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桥梁工程课程设计计算书
题 目: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简支T梁设计
学 院: 土木工程学院
班 级: 道桥103班
学 号: 101311
姓 名: 宋若雨
指导老师: 宋娃丽
2013年 6 月 28 日
目 录
一、设计资料及结构尺寸………………………………………………………2
二、主梁几何尺寸计算…………………………………………………………3
三、恒载内力计算………………………………………………………………7
四、荷载横向分布系数计算…………………………………………………… 8
五、活载内力计算……………………………………………………………… 9
六、主梁内力计算…………………………………………………………… 13
七、正截面极限承载状态配筋计算……………………………………………14
八、斜截面抗剪承载力计算………………………………………………… 16
九、全梁承载力校核……………………………………………………………21
十、 裂缝宽度验算 …………………………………………………………23
十一、主梁变形计算……………………………………………………………24
一、设计资料及结构尺寸:
1.标准跨径:13m
2.计算跨径:12.6m
3.主梁预制长度:12.96m
4.桥面净空:双向行驶,净9+20.5m护栏,双向单车道;
5.设计荷载 :公路-Ⅱ级;无人群荷载
6.结构重要性系数:;
7.材料
(1)钢筋,其技术指标见表1;
(2)混凝土及其技术指标见表2,T型主梁、桥面铺装,栏杆、人行道均为C30。
表1 钢筋技术指标
种类
弹性模量(MPa)
抗拉设计强度(Mpa)
抗压设计强度(Mpa)
标准强度(Mpa)
R235
195
195
235
HRB335
280
280
335
表2 混凝土技术指标
种 类
设计强度
标准强度
弹性模量(MPa)
轴心抗压(MPa)
轴心抗拉(MPa)
轴心抗压(MPa)
轴心抗拉(MPa)
C30
16.1
1.52
23.4
2.20
3.15*104
8、设计依据
(1)交通部.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JTG D60-2004);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2)交通部.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9、计算方法:极限状态法。
10、结构尺寸
主梁中心距2.1,腹板宽0.20m,腹板高1.0m(预制腹板),桥面横坡1%,主梁翼板车行道边缘厚0.18m(翼板及混凝土桥面铺装整体现浇,现浇部分翼板纵向湿接缝50cm),横隔梁厚为18cm,桥面铺装7cm,人行道、栏杆、护栏尺寸参见通用图)。
二、主梁几何特性计算
1、计算中主梁抗弯和抗扭惯矩和
(1)、求主梁截面抗弯惯矩,主梁截面
如图3所示。在CAD软件中按1:1比例绘
出横截面图形,运用查询面域质量和几何
特性功能得到横截面几何特性:
面积:
抗扭惯矩:
(2)、求主梁抗扭惯矩,T形截面抗扭惯矩近似等于各个矩形截面抗扭惯矩之和,即:
式中: ——为矩形截面抗纽刚度系数,可由表3查出;
——为相应各矩形宽度及厚度。
矩形截面抗扭刚度系数 表3
t/b
1
0.9
0.8
0.7
0.6
0.5
0.4
0.3
0.2
0.1
<0.1
C
0.141
0.155
0.171
0.189
0.209
0.229
0.250
0.270
0.291
0.312
1/3
①、第一种分割方法,如图4-1所示:
,
,
故:
②、第二种分割方法,如图4-2所示:
,
,
故:
由于第一种分割方法抗扭惯矩大于第二种分割方法抗扭惯矩,因此去第一种分割方法抗扭惯矩计算单位抗扭惯矩。
单位抗弯及抗扭惯矩为:
2、计算横梁抗弯惯矩和抗扭惯矩Iy和ITy
图5
(1)、求横梁抗弯惯矩,横梁如图5所示。
行车道板有效宽度计算,横梁长度取为
两边主梁轴线间距,即:
,,
根据比值通过查表4,可求得:
所以,
表4
c/l
0.05
0.10
0.15
0.20
0.25
0.30
0.35
0.40
0.45
0.50
λ/c
0.983
0.936
0.867
0.789
0.710
0.635
.568
0.509
0.459
0.416
求横梁截面重心位置:
=
=
=
(2)、求横梁抗扭惯矩,抗扭惯矩近似等于各个矩形截面抗扭惯矩之和,即:
式中: ——为矩形截面抗纽刚度系数,可由表3查出;
——为相应各矩形宽度及厚度。
①、第一种分割方法,如图6-1所示:
,
由于连续桥面板单宽抗扭惯矩只有独立宽扁板一半,故取。
,
故:
②、第二种分割方法,如图6-2所示:
,
由于连续桥面板单宽抗扭惯矩只有独立宽扁板一半,故取。
,
故:
由于第二种分割方法抗扭惯矩大于第一种分割方法抗扭惯矩,因此去第二种分割方法抗扭惯矩计算单位抗扭惯矩。
单位抗弯及抗扭惯矩为:
三、恒载内力计算
以中主梁为对象进行计算:
1、护栏杆重力取为(两侧)12.14KN/m,平均分配给每根主梁;
2、桥面铺装层厚度可参考标准图,按全跨均布计算,均摊给每根主梁;
3、横隔梁计算(按中梁计算);
4、主梁重力计算:
5、主梁每延米上恒载集度:
6、各截面内力计算:
(1)、截面:
(2)、用结构力学求解器求出主梁内力图:
弯矩图M
剪力图Q
图7
表5
各截面内力:
截面
0
M(KN/M)
0
420.49
560.66
420.49
0
Q(KN)
177.99
88.99
0
-88.99
-177.99
四、荷载横向分布系数计算
1、跨中横向分布系数计算(软件计算)
①、刚接板法
,,
②、G-M法
,,
2、支点横向项分布系数计算(杠杆法)
③号梁
②号梁
①号梁
图8
经计算得支点处横向分布系数:
五、活载内力计算
公路—Ⅱ级汽车活载: ,
1、计算桥梁自振频率和冲击系数
①桥梁自振频率计算:
桥梁自振频率(基频)采用有限元方法计算,对于简支梁桥:
,
式中:——结构计算跨径(m);
E——结构材料弹性模量(N/m2);
——结构跨中截面截面惯矩(m4);
——结构跨中处单位长度质量(kg/m);
G——结构跨中处每延米结构重力(N/m);
g——重力加速度,g=9.81m/s2。
②冲击系数计算:
本桥横向布置设计车道数为2条,则横向折减系数为。
2、计算公路—Ⅱ级汽车活载跨中最大弯矩:
图9
3、计算公路—Ⅱ级汽车活载跨中最大剪力:
图10
4、计算跨截面公路—Ⅱ级活载最大弯矩:
图11
5、计算跨截面公路—Ⅱ级活载最大剪力:
图12
6、计算支点截面公路—Ⅱ级荷载最大剪力:
图13
表6
将以上结果整理到表6中:
截面
支点
M(KN/m)
0
389.39
519.19
Q (KN)
214.88
116.22
72.55
六、主梁内力组合
按《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之规定,公路桥涵结构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时,应采用如下作用效应组合:
1、基本组合(用于承载内力极限状态计算):
永久作用设计值效应及可变作用设计值效应相组合:
式中: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作用基本组合效应组合设计值;
——结构重要性系数,安全等级二级取1.0;
——第i个永久作用效应分项系数,取1.2;
——第i个永久作用效应标准值;
——汽车荷载效应分项系数,取;
——汽车荷载效应标准值;
——在作用效应组合中除汽车荷载效应、风荷载外其他第j个可变作用效应分项系数,取;
——在作用效应组合中除汽车荷载效应外其他第j个可变作用效应标准值;
——在作用效应组合中除汽车荷载效应外其他可变作用效应组合系数,取;
2、作用短期效应组合(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时):
式中:
——作用短期效应组合设计值;
——第j个可变作用效应频遇值系数,汽车荷载,人群荷载;
——第j个可变作用效应频遇值。
3、作用长期效应组合(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时):
式中:
——作用长期效应组合设计值;
——第j个可变作用效应准永久值系数,汽车荷载,人群荷载;
表7
——第j个可变作用效用准永久值。
将计算结果整理到表7当中:
序号
荷载类别
弯矩M(kN·m)
剪力Q(kN)
支点
1
恒载
420.49
560.66
177.99
88.99
0
2
公路—Ⅱ级荷载
389.39
519.19
214.88
116.22
72.55
3
基本组合
1049.734
1399.658
514.42
269.496
101.57
4
短期组合
588.3338
784.4502
324.6647
175.5981
109.6166
5
长期组合
534.1722
712.2373
240.7241
122.9204
21.18094
七、正截面极限承载状态配筋计算
1、判断截面类型:
根据跨中截面正截面承载力极限状态计算要求,确定纵向受拉钢筋数量。
拟采用焊接钢筋骨架配筋,设,则,。翼缘计算宽度按下式计算,并取其中较小者:
;
;
;
故取。
首先由公式判断截面类型,得:
,即
因此,应按第一类T形梁计算。
2、钢筋面积计算:
已经判断出该T形梁截面类型为第一类截面,可计算基本公式为:
计算受压区高度:
=
计算所需受拉钢筋截面积:
将代入公式:
采用10根25(外径28.4mm),
=
钢筋合力点到截面近边距离:
。
梁实际高度:
。
截面最小宽度:
。
配筋率:
满足要求。
3、截面强度验算:
按截面配筋值为:
且
截面抗弯强度:
故跨中截面正截面承载力满足要求。
八、斜截面抗剪承载力计算
采用20(外径为22.7mm)架立钢筋。
1、抗剪强度上,下限复核:
对于腹板宽度不变等高度简支梁,距支点处第一个计算截面截面尺寸控制设计,应满足下列要求:
根据构造要求,仅保持最下面二根钢筋(225)通过支点,其余各钢筋在跨间不同位置弯起或截断。支点截面有效高度:
将有关数据代入上式得:
距支点剪力组合设计值(其数值按组合剪力线性内插确定)。
因此:
计算结果表明,截面尺寸满足要求,但应按计算要求配置箍筋和弯起钢筋。
2、设计剪力图分配:
支点剪力组合设计值:
;
跨中剪力组合设计值:
;
其中部分可不进行斜截面承载能力计算,箍筋按构造要求配置。
距支点处设计剪力值为,其中应由混凝土和箍筋承担剪力组合设计值为:
应由弯起钢筋承担剪力组合设计值为:
3、箍筋设计
由公式确定箍筋配筋率:
式中:—纵向钢筋配筋百分率,按伸入支点计算,得:
—受压翼缘影响系数,取;
—箍筋抗拉强度设计值,取。
选用直径为8mm双肢光圆箍筋,单肢箍筋截面面积,箍筋间距为:
,取。
在支承截面处自支座中心至一倍梁高范围内取。
4、弯起钢筋设计:
根据《桥规》(JTG-D62)规定,计算第一排弯起钢筋时,取用距支座中心处,应由弯起钢筋承担那部分剪力组合设计值,即
① 最下面一排钢筋过支点截面并且及弯下来架力钢筋相焊接,不弯起。
由225()钢筋提供,需加斜筋,用216()钢筋为斜筋。其中225主筋可提供145.76KN剪力, 经计算,据理论支撑线686mm处剪力为145.76KN,即理论支撑线和据理论支撑线686mm范围内抗剪承载力不足,需配置斜筋,斜筋从距支点处配置,倾角为。
② 第一排弯起钢筋末端折点过理论支撑线并延伸及架立钢筋焊接,弯起钢筋倾斜角度为,第一排弯起钢筋处点1截面高度:
则第一排钢筋弯起点距理论支撑线距离为1100.5mm,承受剪力为 158.0283KN,为抵抗该剪力,需要弯起钢筋面积:
由425()钢筋提供。
③、第二排弯起钢筋末端折点在第一排钢筋起弯点靠近支撑线一侧100mm处。弯起钢筋倾斜角,第二排弯起钢筋处点2截面高度:
则第二排钢筋起弯点据理论支撑线距离为2072.6mm,承受剪力为94.3249KN。
由425()钢筋提供。
④、第三排弯起钢筋末端折点在第二排钢筋起弯点靠近支撑线一侧100mm处。弯起钢筋倾斜角,第三排弯起钢筋处点3截面高度:
则第三排钢筋起弯点据理论支撑线距离为3016.3mm,承受剪力为32.4826KN。
由225()钢筋提供。
⑤、第四排弯起钢筋末端折点在第三排钢筋起弯点靠近支撑线一侧100mm处。弯起钢筋倾斜角,第四排弯起钢筋处4点截面高度:
则第四排钢筋起弯点据理论支撑线距离为3931.6mm,承受剪力为0KN,因此暂定第四排钢筋在3931.6mm处弯起,按抗弯要求做出适当调整。
图14
由以上计算可知,按如图14配筋方式可满足正截面抗剪能力要求。
各排钢筋弯起后相应截面弯矩承载力见表8:
表8
正截面抗弯承载力计算表
梁区段
截面纵筋
有效高度()
T形截面
类型
受压区高度
抗弯承载力
支座-1点
225
1195.8
第一类
8.13
327.58
1点-2点
425
1181.6
第一类
16.26
645.12
2点-3点
625
1167.4
第一类
24.39
952.61
3点-4点
825
1153.2
第一类
32.52
1250.07
4点-跨中
1025
1139
第一类
40.65
1537.48
经检验:弯起后各个正截面抵抗弯矩大于荷载弯矩,且各个弯起钢筋充分利用点和弯起点之间距离大于,满足要求(见图15)。
图14
九、全梁承载力校核
1、斜截面抗弯承载力校核:
由全梁承载力校核图可以看出,钢筋弯起后各截面正截面抗弯承载力是足够。各钢筋弯起点距其充分利用点距离均大于,故斜截面抗弯承载力亦满足要求。
2、斜截面抗剪承载能力校核:
①、首先选定界面顶端位置
距支座处截面横坐标:,正截面有效高度,取斜截面投影长度,得到选择斜截面顶端位置A横坐标。
②、斜截面承载力复核
斜面顶端A处正截面上剪力计算:
A处截面有效高度(主筋为),实际剪跨比和截面投影长度为:
,
将要验证AA’截面如图16所示:
图16
其中,,该界面范围内有425(2N4、2N3),相应主筋配筋率为:
箍筋配筋率为:
根据《公预规》(JTG D62—2004)给出适用于T形截面等高度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斜截面抗剪承载力计算表达式,即可写成如下形式:
—异号弯矩影响系数,取1.0
—受压翼缘影响系数,取;
>514.42KN
经验证,截面抗剪肯定满足要求。
十、裂缝宽度验算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裂缝宽度计算,采用荷载短期效应组合,并考虑荷载长期效应影响。跨中截面配置,=,,。
荷载短期效应组合:
荷载长期效应组合:
跨中截面裂缝宽度按如下公式计算:
式中:—钢筋表面形状系数,对带肋钢筋;
—作用(或荷载)长期效应影响系数
—及构件受力特征有关系数,取;
—短期荷载效应作用下,开裂截面受拉钢筋应力
—纵向受拉钢筋直径
采用焊接骨架时,
—截面配筋率
;
将以上数据代入公式得:
计算裂缝宽度小于允许值,认为满足规范要求。
十一、主梁变形验算
荷载短期效应作用下跨中截面挠度按下式近似计算:
其中:;
;
;
为全截面抗弯刚度,,按全截面参加工作计算,取
1、开裂截面和全截面抗弯惯矩计算
混凝土受压区高度:
换算截面惯性矩:
换算截面面积:
换算后受压区高度为:
全截面换算惯性矩为 :
2、开裂截面刚度计算
全截面抗弯刚度:
开裂截面抗弯刚度:
全截面换算截面受拉区边缘弹性抵抗矩:
全截面换算截面面积矩为:
塑性影响系数为:
开裂弯矩:
开裂构件抗弯刚度为:
3、受弯构件跨中截面处长期挠度值
短期荷载效应组合下跨中截面弯矩标准值,结构自重作用下跨中截面弯矩标准值。对于C30混凝土,挠度长期增长系数为。
①、 受弯构件在使用阶段跨中截面长期挠度值为:
②、 受弯构件在结构自重作用下跨中截面长期挠度值为:
③、 按可变荷载频遇值计算长期挠度值为:
符合要求。
4、预拱度设置
在荷载短期效应组合并考虑长期荷载效应影响下,跨中出产生长期挠度为,故跨中截面应设置预拱度。
由《公路桥规》相关规定,预拱度为:
因此应设置14mm预拱度。
32 / 32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