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妇科单病种质量管理规范
本规范引用的疾病名称与ICD-10编码采用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疾病分类与代码(修订版)》的通知(卫办综发〔2011〕166号。)
本规范引用的手术名称与ICD-9-CM-3编码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手术与操作》第九版临床修订本2008版(刘爱民主编译)。
抗生素使用管理依据国家卫生计生委《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国卫办医发〔2015〕43号)及《妇产科抗生素使用指南》(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感染性疾病协作组2011版执行)。
目 录
一、异位妊娠 ICD-10:O00质量管理规范
二、宫颈癌 ICD-10 C53.902质量管理规范
三、子宫内膜癌ICD-10 C51-C58质量管理规范
四、卵巢恶性肿瘤 ICD-10:C56质量管理规范
五、葡萄胎ICD-10:O01质量管理规范
六、女性不孕症(输卵管因素)ICD-10 N97.101 质量管理规范
七、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质量管理规范
八、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质量管理规范
九、子宫肌瘤 ICD-10:D25质量管理规范
十、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 ICD-10:N80.101质量管理规范
十一、子宫腺肌症手术治疗质量管理规范
十二、性激素替代治疗质量管理规范
十三、下生殖道感染治疗质量管理规范
十四、自然流产诊疗质量管理规范
一、异位妊娠 ICD10:O00质量管理规范:
1.患者病情评估。
在到院 60 分钟内完成病情评估。
2.患者首次血常规、尿hCG和/或血β-hCG 及超声检查完成的时间。
在到院 60 分钟内完成患者首次血常规、尿 hCG 和/或血β-hCG 及超声检查。
3.药物保守治疗规范(有适应征、无禁忌证者)。
明确诊断 60分钟内实施药物治疗(有适应证、无禁忌证)标准类型。
4.手术的时机以及手术方式的选择的合理性。
明确诊断30分钟内实施手术及手术方式的选择。
5.自体输血。
急性腹腔内出血多的异位妊娠患者适合回收式自体输血。
6.手术并发症。
异位妊娠手术有一定的手术并发症,如持续性宫外孕、术中或术后出血、周围器官损伤、盆腔感染以及麻醉意外等。并发症发生率的高低直接反应医疗质量。
7.为患者提供有关异位妊娠的健康教育,书面告知术后随访与病情监测注意事项。
为患者提供有关异位妊娠的健康教育与重点护理服务,书面告知、术后随访与病情监测注意事项可以让病人充分了解病情,配合治疗,促进病情的尽快康复。
8.切口Ⅰ/甲愈合。
一般异位妊娠患者手术切口多能Ⅰ/甲愈合。陈旧性宫外孕合并感染者除外。
9.平均住院日与费用。
平均住院日与平均住院费用可以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医疗质量的高低与医院的工作效率。
10.患者对服务满意程度评价结果。
通过对患方满意度的调查,可以了解整体医疗过程,有利于提高服务水平,调整服务方式,让病人得到更满意的服务。
(原卫生部)
二、宫颈癌 ICD-10 C53.902质量管理规范:
1.实施宫颈癌FIGO或TNM分期以及术前的风险评估。
FIGO分期是判断病情的重要指标,据此决定治疗方案。准确和规律的术前分期,有利于术前评估和手术疗效的随访。采用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的临床分期标准。临床分期在治疗前进行,治疗后不再更改。由至少两名以上具有高级职称的妇科肿瘤医生术前详细的妇科检查进行临床分期,必要时可借助膀胱及直肠镜CT或MRI。
2.按照宫颈癌分期确定手术适应证、选择手术方案。
临床分期评估结果:决定手术治疗范围和手术方式。对于包块较大者可行辅助性放化疗后再行手术。 宫颈癌主要治疗方式包括手术治疗和放射治疗。手术治疗包括:全子宫切除术,宫颈广泛根治术,宫颈癌根治术等,以上手术可经腹、经腹腔镜、经阴道进行。合理的手术方式可提高疗效,减少手术并发症,促进患者术后恢复等。
3.预防性抗菌素选择与使用时机。
宫颈癌手术属于Ⅱ类切口手术,涉及阴道等开放性脏器,且肿瘤患者体质较差,常伴有低蛋白血症、高血糖等并发症,术后感染的发生率高,增加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抗生素的预防性使用显著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率。
4.依据术后病理分期,制定术后规范化宫颈癌综合治疗方案。
FIGO指南:
(1)淋巴结阳性,宫旁阳性,手术切缘阳性者术后采用同期放化疗。
(2)肿瘤为巨块型,有脉管区域受累和扩展到宫颈间质外1/3,建议术后辅助性全盆腔外照射。
5.宫颈癌术后DVT等并发症的预防及再手术。
宫颈癌手术范围广,创伤多,手术时易发生并发症。宫颈癌术后主要并发症包括:脏器(如膀胱、输尿管、肠管)损伤,尿潴留,下肢静脉栓塞和肺栓塞,术后感染,术后出血,盆腔淋巴囊肿等。
6.输血量≤400ml。
《NOVAK妇科学》中将术中出血纳入宫颈癌根治术的急性并发症,平均出血量为800ml。国外文献报道宫颈癌根治术平均出血量为800-1500ml,而随着腹腔镜手术普及,手术技巧的提高,术中失血量不断减少。
7.为患者提供宫颈癌术前、术后、出院时健康教育。
对子宫颈癌患进行心理指导,增强患者的治癌信心,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8.切口甲级愈合。
宫颈癌手术时间长,尤其是开腹手术,手术切口大,患者年龄偏大,低蛋白血症和贫血状态患者占有一定比例,术后恢复较慢,可能影响切口愈合。
9.患者住院天数与住院费用。
平均住院日与平均住院费用可以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医疗质量的高低与医院的工作效率。
10.患者对服务满意程度评价结果。
通过对患方满意度的调查,可以了解整体医疗过程,有利于提高服务水平,调整服务方式,让病人得到更满意的服务。
11.术后随访。
在病程记录、出院小结记录中,有明确告知宫颈癌术后患者,相关随访时限要求和主要隨访检查项目所要求的信息。宫颈癌治疗后要严密定期随诊:
治疗后2年内应每3个月复查1次;
第3-5年每6个月复查1次;
第6年开始每年复查1次。
对了解病情的变化,给予进一步处理及判断预后非常重要。随访内容包括盆腔检查、阴道残端细胞学检查、胸部CT摄片及血常规等,必要时可做鳞状细胞癌抗原SCC检查。
(原卫生部)
三、子宫内膜癌ICD10 C51-C58质量管理规范:
1.实施子宫内膜癌FIGO/或TNM分期以及术前的风险评估。
FIGO分期是判断病情的重要指标,据此决定治疗方案。准确的手术-病理分期分期,有利于术前评估和手术疗效的随访。术前应行影像学检查(包括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盆腔核磁共振成像等检查)初步了解病变范围、有无深肌层浸润、宫颈管间质受累、有无异常增大淋巴结等。
2.确定手术适应症,合理选择手术方式。
子宫内膜癌手术目的之一为进行全面的分期手术,故对于无手术禁忌者均可实施手术。手术可采用开腹或腹腔镜来完成。合理的手术方式可提高疗效,减少手术并发症,促进患者术后恢复等。 手术步骤一般包括筋膜外全子宫切除、双侧卵巢和输卵管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低危组(Ia期,G1-2)的患者可不行淋巴结清扫术。 以下情况者应作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子宫内膜样腺癌≥Ia期、G3、特殊病理类型(浆液性乳头状癌、透明细胞癌、鳞癌等)。 对II期患者,术式应为广泛子宫切除、双侧卵巢和输卵管切除及盆腔淋巴结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 对于特殊病理类型者手术范围还应行包括大网膜切除在内的肿瘤细胞减灭术。
3.预防性抗菌素选择与使用时机:
1)术前预防性抗菌药物的种类选择。
2)在手术前一小时内开始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
3)手术超过三小时加用抗菌药物一次。
4)术后停止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的时间。
子宫内膜癌分期手术属于Ⅱ类切口手术,涉及阴道等开放性脏器,且肿瘤患者体质较差,常伴有低蛋白血症、高血糖等并发症,术后感染的发生率高,增加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抗生素的预防性使用显著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率。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手术过程和术后4h,若手术时间≥3h,或失血量≥1500ml,应加用一次抗菌药物。
4. 输血量≤400ml。
术中出血量与输血量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医疗质量的高低。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推广应用,子宫内膜癌分期手术的出血量逐步减少。
5. 子宫内膜癌术后DVT等并发症的预防及再手术。
子宫内膜癌分期手术范围广,创伤多,手术时易发生并发症。术后主要并发症包括:脏器(如膀胱、输尿管、肠管)损伤,尿潴留,下肢静脉栓塞和肺栓塞,术后感染,术后出血,盆腔淋巴囊肿等。监控这些并发症是评价手术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
6. 切口甲级愈合。
子宫内膜癌手术时间较长,尤其是开腹手术,手术切口大,患者肥胖、合并糖尿病者占一定比例,术后恢复较慢,可能影响切口愈合。
7. 依据病理分期,制定术后规范化子宫内膜癌综合治疗方案。
术后放疗指征:手术探查有淋巴结转移;子宫肌层浸润大于1/2或G2,G3;特殊组织学类型,如浆液性癌、透明细胞癌等;阴道切缘癌残留等。可联合应用化疗增敏。
激素治疗:主要用于晚期或复发性子宫内膜癌患者;保留生育能力的子宫内膜癌患者;保守性手术联合大剂量孕激素保留卵巢功能患者的术后辅助治疗。
8.为患者提供子宫内膜癌术前、术后、出院时健康教育。
对子宫颈癌患进行心理指导,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9.平均住院日与费用。
平均住院日与费用可以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医疗质量的高低与医院的工作效率。
10. 患者对服务满意程度评价效果。
通过对患方满意度的调查,可以了解整体医疗过程,有利于提高服务水平,调整服务方式,让病人得到更满意的服务。
11.术后随访。
在病程记录、出院小结记录中,有明确告知子宫内膜癌术后患者,相关随访时限要求和主要隨访检查项目所要求的信息。子宫内膜癌治疗后要严密定期随诊:
治疗后2年内应每3个月复查1次;第3-5年每6个月复查1次;第6年开始每年复查1次。 随访内容包括详细病史(包括新的症状)、盆腔检查、阴道细胞学检查、超声检查(包括经阴道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腹部超声检查等)、胸部X片,必要时可作血清CA125检测、CT及MRI等检查。
(安徽省妇科临床质控中心)
四、卵巢恶性肿瘤 ICD-10:C56质量管理规范:
1.患者病情评估。
卵巢恶性肿瘤由于缺乏特异症状,往往需要结合病史、妇科检查、经阴道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与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查,辅助CT、MRI、胃镜或肠镜等检查排除胃肠道原发肿瘤。
2.实施全面分期手术或细胞减灭术(有手术适应症)
全面的确定分期的手术包括:仔细的盆腹腔探查及活检(粘连、可疑病变、盆腔侧壁、肠浆膜、肠系膜、横膈)、腹腔细胞学(腹水或盆腔、结肠侧沟、横膈冲洗液)、全子宫和双侧附件切除、大网膜切除、阑尾切除(粘液性肿瘤)、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除术。 肿瘤细胞减灭术主要目的是尽最大努力切除病灶,使残余瘤直径小于1cm,达到满意的瘤体减灭术要求,必要时可切除部分肠管、受累肝脏或脾脏等。术前应充分评估手术可能达到的效果,对判断无法达到满意的瘤体减灭术者,可先行2-4个疗程先期化疗后根据化疗效果,择期进行手术。
3 实施卵巢癌FIGO/或TNM分期。
FIGO分期是判断病情的重要指标,据此决定治疗方案。准确和规律的术前分期,有利于术前评估和手术疗效的随访。FIGO卵巢癌手术-病理分期应按照版本及时更新。
4 保留生育功能的适应证。
对于有生育要求的、且具有随访条件的下述卵巢恶性肿瘤患者:卵巢各期交界性肿瘤、卵巢各期生殖细胞恶性肿瘤、I期卵巢性索-间质肿瘤、或Ia期G1卵巢上皮性癌,可行患侧附件切除,保留生育功能,但需行全面细致的手术-病理分期,术后严密随访,待完成生育后视情况再行手术切除子宫及对侧附件。
5.预防性抗菌素选择与使用时机:
1)术前预防性抗菌药物的种类选择。
2)在手术前一小时内开始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
3)手术超过三小时加用抗菌药物一次。
4)术后停止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的时间。
卵巢癌手术属于Ⅱ类切口手术,涉及阴道等开放性脏器,且肿瘤患者体质较差,常伴有低蛋白血症、高血糖等并发症,术后感染的发生率高,增加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抗生素的预防性使用显著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率。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手术过程和术后4h,若手术时间≥3h,或失血量≥1500ml,应加用一次抗菌药物。
6. 卵巢癌术后DVT等并发症的预防及再手术。
卵巢癌分期手术范围广,创伤多,手术时易发生并发症。术后主要并发症包括:脏器(如膀胱、输尿管、肠管)损伤,尿潴留,下肢静脉栓塞和肺栓塞,术后感染,术后出血,盆腔淋巴囊肿等。监控这些并发症是评价手术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
7 .切口甲级愈合。
卵巢恶性肿瘤手术时间较长,尤其是开腹手术,手术切口大,患者贫血、低蛋白血症占一定比例,术后恢复较慢,可能影响切口愈合。
8. 术后辅助化疗的指征,合理用药与疗程制定。
化疗为卵巢恶性肿瘤主要的辅助治疗,术后根据肿瘤分期、病理类型和肿瘤标志物的水平,个体化决定是否化疗及化疗疗程。以铂类为基础的多药联合化疗为卵巢恶性肿瘤术后的一线化疗方案。
9.为患者提供健康教育、定期肿瘤随访。
在出院小结记录中,需明确告知卵巢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定期随访,对了解病情的变化,给予进一步处理及判断预后非常重要。 治疗后2年内应每3个月复查1次; 第3-5年每6个月复查1次;第6年开始每年复查1次。 随访内容包括详细病史(包括新的症状)、盆腔检查、血清CA125、CA199、CA153、AFP等相应肿瘤标志物检测、超声检查(包括经阴道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腹部超声检查等)、胸部X摄片,必要时可作CT或MRI等检查。
10.平均住院日与费用。
平均住院日与费用可以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医疗质量的高低与医院的工作效率。
11. 患者对服务满意程度评价效果。
通过对患方满意度的调查,可以了解整体医疗过程,有利于提高服务水平,调整服务方式,让病人得到更满意的服务。
(安徽省妇科临床质控中心)
五、葡萄胎ICD10:O01质量管理规范:
1.一经诊断后即行清宫术。
葡萄胎可以通过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合血βhCG检测基本明确诊断,及时清宫术可以阻断病情快速进展。
2.术前准备与手术操作。
在葡萄胎清宫术前应仔细作全身检查,注意有无子宫外转移、休克、子痫前期、甲状腺功能亢进、水电解质紊乱及贫血等。必要时先对症处理,病情稳定后再实施操作。葡萄胎清宫术应在手术室进行,在输液、备血准备下,充分扩张宫颈管,选用大号吸管吸引,待大部分组织吸出后,改用刮匙轻柔刮宫。有条件者,可在B超监护下,尽量一次刮净宫腔。所有刮出物都必须送组织学检查。
3.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应用时机。
葡萄胎清宫术属于Ⅱ类切口手术,涉及阴道等开放性脏器,预防性应用抗生素首选一代头孢菌素类药物;若存在感染高危因素如术前有较长时间的阴道流血,或有发热等可选择第一代或第二代头孢菌素加甲硝唑或单用头孢西丁。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手术过程和术后4h,若手术时间≥3h(非常罕见),或失血量≥1500ml(少见),应加用一次抗菌药物。一般应短程预防用药,手术当天用药结束后不必再用。若有感染高危因素者,术后24小时内可再用1~3次,特殊情况(病程有记录)可延长至72小时。
4.手术并发症:子宫穿孔、感染、损伤肠管。
监控手术中、术后出现的并发症,是评价手术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
5.术后病情随访。
血βhCG、超声、胸部X摄片,必要时可作CT或MRI等检查在出院小结记录中,需明确告知葡萄胎患者相关随访时限和主要隨访检查项目:葡萄胎清宫术后血βhCG每周定量检测一次,至该值达正常范围后,连续每周一次,再查2次;然后每个月一次,持续6个月;此后每2个月一次,持续6个月。 随访内容包括有无异常阴道流血,有无咳嗽、咯血及其他转移灶症状,并作妇科检查,必要时做超声检查、胸部X片或CT等检查。
6.术后为患者提供健康教育,书面告知术后随访与病情监测注意事项,告知避孕时间与避孕方法选择。
葡萄胎随访期间应严格避孕,避孕方法首选口服避孕药。如果血β-hCG呈对数下降,患者随访6个月后可考虑怀孕,如果β-hCG下降缓慢,需随访更长时间。再次妊娠者应在早孕期做超声检查与血β-hCG测定,以明确是否正常宫内妊娠;如分娩后也需随访血β-hCG至正常范围。通过葡萄胎随访的健康教育,可以了解整体医疗过程,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医疗效果,让病人得到更满意的服务,促进术后身心健康的恢复。
7.平均住院日与费用。
平均住院日与费用可以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医疗质量的高低与医院的工作效率。
8.患者对服务满意程度评价效果。
通过对患方满意度的调查,可以了解整体医疗过程,有利于提高服务水平,调整服务方式,让病人得到更满意的服务。
(安徽省妇科临床质控中心)
六、女性不孕症(输卵管因素)ICD10 N97.101质量管理规范:
1.实施病情评估
不孕其他相关因素的评估,如排卵情况,生殖道解剖有无异常,生殖道感染的筛查,输卵管碘油造影,丈夫精液常规检查等。
2.有手术适应证,合理的术式选择。
有手术适应证(盆腔粘连,输卵管欠通畅,输卵管积水或阻塞且患者有保守手术意愿),合理的术式选择(腹腔镜或开腹手术,输卵管周围粘连分解,输卵管造口,伞端成形,输卵管吻合等)。若疑有盆腔炎或输卵管积水、输卵管炎需进行相关部位病原体及细菌培养及药敏。
3.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应用时机。
输卵管性不孕手术常需行输卵管通液术,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1)术前预防性抗菌药物的种类选择: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的要求,首选使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作为预防性抗菌药。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发生率高的医疗机构,可选用去甲万古霉素预防感染。
(2)在手术前一小时内开始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
(3)手术超过三小时加用抗菌药物一次。
(4)术后停止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的时间。术后24小时停止使用抗生素,有高危因素者可延长至48小时。
4.正确记录手术情况
正确记录术中所见和所实施的手术,特别需描述术后双侧输卵管外形和通畅情况。
5.为患者提供有关输卵管性不孕的健康教育,书面告知术后随访与指导怀孕的注意事项。
为患者提供有关健康教育与重点护理服务,书面告知并重点指导术后怀孕注意事项,可以让病人充分了解病情,配合治疗,必要时选择适当的排卵监测或助孕方法,尽快受孕。
6.患者住院天数与住院费用。
平均住院日与平均住院费用可以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医疗质量的高低与医院的工作效率。
7.患者对服务满意程度评价结果。
通过对患方满意度的调查,可以了解整体医疗过程,有利于提高服务水平,调整服务方式,让病人得到更满意的服务。
(安徽省妇科临床质控中心)
七、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质量管理规范:
1.患者病情评估。
(1)月经史
根据既往月经史可以初步判断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究竟是排卵型还是无排卵型,根据本次出血情况可以初步判断出血量。
(2)贫血情况;
急性失血,血红蛋白≤60g/l者可住院治疗,>60g/l者可以门诊治疗。
(3)超声检查结果。
超声检查可了解子宫有无器质性疾病及子宫内膜情况。
2.激素止血的药物选择与剂量选择。
根据子宫内膜厚度选择药物种类,激素包括孕激素、雌激素和复方口服避孕药。
3.药物治疗效果评价:
治疗48小时出血无明显减少为药物治疗失败,可改用其他方法。
4.刮宫止血的指征及合理性。
围绝经期妇女首选诊刮术,一方面可以止血,另一方面可用于明确有无子宫内膜病变。怀疑有子宫内膜病变的妇女应做诊断性刮宫,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药物止血效果不佳时也需要刮宫。
5.纠正贫血治疗的指征及选择。
急性失血,血红蛋白≤60g/l者需输血治疗,血红蛋白>60g/l者补充铁剂。
6.调整周期的指征及激素选择。
对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来说,止血只是治疗的第一步,几乎所有的患者都还需要调整周期。调整周期的关键是补充孕激素。
7.促排卵治疗的指征。
仅适用于有生育要求的妇女,不主张用于青春期女性,不可用于围绝经期妇女。
8.为患者提供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健康教育。
告知患者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可能长期存在,需定期随访、补充孕激素,目的是避免再次发生大量出血、降低子宫内膜病变的发病风险。
9.患者对服务满意程度的评价结果。
通过对患者的满意度调查,可以了解整体医疗过程。这有利于提高服务水平,调整服务方式,让病人得到更满意的服务。
(安徽省妇科临床质控中心)
八、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质量管理规范:
1.诊断依据:
采用2003年鹿特丹诊断标准或2011年12月实施的中国标准。
2.基础治疗规范:
(1)控制饮食和体育锻炼;对于肥胖的PCOS患者来说,控制体重是最重要的基础治疗。控制体重的关键是减少饮食和适当增加体育锻炼。一般说来不主张使用药物控制体重,除非患者极度肥胖。
(2)孕激素治疗规范(有适应征、无禁忌症者)。
无高雄激素血症且无生育要求,可采用补充孕激素周期治疗。定期月经来潮可以降低子宫内膜增生过长或子宫内膜癌风险。
3.抗雄激素治疗规范(有适应征、无禁忌症者)。
患者有高雄激素血症、但无生育要求时,采用抗高雄激素血症疗法。有生育要求的患者,也应在雄激素水平恢复正常或下降后,再治疗不孕症。首选具有抗雄激素作用的复方口服避孕药,二线药物有螺内酯和强的松等。
4.抗胰岛素抵抗治疗规范(有适应征、无禁忌症者)。
适用于有胰岛素抵抗者,首选控制饮食和体育锻炼,药物首选二甲双胍。
5.促排卵治疗规范(有适应征、无禁忌症者)。
适用于有生育要求者,首选氯米芬,二线药物有来曲唑和HMG和FSH等。
6.手术治疗的时机及方式。
手术治疗仅限于迫切要求生育且药物治疗耐药的患者。手术方式选择腹腔镜下多点穿刺,术中注意避免灼伤周围组织、影响卵巢功能。
7.为患者提供有关PCOS的健康教育。
告知患者PCOS疾病的长期性、远期危害及治疗规划。
8.患者对服务满意程度的评价结果。 通过对患者的满意度调查,可以了解整体医疗过程。这有利于提高服务水平,调整服务方式,让病人得到更满意的服务。
(安徽省妇科临床质控中心)
九、子宫肌瘤 ICD10:D25质量管理规范:
1.实施病情评估,有适应证,合理的术式选择。
实施病情评估,有手术适应证(月经过多致继发贫血(HGB<80g/L),药物治疗无效、子宫增大超过孕 10 周,或单个肌瘤直径超过5cm、严重腹痛、性交痛或慢性腹痛,有膀胱、直肠压迫症状、能确定肌瘤是不孕或反复流产的唯一原因者、肌瘤生长较快,怀疑有恶变等),合理的术式选择(子宫全切或次全切除:肌瘤剥除术)。
2.术前住院时间。
术前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如有内外科合并症或需肠道准备),住院时间应不超过 3 天。
3.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应用时机。
单纯子宫肌瘤剥除术(浆膜下子宫肌瘤或肌壁间子宫肌瘤未穿透宫腔)可不使用抗生素。
(1)术前预防性抗菌药物的种类选择: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的要求,首选使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作为预防性抗菌药。 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发生率高的医疗机构,可选用去甲万古霉素预防感染。
(2)在手术前一小时内开始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
(3)手术超过三小时加用抗菌药物一次。
(4)术后停止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的时间。
术后 24 小时停止使用抗生素,有高危因素者可延长至 48 小时。
4.手术并发症。
监控手术中、后出并发症,是评价手术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术中术后近期常见的并发症有: 术中术后出血、感染、脏器(输尿管、膀胱、肠管)和血管损伤、盆腔粘连、伤口愈合不良等。 腹腔镜手术的气体栓塞、皮下及腹膜后气肿、腹壁血肿、大血管损伤、切口疝等。 宫腔镜手术的子宫穿孔、周围脏器损伤、肺水肿、低钠血症。 子宫肌瘤剔除术后的术后出血、
5.术后有关子宫肌瘤的健康教育。
通过术后有关子宫肌瘤的健康教育,可以了解整体医疗过程,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医疗效果,让病人得到更满意的服务,促进术后身心健康的恢复。
6.患者住院天数与住院费用。
平均住院日与平均住院费用可以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医疗质量的高低与医院的工作效率。
7.患者对服务满意程度评价结果。
通过对患方满意度的调查,可以了解整体医疗过程,有利于提高服务水平,调整服务方式,让病人得到更满意的服务。
(原卫生部)
十、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 ICD10:N80.101质量管理规范:
1.实施病情评估
盆腔痛(有或无)、不孕(有或无)、检查扪及囊肿或结节、超声检查、CA125检查等。
2.有手术适应证,合理的术式选择。
有手术适应证(囊肿大小超过3cm,持续存在3个月经周期、囊肿小于3cm但药物治疗无效,症状持续存在,如:严重腹痛、性交痛或慢性腹痛,合并不孕,怀疑有恶变等),合理的术式选择(保守型手术,半根治性手术,根治性手术)。
3.术前住院时间。
术前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如有内外科合并症或需肠道准备),住院时间应不超过3天。
4.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应用时机。
单纯卵巢囊肿剥除或附件切除术可不使用抗生素,囊肿较大或估计盆腔粘连严重可适当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1)术前预防性抗菌药物的种类选择: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的要求,首选使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作为预防性抗菌药。 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发生率高的医疗机构,可选用去甲万古霉素预防感染。
(2)在手术前一小时内开始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
(3)手术超过三小时加用抗菌药物一次。
(4)术后停止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的时间。 术后24小时停止使用抗生素,有高危因素者可延长至48小时。
5.正确记录手术情况
进行准确的临床分期(rAFS),合并不孕者必要时联合宫腔镜检查及输卵管通液术,结果准确记录。
6.手术并发症。
监控手术中、后出并发症,是评价手术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术中术后近期常见的并发症有: 术中术后出血、感染、脏器(输尿管、膀胱、肠管)和血管损伤、盆腔粘连、伤口愈合不良等。 腹腔镜手术的气体栓塞、皮下及腹膜后气肿、腹壁血肿、大血管损伤、切口疝等。
7.制定术后综合治疗方案
根据患者年龄、有无生育要求、手术情况、残留灶大小等,制定术后治疗方案。
8.为患者提供术前、术后健康教育。
9.患者住院天数与住院费用。
平均住院日与平均住院费用可以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医疗质量的高低与医院的工作效率。
10.患者对服务满意程度评价结果。
通过对患方满意度的调查,可以了解整体医疗过程,有利于提高服务水平,调整服务方式,让病人得到更满意的服务。
(安徽省妇科临床质控中心)
十一、子宫腺肌症手术治疗质量管理规范:
1.实施病情评估,有适应证,合理的术式选择。
全子宫切除的适应证:痛经、经量增多等症状严重,无生育要求或药物治疗无效者; 子宫腺肌瘤切除的适应证:腺肌症病灶局限或形成腺肌瘤,痛经症状严重,坚决要求保留子宫。
2.术前住院时间。
术前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如有内外科合并症或需肠道准备),住院时间应不超过3天。
3.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应用时机。
单纯子宫腺肌瘤切除术(未穿透宫腔)可不使用抗生素。全子宫切除手术属于Ⅱ类切口手术,涉及阴道等开放性脏器,应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1)术前预防性抗菌药物的种类选择: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的要求,首选使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作为预防性抗菌药。
(2)在手术前一小时内开始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
(3)手术超过三小时加用抗菌药物一次。
(4)术后停止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的时间。
术后24小时停止使用抗生素,有高危因素者可适当延长。
4.手术并发症。
监控术中、术后并发症,是评价手术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术中术后近期常见的并发症有: 出血、感染、脏器(输尿管、膀胱、肠管)和血管损伤、伤口愈合不良等。
5.术后辅助治疗。
子宫腺肌症手术病人多痛经严重,常合并盆腔或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如全子宫切除术后存在内异症残余病灶,或行子宫腺肌瘤切除,术后可辅助药物治疗,可选药物包括:口服避孕药、长效避孕针、曼月乐环、GnRH-a、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等。
6.术后有关子宫腺肌症的健康教育。
通过术后有关子宫腺肌症的健康教育,可以了解整体医疗过程,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医疗效果,让病人得到更满意的服务,促进术后身心健康的恢复。
7.患者住院天数与住院费用。
平均住院日与平均住院费用可以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医疗质量的高低与医院的工作效率。
8.患者对服务满意程度评价结果。
通过对患方满意度的调查,可以了解整体医疗过程,有利于提高服务水平,调整服务方式,让病人得到更满意的服务。
(安徽省妇科临床质控中心)
十二、性激素替代治疗质量管理规范:
1.患者病情评估:
(1)诊断:绝经过渡期与绝经后期妇女或卵巢早衰患者,伴有围绝经综合征,有适应证,无禁忌证者经综合评估可采用性激素替代治疗。
适应证:绝经相关症状,泌尿生殖道萎缩相关的问题,低骨量及骨质疏松症
禁忌证:已知或怀疑妊娠;原因不明的阴道出血;已知或可疑患有乳腺癌;已知或可疑患有性激素依赖性恶性肿瘤;患有活动性静脉或动脉血栓栓塞性疾病(最近6个月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血卟啉症、耳硬化症;已知患有脑膜瘤(禁用孕激素)。
慎用情况: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增生史;尚未控制的糖尿病及严重高血压;有血栓形成倾向;胆囊疾病、癫痫、偏头痛、哮喘、高催乳素血症;系统性红斑狼疮;乳腺良性疾病;乳腺癌家族史;年龄>60岁。
(2)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身高、体重、腰围、血压,妇科检查。
(3)实验室检查:肝肾功能,血糖,血脂,妇科内分泌检查,宫颈细胞学等。
(4)辅助检查:盆腔超声、乳腺超声或钼靶检查、骨密度测定等。
2.性激素替代治疗的药物选择与治疗模式选择。
(1)总体原则:个体化用药;选择能达到治疗目的的最低有效剂量。
(2)药物选择:雌激素/孕激素以适合长期服用的天然药物为主;在雌激素持续用药的情况下,有子宫者孕激素应持续或周期性添加,每月给予孕激素不短于10天;给药途径可针对不同个体,选择经皮途径或口服;仅为处理局部泌尿生殖道萎缩症状,可采用阴道局部雌激素类药物治疗。
(3)治疗模式:
无子宫妇女:单用雌激素治疗。
有子宫妇女:定期月经来潮模式:雌激素+孕激素连续联合或序贯方式治疗。
无月经来潮模式:雌激素+孕激素连续联合。 经阴道给药:缓解泌尿生殖道症状。
3.药物治疗效果评价:患者低雌激素相关症状及原有脂代谢紊乱、低骨密度等检查结果改善,没有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
4.随访:目的是提高患者治疗的顺应性,发现不良反应,定期评估药物的治疗模式和持续治疗时间。
5.为患者提供围绝经期与绝经期相关疾病的健康教育:对性激素替代治疗的风险与收益进行宣传教育,使患者知晓围绝经期与绝经期相关疾病的近期及远期影响。对不适合性激素治疗的患者推荐其它治疗方法。
6.患者对服务满意程度的评价结果:通过对患者的满意度调查,可以了解整体医疗过程。这有利于提高服务水平,调整服务方式,让病人得到更满意的服务。
(安徽省妇科临床质控中心)
十三、下生殖道感染治疗质量管理规范:
1.患者病情评估。
(1)症状 外阴瘙痒、灼痛、白带增多、异味或呈脓性。部分患者可无自觉症状。
(2)实验室检查 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查:滴虫、霉菌、BV。下生殖道感染可能为多种病原体混合感染,必要时需要做病原学培养。
2.药物选择与剂量选择。
根据病原学检查结果选择药物种类。具体选择参见: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感染性疾病协作组2011年发布《妇产科抗生素使用指南》。
3.药物治疗效果评价。
治疗后症状逐渐消失;停药后,复查阴道分泌物阴性。
4.为患者提供健康教育。
通过健康教育,可以使患者了解整体医疗过程,有利于进一步增强诊疗效果。 告知患者下生殖道感染可能通过性行为传播,治疗期间避免无保护的性生活。应接受规范治疗并随访。
5.患者对服务满意程度的评价结果。
通过对患者的满意度调查,可以了解整体医疗过程。这有利于提高服务水平,调整服务方式,让病人得到更满意的服务。
(安徽省妇科临床质控中心)
十四、自然流产诊疗质量管理规范:
1.患者病情评估。
到院后及时完成病情评估。腹痛、阴道流血情况,有无组织物排出,监测生命体征。
2.患者首次血常规、尿hCG和/或血βhCG及超声检查完成的时间。
到院后及时完成首次血常规、尿hCG和/或血β-hCG、孕酮及超声检查。
3.先兆流产保胎治疗规范(有适应征、无禁忌证者)。
根据流产病因选择相应的保胎治疗方案。
4.难免流产、不全流产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选择的合理性。
明确诊断后及时行清宫手术,必要时可药物准备后择期行清宫手术。
5.稽留流产处理规范
处理前应综合评估患者凝血功能等全身状况,做好严重出血的应对方案。
6.手术并发症。
清宫术有一定的手术并发症,如出血、子宫穿孔、盆腔感染、残留、宫腔粘连、子宫内膜损伤、不孕等。
7.为患者提供有关流产的健康教育。
为患者提供有关流产的健康教育与重点护理服务,书面告知、术后随访与病情监测注意事项可以让病人充分了解病情,配合治疗,促进病情的尽快康复。
8.患者对服务满意程度评价结果。
通过对患方满意度的调查,可以了解整体医疗过程,有利于提高服务水平,调整服务方式,让病人得到更满意的服务。
(安徽省妇科临床质控中心) 个人工作业务总结
本人于2009年7月进入新疆中正鑫磊地矿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前身为“西安中正矿业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测量技术工作,至今已有三年。
在这宝贵的三年时间里,我边工作、边学习测绘相专业书籍,遇到不懂得问题积极的请教工程师们,在他们耐心的教授和指导下,我的专业知识水平得到了很到的提高,并在实地测量工作中加以运用、总结,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同时积极的参与技术培训学习,加速自身知识的不断更新和自身素质的提高。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测绘技术人员。
在这三年中,在公司各领导及同事的帮助带领下,按照岗位职责要求和行为规范,努力做好本职工作,认真完成了领导所交给的各项工作,在思想觉悟及工作能力方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