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知识点一 溶质的质量分数
1、 公式:
溶质质量分数= × 100%
2、 变形公式:
溶质质量 = 溶液质量 × 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质质量分数
3、 相关公式
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溶液质量=溶液密度×溶液体积
溶剂质量 = 溶液质量 - 溶质质量
说明:
(1) 溶质质量指已溶解在溶剂里的溶质的质量,不一定等于加入的溶质质量(即没有溶解的部分不
计入溶质质量)。
(2) 两种溶液混合后,总质量等于混合前两种物质的质量之和,但总体积往往比混合前两种物质的
体积之和小。
(3)溶质的质量分数是一个比值,最后的计算结果用百分数表示,不能用分数表示。
(4)溶质的质量分数越大,表示一定量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越多,溶液越浓。
(5)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达到该条件下的最大值。
4、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比较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溶质的质量分数
意义
物质溶解性的量度,受外界条件影响
表示溶液中溶质质量的多少,
不受外界条件的影响
溶剂量要求
100g
无要求
量的关系
表示溶质质量与溶剂质量的关系
表示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关系
溶液是否饱和
一定达到饱和
不一定
单位
克
是个比值,单位是“1”
联系
S
100+S
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W= × 100%
知识点二 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类型
1、利用公式或变形公式计算
公式: 溶质质量
溶质质量分数= × 100%
计算注意事项:
①若溶质全部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直接利用公式进行计算;
②若溶质不与水反应,但没有全部溶解,则溶质质量只计算溶解部分,未溶解部分不能参与计算;
③若溶质溶于水时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则溶液中的溶质为反应后的生成物,如CaO溶于水,会与水发生反应CaO+H2O==Ca(OH)2 ,其溶质是Ca(OH)2 而不是CaO。;
④关于溶液间发生化学反应,求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问题的计算;
⑤公式中分子、分母单位要统一;
⑥“代入方程式需纯量”:有溶液参加的反应,一定要注意代入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是溶液中溶质
的质量,通过化学方程式算出来的质量也是溶质的质量而非溶液的质量或体积;
⑦计算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
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生成气体的质量-生成沉淀的质量
2、 溶液的稀释
方法
计算依据
溶液的稀释
加水稀释
加水稀释前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变
A • a% = B • b% 或 A • a% =( A + m水 ) • b% 式中,A代表浓溶液质量,a%表示其质量分数;B代表稀释后溶液质量,b% 表示其质量分数;m水代表加入水的质量。
加稀溶液稀释
加稀溶液稀释溶液时,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与浓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之和等于混合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A • a% + B • b% = ( A + B ) • c%
式中c% 代表混合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3、 溶液的浓缩
方法
计算依据
溶液的浓缩
添加溶质
原溶液中的溶质与后加入的溶质质量之和等于混合后溶液中的溶质质量
A g • a% + B g = ( A + B )g • c%
B为加入溶质的质量
蒸发溶剂
蒸发溶剂前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变
A g • a% = ( A - B )g • c%
B为蒸发的溶剂的质量
加入浓溶液
原溶液中的溶质与后加入浓溶液中的溶质质量之和等于混合后溶液中的溶质质量
A g • a% + B g • b% = ( A + B )g • c%
B为浓溶液的质量,b%为浓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注意:稀释或浓缩的原理就是改变溶液中溶质或溶剂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变大,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溶剂的质量增大,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但要注意:当为饱和溶液时,增加溶质不会改变溶质的质量分数。
知识点三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
【实验用品】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药匙、量筒、胶头滴管。
氯化钠、蒸馏水。
【设计实验1】配制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
步骤
操作
注意事项
计算
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所需氯化钠的质量为_____g,
水的质量为_______g。
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称量
用_________称量3g氯化钠倒入_________中
①称量前先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处,检查天平是否平衡。如果天平还未平衡,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②称量氯化钠前,应在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张干净的_______,然后把氯化钠放在纸上称量
③称量时先把游码移到3刻度处,再在左盘上添加食盐,直到天平平衡
④用_________拨动游码,绝对不能用手,防止游码被腐蚀
量取
用规格为________的量筒量取47mL水,倒入盛有氯化钠的烧杯中
①量取47 mL水要选取__________的量筒
②量筒读数应该使视线与液体的_______________保持水平
溶解
用玻璃棒________,使氯化钠溶解
玻璃棒要按照一定的方向搅拌
装瓶
把配好的溶液装入_________,盖好瓶塞,贴上标签,标签上应注明_________和___________
倒入试剂瓶中时,要避免药品洒在外面
【得出结论】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主要有五步:(1)计算;(2)称量;(3)量取;(4)溶解;
(5)装瓶。
答案:【设计实验1】操作:3 47 托盘天平 烧杯 50 mL 搅拌 试剂瓶 药品名称 溶
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注意事项:质量相同 的纸 镊子 50 mL 凹液面最低处
【设计实验2】配制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
用已配好的质量分数为6 %的氯化钠溶液(密度约为1.04 g/cm3),配制50 g质量分数为3 %的氯化钠溶液。
步骤
操作
注意事项
计算
配制50 g质量分数为3 %的氯化钠溶液,需质量分数为6 %的氯化钠溶液的质量为______,体积为_________,需要水的质量为__________
计算结果要准确
量取
用_______mL的量筒量取24 mL6 %的氯化钠溶液,用______mL的量筒量取25 mL水,把量好的两种液体倒入同一烧杯中
①量取液体要选取______mL的量筒
②量筒读数应该使视线与液体的______________保持水平
混匀
用玻璃棒_______,使溶液混合均匀
玻璃棒要按照一定的方向搅拌
装瓶
把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盖好瓶塞,贴上标签,标签上应注明药品名称(氧化钠溶液)和溶质的质量分数(3%)
倒入试剂瓶中时,要避免药品洒在外面
【得出结论】用浓溶液配制稀溶液主要有四步:(1)计算;(2)量取;(3)混匀;(4)装瓶。
答案:【设计实验2】操作:25 g 24 mL 25 g 30 30 搅拌
注意事项:30 凹液面最低处
以上两个实验【评估交流】
(1) 如果配制的溶液的质量分数偏低,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仰视量取水的体积(导致水的体积偏多)或俯视量取浓溶液的体积(导致浓溶液的体积偏少);
托盘天平称量固体物质时,将物质与砝码放反,且移动游码(导致称得固体质量偏小);烧杯内原
来有水;固体溶质中含有不溶物或杂质等等。
(2) 如果配制的溶液的质量分数偏高,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仰视量取浓溶液的体积(导致浓溶液的体积偏大)或俯视量取水的体积(导致水的体积偏小)。
(3) 用浓溶液配制稀溶液的原理是什么?
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1、 20℃,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0g.在此温度下,向50g水中加入20g硝酸钾,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
分数为( )
A.40.0% B.30.0% C.28.6% D.23.1%
2、 实验室要配制50g20%的氯化钠溶液,主要实验步骤为:①溶解;②称量;③计算;④量取,其操作顺序正确的
一组是( )
A.③②④① B.③④②① C.①②④③ D.②③④①
3、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题中所描述的变化事实的是( )
接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固体
不饱和硝酸钾溶液升温
一定量水中加入浓硫酸
加热蒸发稀盐酸
A. B. C. D.
4、 如图是M、N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由溶解度曲线得出以下几条信息,你认为正
确的是( )
A.t2℃时,M、N两物质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由t1℃升温到t2℃时,N物质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C.M物质的溶解度大于N物质的溶解度
D.N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5、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物质的溶解度一定小于b的溶解度
B.40℃时,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C.c物质是一定是二氧化碳溶解度曲线
D.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从40℃降温到20℃,a、b析出的晶体质量相等
6、在相同温度时,食盐的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 )
A.前者大于后者 B.后者大于前者 C.两者相等 D.无法比较
7、 往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一定量NaCl溶液中加入一些硝酸钾晶体,搅拌后完全溶
解,则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变化为(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
8、 配置5%的氯化钠溶液,用量筒量水时,仰视刻度,则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
A.小于5% B.等于5% C.大于5% D.无法判断
9、将100g 20%的食盐溶液稀释成10%的溶液,需加水的质量为( )
A.80 g B.100 g C.200 g D.180 g
10、现有20℃100g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若使其变为20%的溶液,可采取的措施为( )
A.加入20g NaCl B.蒸发掉50g水 C.蒸发掉45g水 D.升温到40℃
11、质量分数为10%的某溶液蒸发掉20g水后,溶液的质量分数变为20%,则原溶液的质量是( )
A.20g B.40g C.60g D.80g
12、 下图是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曲线.在冬天气温为5℃时配制的氢氧化钙
饱和溶液,在夏天气温为38℃时(水的蒸发忽略不计),不可能出现
的情况是( )
A.溶液变浑浊 B.溶液变为不饱和
C.溶液质量变小 D.溶质质量分数变小
13、如图为某一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在20℃时,将40g该物质加入
到100g水中,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溶液为饱和溶液
B.若降温到10℃,溶液质量不变
C.若升温到40℃,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D.若升温到50℃,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式为:×100%
14、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25%
B.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A=B>C
C.将t1℃时A、C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时,A、C两溶液都会变成不饱和溶液
D.B中含有少量A,要提纯B通常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
15、物质M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数据如下表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0
20
40
60
80
溶解度(g)
13.6
16.3
20.0
25.0
39.2
A.0℃时,15.6gM溶于120g水中形成饱和溶液
B.20℃时,M形成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16.3%
C.80℃时,M的饱和溶液139.2g降温至40℃,析出晶体的质量大于20.0g
D.若要配制300.0g20.0%的M的饱和溶液,对应温度必须是60℃
16、2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固体,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加热到50℃时
现象如图2(不考虑水分蒸发),甲、乙固体溶解度曲线如图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3中N表示的是甲的溶解度曲线
B.图2中的甲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C.图2中甲、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将图2中两溶液降温至30℃一定都不会析出晶体
E.图1中甲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小于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17、20℃时,有X、Y、Z三瓶质量相等的KNO3饱和溶液,若将X溶液降温到10℃,将Y溶液蒸发掉5g水,使之成
为高温下的不饱和溶液,从Z的溶液中取出一半,则此时,X、Y、Z三瓶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是( )
A.Y>X>Z B.Y>Z>X C.Z>Y>X D.X>Y>Z
18、将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逐渐加水稀释,下列图象符合溶液中溶质质量变化规律的是( )
A. B. C. D.
19、如图为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t2℃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温度大于t2℃时,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溶解度大小关系是甲>乙>丙
C.当甲中混入少量乙时,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得到较纯净的甲
D.t2℃时甲、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二者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
分数一定相等
20、 为监测某厂排放污水中的银离子的含量,需配制50克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
液,如图是某同学配制溶液的操作过程.
(1)写出标号①-④各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
(2)A操作中的错误_____.
(3)B操作中应称量氯化钠的质量是_____克,称量时若指针偏左,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
(4)D操作中仪器③的规格应为_____(填“10”“50”或“500”)毫升.
(5)E操作的作用_____.
(6)下列错误操作中,可能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低的是_____(填序号)
①B操作中砝码和氯化钠放错托盘
②D操作中有少量水溅出
③D操作中仰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
④F操作中溶液洒落.
21、 (2009•建邺区一模)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与c的溶解度
曲线相交于P点.据图回答:
(1)P点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t2℃时,3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能形成80g溶液吗?______(填
写“能”或“不能”).
(3)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是______填写物
质序号).
(4)将t1℃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t2℃时,三种溶液的溶
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______(填写选项序号).
A.c>a=b B.a=b>c C.a>b>c D.b>a>c
(5)将t2℃时a、b、c三种物质等质量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析出晶体最多的是_____(填写物质序号).
(6)图中阴影部分相对于a、b的溶液来说,分别代表什么状态?
22、 在48g水中加入20g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只是增强水的导电性)通直流电反应一段
时间后,剩余溶液的质量为50g.计算:
(1)通电后产生的氧气的质量;
(2)剩余溶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
23、 电解水时,常在水中加入氢氧化钠以加快电解的速率.
(1)实验室现有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稀释成溶质质量分数为4%的溶液进行电解水的实验,
需加水多少克.
(2)一段时间后,测得正极产生16g氧气,则负极产生的氢气是多少克?(要求利 用化学方程式计算)
(3)此时溶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计算结果保留到0.01%)
24、 (1)100g双氧水的水溶液中加入10g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反应完全后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103.6g,
求①生成几克氧气?②溶液中双氧水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2)电解水的时候,常常要加入少量氢氧化钠使反应容易进行.现将加有氢氧化钠的水通电一段时间后,产生1
克氢气,其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也由4.8%变为5%,计算:①生成氧气的质量?②电解后剩余水的质量?
25、 哈哈同学取来一块长时间放置在空气中的铝制品,质量为15.6g,将铝制品放入50g稀盐酸中,铝制品完全溶
解,有气泡产生,得到只含一种溶质的溶液65g.
(1)生成气体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产生气体的质量列出求解铝制品中剩余铝的质量的比例式:_____;
(3)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
(4)向反应后溶液中加入35g水,加水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
(5)需要实验所用稀盐酸_____g能配制21.9%的盐酸100g.
26、 现要配制20%的NaOH溶液500克,采用下列各种不同试剂时,应采取
(1)纯的固体NaOH______克;
(2)质量分数为96%的工业用NaOH溶液______克;
(3)质量分数为40%的NaOH溶液______克,配制时的主要步骤为:
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__.
27、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t2℃时,甲、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C.t3℃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恒温蒸发100g水,甲析出晶体的质量比乙多
D.若100g甲的饱和溶液中含有40g甲,则此时的温度应是t1℃
28、 现有100克10%的硝酸钾溶液.
(1)若加入10克水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
(2)若加入10克硝酸钾,且全部溶解,则溶解后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
(3)若把原溶液蒸发掉20克水后,且无溶质析出,则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
(4)若把原溶液蒸发掉60克水后,恢复到原来温度,有硝酸钾固体2克析出,则此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_____,该温度下,硝酸钾的溶解度为_____.
(5)若要使原溶液的浓度变为5%,则应加水_____克.
29、将70 ℃的硝酸钠饱和溶液降温到10 ℃,有晶体析出(晶体不含水),下列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
A.硝酸钠的溶解度 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C.溶液中溶剂的质量 D.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0、向质量分数为20%的火碱溶液中加入3g火碱和12g水,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数为( )
A.23% B.21% C.20% D.25%
31、
答案:
【1】 D
解: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0g,在此温度下,50g水中最多溶解15g硝酸钾;
根据题意“在此温度下,向50g水中加入20g硝酸钾”,说明此时溶液已经达到饱和,
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等于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23.1%,
【2】 A
【3】A
解:A、该曲线图表示随固体质量增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在变大,当达到一定值时不再改变;与实验操作结果相符;故A正确;
B、该图曲线表示,随加热时间增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在不断增大,当达到一定值时不再改变;与实验操作结果不符;故B不正确;
C、一定水中加入浓硫酸,由于浓硫酸和水任意比互溶,所以随着浓硫酸的不断加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逐渐接近加入浓硫酸的质量分数;与实验操作结果不符;故C不正确;
D、该图曲线表示,随加热时间增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在不断增大,当达到一定值时不再改变;与实验操作结果不符;故D不正确;
【4】 D 【5】 B 【6】 A 【7】 B 【8】 A 【9】 B 【10】 B 【11】 B
【12】 B
【13】B
解:A、由图可知:2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大于40g,所以将40g该物质加入到100g水中能全部溶解且仍不饱和,故错误;
B、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所以若降温到10℃仍不饱和,溶液质量不变,正确;
C、4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40g,故升温到40℃溶液恰好饱和,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错误;
D、5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30g,100g水中最多溶解30g溶质,溶液饱和,溶质质量分数为:×100%,故错误;
【14】B
解:A、饱和时质量分数=×100%,t1℃时A的溶解度是25g,则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100%<25%,故错误;
B、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A=B>C,正确;
C、由图可知:A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C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所以将t1℃时A、C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时,A溶解度增大,变为不饱和溶液,但C的溶解度减小,会析出晶体,依然是饱和溶液,故错误;
D、B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A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所以若B中含有少量A,通常采取蒸发溶剂的方法提纯B,故错误;
【15】D
解:A、0℃时,M物质的溶解度是13.6g,则120g水中最多溶解M的质量为:×120g=16.32g,故加入15.6gM不能形成饱和溶液,故A错误;
B、20℃时,M形成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100%=14.0%,故B错误;
C、80℃时,M的饱和溶液139.2g含有溶质是39.2g,降温至40℃,析出晶体的质量是39.2g-20.0g=19.2g<20.0g,故C错误;
D、配制300.0g20.0%的M的饱和溶液,60℃时M的溶解度是25.0g,其溶质质量分数为×100%=20%,温度高于60℃则溶液不是饱和溶液,故D正确;
【16】CDE
解:A、依据图1中信息可以知道20℃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而图3中在20℃时,N曲线的溶解度大于M曲线的溶解度,所以N表示的是乙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故A错误;
B、图2中甲烧杯中没有剩余,无法判断是否达到饱和状态,故B错误;
C、图2中均无固体剩余,说明全部溶解,相同质量的溶剂溶解了相同质量的溶质,结合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可以知道,它们形成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也相等,故C正确;
D、依据图3可知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因此30℃时,甲、乙的溶解度都比20℃时大,且30℃时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再根据图1中信息可以知道20℃时乙中没有晶体析出,因此30℃时乙中一定也无晶体析出,因此图2中两溶液降温至30℃一定都不会析出晶体,故D正确;
E、图1中2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固体,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甲固体溶解的少,乙固体溶解的多,所以相同溶剂时,甲溶液的溶质少于乙溶液的溶质,甲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小于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故E正确.
【17】B
解: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将20℃时KNO3饱和X溶液降温到10℃会有晶体析出,溶质质量分数变小;将Y溶液蒸发掉5g水,会有晶体析出,使之成为高温下的不饱和溶液后析出的晶体又被溶解,但是这一过程中溶剂减少,溶质不变,所以溶质质量分数变大;而Z的溶液中取出一半,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所以三瓶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是Y>Z>X.
【18】B 【19】D
【20】药匙 烧杯 量筒 玻璃棒 瓶塞应倒扣在桌面上 2.5 取出多余氯化钠固体,直至天平平衡 50 加速氯化钠固体溶解 ①③
【21】(1)t1℃时a与c的溶解度相等;(2)不能; (3)C<b<a; (4) D (5) a
(6)对a来说溶液处于饱和状态,对b来说溶液处于不饱和状态
【22】解:(1)参加反应水的质量为48g+20g-50g=18g
设通电后产生的氧气的质量为x.
2H2O2H2↑+O2↑
36 32
18g x
x=16g
(2)剩余溶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4%
【23】解:(1)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的知识可知:
设加水的质量是x
则有
=x
解得x=75g.
(2)设生成氢气的质量是y
2H2O 2H2↑+O2↑
4 32
y 16g
y=2g
答:可生成氢气的质量是2g.
(3)电解时溶质的质量不变,溶液的质量与所电解的水的质量的差即是溶液的质量,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00%=×100%=4.67%
【24】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氧气的质量=100g+10g-103.6g=6.4g;
设溶液中双氧水的质量分数为x
2H2O22H2O+O2↑
68 32
100g×x 6.4g
= x=13.6%
答:①生成6.4g氧气;②溶液中双氧水的质量分数为13.6%;
(2)根据生成氢气与氧气质量比=1:8,可知生成1g氢气的同时放出氧气质量为8g;
则反应消耗水的质量=1g+8g=9g;设电解前溶液的总质量y
y×4.8%=(y-9)×5% y=225g,所以电解后水的质量为216g×(1-5%)=205.2g
【25】(1)2Al+6HCl=2AlCl3+3H2↑;(2);(3)87.6%;(4)53.4%;(5)25;
解:(1)氧化铝能与盐酸反应但不会生成气体,能生成气体的反应是铝和盐酸的反应,方程式为:2Al+6HCl=2AlCl3+3H2↑;
(2)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后质量的减轻值即为生成氢气的质量,即:15.6g+50g-65g=0.6g;
设铝的质量是x 反应的氯化氢的质量是y
2Al+6HCl=2AlCl3+3H2↑
54 219 6
x y 0.6g
根据产生气体的质量列出求解铝制品中剩余铝的质量的比例式为:;x=5.4g,则氧化铝的质量是15.6g-5.4g=10.2g
依据,y=21.9g
(3)设与氧化铝反应的氯化氢质量是z
Al2O3+6HCl=2AlCl3+3H2O↑
102 219
10.2g z
,则z=21.9g,由与反应后溶液中只含有一种溶质,则50g盐酸也是恰好反应,则=87.6%
(4)由于氯化铝中的氯元素和氯化氢中的氯元素质量相等;
设氯化铝的质量是w,则有w×=(21.9g+21.9g)×,w=53.4g,所以向反应后溶液中加入35g水,加水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53.4%;
(5)设需要该盐酸的质量是n
n×87.6%=100g×21.9%
n=25g
【26】100、 104.2 、 250、 计算、称量、溶解.
【27】C
【28】(1)9.1%;(2)18.2%;(3)12.5%;(4)21.1%;26.7g;(5)100.
【29】C
溶液中有晶体析出,说明溶质的溶解度减小,由于溶质的质量减少,溶剂的质量不变,因此溶质的质量分数也减小。
【30】C
3g烧碱溶解在12g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00%=20%,溶液具有均一性,20%的溶液与20%的溶液混合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仍为20%,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