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暖通专业设计及审查技术讨论会问题汇总及有关构建策略.doc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10686644 上传时间:2025-06-0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51.54KB 下载积分:8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暖通专业设计及审查技术讨论会问题汇总及有关构建策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暖通专业设计及审查技术讨论会问题汇总及有关构建策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暖通专业设计及审查技术讨论会问题汇总 (征求意见稿) 一、供暖空调 (一)规范规定供暖系统环路不宜过长,环路长度不宜超过多少? 答:现规范对此无明确规定,原《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中规定不宜大于120米,暂按此执行。 (二)室外供暖管道埋地敷设时,宜采用无补偿直埋敷设还是有补偿直埋敷设?另外,根据施工单位反馈意见,低温水采用无补偿直埋敷设时,管道接阀门处比较薄弱经常出现问题,应该如何处理或避免类似问题? 答:一般情况下,低温水供暖采用无补偿直埋敷设,高温水供暖采用有补偿直埋敷设,具体情况应通过计算,根据管道位移大小确定;采用无补偿直埋敷设时,应在薄弱环节处加固定墩,控制位移,防止阀门、管件被推坏。 (三) 供暖系统热水循环泵出入口都设置旁通管,但空调水系统冷冻水循环泵出入口有设置旁通管,也有不设置旁通管,该如何设置? 答:建议设置旁通管,采用电动阀水泵和阀门联动时,可不设。 (四)卫生间设置地暖时,因卫生器具占用面积较大,温度很难达到设计要求,因此必须设置散热器吗?平时也需要达到25℃要求吗?如果不是,洗浴时开启浴霸等辅助供暖设施以满足要求,是否可以? 答:按规范要求,平时应满足18℃要求,如果因器具占用面积较大,经计算,温度达不到此要求,则应设置散热器。 洗浴时若不满足25℃要求,可以设置浴霸等辅助供暖设施,平时不需达到25℃要求。 (五)建设单位不要求供暖建筑,如附房、厂房等,图审时还需要提供供暖图纸吗? 答:依照相关规范规定及生产工艺要求,需要设计采暖均需提供采暖图纸。 (六)室外热力入口必须设置在专用小室吗?如住宅,若建筑平面内未预留小室,设置在楼梯间下部也难于实现,可以设置在室外吗?若采用L13N7-9,此做法什么情况下可以选用? 答:有条件时,应尽量设置在室内,商业网点可以设置在室内侧墙;不具备设置在室内条件时,可采用L13N7-9做法,但需要做好防水、防冻。 (七)对于没有地下室多个单元住宅楼而言,如果每个单元楼梯间下设置热力入口,是否数量过多,如何处理? 答:按建筑物设总入口装置,不必在每个单元楼梯间下设置热力入口装置。 (八)办公建筑采用地暖,是否需分室温控?总体控制可否?例如:一个分集水器负担3个办公室,每个办公室2个回路时。 答:需要分室温控,各回路应尽量均设温控阀。 (九)供暖管材压力选择是按照工作压力还是试验压力?例如地暖PERT管,是否应按工作压力选择? 答:应按工作压力选择并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十)对于消防控制室等电子信息机房供暖设施,规范仅规定电子信息机房A类不应,B类不宜,C类不建议设置供暖散热器。如建设单位要求冬季采用低温辐射地板供暖(分集水器设在其它房间),夏季设置分体空调,是否可行? 答:不建议设地暖,一般设独立空调系统。 (十一)山东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14-037-2012第5.3.5条:室外及室内供暖管道布置应采用异程。公共建筑供暖、空调系统可否参照执行? 结论:公共建筑也可以采用异程,各环路不平衡率应在规范允许范围内。 (十二) 供暖系统工作压力如何确定? 答:采用集中供热,由热力公司提供相关数据或按照供热系统水压图计算确定。 (十三) 屋面明装能被太阳直射冷却塔冷却水管保温厚度取多少比较合适? 答:按规范要求计算经济厚度。 (十四) 空调系统定压补水:高位膨胀水箱定压时,规范中没有提及循环管设置,是否可以不设循环管? 答:有冻结危险必须设循环管。 (十五)《民用建筑采暖通风及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第8.5.16 条规定:当采用膨胀水箱定压时,应通过膨胀水箱直接向系统补水。如何理解“通过膨胀水箱”? 当供暖设计自来水水质不满足要求时,经软化后,是否必须通过补水泵接至屋面膨胀水箱?能否在制冷机房直接通过补水泵接至吸入口? 答:《民用建筑采暖通风及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736-2012第8.5.16 条条文说明对此有比较清楚解释,按规范执行即可。 (十六) 无论是锅炉房、热力站还是空调系统都需要设置安全阀,对于设置在管道上安全阀开启压力如何确定?按下面哪种方案比较合理? 1、 《供暖通风设计手册》(陆耀庆编)第412页,P为工作压力,则开启压力为 P+30KPa; 2、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第167页定压补水中,安全阀开启压力不超过设备及管道允许工作压力; 3、 《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年版)第242页:1.05系数是压力容器安全阀泄压为设计工作压力1.05倍。 4、 《压力管道规范—工业管道》GB/T 20801中规定,对防止液体管道热膨胀安全泄放装置,设定压力不大于管道设计压力120%和试验压力较小值。 答:根据适用条件,分别参照相应规范、规定执行。 (十七)大空间布置地暖时,能否只布置外层空间,内部不布置,或者内部做大间距布置? 答:应通过负荷计算,根据空间进深确定,可以只布置在外层空间。 (十八)消防水箱间供暖如何解决? 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尽量采用热水供暖,如果经过经济比较,使用散热器不合理时,可以采用电加热设备供暖,但应设置温控装置。 (十九)建设单位如要求冬季采用单体空调供暖,图纸中应如何表达? 答:采用分体电空调作为供暖设施,也应进行供暖(空调)热(冷)负荷计算,确定空调室内、外机功率、参数,明确空调室内、外机位置,在图纸中表达清楚,并配合其它专业做好预留、预埋。 (二十)有一些小型公建,建设单位无集中供暖条件,使用空调器供暖,暖通专业多数不需出图。针对这种情况,暖通专业设计内容是否可由给排水专业统一表达? 答:只要图纸内容符合必要深度要求,能够清楚表达即可,应注意提供建筑物冷热负荷计算书。 (二十一)伸缩器、固定支架设置一直比较混乱,应如何设置? 答:伸缩器及固定支架设置应依据规范通过计算管道热胀冷缩位移确定,具体做法可参照标准图集。 (二十二)供暖设计供回水温度多少比较合理?是否可确定一个标准? 答:相关规范对此有明确规定,采用不同系统执行相应规范规定即可。 (二十三)报告厅、影剧院空调采用何种送风方式比较合理?及此有关资料比较少,是采用座椅下送风还是顶送风? 答:采用何种送风方式应根据具体工程,从节能、舒适、经济等各方面综合考虑。 (二十四)住宅楼相同户型,若单元大样图中能将相关内容表达清楚,仅绘出一个标准单元户型大样图是否可以?还需要增加标准层平面布置图吗? 答:达到必要深度、能够表达清楚即可。 (二十五)集中供暖水质一般较差,多层建筑采暖设计时,供暖立管是否可以采用PPR管代替镀锌钢管? 答:多层建筑采暖设计中是否能采用塑料管,取决于水温是否满足管材使用要求,PPR管不能用于水温高于70℃系统中,若系统采用地板采暖,可以采用。 (二十六)公共建筑单位热负荷指标应控制在多少比较合理?如果是一般办公楼,使用散热器供暖或者中央空调供暖,各取值多少为宜? 答:热负荷指标应当通过详细计算确定。 (二十七)舒适性空调夏季冷负荷计算时不考虑地面负荷,冬季热负荷是否需要考虑地面负荷? 答:空调冬季热负荷计算及供暖热负荷计算相同,仅室外计算温度取值不同,地面负荷需要考虑。 (二十八)变流量空调水系统空调供回水总管之间设置压差控制阀时,控制压差如何取值,是否系统自动调整? 答:按规范规定确定流量,经计算确定。 二、通风防排烟 (一)寒冷地区,住宅厨房设置全面通风自然通风口面积如何计算? 答:规范无规定,可暂按厨房面积0.6%左右计算。 (二)公共餐厅(如职工餐厅、学生餐厅,含厨房)需要设置局部排风和全面排风吗?公共餐厅厨房一般由专业厂家二次设计,还需要在施工图中体现相关内容吗? 答:公共餐厅(如职工餐厅、学生餐厅,含厨房)需要设置局部排风和全面排风。 公共餐厅厨房,当厨房内大、小灶位置已确定时,不能出现二次设计;当厨房内大、小灶位置未确定时,可以二次设计,但必须设计全面通风和油烟净化系统,注明油烟净化设备、排风机规格参数,预留排风竖井及风道洞口。 (三)教学楼中化学实验室排风管道如何设置?对于设计人员应该设计什么?设计到什么程度?生物实验室是否设置排风系统? 答:《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50099对此有明确规定,严格执行即可。 (四)每层采用新风换气机作为热回收设备时,只在走道设一个集中回风口,是否合理?有无更好回风方式? 答:应尽量在每个房间设置回风口,确实有困难时也可以在走道设一个集中回风口。 (五)消声静压箱风速可否参考消音器?《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版)规定,静压箱仅用作分配气流时,其风速取值不应超过1.5m/s,这样算下来箱体过大,能否提高风速? 答:参照《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版)规定执行。 (六)《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版)第5.6.3条:送风口宜设调节装置,要求不高时可采用双层百叶。此处送风口处调节装置是否指及风口配套安装调节阀?如果在各风口设置了调节阀,是否还需要按第5.6.3条第1款要求在风管各支路设调节阀? 答:按照规定要求设置即可,不需要重复设。 (七)若按照规范规定需设能量回收装置时,是否只要做到相应比例满足规范要求即可,其它楼层可以不做? 答:可以如此设置,但从节能方面考虑还是建议都做。 (八)设有中央空调建筑物,新风系统是否必须设置? 答:中央空调系统必须设置新风系统。 (九)新风换气机和新风机组必须设于专用房间内吗?新风换气机风压值是按照新风和排风管道阻力叠加计算吗?还是送排风分别计算后取其大值?样本一般只提供机外余压。 答:新风换气机和新风机组有条件时应尽量设于机房内。 因新风换气机中送、排风是两个系统,风压计算应该是分别计算取其大值。 (十)地上和地下防烟楼梯间共用加压送风井,加压风口应该采用常闭还是常开?如采用常开送风口,如何保证地下防烟楼梯间送风量?如采用常闭送风口,地上和地下部分又该如何控制? 答:建议参照L13N5-1做法,采用自垂式百叶送风口,风量叠加,火灾发生时同时开启加压送风机和风口。 (十一)防烟分区内排烟口距最远点水平距离不应超过30m,对于凹形和环形内走道,有一部分取走道对角线可以理解,另外一部分距离计算时取走道中线还是可以按贴着最近墙计算? 答:取走道中心线。 (十二)地上环形内走道四周没有开启外窗等自然补风口,设置排烟时是否设置机械补风系统?如设置,若环形内走道核心筒内有加压送风时,是否可以不设置(火灾时,楼梯门开启,送风进入走道当做补风)? 答:地上环形内走道四周没有开启外窗等自然补风口,设置机械排烟时,暂按应设置机械补风系统。 环形内走道核心筒内加压送风不能当做补风。 (十三)中庭顶部排烟口距最底层防烟分区内最远点距离(垂直+水平)是不是也不能超过30m?《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中是指防烟分区内排烟口距最远点水平距离不应超过30m,垂直距离没有明确,如果不能超30m,底层是不是要划分防烟分区,把中庭部分独立出来? 答:1、中庭垂直方向排烟距离,规范未予规定,底层水平距离不应超过30m。 2、底层面积大于排烟面积要求时,应划分防烟分区。 (十四)同一防火分区内一梯三户地下室,形成三个独立防烟分区,共用一套排烟排风系统,平时排风时风口都是开启,但火灾时,规范要求其他防烟分区排烟口应是关闭状态,但排烟口没有自动关闭功能,如采用在各分区内设单独支管,支管上设置电动防火阀,控制又比较复杂,对于这种情况,一般应该怎么处理? 答:在各防烟分区内设单独支管,支管上设置电动防火阀是可行。 (十五)地下车库排烟管道设置于梁底,为了利于排烟,排烟口设置于排烟管道下面或者侧面,哪种较好?排烟、新风口面积一般也要考虑折减系数,一般以多大为宜? 答:排烟道设置排烟口宜设侧面风口;折减系数暂按《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版)第69页、第70页计算。 (十六)超过20米地下室内走廊如果用防火门隔开,是否可以视为不超过20米不设置排烟设施? 答:应满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第8.5.3条关于民用建筑防排烟规定,必须满足疏散走道不大于20米要求。 (十七)如果地下室有两层或两层以上设采光通风井可满足自然排烟要求,地下其它层是否可以借用此井,不再单设井? 答:可以借用,但应核对有效通风面积,有效通风面积必须满足自然排烟面积要求。 (十八)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第条,民用建筑下列场所或部位应设置排烟设施: 1、设置在四层及以上楼层、地下或半地下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如果满足自然排烟是否也算满足? 答:算,自然排烟口面积为方便开启有效开窗面积。 2、公共建筑内建筑面积大于100平方米且经常有人停留地上房间,如何定义经常有人停留? 答:本条及其他专业密切相关,因此,应当及建筑专业协商确定。 3、公共建筑内建筑面积大于300平方米且可燃物较多地上房间,如何定义可燃物较多? 答:本条及其他专业密切相关,因此,应当及建筑专业协商确定。 (十九)平时通风系统,着火时可否用作补风系统? 答:可以,注意该防火分区内补风量不宜小于该防火分区内排烟量50%。 (二十)地下车库汽车出入口处设置防火卷帘,车库顶设置采光通风井,排烟时,通风口如何才能算满足自然进风要求? 答:当补风风速不大于3m/s时,通风口可视为满足自然进风要求。 (二十一)一层走廊排烟,可开启外门是否也可以当做自然排烟口?如果不可以,那一层排烟如何设计? 答:暂按外门不能作为排烟口设计,若无法满足排烟要求应设排烟窗或机械排烟。 (二十二)消防电梯前室或合用前室加压送风口可否设于上部空间范围内? 答:规范中对此没有要求,可以设置在上部空间。 (二十三)疏散走道长度如何确定?是否为最不利房门至最近安全出口距离? 答:疏散走道长度及疏散距离是两个不同概念,应当及建筑专业协商确定。 (二十四)住宅地下储藏室疏散走道长度超过20米,计算排烟量时,面积参数如何确定?按疏散走道面积计算?按疏散走道面积+所有储藏室面积计算?按疏散走道面积+最大储藏室面积计算?确定面积参数后,单位排烟量按60m3/h·m2还是120m3/h·m2计算? 答:按疏散走道面积+所有储藏室面积计算。单位排烟量按60m3/h·m2还是120m3/h·m2,应当根据排烟风机负担防烟分区情况进行计算确定。 (二十五)中庭如何定义?仅一二层相通大庭、大堂是否算中庭? 答:本条及其他专业密切相关,因此,应当及建筑专业协商确定。 (二十六)敞开楼梯间外窗是否可作为走道自然排烟口? 答:敞开楼梯间外窗暂不宜作为走道自然排烟。 (二十七)《民用建筑供暖通风及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第6.3.2条第1款:位于房间上部吸风口,除了用于排除氢气及空气混和物外,吸风口上缘至顶棚或屋顶距离不大于0.4m。该条一直为强条,具体如何执行落实?比如对车库、厨房等位置来说,一般梁不会小于400,通常也不吊顶,风管梁下布置,直接在风管上设风口话,风口侧装也很难满足要求,此时是否意味着风口必须在风管上方安装?如在主风管上接出支管再接风口,支管都要在梁间上翻至合适高度再接风口? 答:不同情况下有不同要求,依照具体情况,参照规范执行。 (二十八)下图为07K103图集中单层车库排风排烟局部,其中接风井处280摄氏度防火阀是否有必要?在山东省图集L13N5-1第23页类似图中没有这个阀门。 答:单层可以不设。 (二十九)地下车库自然通风井能否作为自然排烟措施? 答:可以。 (三十)地下室楼梯间做自然排烟,计算面积时,楼梯间、主楼交通核、送风机房、排烟机房、变配电室、水泵房、消防水池算不算? 答:消防水池不算,其它房间设置防火门时暂可不算。 (三十一)步行街设有开敞式走廊,房间面积大于规范要求时,是否设机械排烟? 答:不满足自然排烟要求时应设置机械排烟。 (三十二)加压送风机设置旁通泄压管,设置在室内时能否起作用? 答:旁通泄压管尽量设置在室外,条件不允许时,也可设置在室内。 (三十三)制冷机房需不需要事故通风? 答:按《民用建筑供暖通风及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规定,制冷机房需要设置事故通风。 (三十四)地下消防水泵房是否必须设置机械排烟? 答:地下消防水泵房内无可燃物,不需要设置机械排烟。 (三十五)对于机械排烟补风管道穿补风机房处防火阀设置,现行规范未作说明,目前多按设70℃防火阀处理,70℃关闭补风是否过早? 答:此问题无明确规定,暂按设70℃防火阀处理。 (三十六)地下室通风排烟做通风窗井做法,是否可行? 答:可行,但应注意满足排烟面积要求。 (三十七)地下层设置防排烟系统及补风系统时,走廊内及房间内排烟口及补风口最小间距是多少?地下车库内自然进风口及机械排烟口最小间距是多少? 答:排烟口及补风口最小间距不小于10米,自然进风口也参照此规定。 (三十八)地上防烟楼梯间外窗满足有效可开启面积,地下利用采光通风井时,地下各层窗户开启面积以及室外部分开启面积如何计算,都是按照2m2吗? 答:地上每五层开窗面积不应小于2.00m2,地下最不利点有效开启面积不应小于2.00m2。 (三十九)燃气型溴化锂机房排风口和机组烟筒排出口按照事故排风口要求设置吗?柴油发电机房排风口和机组烟筒排出口如何设置? 答:按设备生产厂家要求。 (四十)原《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及《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废止,新《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中防排烟内容很少,《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规范》(讨论稿)在设计如何参考? 答:暂按原《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及《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中防排烟部分规定执行。 三、其它 (一)施工图审查时是否可以只提供电子版负荷计算书? 答:暂时不可以,原因:一是电子版无法签字签章,不符合存档要求;二是各级质量检查需要提供签字签章齐全纸质版计算书。可尽量精简计算书内容,符合必要深度要求、能够清楚表达即可。 (二)施工图审查能否取消每套图纸提供热负荷或冷热负荷计算书要求?对于住宅小区,由于围护结构基本相同,计算结果也相似,是否可仅提供有代表性1-2套图纸计算书? 答:暂时不可以,原因:一是存档时要求每个工程项目设计文件齐全,包括计算书;二是各级质量检查需要提供每个项目纸质版计算书。可尽量精简计算书内容,符合必要深度要求、能够清楚表达即可。 15 / 15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消防暖通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