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关于二月二龙抬头的传说.doc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10711852 上传时间:2025-06-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0.22KB 下载积分:6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二月二龙抬头的传说.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关于二月二龙抬头的传说.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二月二龙抬头的传说   二月二龙抬头就是汉族的传统节日,人们十分的重视。   那么关于二月二龙抬头的传说有哪些呢?让我们来了解下吧。   关于二月二龙抬头的传说二月二龙抬头传说一:接姑奶奶二月二这天还有一项重要的活动就是接“姑奶奶,即娘家人接回已出嫁的女儿,故有“二月二接宝贝儿之说。   因为老北京人的礼数多,其中正月里“姑奶奶是不能住在娘家的,初二到娘家拜了年后,也必须当天赶回婆家,特别是新婚不久的“姑奶奶。   但到了二月初二,娘家人就来接女儿回去,住上几天或半个月,一是正月里忙活了好长时间,比较劳累,接回娘家好好歇一歇;二是新的一年刚开始,又要忙碌了,所以要犒劳犒劳她。   一般是以春饼,也就是薄饼做款待。   被接回来的日子里,“姑奶奶除了吃喝,就是串门子聊天儿,轻松而愉快。   二月二龙抬头传说二:皇帝耕田二月二这天的另一项活动是皇帝耕田。   因为每年的二月二这天差不多是在惊蛰前后,“惊蛰一犁土,春分地气通。   从此北方就到了春耕大忙的时候。   为了动员人们赶快投入春耕生产,别误农时,二月二这天皇帝要象征性地率百官出宫到他的“一亩三分地耕地松土。   明朝和清朝前期的帝王每年二月二,都要到先农坛内耕地松土,从清朝雍正皇帝开始,每年的二月二这天改为出圆明园,到“一亩园(今海淀圆明园西侧)扶犁耕田。   过去曾有一幅年画,叫《皇帝耕田图》,画中是一个头戴王冠、身穿龙袍的皇帝正手扶犁把耕田,身后跟着一位大臣,一手提着竹篮,一手在撒种,牵牛的是一位身穿长袍的七品县官,远处是挑篮送饭的皇后和宫女。   画上还题了一首打油诗:“二月二,龙抬头,天子耕地臣赶牛,正宫娘娘老送饭,当朝大臣把种丢,春耕夏耘率天下,五谷丰登太平秋。   这幅画也说明人们希望有一个开明的皇帝,能够亲自春耕夏耘,使老百姓丰衣足食。   二月二龙抬头传说三:武则天和龙抬头的故事相传,武则天当了皇帝,玉帝便下令三年内不许向人间降雨。   但司掌天河的玉龙不忍百姓受灾挨饿,偷偷降了一场大雨,玉帝得知后,将司掌天河的玉龙打下天宫,压在一座大山下面。   山下还立了一块碑,上写道: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   要想重登灵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   人们为了拯救龙王,到处寻找开花的金豆。   到了第二年二月初二这一天,人们正在翻晒金黄的玉米种子,猛然想起,这玉米就象金豆,炒开了花,不就是金豆开花吗?于是家家户户爆玉米花,并在院里设案焚香,供上“开花的金豆,专让龙王和玉帝看见。   龙王知道这是百姓在救它,就大声向玉帝喊到:“金豆开花了,放我出去!玉帝一看人间家家户户院里金豆花开放,只好传谕,诏龙王回到天庭,继续给人间兴云布雨。   从此以后,民间形成了习惯,每到二月二这一天,人们就爆玉米花,也有炒豆的。   大人小孩还念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   有的地方在院子里用灶灰撒成一个个大圆圈,将五谷杂粮放于中间,称作“打囤或“填仓。   其意是预祝当年五谷丰登,仓囤盈满。   节日时,各地也普遍把食品名称加上“龙的头衔。   吃水饺叫吃“龙耳;吃春饼叫吃“龙鳞;吃面条叫吃“龙须;吃米饭叫吃“龙子;吃馄饨叫吃“龙眼。   二月二龙抬头传说四:伏羲氏和二月二龙抬头传说此节起源于三皇之首伏羲氏时期。   伏羲氏“重农桑,务耕田,每年二月二这天,“皇娘送饭,御驾亲耕,自理一亩三分地。   后来黄帝、唐尧、虞舜、夏禹纷纷效法先王。   到周武王,不仅沿袭了这一传统作法,而且还当作一项重要的国策来实行。   于二月初二,举行重大仪式,让文武百官都亲耕一亩三分地,这便是龙头节的历史传说。   民间传说,每逢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起来。   所谓“龙抬头指的是经过冬眠,百虫开始苏醒。   所以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蜈蚣都露头。   因此,这天也叫“春龙节。   农历二月初二还是“惊蛰前后,大地开始解冻,天气逐渐转暖,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蛰伏在泥土或洞穴里的昆虫蛇兽,将从冬眠中醒来,传说中的龙也从沉睡中醒来,农民告别农闲,开始下地劳作了。   所以,古时也把“二月二又叫做“上二日。   因此,盛行于我国民间的春龙节,在古时又称“春耕节。   据说,这一天如果还没有醒的话,那轰轰隆隆的雷声就要来呼唤它了。   在北方,二月二又叫龙抬头日、春龙节、农头节。   广泛的流传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   的民谚。   在南方叫踏青节,古称挑菜节。   依据气候规律,农历二月二之时,我国大部分地区受季风气候影响,温度回升,日照时数增加,雨水也逐渐增多,光、温、水条件已能满足农作物的生长,所以二月二也是南方农村的农事节。   大约从唐朝开始,中国人就有过二月二的习俗。   沈榜《宛署杂记》记载:“宛人呼二月二为龙抬头。   乡民用灰自门外委婉布入宅厨,旋绕水缸,呼为引龙回。   明人于奕正、刘侗的《帝京景物略》中说:"二月二日曰,龙抬头、煎元旦祭余饼,熏床炕,曰,熏虫儿;谓引龙,虫不出也。   "俗话说"龙不抬头天不下雨",龙是祥瑞之物,和风化雨的主宰。   "春雨贵如油",人们祈望龙抬头兴云作雨,滋润万物。   同时,二月二正是惊蛰前后,百虫蠢动,疫病易生,古代中国人把生物分成毛虫(披毛兽类)、羽虫(鸟类)、介虫(有甲壳类)、鳞虫(有鳞之鱼类和有翅之昆虫类)和人类五大类。   龙是鳞虫之长,龙出则百虫伏藏。   所以,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是希望借龙威以慑服蠢蠢欲动的虫子,目的在于祈求农业丰收与人畜平安。   古代中国人把生物分成毛虫(披毛兽类)、羽虫(鸟类)、介虫(有甲壳类)、鳞虫(有鳞之鱼类和有翅之昆虫类)和人类五大类。   龙是鳞虫之长,龙出则百虫伏藏。   所以,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是希望借龙威以慑服蠢蠢欲动的虫子,目的在于祈求农业丰收与人畜平安。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