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36∕T 973-2017 双季水稻机插高产栽培技术规程.pdf

上传人:clo****rst 文档编号:108661 上传时间:2022-08-04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441.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36∕T 973-2017 双季水稻机插高产栽培技术规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DB36∕T 973-2017 双季水稻机插高产栽培技术规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DB36∕T 973-2017 双季水稻机插高产栽培技术规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DB36∕T 973-2017 双季水稻机插高产栽培技术规程.pdf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DB36∕T 973-2017 双季水稻机插高产栽培技术规程.pdf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ICS 65.020.30 B 05 DB36 江西省地方标准 DB 36/ T 9732017 双季水稻机插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high - yielding cultivation techniques for double - cropping rice 2017 - 10 - 23 发布 2018 - 01 - 01 实施 江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36/ T 9732017 I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品种选择 . 1 4 育秧 . 1 5 机械栽插 . 3 6 栽后管理 . 4 7 收获、干燥与贮藏 . 4 DB36/ T

2、9732017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江西省农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西农业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曾勇军、黄山、商庆银、石庆华、潘晓华、吕伟生、谭雪明、李木英、曾研华。 DB36/ T 9732017 1 双季水稻机插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双季水稻机插高产栽培的品种选择、育秧、机械栽插、栽后管理、收获、干燥与贮藏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双季水稻机插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

3、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350 稻谷 GB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 第1部分:禾谷类 GB/T 20864 水稻插秧机 技术条件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T 989 机动插秧机 作业质量 NY/T 1534 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要求 NY/T 1922 机插育秧技术规程 NY/T 2192 水稻机插秧作业技术规范 3 品种选择 3.1 生育期及早晚季品种搭配 早稻和晚稻品种合理搭配, 赣北地区两季生育期控制在215d以内, 赣中地区两季生育期控制在220d以内,赣南地区两季生育期控制在230d以内。 3.2 抗性与种

4、子质量 早稻宜选择苗期耐寒性,感温性强,对稻瘟病抗性强的品种(组合) ;晚稻宜选择后期耐寒性强,对稻瘟病等抗性强的品种(组合) 。种子质量符合GB 4404.1中的有关要求。 4 育秧 4.1 育秧盘准备 宜使用长度为58cm,宽度为23.5cm左右与插秧机配套的机插育秧硬(软)盘,早晚稻每667m2大田备足35张38张,育秧盘质量符合NY/T 1534中机插盘的质量要求。 4.2 种子准备 DB36/ T 9732017 2 早稻每667m2大田准备杂交稻种子2.5kg2.7kg或常规稻种子4.0kg4.5kg;晚稻每667m2大田准备杂交稻种子1.8kg2.0kg或常规稻种子3.0kg3.

5、5kg。播前做好晒种、消毒和浸种工作,使种子吸足水分(吸收自身重量的25%40%的水分) ,露白后播种。早稻宜使用咪鲜胺等药剂进行消毒,晚稻浸种时宜按每千克种子用5%烯效唑可湿性粉剂1g浸种12h左右(溶液重量为种子重量的1.21.5倍) 。 4.3 秧板准备 4.3.1 提倡集中育秧,选择地势平坦、灌溉便利、集中连片,便于管理的田块做秧田,按秧田与大田比 1:701:80 的比例留足秧田。精做秧板,板面高低落差不超过 1.0cm,秧板做好后适当晾晒,使床面沉实。 4.3.2 播种前 1d 秧田灌平沟水,待秧板充分吸湿后迅速排干水;亦可在播种前直接用喷壶洒水,要求播种时土壤含水率 85%90%

6、。 4.4 营养土准备 4.4.1 基质类型 营养土的准备要根据基质的类型进行处理, 生产中的基质类型主要有专用育秧基质、 旱地土和泥浆3种。 4.4.2 基质育秧 宜使用专用育秧基质育秧,购买质量可靠的水稻专用育秧基质,并按产品说明进行使用,已配备了水稻育秧所需肥料和生长调节剂的,使用时不添加其他化肥和生长调节剂,以免产生秧苗生长障碍。 4.4.3 旱地土育秧 4.4.4 选择肥沃疏松、无杂物、病菌少,pH 在 4.56.5 的土壤做营养土,在含水率 10%15 %(手捏成团,落地即散)时过筛,土壤粒径在 5mm 以下。按每盘 3.5kg 备足床土,按每 100kg 床土均匀拌入养分含量为

7、45%(N:P2O5:K2O=18:9:18,下同)的复合肥 200g350g 进行床土培肥;另外每盘备未经培肥的细土 0.8kg 作盖种土。对于土壤 pH 值大于 6.5 的土壤,应在播种前 20d 用硫磺粉进行调酸,使土壤pH 为 4.56.5。 4.4.5 做好床土消毒工作, 宜在播种前 7d, 按每 1000kg 床土用 40g60g 敌克松 100 倍液喷洒并闷堆。对于流水线播种作业的,宜按每盘 0.3g 标准稀释成 2000 倍液的敌克松溶液在播种时进行喷洒。 4.4.6 泥浆育秧 宜在播种前1d2d,早晚稻分别按每667m2秧田40kg和20kg往畦沟里撒施45%的三元复合肥,与

8、畦沟里的泥浆搅拌进行培肥。或者在摆盘前在制作好的秧板上加45%的复合肥,早稻一般每平方米用复合肥90g,晚稻一般每平方米用复合肥60g。 4.5 播种期确定 根据各地气候条件、种植制度、品种生育期等综合确定,早稻保温育秧条件下播种期要求日平均温度稳定通过10,晚稻播种期根据早稻收获期、晚稻安全齐穗期和秧龄进行推算。一般赣南早稻在3月中下旬播种,晚稻在6月下旬播种;赣中北早稻在3月下旬播种,晚稻在6月下旬播种。 4.6 播种与摆盘 播种作业的操作流程按照NY/T 1922执行。 DB36/ T 9732017 3 4.6.1 基质与旱地土播种摆盘 4.6.2 宜采用流水线机械播种, 选用性能优良

9、的播种机械, 做好播前调试工作并精确计算每盘播种量,播种底土厚度控制在 2cm 左右,覆土厚度控制在 0.3cm0.5cm。播种质量符合 NY/T 1534 中育秧播种作业质量要求。 4.6.3 播种后宜堆盘暗化出苗后摆盘上秧板,也可直接摆盘于秧板。摆盘时注意飞边重叠,盘底与床面紧密贴合。 4.6.4 泥浆育秧播种摆盘 按顺序摆好秧盘,摆盘时注意盘与盘飞边重叠,盘底与床面紧密贴合。摆盘后直接往育秧盘中加经过培肥的表层泥浆,注意不能有石块、稻茬等杂物,装盘后刮平并沉实2h5h后进行精细播种。使用复合肥及壮秧剂的秧板,宜在摆盘后直接装入未经培肥的泥浆土,待泥浆沉实后精量播种。播种后用抹板将种子轻压

10、入土。 4.7 搭棚覆膜 早稻宜采用大型钢结构拱棚进行集中育秧, 播种后膜内温度保持在2530, 二叶一心期以后开始炼苗。晚稻可利用早稻育秧棚进行育苗,注意播种后应将膜的四周掀起,防止温度过高烧苗。 4.8 水分管理 4.8.1 采用大型拱棚集中育秧的,摆盘前保持秧板湿润,摆盘后灌一次水,使秧板与秧盘内床土湿润,然后将水排干,之后保持盘土湿润,如盘土发白、秧苗卷叶,早晨叶尖无水珠应及时灌水或喷水保湿。 4.8.2 采用露地湿润育秧的,播后灌平沟水湿润秧板后排干并保持秧畦湿润,晴好天气灌半沟水,阴雨天气排干水,大风暴雨等恶劣天气需灌水护苗,风雨过后及时排水,施肥、打药时灌平沟水,移栽前3d5d

11、排干水,控湿炼苗。 4.9 肥料施用与化学调控 4.9.1 对于叶色褪淡的秧苗,宜在移栽前 3d5d 施一次送嫁肥,每 667m2用尿素 4kg5kg 对水 500kg于傍晚洒施,施后洒清水进行洗苗以防伤苗。 4.9.2 基质中不含化控剂且秧龄预计超过 15d 的晚稻秧苗, 宜在 1叶 1 心期每 667m2用 15%多效唑 75g100g 兑水 50kg 进行喷施控苗。 4.10 病虫防治 早稻苗期重点防治立枯病、恶苗病等,晚稻苗期重点防治苗瘟、稻蓟马、灰飞虱、螟虫等,同时早稻育秧期间还应重视青枯病的防控。 5 机械栽插 5.1 耕翻整地要求 精整稻田,达到田平、泥熟、无残渣,田面高低差不超

12、过3cm。待泥浆沉实后插秧,达到沉淀不板结,插秧时不陷机不雍泥,泥脚深度不超过30cm,水层深度1cm3cm。 5.2 插秧机选择 宜选择行距为25cm的高速乘座式插秧机进行机插,技术条件符合GB/T 20864中的有关规定。 DB36/ T 9732017 4 5.3 秧龄和基本苗确定 5.3.1 早稻叶龄在 3 叶 1 心期为宜, 秧龄控制在 18d23d, 晚稻叶龄在 4 叶 1 心为宜, 秧龄控制在 15d20d。 5.3.2 早稻栽插行距 25cm,株距 13cm 左右,杂交稻每穴栽 3 苗4 苗,常规稻每穴栽 5 苗6 苗。 5.3.3 晚稻栽插行距 25cm,株距 14cm 左右

13、,杂交稻每穴栽 2 苗3 苗,常规稻每穴栽 4 苗5 苗。 5.4 秧苗起运与机插 5.4.1 机插秧苗要做到随起、随运、随栽。秧苗可随盘平放运至田头,也可起盘后卷起叠放于运秧车上,堆放层数一般以 2 层3 层为宜。 5.4.2 栽插深度 1.5cm2cm,机插质量符合 NY/T 989 中的机插作业质量指标,要求机插后秧苗不漂、不倒。对于连续缺穴 3 穴以上以及机械无法作业的区域,应及时进行人工补苗。 6 栽后管理 6.1 水浆管理 机插后浅水护苗,活棵后露田2d3d以后浅水勤灌促早发,总苗数达到预定穗数的80%时开始分次轻搁,达到田中不陷脚,叶色褪淡,叶片挺起为止。搁田复水后,保持干干湿湿

14、,在孕穗及抽穗扬花期保持浅水层,齐穗后干湿交替,收割前5d7d断水。 6.2 肥料运筹 6.2.1 施肥总量根据地力条件、品种特性和目标产量等综合确定,一般中等肥力田块早稻每 667m2宜施纯氮 10kg12kg、磷(P2O5)5kg6kg、钾(K2O)8kg10kg;晚稻每 667m2宜施纯氮 12kg14kg、磷(P2O5)6kg7kg、钾(K2O)10kg12kg,肥料质量符合 NY/T 496-2010 的有关规定。 6.2.2 氮肥按基肥、蘖肥、穗肥的比例为 5:2:3 进行施用,磷肥全部作基肥一次性施用,钾肥按基肥:穗肥比例为 5:5 进行施用。 6.2.3 分蘖肥在机插后 5d7

15、d 施用, 穗肥在倒二叶抽出后半期根据叶色褪淡情况进行施用, 叶色不褪淡或褪淡不明显的宜少施或不施穗肥。 6.3 病虫草害防治 6.3.1 采用“预防为主,综合防控”的方针,根据当地病虫情报,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进行防治。 6.3.2 病害主要以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为主,虫害以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为主。 6.3.3 机插后 7d10d,做好杂草防除工作。 7 收获、干燥与贮藏 早稻在成熟度90%左右、晚稻在90%95%时及时收获。为了减少机收损失,应选择性能优良的收割机在叶面无露水或水珠时进行,以中低档位作业,留低茬。收获后晒干或烘干至水分达到GB 1350中有关稻谷贮藏的标准。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农业/农作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