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通用版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通用版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 单选题 1、下列 H2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难溶于水 B无色气体 C能燃烧 D熔点低 答案:C 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等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都属于物理性质。A、难溶于水是物质的溶解性,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B、无色气体是物质的颜色,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C、能燃烧是物质的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符合题意;D、熔点低是物质的熔点,属于物理性质,符合题意。故选 C。2、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与其化
2、学性质有关的是()A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 B高粱常用于酿制白酒 C铜常用来做电线电缆 D干冰可用作人工降雨 答案:B A、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是利用金刚石的硬度大,属于物理性质,故 A 错误;B、高粱用于酿制白酒是利用高粱中的葡萄糖转化为酒精,是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故B 正确;2 C、金属铜用做导线是利用铜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故 C 错误;B、干冰用作人工降雨,是利用了干冰升华时吸热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 D 错误。故选 B。小提示:区分物质的用途是利用了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是利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体现出来。3、“宋有
3、青瓷、元有青花、明有粗陶、清有紫陶”。云南建水人早在 3500 多年前就攀握了制陶技术。下列陶瓷制作过程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镇浆制泥B拉坯造型 C高温烧制D磨光上釉 答案:C A.镇浆制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拉坯造型,只是物质形状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高温烧制,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磨光上釉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C。4、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活性炭有吸附性,可用于净水 B石墨有导电性,可用于生产铅笔芯 C一氧化碳有可燃性,可用来炼铁 D碳酸钙难溶于水,可用作补钙剂 答案:A A、活性炭结构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可以吸
4、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符合题意;3 B、石墨质软,容易留下痕迹,故可用于生产铅笔芯,不符合题意;C、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用来炼铁,不符合题意;D、碳酸钙含钙元素,且能与胃液中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故可作补钙剂,不符合题意。故选 A。5、将呼出的气体与空气相比较,含量明显降低的是()A稀有气体 B氧气 C二氧化碳 D氮气 答案:B 人呼吸时把空气中的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同时从体内带出水蒸气,氮气、稀有气体的含量基本不变,因为人体没有吸收氮气、稀有气体。故选 B。小提示: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空气相比,具有“两多一少”的特点,即与吸入的空气相比,二氧化碳、水蒸气含量增加,氧气含量减少。6、在化学实验中
5、,实验操作要保证人身安全和仪器、试剂的安全,试剂安全是指操作应避免造成试剂的污染或变质。下列操作要求中不是从试剂安全角度考虑的是 A不能用未经清洗的非专用胶头滴管吸取另一种试剂 B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得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C从试剂瓶倒完试液后,应立即盖紧瓶塞 D用药匙取用一种药品后,取另一种药品前必须擦拭干净 答案:B A、不能用未经清洗的非专用胶头滴管吸取另一种试剂,否则会污染试剂,此选项符合题意;B、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得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否则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属于人身安全,此选项不符合题意;C、试剂瓶倒完试液后,应立即盖紧瓶塞,否则试剂会挥发或吸收空气中的成分而变质,此选项符合题意;D
6、、用药匙取用一种药品后,取另一种药品前必须擦拭干净,否则会污染试剂,此选项符合题意。4 故选 B。7、下列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选项 物质 性质 用途 A 铜 导电性 制导线 B 一氧化碳 可燃性 冶炼生铁 C 干冰 升华时吸热 人工降雨 D 熟石灰 碱性 改良酸性土壤 AABBCCDD 答案:B A、铜具有导电性,可用于制导线,故 A 正确,不符合题意;B、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用于炼铁,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可用作燃料,故 B 错误,符合题意;C、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故 C 正确,不符合题意;D、熟石灰显碱性,能与土壤中的酸性物质反应,故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故 D 正确
7、,不符合题意;故选 B。8、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下列古诗所述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D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答案:B A、“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只是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蜡烛熔化,只是状态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存在化学变化,符合题意;5 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花落,只是位置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D、“床前明月光
8、,疑是地上霜”,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 B。9、图中实验涉及到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蜡烛燃烧 B蜡烛熔化 C水汽凝结 D产生白烟 答案:A A、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是化学变化。B、蜡烛熔化只是状态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C、水汽凝结是水蒸气液化成水,只是状态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D、蜡烛熄灭产生的白烟是蜡烛的固体小颗粒,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综上所述:选择 A。10、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和安全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取用稀盐酸 B读取液体体积 6 C气体的验满 D处理废弃药品 答案:B A、取液后的胶头滴管要保持橡胶
9、胶帽在上,不能倒放,防止液体倒流,污染试剂或腐蚀胶帽,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量筒读数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C、气体验满时,燃着的小木条伸到集气瓶瓶口,不能伸入集气瓶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处理废弃药品,不能倒入下水道,应倒入指定的容器内,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 B。1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 B倾倒液体 C读取液体的体积 D取用固体 答案:A A、用火柴点燃酒精灯是正确的做法,A 对,符合题意;B、倾倒液体,瓶塞倒放,瓶口紧挨试管口,B 错,不符合题意;7 C、读取液体体积视线要与液面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C 错,不符合题意
10、;D、取用块状固体时用镊子夹取,先将试管横放,将固体放在试管口,然后将试管缓慢的竖起来,D 错,不符合题意。故选 A。12、实验室配制 50g 溶质质量分数为 10%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计算得出所需氯化钠固体的质量为 5g B将氯化钠固体直接放在托盘天平的右盘进行称量 C溶解氯化钠时用玻璃棒搅拌,其目的是增大氯化钠的溶解度 D将配制好的溶液装瓶时,有少量液体洒出,会造成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答案:A A、所需氯化钠固体的质量为:50g10%=5g,符合题意;B、用托盘天平称量物品时,应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氯化钠应放在左盘上进行称量,且氯化钠固体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进行称量,应
11、放在称量纸上进行称量,不符合题意;C、溶解氯化钠时用玻璃棒搅拌,其目的是加快溶解速率,不能增大溶解度,不符合题意;D、将配制好的溶液装瓶时,有少量液体洒出,溶液具有均一性,不会影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不符合题意。故选 A。13、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光合作用 B酒精挥发 C摩擦生热 D湿衣晾干 答案:A A、光合作用把水和二氧化碳转化成葡萄糖和氧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酒精挥发,只是状态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8 C、摩擦生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湿衣晾干,只是状态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 A。14、中国诗词大会弘扬了中
12、国传统文化。下列诗句反映的物质变化主要为化学变化的是 A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B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C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 D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答案:B A、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B、烈火焚烧生成了新物质氧化钙,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C、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D、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 B。15、小语利用蜡烛进行实验,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切一小块蜡烛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说明蜡烛难溶
13、于水,且密度比水小 B蜡烛燃烧火焰分为三层 C火柴梗接触外焰的部分先变黑 D蜡烛熄灭后产生一缕白烟,其成分为水蒸气 答案:D A、蜡烛浮在水面上,说明密度比水小,没有溶于水,说明蜡烛难溶于水,选项正确;B、蜡烛燃烧火焰分为焰心,内焰,外焰三层,选项正确;C、火柴梗接触外焰的部分先变黑,因为外焰温度最高,选项正确;9 D、蜡烛熄灭后产生一缕白烟,其成分为石蜡固体,选项错误;故选:D。多选题 16、如下图所示,点燃和熄灭酒精灯的操作中正确的是()ABCD 答案:AC A、用火柴点燃酒精灯;故选项正确;B、酒精灯禁止对燃;故选项错误;C、用灯帽连续盖两次火焰,将酒精灯熄灭;故选项正确;D、不能用嘴吹
14、灭酒精灯,应该用灯帽连续盖两次火焰,将酒精灯熄灭;故选项错误;故选:AC。17、需要量取 45mL 水,需要用到 A50mL 量筒 B100mL 量筒 C药匙 D胶头滴管 答案:AD 量筒量程选择的依据有两点:一是保证量取一次,二是量程与液体的取用量最接近;量取 45mL 水,应选择50mL 量筒;用量筒量取 45mL 水时先要向量筒中倾倒水,当接近刻度线时要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至刻度线,故要同时选择量筒和胶头滴管,故选 AD。18、下列仪器可以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是 A烧杯 B量筒 C燃烧匙 D蒸发皿 10 答案:CD A、加热烧杯时,要垫石棉网,不能直接加热,选项错误;B、量筒用来量取液体体积,
15、不能加热,选项错误;C、燃烧匙可直接盛放点燃的物质,故可直接加热,选项正确;D、蒸发皿用来进行蒸发操作,可直接用酒精灯加热,选项正确。故本题选 CD。19、成语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下列描述物质变化的成语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刻舟求剑 B玉石俱焚 C火烧赤壁 D精雕细琢 答案:BC A、刻舟求剑只是将船上刻上痕迹,改变了船身的形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B、玉石俱焚包含有玉石在高温条件下,反生反应生成其他物质,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C、火烧赤壁包含着物质的燃烧,物质与氧气发生了剧烈的氧化反应,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D、精雕细琢是雕琢改变物质的形状,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属
16、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 BC。2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倾倒液体药品时,试剂瓶的标签要朝向手心,防止残留在瓶口的药液流下腐蚀标签 B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 2/3 C取用液体药品时,若没有说明用量应取 1mL2mL D为了节约药品,实验剩余的药品要放回原瓶 答案:解析:实验仪器的正确使用。A、倾倒液体药品时,试剂瓶的标签要朝向手心,防止残留在瓶口的药液流下腐蚀标签,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 1/3,B 错误,符合题意;C、取用液体药品时,若没有说明用量应取 1mL2mL,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11 D、实验
17、剩余的药品不要要放回原瓶,防止污染药品,D 错误,符合题意;故选:BD。小提示:实验剩余药品放到指定容器内。21、在实验室加热时需要垫石棉网的实验仪器是 A锥形瓶 B试管 C量筒 D烧杯 答案:AD 化学实验中,有的仪器是可以直接加热的,如:试管、蒸发皿、坩埚和燃烧匙等;有的仪器是不可以直接加热的,加热时必须垫上石棉网,如:烧杯、烧瓶、锥形瓶等;有的仪器不能加热如量筒。故选 AD。22、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称量 NaOH 固体B液体的量取 C闻气体的气味D加热液体 答案:BC A、氢氧化钠易潮解,不能直接放在托盘内称量,故错误;B、量取液体的体积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故正确;
18、C、闻气体的气味时,不能直接将鼻子凑到瓶口闻,应该用手煽动气体闻气味,故正确;D、用试管加入液体时,试管中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故错误。故选 BC。23、下列描述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12 A银丝能导电,海水晒盐 B水分蒸发,木柴燃烧 C石蜡熔化,石蜡有可燃性 D酒精挥发,铁能生锈 答案:CD A、银丝能导电,导电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海水晒盐,只是水的状态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B、水分蒸发,只是状态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木柴燃烧,有二氧化碳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C、石蜡熔化,
19、只是状态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石蜡有可燃性,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符合题意;D、酒精挥发,只是状态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铁能生锈,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符合题意。故选 CD。24、向试管中加入固体或液体的操作方法错误的是 A将铁钉放入试管中 B将二氧化锰粉末放入试管内 13 C向试管内倾倒少量稀盐酸 D向试管内滴加数滴浓硫酸 答案:AD A、取用块状固体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固体放在试管口,再让试管慢慢地竖起来,故 A 不正确;B、将二氧化锰粉末放入试管中:应用药匙或纸槽操作时,将药品平送入试管底部,试管竖直起来,手指轻
20、弹药匙柄或纸槽,使药品全部落入试管底,故 B 正确;C、取用液体时,试剂瓶瓶口要紧挨试管口,防止液体流出,标签向着手心,防止液体流出腐蚀标签,瓶塞倒放桌面上,防止污染瓶塞,从而污染药品,故 C 正确;D、向试管中滴加数滴硫酸时,滴入试剂时,滴管应保持垂直悬于容器口上方滴加,故 D 不正确。故选 AD。25、蜡烛(足量)在如图甲图密闭装置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这一过程中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蜡烛熄灭后瓶内只剩二氧化碳气体 14 B蜡烛熄灭时并没有消耗装置内所有的氧气 C蜡烛燃烧前装置内只有氧气 D蜡烛燃烧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也有化学变化 答案:BD A、由图可知,蜡
21、烛熄灭后,装置中的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16%,说明蜡烛熄灭后瓶内中的气体除二氧化碳气体,还有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等,选项错误;B、由图可知,蜡烛熄灭后,装置中的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16%,说明实验后瓶中仍有氧气,即蜡烛熄灭时并没有消耗装置内所有的氧气,选项正确;C、由图可知,燃烧前瓶中的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19%,说明瓶中的气体中不仅有氧气,还有其它气体,选项错误;D、蜡烛燃烧过程中,蜡烛由固态变为液体,属于物理变化,蜡烛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选项正确;故填 BD。填空题 26、试管是化学实验中最常用的玻璃仪器。在不同的实验中,试管的放置方法是不同的。最常见的放
22、方法有如图六种。那么,在下列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试管的放置方法分别是(填序号):(1)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_;(2)往试管内加入固体:_;(3)往试管内倾倒液体:_;15 (4)往试管内滴加液体:_;(5)洗涤后的试管放置:_;(6)给试管内的固体加热_。答案:D E C A B F(1)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试管与桌面大约成 45 度角,增大受热面积,故选 D;(2)往试管内加入块状固体药品时,先将试管横放,防止打破试管,故选 E;(3)往试管内倾倒液体时,试管口要略微倾斜,防止液体洒出,故选 C;(4)往试管内滴加液体时,试管要直立,胶头滴管要竖直悬空,故选 A;(5)洗涤后的试管要倒放在
23、试管架上,故选 B;(6)给试管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要略微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故选 F。27、现有木炭 硫磺 红磷 蜡烛四种物质分别在氧气中燃烧,用序号回答下列问题:(1)产生大量白烟的是_;(2)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的是_;(3)生成的气体会污染空气的是_;(4)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_;答案:(1)(2)(3)(4)分析: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但二氧化碳不是空气污染物;硫磺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且生成的气体二氧化硫会污染空气;16 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蜡烛在氧气中燃烧,明亮的火焰,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能使澄清
24、石灰水变浑浊。(1)产生大量白烟的是;(2)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的是;(3)生成的气体会污染空气的是;(4)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28、如图将各仪器下面的字母序号与其用途相对应,写在相应横线上。(1)用于加热浓缩溶液、析出晶体的瓷器是_。(2)贮存固体药品的仪器是_。(3)常作为反应用的玻璃容器是_。(4)用于洗涤仪器内壁的工具是_。17 (5)用于夹持燃烧镁条的工具是_。答案:(1)D(2)B(3)A(4)G(5)H 解析:(1)用于加热浓缩溶液,析出晶体的瓷器是蒸发皿,故填:D;(2)贮存固体药品的仪器是广口瓶,故填:B;(3)常作为反应用的玻璃容器是锥形瓶,故填:A;(4)
25、用来洗涤玻璃仪器内壁的工具是试管刷,故填:G;(5)用来夹持燃烧镁带的工具是坩埚钳,故填:H。29、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基本保证下面是有些同学的实验操作,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8 (1)A 操作存在的错误是_;(2)用 B 操作量取水的体积与实际相比_(填”偏大“或”偏小“);(3)C 操作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是_;(4)D 操作可能造成的后果是_ 答案: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 偏小 导管断裂或试管破裂 药液腐蚀胶帽(1)给试管内的固体药品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加热时生成的水倒流至试管底部炸裂试管;(2)量取液体读取数据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附视读数,因此量取水的体积与实际相比偏小;(3)玻璃仪器连接时,不能把容器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右手要握住橡皮塞而不能握住玻璃弯管,图示操作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是导管断裂或试管破裂;(4)胶头滴管平放或倒置,药液会流入胶帽而腐蚀胶头。30、实验室里取用少量液体时可用_滴加。答案:胶头滴管 胶头滴管可用于取用少量液体,故填:胶头滴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