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名师选题)全国卷高中地理地球上的大气专项训练题1选择题1、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图所示实验:做甲、乙两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箱,甲底部放一层土,乙底部不放土。中午同时把两个玻璃箱放在日光下,十五分钟后,同时测玻璃箱里的气温,结果发现底部放土的甲箱比没有放土的乙箱足足高了3。读图,回答该实验主要目的是测试()A.大气的保温作用B.气温的日变化C.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D.大气的热力运动答案:C【提示】大气的受热过程解析:暂无解析【解答】该实验两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箱,甲底部放一层土,乙底部不放土,代表不同的下垫面,主要目的是测试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C对。玻璃箱没有封顶,不是测大气的保温作用,A错。
2、一次测量,不能表示气温的日变化,B错。不能体现大气的热力运动,D错。故选C。2、图为某大气成分随高度变化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该大气成分最可能为()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臭氧(2)在大气中,该大气成分()A.主要分布在平流层中B.对地面保温作用强C.浓度越高,越利于人体健康D.体积分数占比最小答案:DA【提示】大气的组成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由图可知,该大气成分在20km处浓度最高,可以判断其为臭氧。故D选项正确。(2)臭氧主要分布在平流层中;对地面保温作用强的是二氧化碳;近地面的臭氧比重过高会影响身体健康;在大气成分中,体积分数占比最少的是稀有气体。故A选项正确。3、塔
3、里木盆地是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气候干旱,有我国重要的灌溉农业区。研究人员对灌区及其周边气候做了长期的观察研究,发现有的灌区周边地区增加的降水量明显比灌区增加的多,而灌区增加的降水明显集中在某些时段。据此完成下题。(1)对于灌区,灌溉会使()A.太阳辐射增强B.夜晚大气辐射增强C.昼夜温差增大D.白天地面辐射变大(2)与部分灌区周边地区降水量增加相关的有()灌区水汽蒸发多灌区灌溉水下渗多灌区大气对流强灌区周边大气对流强A.B.C.D.(3)灌区降雨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为白天夜晚白天夜晚()A.B.C.D.答案:BDB【提示】大气的受热过程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B解析:对于灌
4、区,灌溉使土地含水量增加,地面比热容变大,白天升温慢,地面辐射变小;夜晚降温慢,大气温度较高,大气辐射增强;昼夜温差变小。(2)D解析:灌区周边地区降水增多,水汽主要来自灌区的灌溉水蒸发;灌区由于比热容变大,温度变化趋缓大气对流弱,而周边为沙地气温变化剧烈对流强。(3)B解析:灌区比热容比沙地大,白天温度比周边沙地低,形成灌区下沉、周边沙地上升的热力环流,灌区不易形成降水;夜晚灌区温度下降慢,比周边沙地温度高,形成灌区上升,沙地下沉的热力环流,从而形成降水。形成灌区上升,沙地下沉的热力环流,从而形成降水。4、2020年12月18日北京市塑料污染治理行动计划(20202025年)(简称“限塑十条
5、”)正式印发实施。到今年年底,北京市将禁止生产和销售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一次性塑料棉签,全市餐饮行业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全市快递网点“瘦身胶带”封装比例达到90%、循环中转袋使用率达到95%以上。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北京市“限塑十条”能够实施的最主要的前提是()A.环境污染严重B.可替代的环保材料的使用C.北京市民素质提高D.各行业的成本将有所上升(2)北京市“限塑十条”的实施将会使北京()A.塑料制品企业全部关停B.餐饮行业不再提供吸管C.快递行业减少二次包装D.快递网点全部使用循环中转袋(3)空气质量评价选取的大气污染物有()A.细颗粒物、氮气B.一氧化碳、臭氧C.可吸入颗
6、粒、二氧化碳D.二氧化硫、雨雪答案:BCB【提示】环境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大气污染及其防治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北京市“限塑十条”能够实施的最主要的前提。(2)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3)本题主要考查大气污染及其防治。【解答】(1)北京市“限塑十条”能够实施的最主要的前提是可替代的环保材料的使用,B正确;环境污染严重是原因,不是前提,A错误;北京市民素质提高是辅助因素,不是前提,C错误;各行业的成本将有所上升是后果,D错误。故选B。(2)北京市“限塑十条”的实施将会使北京快递行业二次包装减少,C正确;塑料制品企业全部关停不现实,A错
7、误;餐饮行业可以提供非塑料材质的吸管,B错误;快递网点全部使用循环中转袋不现实,D错误。故选C。(3)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暂定为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和臭氧,B正确,氮气、二氧化碳和雨雪,不属于大气污染物,即ACD错误。故选B。5、读冬季某时某地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完成下面小题。(1)图示区域位于()A.北半球B.南半球C.东半球D.西半球(2)此时甲地和乙地风向分别为()A.偏北风偏东风B.偏南风偏西风C.偏西风偏北风D.偏东风偏南风答案:BC【提示】大气的水平运动风解析:(1)根据风向的偏转方向可知,北半球风向右偏,南半球风向左偏;图中风向偏向左方
8、,说明是南半球,故B项正确。(2)考查风向的判断。据图可知,甲地由风向中心判断是低气压,图中已给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左侧,此图为南半球;甲地水平气压梯度力向内,风向左偏,最后形成偏西风;乙地水平气压梯度力向外,风向左偏,最后形成偏北风,故C项正确。【解答】此题暂无解答6、图中甲、乙、丙、丁四条曲线为我国华北某地某日清晨、午后、子夜、上午四个时段的近地面气温垂直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1)随海拔升高,四条曲线在同一高度的差值逐渐减小,原因是()A.高海拔处大气存在臭氧B.高海拔处大气流动性好C.地面的比热容比大气高D.获得的地面辐射量减少(2)关于该日天气的描述最有可能的是()A.雾霾严重
9、B.大风凛冽C.细雨绵绵D.暴雨如注答案:DA【提示】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解析:(1)本题考查大气垂直分层的知识,大气垂直方向上根据气温的变化,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对流层的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平流层的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升高,高层大气上有电离层。(2)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读图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解答】(1)如果高海拔处大气存在大量臭氧,则臭氧直接吸收紫外线而使得大气增温,气温应向上递增,与图中曲线变化特征不符,排除A。高海拔处大气流动性好、地面的比热容比大气小,与四个时段海拔升高气温差异变小关系不大,排除B、C。对流层大气的热源是地面,随着海拔升高,
10、离地面越远,获得的地面辐射量减少,受地面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因此海拔高处气温昼夜变化较小,D符合题意。故选D。(2)图中显示,当地该日夜间出现了明显的逆温现象,表明夜晚大气逆辐射弱,说明天气为晴朗天气,大气结构稳定,不会出现大风凛冽、细雨绵绵、暴雨如注的天气现象,排除BCD。图中显示,当地近地面该日子夜、清晨、上午都有不同程度的逆温现象,不利于颗粒物扩散,导致近地面大气中颗粒物浓度增大,容易出现雾霾现象,A符合题意。故选A。7、下图为7月20日17时我国天气形势图(单位:hPa)。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受天气系统影响,此时海口盛行()A.偏西风B.偏南风C.偏东风D.偏北风(2)图示时刻()
11、A.福州狂风暴雨B.石家庄细雨蒙蒙C.乌鲁木齐烈日炎炎D.银川西风吹黄沙答案:AC【提示】大气的水平运动风气压系统与天气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由图示可以看出,海口位于台风中心的西南侧,水平气压梯度力由海口指向台风中心,向右偏转形成实际风向,所以为偏西风。故选A。(2)图中福州等压线稀疏,风力较小;石家庄位于高压脊附近,盛行下沉气流,晴朗天气为主;乌鲁木齐受高压控制,天气晴朗,此时正是乌鲁木齐当地时间15点左右,所以气温较高,烈日炎炎;银川所处区域东侧气压高,西侧气压低,所以吹东风。故选C。8、随着生活品质的提高,阳光房(复式楼的露台、一楼的私人花园、楼房的顶层、别墅等的玻璃房)在城市中大
12、受欢迎。阳光房附建在房子一侧,中间用一堵墙(带门、窗或通风孔)将房子与阳光房隔开,通过合理的设计发挥阳光房的作用,让节能成为一种时尚。据此完成1920题。(19)图示阳光房的玻璃墙通风孔和共用墙通风孔打开的季节分别是()A.春季、秋季B.秋季、春季C.夏季、冬季D.冬季、夏季(20)晴日的一天中,阳光房的气温比室外气温高,其主要原因是()A.玻璃可透光并能阻隔室内热量散失B.室内大气逆辐射和保温作用强C.室内花草多,空气湿度与比热容大D.室外空气流动性强,不易增温答案:CA【提示】城市化的利弊大气的受热过程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9)根据材料可知,建设阳光房主要是为了夏季通风纳凉,冬季保暖,
13、达到节能的目的。据图可知,玻璃墙通风孔直接与室外相连,打开通风孔可以加快空气流通,降低室内温度,因此推测当玻璃墙通风孔打开时,应该是温度高的季节,即夏季;共用墙通风孔打开时,房间与阳光房空气流通,可以将阳光房较高的温度带到房间内,达到房间保暖的目的,因此推测当共用墙通风孔打开时,应该是温度低的季节,即冬季。故C正确,D错误;春秋两季温度较为适宜,阳光房的作用不明显,故AB错误。故选C(20)太阳光可以透过玻璃使阳光房温度上升,但阳光房内释放的长波辐射会被玻璃大量阻隔在室内,故阳光房的气温比室外气温高,A正确;阳光房采用玻璃墙,可以透过太阳光而时室内增温。室内大气逆辐射和保温作用强是次要原因,B
14、错误;阳光房的气温比室外气温高,与室内花草多关系不大,C错误;阳光房的气温比室外气温高主要原因是玻璃可透光并能阻隔室内热量散失,与室外的空气流通无关,D错误。故选A9、新疆的伊犁河谷,群山环抱,风光秀丽,是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某校师生在研学中,发现在该谷地内出现“上部暖、下部冷”的奇特现象,下图中能正确示意该现象成因的是()A.B.C.D.答案:A【提示】热力环流的成因及过程解析:暂无解析【解答】白天山坡增温快,山谷增温慢,山坡上暖空气上升,近地面空气从山谷流向山坡,山谷中不会出现“上部暖,下部冷”的奇特现象;夜间山坡上的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原来较暖的空气被冷空气抬挤上升,从而出现
15、“上部暖、下部冷”的奇特现象,对比四图可以判断出A符合要求,BCD错误。故选A。10、图3为2019年1月30日至31日浙江省杭州市(120E,30N)近24小时的气温走势图。据此完成下题。(1)1月30日杭州市最高气温出现时间发生延后的现象,可能是因为该日()A.持续阴雨B.为多云天气C.午后由晴转雨D.持续晴天(2)1月31日6时至7时气温快速下降,7时后气温仍缓慢下降,其原因可能是()A.受气旋过境影响B.天气由晴转阴C.受暖锋过境影响D.受冷锋过境影响答案:BD【提示】大气的受热过程锋面系统与天气解析:暂无解析【解答】略略11、近年来,阿尔卑斯山的冰川因为气候问题开始融化,为了保护这座
16、美丽的冰山,人们竟然给它盖上了“被子”。在瑞士的阿尔卑斯山南麓,当地居民每年夏季都会用毯子把大约2万平方米的罗纳冰川覆盖起来。据此回答下列小题。(1)给冰川盖“被子”能减缓冰川消融,这是因为盖“被子”()A.使大气的保温作用减弱B.对冰川起到保温作用C.使冰川反射的太阳辐射减弱D.使降雪量增加消融量变小(2)地球冰川大面积消融又会加剧全球气候变暖,这是因为()冰川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减弱冰川中的“甲烷冰”被释放到大气中从极地来的冷空气减少,导致高低纬度之间大气的热量交换减少从极地流来的冷海水减少,导致海水对大气热量的调节作用减弱A.B.C.D.答案:BA【提示】大气的受热过程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17、及应对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大气的受热过程。(2)本题主要考查了大气的受热过程。【解答】(1)给冰川盖“被子”能够降低太阳对冰川的直接辐射,利用“被子”的保温能力,切断冰川与外部的热交换,使冰川表面能维持一个相对较低的温度,减缓冰川消融趋势。故选B。(2)地球冰川大面积消融,使得冰川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减弱,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增多,同时冰川中的“甲烷冰”被释放到大气中,使得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增多,气温升高,加剧气候变暖,正确。故选A。12、暖湿空气流经冷的下垫面时,空气中的水汽易冷却凝结成雾,大多数海雾均属此类,西北太平洋是全球海雾频发的海区之一。下图为西北太平洋某季节等压线示意图。读图,
18、完成下面小题。(1)该季节最可能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2)甲地海雾多发时的主导风向是()A.偏南风B.偏北风C.偏西风D.偏东风答案:BA【提示】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大气的水平运动风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此时西北太平洋形成夏威夷高压,陆地上形成低压,说明陆地增温快,温度高,最可能是夏季。B正确。故选B。(2)甲地受千岛寒流影响,水面温度较低,该地为季风气候,夏季盛行东南风,南方暖湿空气流经冷的下垫面时,空气中的水汽最易冷却凝结形成海雾,此时的主导风向是偏南风。A正确。故选A。13、下左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中数字代表某种辐射;右图
19、为上海市郊区一个蔬菜大棚的照片。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左图中()A.表示散失的少量太阳辐射B.只出现在夜晚起保温作用C.能量大部分被大气所吸收D.是近地面大气的根本热源(2)照片拍摄季节,农民一般会给大棚覆盖黑色尼龙网,而不是我们常见的白色塑料薄膜或者玻璃大棚。推测照片拍摄的时间以及这样做的主要目的分别是()A.67月,增加以降低白天土壤的温度B.78月,削弱以减少农作物水分蒸腾C.1112月,增强以防止近地面夜间气温过低D.12次年1月,减少以提高大气的温度答案:AB【提示】大气的受热过程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读图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2)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读
20、图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解答】(1)据图可知,表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使少量太阳辐射散失到宇宙空间,A正确;表示大气逆辐射,弥补地面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白天晚上都存在,B错误;表示太阳辐射,其中只有一小部分被大气吸收,C错误;是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太阳辐射才是近地面大气的根本热源,D错误。故选A。(2)78月,正值上海伏旱天气,气温高,降水少,蒸发旺盛,覆盖黑色尼龙网,可大量吸收太阳辐射,从而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农作物水分的蒸腾,B正确;白色塑料膜或者玻璃大棚有较强的保温功能,却弃而不用,说明覆盖黑色尼龙网不是为了达到保温、防低温冻害的目的,C、D错误;
21、覆盖黑色尼龙网,会减少太阳辐射,地面辐射也会相应减少,A错误。故选B。14、厚田沙漠东临赣江,冬、春季裸露的赣江河床是其主要沙源地。区内沙岭纵横,沙山广布,沙粒起动风速(使沙粒开始运动的临界风速)达8米/秒,远超西北地区的4.5米/秒。左图为厚田沙漠位置图,右图为厚田沙漠景观图。厚田沙漠的治理工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取得一定成效,但近些年沙漠有“长大”的趋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与西北地区沙漠相比,厚田沙漠沙粒起动风速大的主要原因是()A.沙粒粒径小B.地形平坦开阔C.风力较强劲D.沙粒湿度大(2)厚田沙漠冬、春季的主导风向是()A.西北风B.东北风C.东南风D.西南风(3)厚田沙漠
22、仍在扩大的主要原因是()A.气候变干旱B.河流水量大量减少C.上游修建水库D.植被覆盖率降低答案:DBD【提示】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大气的水平运动风水土流失、荒漠化等的原因及防治措施解析:暂无解析【解答】略略略15、8月中旬,西北太平洋副高位置偏南,西南气流在长江沿线和江南形成了一条稳定持久的雨带,从环流原理和外在表现看,这条雨带都类似梅雨带,被称作“倒黄梅”。据预测,南方部分地区的倒黄梅雨量,可能会接近甚至超过6月的“正黄梅”。图2为北京时间8月9日15时的局部卫星云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倒黄梅”的水汽主要来自()A.孟加拉湾B.云贵高原湖区C.中国南海D.长江中下游湖区(2)倒黄梅的成
23、因是()A.海洋暖湿气团与极地气团势力相当B.西南气流遇秦岭爬升形成准静止锋C.东南风与南下冷空气形成锋面雨带D.西南气流在副热带高压脊北侧爬升(3)与“正黄梅”相比,8月中旬的“倒黄梅”()A.直接加剧江南丘陵的洪涝B.影响江汉平原冬小麦收割C.间接削弱东部沿海的台风D.有效缓解长江沿线的酷暑答案:ADD【提示】大气环流与水热输送的关系大气的受热过程气压系统与天气解析:暂无解析【解答】读图可知,西南气流来自孟加拉湾。同时,根据“南方部分地区的倒黄梅雨量,可能会接近甚至超过6月的正黄梅”,湖区水汽蒸发无法带来如此丰富的降水,故选A。结合“西北太平洋副高位置偏南”“从环流原理和外在表现看,这条雨
24、带都类似梅雨带”,说明西南气流在副热带高压脊北侧爬升形成了倒黄梅,故选D。8月中旬的“倒黄梅”有助于缓解长江沿线的伏旱;江南丘陵地势起伏,洪涝影响小;台风为低压(气旋)系统,不受此影响;江汉平原的冬小麦应于端午前后收割,8月中旬春小麦秋收在望。故选D。16、读北半球某滨海地区海陆热力环流图,完成7-8题。(1)下列对图中气流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A.B.C.D.(2)图中四处气压最高的是()A.处B.处C.处D.处答案:BA【提示】热力环流的成因及过程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B。(2)A。17、树冠是指在树木上部着生的全部枝和叶,因其状如冠而得名。在林分(即林木的内
25、部结构特征)中,树冠层的总和称为林冠。受树冠的影响,林内不同高度处气温的变化呈现不同的特征。某地理兴趣小组对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内四个不同高度处的气温日变化情况进行了长期的观测。下图示意该小组统计的8月份的平均结果。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图中表示林冠层平均气温日变化的曲线是()A.甲B.乙C.丙D.丁(2)8月份该林区林冠()A.层下气温日变化因冠层阻挡太阳辐射而差异较大B.层上气温日变化因远离地面而差异较大C.层下气温因白天冠层阳挡太阳辐射而较低D.层上气温因白天冠层吸收太阳辐射而较低答案:BC【提示】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大气的受热过程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读图分析和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26、2)本题主要考查了大气的受热过程。【解答】(1)白天,林冠层获得的太阳辐射最多,成为该地空气的直接热源,因而林冠层白天平均气温最高,由图可知,乙曲线在白天时段的温度最高,B正确。故选B。(2)林冠层下气温的日变化主要受地面的影响,白天冠层阻挡太阳辐射,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少,升温幅度小,夜间地面冷却快,降温幅度较大,即林冠层下气温日变化既受冠层影响,也受地面的影响,A错;林冠层上气温日变化主要受冠层的影响,与地面关系不大,且林冠层上的气温日变化并不大,B错;林冠层下气温因白天冠层阻挡太阳辐射,到达林冠层下的太阳辐射较少,因而气温较低,C对;林冠层上气温因白天冠层吸收太阳辐射而较高,D错。故选C
27、。18、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是低层大气热量的直接来源B.表示地面辐射C.表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D.表示大气逆辐射(2)倡导低碳生活,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会导致的明显变化是()A.减弱B.减弱C.减弱D.减弱答案:BC【提示】大气的受热过程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大气的受热过程。(2)本题主要考查了大气的受热过程。【解答】(1)根据大气的热力作用原理可知,为太阳辐射,属于短波辐射,是近地面的直接热源;为地面辐射,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为大气逆辐射;为经过大气削弱作用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B正确。故选B。(2)倡导低碳生活,减少二氧化碳排
28、放会导致大气的保温作用减弱,即大气逆辐射减弱,读图可知,为大气逆辐射,故会减弱。C正确。故选C。19、乌鸦喜群栖,集群性强。近年来,北京市城区每年冬天会有大群的小嘴乌鸦聚集在特定的地方过夜,于是就有了诸如“天屎路”“禽粪路”的地名戏称。它们白天飞到郊区觅食,夜晚又飞回城区的夜栖地休息。图2为冬天北京部分城区的乌鸦聚集地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乌鸦冬天夜晚在城市聚集的原因是因为城区()A.有人投喂B.更加温暖C.没有天敌D.禁止打鸟(2)下列关于文中乌鸦们空中飞行的叙述,正确的是()白天飞到郊区是为了寻找食物夜晚回城区是因为郊区工厂污染空气白天飞到郊区更费力晚上飞回城区更费力A.B.
29、C.D.(3)据研究,鸟粪会释放大量氨气,与水分子混合形成尘埃,故空气湿度较大的乌鸦聚集地可能()A.大气逆辐射强B.地面辐射强C.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D.昼夜温差更大答案:BCA【提示】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热力环流的成因及过程大气的受热过程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略。(2)略。(3)略。20、下图示意某区域某日近地面等压线图,图中N地气压高于P地。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N地风向为()A.东南风B.东北风C.西北风D.西南风(2)M、N、P、Q四地中,风力最强的是()A.M地B.N地C.P地D.Q地答案:BD【提示】大气的水平运动风解析:(1)本题考查风向的判断。(2)本题考查大气的水平
30、运动风。【解答】(1)由题意可知,P地气压低于N地,则N地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N处的等压线,由北指向南;根据纬度确定该地位于北半球,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风向右偏,因而N地风向为东北风。故选B。(2)四地中,Q地等压线最密集,则水平气压梯度力最大,风力最强。故选D。综合题21、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和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甲箭头代表 作用。岩石裸露地表后受外力作用,形成 (填字母)类岩石。(2)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 光波段。大量火山喷发物可能会导致 (填数码)增加。(3)地球内部结构中,丙以上叫作 ,它被 分割成六大板块,地震波从上层传播到该层中的不连续界面时,速度会
31、突然 。(4)说出乙地地质构造的名称,并分析其山地地形的形成原因。答案:(1)变质;d(2)可见;(3)岩石圈;断裂带;加快(4)向斜;形成山地的主要原因是该地区岩石在褶皱作用下被挤压,比较坚硬,不易受到侵蚀。 解析:(1)由地壳物质循环可知a是侵入岩,b是喷出岩。d是沉积岩,c是变质岩。故甲表示变质作用,经过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2)太阳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段较较短的可见光波段,火山喷发会导致大气能见度降低,大气的反射作用增强,大气逆辐射增强。从图中看出是大气反射、是太阳辐射,是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大气的吸收,大气的反射,地面辐射射向宇宙空间。(3)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之上
32、,一般认为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岩石圈被断裂带分割成6大板块,地震波传播到地幔层速度会增快。由图可知,图中丙是软流圈,一般是认为是岩浆形成的地方。(4)乙通过图中岩层可以看出属于向斜构造,向斜一般在内力作用下成谷,向斜轴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在外力作用下形成山地。【小提示】地壳中的物质循环过程是:地球内部的岩浆,在岩浆活动过程中上升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地表的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形成沉积岩;已经生成的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变质形成变质岩;各类岩石在地下深处发生重熔再生,又形成新的岩浆。如此周而复始,形成一个完整的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世界分成六大板块,板块内部地壳相对稳定,板块间
33、边界部分地壳活动活跃,板块间的边界由两种类型,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生长边界是造海边界,消亡边界是造陆边界,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的消亡边界处往往形成褶皱山脉,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之间的消亡边界,大陆板块往往形成海岸山脉或岛弧,大洋板块上形成海沟。22、读30N地区高空的等压面分布图及城市热岛环流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用箭头画出左图中A、B、C、D四点之间的环流模式,在右图中用箭头标出城区与郊区之间的环流模式。 (2)左图A,B,C,D四点中,气压最高的是 ,气压最低的是 ;若此图是冷热不均引起的热力环流,那么气温最高的是 。 (3)左图中如果A位于陆地,B位于海洋,则该热力环流出现在 (白天或
34、夜晚),此时E点风向为 风。 (4)根据城市热岛环流的特点,你认为该市规划大气污染严重的企业选址,应选在右图中的A,B,C三地中的 地,理由是 。 答案:(1)(2)B;D;A(3)白天;东南(4)C;理由:布局在城市热岛环流圈之外,可减少对城市的污染。解析:解:(1)左图中C处为高气压,D处为低气压,对应近地面A处为低压,B处为高压。近地面由于冷热不均导致大气垂直运动形成近地面的高低压差别。A处气流应该是受热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B处冷,气流下沉,形成高压。画图如下。右图中城区温度始终大于郊区,城市是上升气流,郊区是下沉气流。 。(2)左图中C处为高气压,D处为低气压,对应近地面A处为低压,
35、B处为高压。近地面由于冷热不均导致大气垂直运动形成近地面的高低压差别。A处气流应该是受热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B处冷,气流下沉,形成高压。近地面气压高于高空,同一水平面高压气压值大于低压气压值。左图A、B、C、D四点中,气压最高的是B,气压最低的是D;近地面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A处气流应该是受热上升,若此图是冷热不均引起的热力环流,那么气温最高的是A。(3)左图中近地面A处为低压,B处为高压。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陆地升温快降温快。如果A位于陆地,B位于海洋,白天陆地升温快,近地面形成低压。该热力环流出现在白天,此地位于30N地区,此时E点风向向右偏,风向为东南风。(4)大气污染严重
36、若布局在A处,从郊区吹往城市的风可以将污染物带到城市,导致严重的大气污染,因此最好将大气污染严重的企业选址在C处。避开城市热力环流影响的地区。【小提示】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而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热力环流的过程为近地面温度高气体膨胀上升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温度低气体收缩下沉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大气在水平方向上从高压流向低压,从而形成热力环流。该热力环流往往出现在海陆之间、山谷、城市与郊区之间。2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乍得湖是中非最大的内流淡水湖,面积季节变化较大,汛期与枯水期面积相差一倍。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各种原因,湖泊平均面积在几
37、十年中减少了90%以上。图1为中非局部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左图为R市的气候资料,右图为甲、乙两地剖面示意图。(1)判断乍得湖面积最大的季节,并说明理由。 (2)运用水循环原理简析乍得湖为淡水湖的成因。 (3)简述近几十年乍得湖面积迅速减少的原因。 (4)从左图可以看出,R市位于北半球,但69月气温较低,请分析原因。 答案:(1)夏季(69月)。该湖泊的补给来源是河水;流域为热带草原气候,夏季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降水量大,河水补给量大。(2)湿季有降水补给,且有多条河流汇入,地表径流补给充足;湖水沿断层下渗为地下水;湖水通过地下径流流向博莱得洼地,通过水循环实现湖水更新,成为淡水湖。(3)自然原因
38、:湖水外渗;全球变暖,蒸发旺盛;区域气候变干,人为原因:大量引水灌溉(截留河水);过度放牧、过度开垦导致荒漠化。(4)此时正值热带草原气候的雨季;雨季云雨天气多,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少,气温偏低。解析:(1)由图示区域地理位置和R市的气候资料可知,乍得湖地处北半球的热带草原区。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为大气降水。夏季(69月)受赤道低压带控制,降水量大,河水水位高于湖泊水水位,河水补给湖水,湖泊面积扩大。(2)河流最终流入湖泊,只流进,不流出,蒸发带走一部分水分,盐分就越积累越多,该湖泊就是咸水湖;若湖泊有水流向外面的时候,也带走了水中的盐分,水中盐分保持平衡,成为淡水湖。图3
39、显示乍得湖湖水因断层存在而下渗,进而流向博莱得洼地,带走湖中盐分,从而成为淡水湖。(3)湖泊面积变化应从水的收入和支出对比考虑。几十年中影响降水的条件不会有明显变化,因此水的收入变化不大。湖泊面积迅速减小说明水的支出量变大。水的支出主要有自然和人为两方面。自然主要是蒸发,人为主要是工农业生产和生活调水。(4)用以大气升温的能量主要来自地面辐射。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有地理纬度,下垫面和天气状况等。(69月)受赤道低压带控制,多云雨天气,云层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能少,传给大气的能量也少。气温低。【小提示】(1) 乍得湖是非洲第四大湖,内陆淡水湖 ,位于非洲中北部 ,乍得、喀麦
40、隆、尼日尔和尼日利亚4国交界处,乍得盆地中央;由大陆局部凹陷而成,为第四纪古乍得海的残余;湖面积随季节变化。(2)咸水湖和淡水湖的区别:1、咸水湖多是内陆湖,即该水流最终不能流入大海;淡水湖多为外流湖,最后能流入大海。2、咸水湖主要分布在干燥的内流区,淡水湖可分布于多个地区。3、咸水湖矿化度为大于1克/升,淡水湖的矿化度小于1克/升。4、咸水湖有进无出或出水不畅,水蒸发减少,盐度增大;淡水湖有进有出,盐度稳定。5、咸水湖形成原因有两种,第一是古代海洋的遗迹,第二是它位于内陆河流的尾端;淡水湖是积蓄在地表以上的湖。24、读北半球某地的气压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1)判断甲、乙、丙、丁四地气压的大
41、小关系 ;图中环流模式呈 (顺、逆)时针。 (2)甲、乙两地中气温较高的是 地,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 地,原因是 。 (3)甲、乙两地之间的风向为 ,丙、丁两地之间的风向为 。 答案:(1)甲乙丙丁;逆(2)乙;甲;甲地盛行下沉气流,为晴朗天气,云量少,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气温高;夜晚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弱,气温低,昼夜温差大(3)西南风;偏东风解析:(1)读图可知,图示近地面等压面甲处向上凸出为高压,乙向下弯曲,为低压,在垂直方向上,近地面气压高于高空,则甲高于乙,乙高于丙,丙高于丁,所以气压由高到低为甲乙丙丁,近地面气流从甲流向乙,垂直方向,乙处上升,高空丙处流向丁,丁下沉到甲,环流
42、模式为逆时针方向。(2)图中近地面乙处为低压,是由于气温高,气流上升所致,甲为高压是由于气温低,气流下沉所致。由于甲处气流下沉,为高压,多晴朗天气,气温日较差大,乙处为低压,气流上升,多阴雨天气,日较差小。(3)近地面甲为高压,乙为低压,气流从甲流向乙,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的影响下,形成西南风。高空从丙流向丁,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影响下形成偏东风。【小提示】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它是大气运动的一种简单的形式。热力环流在现实生活中存在较为广泛,例如山谷风、海陆风、城市风等都是热力环流的具体体现。25、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采用该技术可以
43、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图a示意西北地区春播地膜覆盖景观,图b示意西北地区秋季果园反光地膜覆盖景观。据此完成下面 2 题。(1)图a中地膜覆盖的首要目的是() A保温保湿B增强光照C防风固土D抑制杂草(2)图b果园中地膜的主要作用是() A阻滞地面辐射提高地温B阻滞太阳辐射降低地温C提高地面反射率苹果着色D提高地面反射率阻吓飞鸟答案:(1)A(2)C解析:(1)图a中的地膜覆盖处于农作物播种时期,大多为春季,此时气温较低、降水较少,地膜覆盖可以减少地面辐射向外损失的能量,具有保温作用,同时地膜可以减少蒸发,具有保湿作用,这是图a中地膜覆盖的的首要目的,故A正确。由于地膜会反射一部分太阳辐射,从
44、而减少地表的光照,故B错误。地膜覆盖具有一定的防风固土和 抑制杂草的作用,但不是地膜覆盖的主要目的,故CD错误。(2)图b显示,果园中水果即将成熟,应为夏秋季节,地膜夜晚的保温作用或白天的降温作用会减小土壤的日温差,不利于水果积累糖分,故AB错误。图中白色地膜对太阳光具有反射作用,可以使苹果背阳的一面也能接受到阳光,使苹果的颜色均匀,故C正确。地膜提高地面反射率,对飞鸟的阻吓作用有限,不是主要作用,故D错误。所以答案是:(1)A;(2)C。【小提示】不同颜色地膜的作用1.无色透明地膜广泛用于春季增温和蓄水保墒,此外,还可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对改良土壤、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有一定作用。2.黑色地膜透光率低,能有效防止土壤中水分的蒸发和抑制杂草的生长,但增温性较缓慢,不及透明膜,地面覆盖可明显降低地温、抑制杂草、保持土壤湿度。3.蓝色农膜蓝色膜的主要特点是保温性能好,在弱光照射条件下,透光率高于普通膜,在强光照射条件下,透光率低于普通膜,保温性能良好。4.黑白双面地膜一面为乳白色,一面为黑色,乳白色向上,有反光降温作用;黑色向下,有灭草作用。26、下图为我国某年4月地面天气形势图,完成下列要求。(1)上图中a、b、e、d 四箭头表示的风向正确的是 (填字母),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