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43∕T 1943-2020 甘薯果林套种生产操作规程(湖南省).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107477 上传时间:2022-08-03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236.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43∕T 1943-2020 甘薯果林套种生产操作规程(湖南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DB43∕T 1943-2020 甘薯果林套种生产操作规程(湖南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DB43∕T 1943-2020 甘薯果林套种生产操作规程(湖南省).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DB43∕T 1943-2020 甘薯果林套种生产操作规程(湖南省).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DB43∕T 1943-2020 甘薯果林套种生产操作规程(湖南省).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湖南省地方标准DB43湖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DB43/T 1 432020 9ICS 65.020.20CCS B 352020-12-29发布2021-03-29实施甘薯果园套种生产操作规程Technical regulations of production for sweet potato intercropping with in fruit- bearing forestDB43/T 19432020 I 目 次 前言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种植区域的选择 1 5 甘薯套种 2 6 土肥水管理 2 7 病虫害防治 3 8 采挖、包装、贮存和

2、运输 4 DB43/T 19432020 II DB43/T 19432020 II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 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湖南省农业农村厅提出。 本文件由湖南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长沙市岳麓区圣峰果业有限公司、湖南天赐园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黄仕其、黄莲花、朱东旭、黄伟、陈斌、彭红宇、侯飞、陈良君、唐绍武、康峰、杨琦。 DB43/T 19432020 IV DB43/T 19432020 1 甘薯果园套种生产操作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甘

3、薯果园套种生产的种植区域选择、甘薯套种、土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挖、包装、贮存和运输等相关技术。 本文件适用于甘薯果园套种的生产操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NY/T 394 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 NY/T 658 绿色食品 包装通用准则 NY/T 5010 无公害农产品 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 DB43/T 451 甘薯栽培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NY/T 394、NY/

4、T 658、NY/T 5010、D43/T 451 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甘薯果园套种 在果园中,利用果林幼树间的空隙套种甘薯。 4 种植区域的选择 4.1 区域环境应符合 NY/T 5010 标准的要求。 4.2 区域年平均温度在 1620。全年无霜期 180 天以上。阳光充足,年日照时数大于 1200 h。 4.3 区域的土壤宜选择排水良好、土质疏松、土层厚度 1.0 m 以上沙壤土或壤土,并且满足下列条件: 1) pH 值在 5.58.0 ; 2) 地下水位在 1.0 m 以下; 3) 土壤有机质含量不低于 2。 4.4 果林间距超过 1.5m,树间、树下通风良好,且树

5、冠地表覆盖率小于 60的区域。 DB43/T 19432020 2 5 甘薯套种 5.1 育苗 5.1.1 根据当地生态类型和市场要求,因地制宜的选择高产、优质、抗病的甘薯品种。 5.1.2 种薯的选择、检疫和消毒应符合 DB43/T 451 的要求。 5.1.3 苗床应选择地势较高、土层深厚,肥料水平较高、排水良好、管理方便的非连作地块。 5.1.4 苗床的制作、排种和苗床的管理应符合 DB43/T 451 的要求。 5.1.5 当苗高达到 30cm 时,即可以选择茎蔓粗壮、叶片肥厚、浆汁多、无病虫害的薯苗剪苗。剪口要离床土高 23cm,苗长 2327cm(56 个节) 。 5.2 土地整理

6、 5.2.1 将果林林间空地耕翻(幼树周围半径 0.4m 以外;成年果树半径 0.7m 以外) ,耕深 2025cm,尽量将土壤颗粒均匀破碎。 5.2.2 根据果林的地势情况开挖排水沟: 土地宽度超过 6m 的区域,可在两行果树之间,开一条排水沟,沟深 3035cm; 如梯田宽度小于 6m,可不开排水沟或排水沟开在上一级坡边; 在坡地开排水沟,应按等高方向开挖。 5.3 施底肥 5.3.1 底肥应符合 NY/T 394 规定的要求。 5.3.2 底肥以钾肥为主。腐熟的农家肥,宜适量加入复合肥,每 667 m2施菜枯饼(或腐熟的农家肥)50kg、复合肥 50kg,将两种肥搅拌均匀后开穴后施入。

7、5.3.3 严禁使用含有重金属、橡胶、塑料和未获批准登记的肥料。 5.3.4 施肥时,应播撒播撒均匀,防止损伤果树根系。 5.4 栽植 5.4.1 春薯于 4 月中下旬开始栽植;夏薯于 5 月中旬开始栽植;秋薯于 7 月中下旬栽植。 5.4.2 春薯每 667m2栽植 30003600 株; 夏薯每 667 m2栽植 36004000 株; 秋薯每 667 m2栽植 50006000 株。 5.4.3 栽植通常采用斜插或水平插: 1) 斜插:薯苗与垅面成 30 度左右的斜角插植,插植深度 35cm(薯苗入土 35 节) ,外露 3个节; 2) 水平插:插植深度 35cm(薯苗入土 35 个节)

8、 ,外露 3 个节。 6 土肥水管理 6.1 中耕 薯苗栽植 15 天,进行第一次中耕,中耕深度 710cm;栽植 2530 天,进行第二次中耕,中耕深度 5cm 左右。 6.2 追肥 DB43/T 19432020 3 6.2.1 甘薯一般不追肥,若土地肥力水平低、薯苗长势差,可酌情追肥,但应符合 NY/T 394 规定的要求。 6.2.2 薯苗栽植 7 天后可施加催苗肥:每 667 m2用尿素 4kg,过磷酸钙 7kg,硫酸钾 7kg,雨前撒施或对水稀释后逐株浇施。 6.2.3 薯苗栽植 90 天后可施加裂缝肥:每 667 m2用农家粪费 500kg,复合肥 4kg,硫酸钾 7kg,可根据

9、土地肥力情况,适量水稀释后浇施。 6.3 水分管理 6.3.1 薯苗栽植后如遇晴天,应浇(灌)水保苗;在夏秋干旱季节,干旱严重时,应灌水或喷灌抗旱,灌水时,水深排水沟约 1/2 处,即灌即排。 6.3.2 茎叶生长旺盛的阶段,应注意及时排水;特别是到了采收季节,应注意及时排水。 6.4 其他 6.4.1 薯苗栽植早期,应加强田间的除草(物理除草)工作。 6.4.2 甘薯一般不翻蔓,但雨水较多、地上藤蔓生长过旺时可提蔓处理。 6.4.3 对于田间土肥水的管理作业,应准确进行记录,记录应保存 2 年。记录的内容应包含但不限于:时间、天气、名称、数量、作业区域(面积) 、作业人员等内容。 7 病虫害

10、防治 7.1 病虫害种类 甘薯病虫害主要有:甘薯瘟病、小象甲、斜纹夜蛾等。 7.2 防治原则 7.3.1 要全面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保护环境”的植保原则,优先利用生态控制、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措施控制病虫草害。 7.3.2 应急防控时选用高效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环境友好型化学农药,禁止使用禁用、限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 7.3.3 应建立田间的施药档案,准确记录施药作业,档案应保存 2 年。记录的内容应包含但不限于:时间、天气、药物名称、数量、配比、作业区域(面积) 、作业人员等内容。 7.3 化学防治 使用化学农药的时候,应符合 GB 4285 的要求,并保证每次施药

11、后水果有 15 天以上的安全期,每次施药后应及时记录,并按要求保存。 7.4 瘟病防治 甘薯瘟病防治的方法主要有: 1) 严防从病区引进种薯和种苗; 2) 选用抗病品种; 3) 实行土地轮作。 7.5 小象甲防治 DB43/T 19432020 4 小象甲的防治方法主要有: 1) 甘薯收获后及时消除田间的薯藤,铲除周围杂草; 2) 在块根膨大期采用性诱剂诱杀成虫。 7.6 斜纹夜蛾的化学防治: 每 667 m2用来瘟死 50g(或 12的菜虫一扫光 80mL 或用 10 亿 PIB/克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有效剂量 500 亿 PIB(金钻) )喷雾防治。 8 采挖、包装、贮存和运输 8

12、.1 采挖 8.1.1 甘薯达到商品成熟期,即可以采收。种薯于 10 月下旬收挖。 8.1.2 采收时应轻挖、轻放,小心装卸,尽量减少薯块的损伤。 8.1.3 采收后应及时清园,对甘薯藤蔓进行无害化处理。 8.2 包装 8.2.1 甘薯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包装,如塑料纤维网孔编制袋或纸质包装箱。 8.2.2 鲜食商品薯的包装应符合 NY/T 658 的要求。 8.3 贮存和运输 8.3.1 采挖后的甘薯一般直接保存,通常采用窖藏或冷库保存,保存温度为摄氏 1115。 8.3.2 种薯入窖至 11 月下旬,要打开窖门、窗及通气孔,降温排湿。12 月上旬至来年 2 月中旬,要密封窖门、窗、通气孔,保持窖温 11-15。2 月中旬至出窖前,注意调节窖温,既要排气排湿,又要保持窖内温度,并及时消除烂薯。 8.3.3 甘薯运输时,应根据其软、硬包装材料的承重要求,控制码放高度,防止码放压伤等问题。 8.3.4 运输搬运时,应小心轻放,严禁丢、扔等野蛮装卸,防止造成搬运损伤。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通信科技 > 操作系统相关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