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题金山画像心似已灰之木,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黄州惠州儋州。2021/5/271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感受词人的形象,体会作者豁感受词人的形象,体会作者豁达的胸怀;达的胸怀;2.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体会词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体会词中包含的人生哲理;中包含的人生哲理;3.学习本词的表现手法。学习本词的表现手法。2021/5/272交流自学成果交流自学成果2021/5/273 初读课文,弄懂大意初读课文,弄懂大意朗读的要求:朗读的要求:1、读准字音、读准字音2、读出节奏、读出节奏3、读出感情、读出感情2021/5/274莫听莫听穿林穿林
2、打叶声,何妨打叶声,何妨吟啸吟啸且徐行。竹杖且徐行。竹杖芒鞋芒鞋轻胜马,谁怕?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一蓑烟雨任平生。任平生。料峭料峭春风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却相迎。回首向来向来萧洒处,萧洒处,归去,也无风雨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也无晴。诵读感知诵读感知 播放播放2021/5/275写作缘由写作缘由。1、词的小序交代了哪些信息?、词的小序交代了哪些信息?即事感怀即事感怀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故作此词。时间时间、人物、人物、事件、事件、地点、地
3、点、2021/5/276v面对这场大雨,抒情主人面对这场大雨,抒情主人公是怎样的态度?公是怎样的态度?(用文(用文中词语回答)他给你的印象中词语回答)他给你的印象是什么?是什么?沉着、通达沉着、通达豪迈、随遇而安豪迈、随遇而安潇洒安闲潇洒安闲泰然自若泰然自若向风雨挑战向风雨挑战“莫听莫听”“何妨何妨”“谁怕谁怕”“吟啸且徐吟啸且徐行行”“任任”2021/5/277“以曲笔直写胸臆以曲笔直写胸臆”清人郑文焯清人郑文焯手批东坡乐府手批东坡乐府2021/5/278反复诵读反复诵读合作探究合作探究 重点鉴赏重点鉴赏1、作者为什么说作者为什么说“竹杖芒鞋竹杖芒鞋”比比“马马”轻?这里轻?这里的的“竹杖芒
4、鞋竹杖芒鞋”和和“马马”有什么深刻含义?有什么深刻含义?2、“一蓑烟雨任平生一蓑烟雨任平生”中的中的“烟雨烟雨”是否只指自是否只指自然界的风雨?然界的风雨?“任任”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3、“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三句中三句中“微冷微冷”“相迎相迎”并举,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并举,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体验?人生体验?4、“也无风雨也无晴也无风雨也无晴”中的中的“风雨风雨”和和“晴晴”的的深层含义是什么?这句诗写出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深层含义是什么?这句诗写出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悟?悟?5、本词以一场自然风雨实写人生风雨、人生态度
5、,、本词以一场自然风雨实写人生风雨、人生态度,不细细品味,难揣其意,大家思考,词人运用了一不细细品味,难揣其意,大家思考,词人运用了一种什么表现手法做到的?种什么表现手法做到的?2021/5/279 思考:思考:作者为什么说作者为什么说“竹杖芒鞋竹杖芒鞋”比马比马“轻轻”?你认为这里的?你认为这里的“竹杖芒鞋竹杖芒鞋”和和“马马”有什有什么深刻含义吗?么深刻含义吗?赏析探究赏析探究心情的轻松心情的轻松,无官一身轻无官一身轻“竹杖芒鞋竹杖芒鞋”闲散江湖,平民生活闲散江湖,平民生活“马马”奔波官场奔波官场“竹杖芒鞋竹杖芒鞋轻胜马轻胜马”两者对比,隐喻闲散两者对比,隐喻闲散江湖胜过奔波官场江湖胜过奔
6、波官场“轻轻”2021/5/2710 思考:思考:“一蓑烟雨任平生一蓑烟雨任平生”中的中的“烟雨烟雨”是是否仅指自然界的风雨?否仅指自然界的风雨?“任任”表现了作者怎样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的心境?赏析探究赏析探究“风雨风雨”自然界的风雨自然界的风雨,人生的波折、政治上的风云变幻人生的波折、政治上的风云变幻“任任”镇定、从容、洒脱和旷达镇定、从容、洒脱和旷达 2021/5/2711 思考:思考:“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却相迎”三句中三句中“微冷微冷”“相迎相迎”并举,表达并举,表达了作者的人生体验?了作者的人生体验?明确:明确:作者在寒冷中感受到了温
7、暖,在阴雨之后作者在寒冷中感受到了温暖,在阴雨之后看到了阳光,于挫折中看到希望,于逆境中看到看到了阳光,于挫折中看到希望,于逆境中看到曙光,心境顿时豁然开朗。曙光,心境顿时豁然开朗。赏析探究赏析探究“料峭春风料峭春风”人生的逆境人生的逆境政治的风雨政治的风雨“山头斜照山头斜照”人生的希望人生的希望2021/5/2712 思考思考:“也无风雨也无晴也无风雨也无晴”中的中的“风雨风雨”和和“晴晴”的深层含义是什么?这一句写出了词人的深层含义是什么?这一句写出了词人怎样的人生感悟?怎样的人生感悟?明确:明确:明确:明确:词人认为无论是雨还是晴都无所谓。人生也词人认为无论是雨还是晴都无所谓。人生也词人
8、认为无论是雨还是晴都无所谓。人生也词人认为无论是雨还是晴都无所谓。人生也是如此,顺境也好,逆境也好;窘困也好,通达也好,是如此,顺境也好,逆境也好;窘困也好,通达也好,是如此,顺境也好,逆境也好;窘困也好,通达也好,是如此,顺境也好,逆境也好;窘困也好,通达也好,都无所谓。这是词人面对仕途失意的旷达胸襟。是人都无所谓。这是词人面对仕途失意的旷达胸襟。是人都无所谓。这是词人面对仕途失意的旷达胸襟。是人都无所谓。这是词人面对仕途失意的旷达胸襟。是人生的大超越。生的大超越。生的大超越。生的大超越。赏析探究赏析探究“风雨风雨”和和“晴晴”人生的逆境和顺境人生的逆境和顺境名利的失和得名利的失和得官职的降
9、和升官职的降和升2021/5/2713总结总结v定风波定风波这首词写眼前景,这首词写眼前景,寓心中事,从习以为常的自寓心中事,从习以为常的自然现象生发出深刻的人生哲然现象生发出深刻的人生哲理,以理,以一语双关,以小见大一语双关,以小见大的手法体现了作者的手法体现了作者藐视祸难、藐视祸难、达观自信达观自信的智者襟怀。的智者襟怀。2021/5/2714 苏轼,频遭贬谪,苏轼,频遭贬谪,一生历典八州,身行万一生历典八州,身行万里,走过无数穷山恶水,却都如处天堂,他里,走过无数穷山恶水,却都如处天堂,他说:说:“此心安处是吾家此心安处是吾家”。苏轼,被无数小人中伤下狱,朋友背叛,苏轼,被无数小人中伤下
10、狱,朋友背叛,同道反目,见识了人间万千丑态却说:同道反目,见识了人间万千丑态却说:“眼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前见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他这样描述自己的一生:他这样描述自己的一生:“载歌载舞,载歌载舞,深得其乐深得其乐”。可见,苏轼是潇洒超俗的,乐观开朗的,可见,苏轼是潇洒超俗的,乐观开朗的,是旷达的。是旷达的。定风波定风波正充分体现了他这一正充分体现了他这一精神特质。精神特质。拓展迁移拓展迁移2021/5/2715v贬到杭州,他说贬到杭州,他说“我本无家更安住,我本无家更安住,故乡无此好湖山故乡无此好湖山”。v贬到黄州,他说:贬到黄州,他说:“长江绕郭知鱼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美,
11、好竹连山觉笋香”。v贬到惠州,他说:贬到惠州,他说:“日啖荔枝三百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颗,不辞长作岭南人”。v贬到儋州,他说:贬到儋州,他说:“九死南荒吾不九死南荒吾不悔,兹游奇绝冠平生悔,兹游奇绝冠平生”。2021/5/2716拓展延伸苏轼旷达的人生态度给你什么启示苏轼旷达的人生态度给你什么启示?2021/5/2717归纳总结归纳总结旷达,是苏轼调整自己与社会之间矛盾的主要手段。旷达,是苏轼调整自己与社会之间矛盾的主要手段。尽力扩张自我,充实自我,使自己的精神世界得到最尽力扩张自我,充实自我,使自己的精神世界得到最大限度的加强,从而抵抗外界的一切侵扰。只要内心大限度的加强,从而抵抗
12、外界的一切侵扰。只要内心能有安与和的修养,那么荣辱毁誉就只能夺其外而不能有安与和的修养,那么荣辱毁誉就只能夺其外而不能乱其中了。能乱其中了。vA阳光总在风雨后。阳光总在风雨后。vB也许正当我们感到绝望的时候,希望和转机已经在前面等着也许正当我们感到绝望的时候,希望和转机已经在前面等着我们了。我们了。vC失败和成功是一对孪生兄弟,失败来了,成功还会远吗。失败和成功是一对孪生兄弟,失败来了,成功还会远吗。vD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vE阴雨之后必有阳光,生活中要充满乐观和希望。阴雨之后必有阳光,生活中要充满乐观和希望。F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
13、村2021/5/2718再见2021/5/2719归纳总结归纳总结 定风波定风波体现词人在自然风雨中镇定自若、体现词人在自然风雨中镇定自若、在仕途风险中泰然处之、在痛苦中旷达自解在仕途风险中泰然处之、在痛苦中旷达自解等一复杂而深微的情致及旷达情怀。等一复杂而深微的情致及旷达情怀。定风波定风波是苏轼的旷达词之一。旷达情是苏轼的旷达词之一。旷达情怀贯穿了全词的始终。所谓旷达,指豁达通怀贯穿了全词的始终。所谓旷达,指豁达通脱、疏狂不羁、潇洒超俗、乐观开朗的创作脱、疏狂不羁、潇洒超俗、乐观开朗的创作个性。旷达是苏轼为人的性格特征,旷达词个性。旷达是苏轼为人的性格特征,旷达词在苏词中数量很多,所以旷达可以称为苏词在苏词中数量很多,所以旷达可以称为苏词的主要风格。的主要风格。2021/5/2720作者在词中运用什么表现手法表作者在词中运用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他的人生态度?现了他的人生态度?v运用一语双关的手法,将自然运用一语双关的手法,将自然界的风雨和人生的风雨相类比。界的风雨和人生的风雨相类比。v以小见大,以生活小事件中见以小见大,以生活小事件中见出人生大哲理。出人生大哲理。2021/5/2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