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统计学原理A卷答案.docx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10686650 上传时间:2025-06-0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7.95KB 下载积分:6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计学原理A卷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统计学原理A卷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统计学原理》试卷A答案 一 、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5分) 1. 众数是( C ) A 将总体各单位某一变量值按大小顺序排列之后,处于数列中点位置的那个变量值 B 指总体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变量值,但它不属于平均指标 C 指总体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变量值,它是平均指标的一种 D 指总体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变量值,它是数值平均数的一种 2.统计指标体系是( A ) A 若干个相互联系的统计指标所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B 若干个互不联系的统计指标所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C 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的数量标志所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D 由一系列互不联系的数量标志所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3. 某市组织一次物价大检查,要求12月1日至12月15日全部调查完毕,这一时间规定是( B ) A 调查时间 B 调查时限 C 标准时间 D 登记时间 4.用来进行分组的标志都是( C ) A 品质标志 B 数量标志 C 可变标志 D 不变标志 5.如果一个次数分配的图形特征为“两头小,中间大”,则该分布( A ) A 钟型分布 B J型分布 C U型分布 D 无规则 6.什么样的现象总体才能满足计算平均指标的基本要求。( B ) A 大量性的总体 B 同质性的总体 C 具体性的总体 D 变异性的总体 7.某年的人口出生数是 ,年末人口数是 ( A ) A 时期指标、时点指标 B 时点指标、时期指标 C 时期指标、时期指标 D 时点指标、时点指标 8.数量指标指数的同度量因素为( B ) A 基期的数量指标 B 基期的质量指标 C 报告期的数量指标 D 报告期的质量指标 9. 北京市全市人口数目,相当于5个左右的西藏人口数,这是( D ) A 计划相对指标 B 强度相对指标 C 动态相对指标 D 比较相对指标 10. 用来进行比较的基础时期的发展水平称为( C ) A 报告期水平 B 中间水平 C 基期水平 D 最末水平 11. 定基发展速度等于各个相应的( A ) A 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 B 环比发展速度的总和 C 环比增长速度总和 D 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 12. 某种材料上月末库存量和本月库存量两个指标是( B ) A时点指标 B一个时点指标,一个时期指标 C时期指标 D两个相对指标 13. 把一个工厂的工人组成总体,每一个工人是( A ) A 总体单位 B 数量标志 C 指标 D 报告单位 14. 下列标志中,属于数量标志的是( D ) A 学生住址 B 学生专业 C 学生性别 D 学生年龄 15. 调查大庆、胜利、中原等几个大油田,以了解我国石油工业生产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方式属于( A ) A 重点调查 B 抽样调查 C 典型调查 D 普查 二、多项选择 (每题2分,共20分) 1.统计的含义包括( ACD ) A 统计资料 B 统计指标 C 统计工作 D 统计学 E 统计调查 2.统计的职能是( ABC ) A 搜集信息 B 提供咨询 C 实施监督 D 支持决策 E 组织协调 3.普查是一种( BCD ) A 非全面调查 B 专门调查 C 全面调查 D 一次性调查 E 经常性调查 4.抽样调查的优越性表现在( ABCE ) A 经济性 B 时效性 C 准确性 D 全面性 E 灵活性 5.统计分组的作用在于( ABE ) A 区分现象的类型 B 反应现象总体的内部结构变化 C 比较现象间的一般水平 D 分析现象的变化关系 E 研究现象之间数量的依存关系 6.某单位100名职工按工资额分为3000元以下、3000-4000元、4000-6000元、6000-8000元、8000元以上等5个组,这一分组( BDE ) A 是等距分组 B 分组标志是连续型变量 C 末组组中值为8000元 D 相邻的组限是重叠的 E 某职工工资6000元,应计在6000-8000元组内 7.平均数的作用是( ABD ) A 反映总体的一般水平 B 对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部门的同质总体平均数进行对比 C 测定总体各单位的离散程度 D测定总体各单位分布的集中趋势 E 反映总体的规模 8.指数的作用包括( ABCD ) A 综合反映事物的变动方向 B综合反映事物的变动程度 C 利用指数可以进行因素分析 D 研究事物在长时间内的变动趋势 E 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一般水平 9.同度量因素的作用有( BD ) A 平衡作用 B 权数作用 C 稳定作用 D 同度量作用 E 调和作用 10.在重复抽样中( ABDE ) A 每个单位在每次抽样都有相同被抽中的概率 B 每个单位都有可能在抽样中出现n次 C 每抽1次,总体单位减少1个 D n次抽样之间相互独立 E 可以形成N的n次方个可能样本 三、 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对打√,错打×) ( × )1.工业企业作为总体单位时,所有制、所属部门、工人人数、总产值是它的变量。 ( × )2.各组次数及总次数之比称作频数。 ( √ )3.一个特定的总体,只能有一个单位总量,而可以有多个标志总量。 ( √ )4.只能根据有限总体计算总量指标,而不能根据无限总体计算总量指标。 ( √ )5.能够对统计总体进行分组,是由统计总体中各个单位所具有的差异性特点决定的。 ( √ )6.相临两期的累积增长量之差为对应的逐期增长量。 ( √ )7.最小平方法是分析测定长期趋势的最重要方法。依据动态数列的观察值及趋势值的离差平方和为最小值的基本要求。 ( × )8.如果价格上涨20%,销售额增加25%,则销售量增加5%。 ( × )9.相关系数r表示变量x和y的线性相关方向和相关程度,取值范围为0≤r≤1。 ( × )10. 统计数据整理就是对原始资料的整理。 四、简答题:(每5分,共15分) 1.统计调查误差的概念及分类 答:统计调查误差的概念:统计调查误差是调查结果所得的统计指标及调查总体指标间的差异。分类:登记性误差和代表性误差。登记性误差是由于调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上的工作不准确而造成的,不是故意的行为。代表性的误差是用部分调查单位的统计资料计算出的指标值来估计总体指标值所产生的误差。在全面调查中只存在着登记性误差,在非全面调查中,既存在着登记性误差,又存在着抽样误差。 2.什么是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它们有什么关系? 答:(1)数量指标是用绝对数形式表现的,用来反映总体规模大小、数量多少的统计指标,其数值大小一般随总体范围的大小而增减。质量指标是说明总体内部数量关系和总体单位水平的统计指标,其数值大小不随总体范围的大小而增减; (2)质量指标一般是通过数量指标直接或间接计算而得到的。 3.统计指标和统计标志有何区别及联系? 答:联系:统计指标是建立在标志值的基础上的,它是各个总体单位的数量值的加总。统计指标及统计标志之间存在着相互转换关系。 区别:(1)统计指标是说明统计总体的,统计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的; (2)统计指标都是用数量表示的,而统计标志可以用数量表示,也可以不用数量表示; (3)统计指标是由多个个体现象的数量综合的结果,而统计标志是未经任何综合只代表某一个体现象。 五、 计算题(共40分,百分号下保留两位小数) 1. 某公司所属三个企业2000年产值资料如下:(6分) 企业 计划产值(万元) 实际产值(万元) 计划完成百分比% 甲 乙 丙 275 600 287 130 98 107 合计 分别计算各企业计划产值、实际产值及产值计划完成程度指标,并填入相应空格内;同时计算三个企业平均产量计划完成程度指标。 答案: 企业 计划产值(万元) 实际产值(万元) 计划完成百分比% 甲 乙 丙 275 600 121 287 588 130 104 98 107 合计 996 1075 108 2.某企业职工工资分组资料如下:(10分) 按月工资分组(元) │ 职工人数(人) 800 - 900 │ 20 900 - 1000 │ 35 1000 - 1100 │ 40 1100 - 1200 │ 65 1200 - 1300 │ 30 1300以上 │ 10 合 计 │ 200 计算职工平均工资。 答案:平均工资为1090 3.根据表中资料计算所缺数值,并将计算结果填入空格,同时计算平均发展速度、平均增长速度。(10分) 年份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产量(万吨) 115 逐期增长量(万吨) 4.25 8.26 环比发展速度(%) 105.56 环比增长速度(%) 5.25 每增长1%的绝对值(万吨) 1.48 答案: 年份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产量(万吨) 115 119.25 125.21 131.78 148 156.26 逐期增长量(万吨) 4.25 5.96 6.57 16.22 8.26 环比发展速度(%) 103.69 105.56 105.25 112.31 105.58 环比增长速度(%) 3.69 5.56 5.25 12.31 5.58 每增长1%的绝对值(万吨) 1.15 1.19 1.25 1.31 1.48 4.某地甲、乙两个商店售货员的分组资料如下:(14分) 甲 商 店 乙 商 店 售货员的销售额(元) 售货员的人数(人) 售货员的销售额(元) 售货员的人数(人) 200-300 3 300-400 2 300-400 13 400-500 8 400-500 9 500-600 6 500-600 5 600-700 4 合 计 30 合 计 20 要求: (1)计算甲商店销售额的均值、众数、中位数; (2)哪个商店售货员的平均销售额更具有代表性。 答案: 众数371.43, 中位数392.31 平均销售额403.33,510 乙代表性强 第 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统计财经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