。5月上旬,6月下旬至7月初,适逢梅雨季节,降雨较多。5-7月份降雨量占全年的46%,适宜饲料作物生长。 4.4.2土壤状况:分黄棕壤、潮土、水稻土三大类。土壤有机质含量为中等,含量在2%-3%;土壤酸碱度适中;土壤中含氮的含量中等偏高,磷钾含量稍偏低。 4.4.3水源:该场位于三官殿水库周围,水资源丰富,地下水丰富,可自打水井,建水塔。水质和水量完全可以满足养殖需要。 4.4.4基础设施条件 供电:场区供电条件良好,经过农网改造后,用电质量大大提 17 第五章 项目建设内容与建设方案 5.1工艺技术方案和设备选型 5.1.1工艺技术方案 5.1.1.1粪污无害化处理:选择技术工艺的原则: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实行综合利用优先,资源化、无害化和减量化的原则。猪粪尿实行干湿分离,干粪由人工清扫,统一运到粪场堆积发酵,供应周边农户用于种田和肥地,作自然肥料。湿粪经污道统一排入150立方米的沼气池发酵,经发酵后产生沼气用于厂区生活用能及周边农户的生活用能,沼渣用作农田及果园地施肥,减少农业生产中的化肥用量,沼液由专业管道排入专用沉淀池,经沉淀后,液体放入水库及鱼塘作养鱼饲料,其沉淀物用作专用农家肥,沼液也可用作果园喷灌使用。(见工艺流程图) 技术工艺来源:湖北省畜牧兽医局 工艺流程图: 生活用能 沼气 肥田 沼 气 池 沼渣 养鱼 沼液 猪粪尿 污道(人工清粪) 肥料利用 固形物 化粪池 (厌氧发酵) 液体 养鱼或排放 净 道 雨水 5.1.1.2猪舍标准化改造 选择技术工艺的原则:符合猪生长生理要求,利于环境控制,冬季保暖,夏季防暑,简单实用,便于控制疫病传播。 技术工艺来源:湖北省畜牧兽医局 工艺流程图:按工厂化现代化生产方式,实行流水线生产工艺,即配种——怀孕——分娩——哺乳——保育——育肥——销售,选择优秀的杂交组合,实行仔猪补铁和早期断奶,标准化饲养。 5.1.1.3生猪生产工艺流程 采用全进全出的五段式现代工厂化养猪流水线式生产工艺流程。具体如下: 育肥 车 间 15 周 保 育 车 间 5 周 母猪繁殖车间 1周 上市 肥猪 中猪 仔猪 产仔工段 母猪产前 妊娠工段 配种 工段 5周 4周 12周 全程工厂化工艺流程 5.1.1.3.1技术工艺参数 分段繁殖节律7天 后备猪配种月龄8个月 后备猪配种活重110kg 母猪发情受胎率95% 母猪分娩率98% 每窝产活仔数12头 断奶仔猪成活率95% 哺乳期仔猪成活率90% 育肥猪成活率98% 公猪年淘汰率30% 母猪年淘汰率25% 仔猪28日龄断奶重7—8kg 70日龄转群重22kg 70日龄前日增生360g 小猪保育期35天 后备母猪占比例30% 保育仔猪饲料日定量0.5—1.5 kg 育肥猪饲料日定量1.6—2.8kg 怀孕前期饲料日定量1.6—2.8kg 怀孕后期饲料日定量2.2—2.5kg 5.1.1.3.2阶段划分 养猪过程分为五个阶段:配种阶段、妊娠阶段、乳猪阶段、保育阶段、育肥阶段。按每周为繁殖节律,实行常年配种,产仔、断奶、保育、育肥,均衡性生产。限制育肥猪的活动,加强饲养管理,节省和充分利用饲养面积,发挥其经济效益和提高管理效能。 该设计方案中采用流水作业线,将生产划分为不同阶段和工序,其饲养方式各有不同。 配种阶段(配种舍)——单栏限位饲养; 妊娠阶段(妊娠舍)——混凝土地面分栏平养; 乳猪阶段(产仔舍)——母猪高床限位,笼养,乳猪高床平养; 保育阶段(保育舍)——高床平养; 育肥阶段(育肥舍)——混凝土地面分栏平养。 主要生产工序实行自动化 对仔猪培育采用料箱自动喂养,母猪采用液态料自动投喂系统自动投喂,各类猪群进行自动饮水。 5.1.1.3.3饲养管理 为了保证规模猪场的猪群按设计要求周转和种猪质量,根据不同猪群、不同阶段对营养的需要,统一制定猪场综合防治管理等系列措施,严格生产操作程序。 5.1.1.3.4防疫、免疫措施 生产时间一律谢绝会客和参观,不准场外的车辆进入场内,出售猪要通过出猪台;猪舍按批次实行全进全出,场区定期消毒。 猪场内设兽医室、化验室、死猪处理室和病猪隔离舍等兽防设施,配备有关的设备、仪器和药品。对牲猪疫情流行情况,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并实施免疫,开展抗体水平监测,做到定期观察,及时诊断和治疗。 对猪的排泄物、死猪、胎衣、胎盘要严格处理,用焚尸炉焚化。 5.1.1.3.4日粮营养 哺乳猪(出生后7-28日龄) 每千克日粮含消化能(DE)14.23兆焦、粗蛋白(CP)20%。 小猪阶段(断奶后至60天,体重7-20kg) 每千克日粮食消化能(DE)13.8兆焦、粗蛋白(CP)18%。 中猪阶段(20-60kg) 每千克日粮食消化能(DE)12.97兆焦、粗蛋白(CP)16%。 大猪阶段(60-80kg) 每千克日粮食消化能(DE)12.97兆焦、粗蛋白(CP)14%。 育肥猪 生长前期(20-60kg):每千克日粮食消化能(DE)12.5兆焦、粗蛋白(CP)14%。 后备公猪的日粮营养水平在后备母猪的基础上增加15%。 母猪 妊娠期: 每千克日粮含消化能(DE)11.72兆焦、粗蛋白(CP)14%。 哺乳期: 每千克日粮含消化能(DE)12.13兆焦、粗蛋白(CP)15%。 5.1.1.3.5饲养指标 各阶段猪只增重指标见下表: 阶 段 体重(kg) 平均日增重(g) 料肉比 饲养时间(周) 初 生 1.3-1.5 哺乳期 6-7 200 4 保育期 22.5-25.5 650-700 2.84 7 生长期 58.5-62.5 600-650 3.01 7-10 备 注 25 5.1.2仪器设备选型 5.1.2.1仪器设备选型原则: a坚持“高效、节能、先进、实用”的总原则; b按经济规律办事,讲求投资的经济效益,厉行节约,降低成本,国内设备能满足工艺要求的,尽量选用; c充分考虑设备的先进性和适用性; d综合考虑各设备的性能价格比和寿命所限。 5.1.2.2拟购置仪器设备清单: 根据项目需要共购置11台套。具体为xc三官殿家禽家畜养殖专业合作社购置冰箱2台,冰柜2台,解剖器械1套,高压喷雾器2台,显微镜1台,灭菌器1台,台式离心机1台,磅秤1台。 5.2建设方案及主要建设内容 5.2.1项目建设目标:改善猪场的环境,减少生猪粪尿带来的污染,达到变废为宝、节约能源、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提高生猪标准化规模饲养水平,转变畜牧业增长方式,促进生猪生产持续健康发展,稳定生猪市场供应,促进农民增收。 项目建设总体思路:以“资源节约、质量安全、环境友好”为目标,按照养殖场建设与畜产品安全行动相结合,与配套服务相结合, 与畜产品市场相结合的要求,遵循“选址适宜、布局合理,设施完善、设备配套,防疫严格、管理规范,废污利用、排放达标”的原则,努力实现饲养规模化、标准化、科学化,通过中央补助资金改扩建现有养殖场的粪污处理,猪舍标准化改造以及水、电、路防疫设施配套,达到标准化。 具体为本项目在原有猪场基础上,充分利用场址的现有条件,改、扩建部分猪舍,完善防疫、粪污处理等配套设施。布局严格遵循专业化要求,按生产工艺要求进行建设,做到品种优良化、免疫程序化、饲料系列化、管理精细化、排污无害化。 5.2.2土建工程 5.2.2.1标准化猪舍建设:三里畈镇三官殿家禽家畜专业合作社新建3栋标准化“150模式”猪栏,长24米,宽9米,墙体厚度30cm,其中墙体中间加夹5cm保温隔热聚苯板,墙体高度为2.2至3.6米,屋顶用无滴薄膜加2层3cm厚的保温隔热聚苯板,上面盖石棉瓦,安装220cm高,90cm宽门2个,100cm高,70cm宽窗户14个。猪舍两端安装风机和水帘,实行全封闭保温隔热饲养。 5.2.2.2粪污处理设施建设:建150m3沼气池1个(具体按图纸施工)。 5.2.2.3防疫消毒设施建设:建消毒池1个,10m3,建消毒室1间,20m2,防疫围墙1000米。 5.2.2.4生产性辅助设施建设:新建兽医室1间,30m2,水塔1座50m3 。 5.3仪器设备:根据猪场防疫和诊治需要,共购置11台套。购置冰箱2台,冰柜2台,解剖器械1套,高压喷雾器2台, 显微镜1台,灭菌器1台,台式离心机1台,磅秤1台。 第六章 规划、土地、环保、节能 6.1规划 本项目建设在农村,远离居民区,猪舍建筑为临时建筑,符合乡镇土地利用规划。 6.2土地 本项目建设土地为村集体所有,已与村委会签订协议30年,可以长期租赁。 6.3环保 近年来,规模化养殖逐步取代千家万户散养,所造成的污染也逐渐成为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猪场的污染物主要是猪粪、尿和污水,猪场内采取干湿分离、雨水和污水分离。污水通过多级沉淀处理,进入沼气池,沼气用于照明、燃料,沼液及废水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18596-2001标准)》排放,用于渔塘养鱼,干粪主要采取堆积发酵消灭有害微生物后供应给附近农田、板栗园和渔塘作肥料。在项目规划设计上,我们采用在本地已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办法进行综合治理,本项目环保措施如下: 6.3.1实行沼气配套 建150立方米沼气池,粪污进入沼气池,产生沼气供场内生产生活所用,沼渣可用作肥料,沼液用来供应水库养鱼,节省养鱼饲料投入。 6.3.2疫病控制 (1)本项目充分利用自然隔离条件,修建和完善防疫沟、消毒间、消毒池、更衣室等配套设施,切实做好场内污水排泻及管道的疏通工作,建立各种防疫制度和工作制度,做到定期检测和防疫。 (2)制定严格规范的卫生防疫消毒程度,严禁一切外来人员、车辆、畜禽、工具、物资等进入生产区,严防疫病的传入和传播。 (3)引种关要进行周密的疫情调查、种猪进场前要进行严格的检疫和隔离饲养观察。并建立严密的科学免疫程度和疫病检测制度。 (4)生产区正门设消毒池,长度大于货运汽车轮距。 (5)建立更衣室,安装紫外线灯6盏,凡进场人员浴后更衣方可进入。 (6)运输车辆车专用,兽医室配备冰箱贮备疫苗、备足常用药物和配备超净工作台等。 6.4节能 6.4.1 150模式标准化猪舍采用双层保温隔热,冬暖夏凉,节能效果好。 6.4.2 150立方米沼气池能达到日处理粪尿7吨,日产生沼气10立方米,能有效地供应本场的生活用能需要,减少猪场照明开支10元/天。年节约生活照明用电3600元以上。 第七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 7.1投资估算:根据土建工程量,设备购置数量,单价估算投资额,本项目总投资101万元,总投资估算表详见附表3,单项工程投资估算表详见附表4,仪器设备投资估算表详见附表5。 7.2投资估算依据:土建工程依据湖北省建筑工程预算定额(2003)和同类工程标准,并根据现行材料价及费用水平予以调整确定,猪场设备和仪器设备依据设备制造厂家报价结合目前国内外同类设备的市场价格调整选取。 7.3资金来源及运用:项目总投资101万元,资金来源为申请中央补助资金80万元,自筹资金21万元。资金运用见计划表(附表5)。 第八章 组织管理与实施进度 8.1项目组织实施管理 8.1.1管理机构与职能分工:县政府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负责项目的组织领导和策划、进度督察等与项目有关的重大事项。由分管农业的副县长任组长,县发改局局长和畜牧兽医局局长任副组长,成员由监察、财政、审计、发改、畜牧兽医局等单位人员组成,明确好各单位职责。项目可研报告编制和施工图设计由县发改局和畜牧兽医局负责,责任人为;工程施工和工程管理实行招投标,责任人为;资金管理、竣工结算与决算、竣工验收、固定资产移交由县财政局、发改局、畜牧兽医局负责,责任人为:。项目业主单位内部组成项目建设工作专班,负责协调与施工单位的关系,研究、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对项目的建设实行全面监督与管理,确保工程质量。 8.1.2工程招投标方案: 依照《农业基本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管理规定》,本项目建设必须进行招标。土建工程和附属工程按照项目建设内容、建设规模和建设工艺及技术方案,聘请专业部门进行工程设计、造价测算,邀请专业部门进行邀请招标;仪器设备购置,按照清单,邀请专业部门进行招标,招投标完成后,签订工程承包合同书。 8.1.2.1招投标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 《合同法》中有关规定 8.1.2.2招标范围 对设计、建筑工程、监理、设备采购实行部分招标。 8.1.2.3招标组织形式 上述招标范围,将采取委托有相关资质的单位组织招标。 为保证工程项目在公平、公正、公开、透明、有序的原则下进行,工程项目招标阶段由有关部门组成专门机构整体把握、控制、调整。 在资格预审阶段,由专门机构组织“资格预审评审委员会”进行资格预审评审工作。参加人员有:有关领导、有关专业技术、财务经济专家,5人以上单数组成。评标工作应按照严肃、认真、公平、公正、科学合理、客观全面、竞争优选、严格保密的原则进行,保证所有的投标人的合法权益。评标由评标委员会负责。评标委员会由有关领导和有关技术、经济方面专家组成,成员为5人以上单数,其中技术、经济等方面专家大于成员总数的2/3。这些专家从事相关领域工作满八年,并具有高级职称或具有同等专业水平。评标委员会的评标工作受有关行政监督部门监督。 8.1.2.4招标方式 对建筑工程、监理、重要设备的采购活动采取邀请招标。 8.1.2.5招标情况 本项目招标基本情况,见下表 招标基本情况表 招标范围 招标组织形式 招标方式 不采用招标方式 全部 招标 部分 招标 自行 招标 委托 招标 公开 招标 邀请 招标 设计 ★ ★ ★ 建筑工程 ★ ★ ★ 安装工程 ★ 监理 ★ ★ ★ 设备 ★ ★ ★ 其它 ★ 鉴于猪舍建筑比较特殊,投资也不大,土建工程也可以自行招标。仪器设备委托省畜牧兽医局集中采购或自行采购。 8.2项目建成后的运行管理 项目建成后,猪场的日常管理,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运行机制进行,制定动物防疫、科学饲养、粪污处理等一系列严格的管理制度,确保实现标准化、现代化饲养技术的全面应用。项目建成后,对所建设的各种资产逐一登记,分类建档,落实好各种管理责任制,使项目能够正常运行,发挥应有的作用。本项目劳动定员为12人,其中饲养员、饲料工8人,生产管理、财务及技术人员4人。实行人员竞争上岗,人才滚动管理和综合考评的开放式运行机制,实行按劳分配,效益优先的奖励制度,充分发挥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逐步完善激励竞争的管理规章和运行制度。 根据生产技术要求,聘请畜牧兽医局、农业科学院和有关专家教授对猪场的技术人员、饲养员等定期进行技术培训,现场技术指导,以解决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问题。 8.3项目实施进度: 2010年3月完成项目可研报告和预审; 项目批复下达后第一个月完成改水、改电、改路; 项目批复下达后第二-四个月完成土建工程、沼气池建设和仪器设备采购; 项目批复下达后第五-七个月项目试运行,引进种猪、仔猪,开始满负荷生产; 项目批复下达后第八个月完成项目验收,恢复全面生产。 第九章 效益分析 9.1经济效益: 项目建成后,年增加生猪出栏1350头,按目前毛猪12元/公斤,每头出栏体重100公斤算,每年新增产值162万元,按每头猪获纯利润180元算,新增纯利润25万元以上。而且粪污经过处理后,不仅减少了环境污染,而且沼气用来取暖、升温、照明,供应给附近居民作燃料,沼液用于养鱼,沼渣用于种菜和供应板栗园,可创造效益10万元以上,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9.2社会效益 该项目建成后,控制因发展生猪生产而带来的环境污染,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使生态环境得到全面改善和有效保护,减少治理环境的投入,不仅可以充分发挥示范带动效应,促进我县生猪产业化的发展,壮大畜牧主导产业,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带动一批养殖户向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现代化方向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提高畜牧业生产市场化、组织化程度,增加猪肉供应,而且推广健康养殖,环保措施到位,减少疫病发生和传播,实现畜牧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社会效益明显。 9.3生态效益 项目实施后,养猪所生产的主要污染物是猪的粪和尿,为了保护环境,减少污染,该项目设计时就考虑到要建沼气池,利用猪粪尿生产沼气、沼渣、沼液用来解决猪场及周边农户的生活用能,养鱼、种树,实行猪渔配套、猪果配套的综合开发利用,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同步增长。 9.4风险分析 本项目的风险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毁灭性传染病风险。由于我们采用现代科学饲养技术,实行自繁自养,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只要把好防疫关,严格检疫、消毒制度,此风险是完全可以防范的。 市场风险。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肉食品的消费量逐渐增大,而目前,肉产品生产量低于消费量,因此市场发展潜力很大。如果今后市场发生变化,只要我们加强内部管理,生产优质安全的产品,努力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提高本单位的经济效益,是完全可以抵御市场风险的。 第十章 结论与建议 10.1综合评价: 建设标准化规模养猪场是现代畜牧业的标志,是建设安全稳定的猪源基地和实现养猪业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的基础。本项目的实施符合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政策,有利于优化生态环境、有利于建设生态农业,项目建设的自然条件好,技术和基础较为成熟,产品市场前景广阔。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是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对于推动全县生猪产业化进程,提高我县生猪生产的整体水平和产品质量是非常必要的。建立人畜分离、集中饲养、封闭管理、粪污集中处理、达标排放、饲养标准化的猪场,不仅可以提高畜产品产量和质量,而且可以减少疫病发生,保护环境。因此,本项目是一个利国利民的好项目。 本项目指导思想明确、思路清晰、依据充分,项目设计方案合理、建设规模适度、技术工艺可行、品种定向准确、具有竞争优势及广阔的市场需求,前景良好。猪场改扩建项目是在原场合理的规划布局、先进的设施设备的基础上进行的,基础条件优越。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大好的养殖形势,为我们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通过实施本项目,可陆续改造一批老猪场,示范带动一批农户发展“150模式”标准化养猪,有效满足猪肉市场需求。 10.2结论意见:本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项目建设所采用的工艺流程先进实用,技术方案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技术上可行。 10.3问题与建议: 10.3.1本项目的建设目标是推进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提高畜牧业养殖水平,发展现代畜牧业,促进农民增收。该项目有着显著的社会效益和可观的经济效益,建议有关部门对本项目尽快批复,在政策及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以使项目尽早实施。 10.3.2项目建设单位应在国家项目建设的指导下,不断加快自身的发展,完善生猪品种、品系组合,建立适应市场形势的销售体系,为全县畜牧业发展服务。 10.3.3项目建设单位应高度重视本项目,并成立项目实施工作专班,严格按照有关程序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稳步推进。抓紧设备、工程设计及施工的招投标工作,争取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力争项目顺利实施,确保项目按预期目标实现。 10.3.4养猪业抗御风险的能力仍然较弱,必须依靠国家的相关政策扶持,在建立相对稳定的长效投入机制的同时,还要积极加快畜牧科技实用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发展绿色健康养殖,满足市场需求,稳定市场供应。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