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T_CEPPEA 5011-2022 火力发电厂化学系统智能化设计导则.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106685 上传时间:2022-08-02 格式:PDF 页数:52 大小:1.2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T_CEPPEA 5011-2022 火力发电厂化学系统智能化设计导则.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T_CEPPEA 5011-2022 火力发电厂化学系统智能化设计导则.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T_CEPPEA 5011-2022 火力发电厂化学系统智能化设计导则.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T_CEPPEA 5011-2022 火力发电厂化学系统智能化设计导则.pdf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T_CEPPEA 5011-2022 火力发电厂化学系统智能化设计导则.pdf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CS 27.100 CCS P 61 T/CEPPEA 中国电力规划设计协会团体标准T/CEPPEA 5011-2022 火力发电厂化学系统智能化设计导则Design guide for thermal power plant of chemical system intellectualization 2022-01-19发布2022-05-01实施中国电力规划设计协会发布T/CEPPEA 5011-2022 目次前言皿引言.凹1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4 总则.5 工艺系统.5.1 一般规定.2 5.2 预处理系统45.3 预脱盐系统5.4 除盐系统5.5 凝结水精处理

2、系统85.6 热力系统化学加药105.7 热力系统的水汽取样及监测115.8 循环冷却水处理125.9 药品贮存和计量135.10 制氢和供氢系统155.11 工业废水处理系统175.12 热网补给水及生产回水处理195.13 烟气脱硝还原剂储存和制备206 智能化系统结构及要求n6.1 智能化管控体系226.2 智能化技术支撑体系m附录A(规范性)火力发电厂化学系统智能化在线仪表配置m附录B(资料性)化学系统智能化管控体系的系统结构c参考文献.43 I T/CEPPEA 5011-2022 目。吕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3、。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中国电力规划设计协会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华电水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欧林特技术咨询有限公司、华电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韩买良、成红燕、李鸿燕、周军、徐淑妓、马占芳、崔丽、鲁燕宁、王秋瑾、高艳锋、郁瑞莹、林建中、黄燕、吴嘉、成云、路珊、刘灿起。mM T/ CEPPEA 5011-2022 引火力发电厂化学系统涉及的工艺子系统较多,日常运行维护工作量较大,

4、对电厂的节能减排和安全稳定经济运行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目前,现有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还缺少化学系统智能化的设计标准,为此编制本文件。本文件的编制是在广泛采用现代数字信息处理和通信技术基础上,集成智能的传感与执行,控制和管理技术,与现行的DL5068发电厂化学设计规范、DL/T5046发电厂废水治理设计规范、GB 50177氢气站设计规范、GB/T50050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DL/T5480火力发电厂烟气脱硝设计技术规程等工艺设计标准体系保持协调,在已有标准基础上增加智能化要求。凹T/CEPPEA 5011-2022 火力发电厂化学系统智能化设计导则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火力发

5、电厂化学系统智能化设计的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燃煤、燃气、生物质电厂、垃圾电站等火力发电厂的化学系统的智能化设计。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897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T 32575 发电工程数据移交IEC 61158C所有部分)工业通信网络现场总线规范Clndustrial communication networks-Fieldbus specifications) IEC 62591 工业网络无线通信网

6、络和通信子协议无线HARTC lndustrial networks一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and communication profiles-WirelessHARTTM) 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化学系统智能化chemical system intellectualization 火力发电厂智能化建设组成部分,采用数字信息处理和通信技术,集成智能传感与执行、控制和管理等技术,实现火力发电厂化学系统安全、经济、环保运行。3.2 一体化平台integrated platform 基于公共信息模型Ccommon informa

7、tion model, CIM)、插件式应用组件等技术,由数据中心、基础服务、基础应用、智能化服务构成,支持智能设备互联互通、应用组件服务部署与发布,对外提供统一标准的访问接口,实现火力发电厂生产运行一体化管控的平台系统。3.3 智能设备intelligent equipment 生产设备和智能组件的有机结合体,具有测量数字化、控制网络化、状态可视化、功能一体化和信息互动化特征的设备。3.4 主控通信网络main communication network 连接分散控制系统中各过程控制站、人-机接口站(操作员站、工程师站)或人-机接口数据服务器的实时数据通信网络。T/CEPPEA 5011-2

8、022 3.5 全生命周期管理life-cycle management 一种以提高设备或系统可靠性为目标,综合考虑初始投资及运行维护成本费用,降低总费用,提高效益的先进管理模式。它涉及了设计、开发、生产、使用和保障,直到退役和材料回收的全过程。3.6 智能水平衡intelligent water balance 发电厂水平衡与智能化管控的有机结合,是一种具有测量数字化、状态可视化、控制智能化等特征的管控方式。4 总则4.1 火力发电厂化学系统智能化的系统组成主要包含工艺系统、仪表与控制系统和一体化管控平台。4.2 化学系统智能化应包括智能设备层、智能控制层和智能 管理层,外部接口与电厂外部接

9、口要求一致。4.3 火力发电厂化学系统智能化设计应实现化学系统全生命周期数据的数字化,并通过自动化系统和信息共享的一体化平台管控,逐步实现化学系统安全、经济、环保的最优化运行,达到全生命周期管理,主要遵循以下原则:a) 化学系统设计应采用数字化设计技术,实现模型数字化;b) 化学系统按照无人值守、少人维护的原则设计;c) 化学系统应具备智能运行、能耗及耗材的智能管理、智能危险源管理、智能安防管理、智能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智能技术监督和智能仿真培训等功能。4.4 火力发电厂化学系统数字化移交设计应符合GB/T32575的有关规定。5 工艺系统5.1 一般规定5. 1. 1 火力发电厂化学系统智能

10、化设计范围火力发电厂化学系统智能化设计范围包括:预处理系统、预脱盐系统、除盐系统、凝结水精处理系统、热力系统化学加药、热力系统的水汽取样及监测、循环冷却水处理、药品贮存和计量、制氢和供氢系统、工业废水处理系统(化学废水、脱硫废水、含油废水)、热网补给水及生产回水处理、烟气脱硝还原剂储存和制备等。5.1.2 工艺系统智能化设计总体技术要求5.1.2.1 火力发电厂化学系统智能化设计应能通过采集 化学系统工艺过程中的数据并加以分析处理,实现实时监控、早期预警、历史数据追溯以及制定图表及报告等功能,达到化学工艺系统最优化运行的目的。5.1.2.2 火力发电厂化学系统智能化设计应配置必要的在线监测仪表

11、,实现对监测数据的自动采集、输入、上传等功能;具备化验室仪器设备数据采集、于动录人、存储管理等功能;配置必要的自动阀门及联锁控制设计,实现自动运行、调整的功能,满足系统自动运行监督、控制的要求。5.1.2.3 火力发电厂化学系统智能化设计应能满足智能水平衡管理模式要求,实现水质、水量等测点数据的采集及分析功能,实现用水、排水、耗水数据实时监控。2 T/CEPPEA 5011-2022 5.1.2.4 火力发电厂化学系统智能化设计应能实时统计化学系统耗材、能耗情况,实现耗材及能耗数据的自动管理,并可实时测算运行成本。5.1.2.5 水处理系统各单元间设备投运套数及出力应能实现自动匹配。5.1.2

12、.6 火力发电厂化学系统全生命周期数据应上传至电厂一体化平台,进行数据分析并提供智能决策支持,可满足以下要求:a) 运行监督管理:1) 统计上传的在线监测数据,对系统性能进行判断分析,给出运行控制、检修维护、设备材料更换等指导建议;2) 对设备投运、退备、故障、数据异常判断分析,给出设备可靠性评价和诊断建议;3) 通过在线水质分析和历史数据对比分析,对水质的变化进行趋势性判断;对水质进行追溯性分析,给出水质改善建议;分析水质对主要设备的影响,以指导工艺设备的维护保养。b) 寿命管理:1) 根据在线参数监测数据,结合设备点检、巡检人工测定的数据,分析确定设备零部件日常维护方式;2) 根据设备的运

13、行、检修情况及材料使用、树脂再生、膜清洗频率等,对设备及材料的运行、检修效果及使用寿命进行分析评价;3) 监控设备运行周期、转动设备运行状态,判断转动设备的性能及使用寿命;宜监控自动阀门运行状态,对阀门动作次数和使用时长进行自动统计,判断分析阀门运行寿命或维护时间。c) 安全管理:对系统进行安全风险评估,给出评价提示及指导建议。d) 经济性管理:1) 在一定的外部条件下,通过对水量与设备负荷、水量与电量、水量与水质等多种关系的数据对比分析,给出经济运行方式建议;2) 分析水量、水质与药耗之间的关系,给出配药和药品使用的建议。5.1.3 监视和控制一般要求5.1.3.1 化学系统的监控宜采用可编

14、程序控制器CPLC)、分散控制系统CDCS),实现自动、半自动、就地于动及控制室键盘操作。5.1.3.2 实时监控化学系统的运行参数,并上传至电厂一体化平台,分析判断相关因素的变化规律。5.1.3.3 各箱(池)应设置液位监测装置,实时反馈储存量情况。5.1.3.4 各箱(池)出口的水泵、计量泵应与相应的箱(池)液位信号联锁,箱(池)的液位低于联锁保护值时,水泵及计量泵应发出报警信号并停运。5.1.3.5 各类水泵、计量泵、风机出口宜设置压力监测装置,当各类水泵、计量泵、风机设置备用设备时,应设计联锁控制要求;未设置备用设备时,压力监测异常,系统应自动报警并能自动采取进一步处理措施。5.1.3

15、.6 风机出口母管应设置自动排气阀。5.1.3.7 压缩空气储罐本体、出气口或减压阀后管道应设置压力监测装置。5.1.3.8 化学系统流量监测装置应具有现场指示、流量累计和记录功能。5.1.3.9 化学系统药剂加药量应与系统进水流量、相应化学分析仪表的监测信号自动联锁,指导加药装置及时、准确调整加药量。3 T/CEPPEA 5011-2022 5.1.3.10 在线化学仪表应满足系统智能化运行要求并实现自诊断,可传输样水测量值及所能采集、分析的其他参数信息。5.2 预处理系统5.2.1 设计原则5.2.1.1 预处理系统应采用程序控制,根据工艺设计要求确定系统自动控制范围及内容,主要包括混凝澄

16、清系统、生水加热系统、过滤和超(微)滤系统、污泥处理系统等。5.2.1.2 预处理系统应配置必要的在线监测装置:a) 混凝澄清装置进水管道应设置进水温度和流量监测装置,必要时设置化学分析仪表,混凝澄清装置出水管道应设置浊度监测装置,用于石灰处理时应设置pH表;b) 混凝澄清系统宜设置泥位或密度监测装置;c) 生水加热系统进水管道应设置进水流量和温度监测装置,蒸汽管道应设置温度、压力和流量监测装置,生水加热系统出水管道应设置温度监测装置;d) 滤池、过滤器进出水管道应设置水质监测装置,并提供滤池、过滤器自动反冲洗相关的监测装置;e) 超(微)滤进、出水管道应设置流量、压力监测装置和化学分析仪表,

17、进水管道宜设置进水水温监测装置;f) 自清洗过滤器进出水管道应设置压力或差压监测装置;g) 超滤反洗水泵出水管道应设置流量和压力监测装置,反洗保安过滤器进出口宜设置压力或差压监测装置;h) 污泥浓缩池宜设置泥位监测装置;i) 污泥脱水机进泥管路应设置压力、流量监测装置。5.2.1.3 超滤膜的清洗频率与进水水质及膜的运行参数相关,超滤系统宜设置膜清洗诊断系统,通过分析进水水质、产水流量、膜组件压差、产水水质等监测数据,实现对膜污染情况、化学清洗周期的自动判断。5.2.1.4 超滤系统宜设置膜性能分析诊断系统,监测分析膜通量衰减率、膜组件压差、产水水质等指标,判断超滤膜的性能及使用寿命。5.2.

18、2 联锁控制要求4 预处理系统联锁控制应满足下列要求。a) 澄清池系统进水温度、浊度设置设定值,在达到设定值时,系统应自动报警并能自动采取进一步处理措施。b) 生水加热系统应根据进水温度、流量实现自动调节,在达到设定值时,系统应自动报警并能自动采取进一步处理措施。加热蒸汽流量应与系统出水水温监测信号自动联锁控制。c) 重力式滤池液位或产水浊度达到设定值时,系统应自动报警,同时设备自动停运并进行反洗。滤池系统自动阀门应与滤池运行时间、液位、产水浊度等实现自动联锁控制。d) 压力式过滤器进出口压差、进口流量累计或产水浊度达到设定值时,系统应自动报警,同时设备自动停运并进行反洗。过滤器系统自动阀门应

19、与过滤器运行时间、进水流量累计、进出口压差、产水浊度等实现自动联锁控制。e) 澄清池进水流量累计、运行时间或泥位达到设定值时,污泥浓缩池泥位达到设定值时,系统应自动报警并启动排泥系统。排泥系统应具有自动冲洗功能,冲洗水泵的启停与排泥系统自动T/CEPPEA 5011-2022 阀门联锁控制。f) 自清洗过滤器宜采用自动控制,按运行时间或压差设定值自动清洗。g) 超滤系统自动阀门应与系统水质、水泵的启停实现自动联锁控制。h) 超滤装置应能实现自动反冲洗,超滤反洗水泵宜采用变频控制。i) 预处理系统投运套数应根据其后续系统补水量需求自动调节。5.2.3 自动阅门和在线仪表配置5.2.3.1 自动阅

20、门自动阀门按以下要求设置:a) 澄清池进口应设置自动调节阀,澄清池、污泥浓缩池排泥、污泥循环管应设置自动阀门,泥浆输送系统冲洗应设置自动阀门;b) 生水加热器蒸汽管道应设置自动调节阀和自动关断阀;c) 滤池应根据池型要求设置进水、出水、反洗进水、反洗排水、反洗进气等自动阀门;d) 压力式过滤器应设置进水、出水、反洗进水、反洗排水、反洗进气、排气、正洗排水等自动阀门;e) 并联连接的超滤装置应设置进水流量自动调节阀,超滤装置进水管、产水管、反洗水管、排水管、反洗进气管、清洗系统等应设置自动阀门。5.2.3.2 在线仪表预处理系统应配置满足系统智能化运行要求的在线仪表,仪表配置详见附录A的表A.l

21、。5.3 预脱盐系统5.3.1 设计原则5.3.1.1 预脱盐系统应采用程序控制,根据工艺设计要求确定系统自动控制范围及内容,主要包括反渗透膜装置的运行及保护等。5.3.1.2 预脱盐系统应配置必要的在线监测装置:a) 反渗透系统进水管道应设置进水水温和SDI、氧化还原电位CORP)、余氯、pH、电导率等水质监测装置;b) 反渗透高压泵进、出口应设置压力监测装置;c) 反渗透装置各段进水、产水、浓水管应设置压力监测装置;d) 反渗透装置进水、产水、浓水管应设置流量监测装置;e) 反渗透装置产水管道应设置电导率监测装置;f) 反渗透保安过滤器进出水管道宜设置压力或差压监测装置。5.3.1.3 反

22、渗透膜的清洗频率与进水水质及膜的运行参数相关,反渗透系统宜设置化学清洗诊断系统,通过分析进水水质、产水流量、脱盐率、膜组件压差、进水压力等监测数值,自动给出反渗透膜化学清洗的建议。5.3.1.4 反渗透系统宜设置膜性能分析诊断系统,监测分析膜通量衰减率、盐透过率等指标,判断反渗透膜的性能及使用寿命。5.3.2 联锁控制要求预脱盐系统联锁控制应满足下列要求:a) 反渗透系统进水温度、pH值、电导率、余氯或ORP达到设定值,系统应自动报警并能自动采5 T/CEPPEA 5011-2022 取进一步处理措施;b) 反渗透保安过滤器进出口压差达到设定值时,系统应自动报警并能自动采取进一步处理措施;c)

23、 反渗透高压泵、反渗透装置应与反渗透进水泵联锁,在反渗透进水泵运行一段设定时间后,高压泵自动启动,反渗透装置投入运行;d) 反渗透高压泵的进水侧和出水侧应分别设置低压保护开关和高压保护开关,在达到设定值时,系统应自动报警,并停运高压泵及反渗透装置;e) 反渗透装置进水管压力、段间压力、浓水压力、产水压力、产水流量、浓水流量达到设定值时,系统应自动报警并能自动采取进一步处理措施;f) 反渗透系统产水电导率达到设定值时,系统应自动报警,并自动排放不合格产品水,必要时可采取停机措施;g) 反渗透装置停运期间,反渗透膜元件产水侧与进水侧压力差达到设定值时,产水侧冲洗排放阀应能自动打开;h ) 高压泵宜

24、采用变频控制,并与进水温度、水质联锁控制;i) 反渗透装置应设停机自动冲洗设施,冲洗水泵的启停应与反渗透系统联锁;j) 反渗透系统自动阀门应与系统水质、水泵的启停实现自动联锁控制。5.3.3 自动阅门和在线仪表配置5.3.3.1 自动阅门自动阀门按以下要求设置:a) 高压泵出口可设置电动慢开阀;b) 反渗透系统进水不合格水排放管、冲洗进水管、浓水排水阀门、产水不合格水排放管应设置气动阀;c) 两列以上并联运行的反渗透系统,反渗透装置的进水阀门、能量回收装置的排放阀门宜设置自动调节阀。5.3.3.2 在线仪表预脱盐系统应配置满足系统智能化运行要求的在线仪表,仪表配置详见表A.2。5.4 除盐系统

25、5.4.1 设计原则5.4.1.1 除盐系统应采用程序控制,根据工艺设计要求确定系统自动控制范围及内容,主要包括离子交换器、电除盐装置的运行及保护,酸碱再生的运行等。5.4.1.2 离子交换系统应配置必要的在线监测装置:6 a) 阳离子交换器进口应设置流量监测装置;当阳、阴离子交换器为并联运行时,阳离子交换器出口还需设置铀含量监测装置;b) 阴离子交换器出口应设置流量、电导率和二氧化硅含量监测装置;c) 混合离子交换器进口应设置流量监测装置,出口应设置电导率、二氧化硅含量监测装置;d) 除盐水泵出口母管应设置压力、流量、电导率和二氧化硅含量监测装置;e) 再生水泵出口、喷射器或混合兰通进口应分

26、别设置再生水流量监测装置,喷射器或混合兰通出口应设置酸碱浓度监测装置;T/CEPPEA 5011-2022 f) 热水箱应设置压力、温度和液位监测装置。5.4.1.3 电除盐装置应配置必要的在线监测装置:a) 电除盐进水泵出口、电除盐进水侧应设置压力监测装置,电除盐进水侧应设置流量监测装置;b) 电除盐保安过滤器宜设置压力或差压监测装置;c) 电除盐产水侧应设置流量、压力、电导率和二氧化硅含量监测装置;d) 电除盐装置宜采用每一个模块单独直流供电方式,当模块数量多时,可46块配置1台整流装置,每一个电除盐模块应设置电流表。5.4.1.4 离子交换系统宜设置设备分析诊断系统,监测分析设备运行周期

27、、制水量、出水水质、运行流速等,通过监测数据综合判断离子交换树脂失效时间、运行周期、使用寿命、破损率等性能指标。5.4.1.5 电除盐系统宜设置化学清洗诊断系统,通过分析产水水质、产水流量、膜组件压差、进水压力等监测数值,自动给出化学清洗建议。5.4.1.6 电除盐装置宜设置电除盐模块性能分析诊断系统,监测分析产水流量、产水水质、膜组件压差、电流、耗电量等指标,判断电除盐模块的性能、清洗周期、清洗时间及使用寿命。5.4.2 联锁控制要求除盐系统联锁控制应满足下列要求:a) 离子交换除盐设备出水水质、运行时间、累计制水量达到设定值时,系统应自动报警,同时设备自动停运并从系统中解列,备用的除盐设备

28、立即投运,失效的设备自动再生,进入再生程序,再生完成后作为备用设备待下一次投运;b) 电除盐设备产水电导率应设置设定值,在达到设定值时,系统应自动报警,装置应能自动排放不合格产品水,必要时可采取停机措施,备用的除盐设备立即开启进入工作状态,退出的设备自动清洗或失效再生,清洗或再生完成后作为备用设备待下一次投运;c) 电除盐保安过滤器进出口压差达到设定值时,系统应自动报警并停止电除盐系统的运行;电除盐保安过滤器进水流量实现自动调节,在达到设定值时,系统应自动报警并停机;d) 电除盐系统进水侧应监测压力,进水压力达到设定值时,电除盐进水泵及电除盐装置应自动报警并停运;电除盐进水泵应采用变频控制,并

29、与进水水质联锁控制;e) 电除盐模块设计应确保进水不断流,应设有断流时自动断电的保护措施,设备及进水、产水、浓水、极水等管道均应有可靠的接地设计;f) 电除盐装置宜设置停用后的延时自动冲洗系统;g) 除盐水泵出水监测指标任何一项不合格时应发出报警信号,通知运行人员并分析诊断设备运行故障;除盐水泵应采用变频控制,通过除盐水输送管道上的在线压力反馈信号等措施调节控制除盐水流量;h) 电热水箱应配套设置电加热器,与出口兰通温度控制阀,再生水温度和热水箱液位计联锁,可根据温度和液位要求自动启停电加热器;i) 再生液计量箱进再生液阀门应与计量箱液位计联锁,当进液达到液位设定值时,自动关闭进口阀门;j)

30、离子交换除盐系统、电除盐系统和除盐水输送系统的自动阀门应与系统水质、水泵的启停实现自动联锁控制;离子交换再生附属系统的自动阀门应与离子交换设备再生过程的运行、再生水泵的启停实现自动联锁控制。7 T/CEPPEA 5011-2022 5.4.3 自动阅门和在线仪表配置5.4.3.1 自动阅门自动阀门按以下要求设置:a) 电除盐系统采用母管制连接时,电除盐装置进水管宜设流量控制阀;b) 电除盐装置进水管、产水管、不合格产水排放管应设置自动阀门;c) 离子交换设备进水管、产水管、压缩空气进气管(如有人再生液进液管、反洗进水管、反洗排水管、正洗进水管、正洗排水管、排气管、中间排水管和仪表取样管应设置自

31、动阀门;d) 再生计量箱进、出再生液口,喷射器或混合兰通进水口应设置自动阀门;e) 除盐水泵出口母管宜设自动阀门;f) 除盐系统其他水泵出口宜设置自动阀门;g) 热水箱设置兰通温度调节阀。5.4.3.2 在线仪表离子交换器,电除盐系统应配置满足系统智能化运行要求的在线仪表,仪表配置详见表A.3和表A.4。5.5 凝结水精处理系统5.5.1 设计原则5.5.1.1 凝结水精处理系统应采用程序控制,根据工艺设计要求确定系统自动控制范围及内容,主要包括管式过滤器、粉末树脂覆盖过滤器、电磁除铁过滤器、永磁除铁过滤器的运行,前置阳床、阳阴分床和体外再生高速混床的运行和保护,除铁过滤器的反洗,粉末树脂覆盖

32、过滤器的爆膜、铺膜,树脂输送和再生,酸碱储存和计量,废水输送等。5.5.1.2 凝结水精处理系统应配置必要的在线监测装置:8 a) 凝结水精处理系统进水母管应设置系统进水压力和温度监测装置;b) 管式过滤器应设置进水流量、进出水压力或差压监测装置;c) 粉末树脂覆盖过滤器应设置进水流量、进出水压力或差压、出水水质监测装置;d) 电磁除铁过滤器和永磁除铁过滤器应设置进水流量、进出水压力或差压监测装置;e) 阳床、阴床和混床应设置进水流量、进出水压力或差压、出水水质监测装置;f) 树脂捕捉器应设置进出水压力或差压监测装置;g) 再循环泵出口应设置流量监测装置;h) 凝结水精处理旁路阀前后应设置压力

33、或差压监测装置;i) 凝结水精处理系统出水母管应设置压力和水质监测装置;j) 树脂分离罐应设置冲洗水流量和树脂界面监测装置;k) 阳、阴树脂再生罐及贮存罐应设置冲洗水流量、出口电导率监测装置;1) 电热水箱本体应设置压力、温度和液位开关监测装置;m)酸碱喷射器或混合兰通进水、反洗及冲洗水泵出水母管等应设置流量监测装置,稀酸碱管道应设置酸碱浓度监测装置,稀碱液管道应设置温度监测装置;n) 前置过滤器、高速混床、阳床、阴床本体顶部排水母管应设置液位开关监测装置;0) 排水管道、废树脂捕捉器应设置液位开关监测装置。T/CEPPEA 5011-2022 5.5. 1.3 凝结水精处理系统应具有分析诊断

34、和优化运行功能,保证系统安全运行,延长设备运行周期,提高系统运行经济性,降低运行人员工作强度。5.5. 1.4 凝结水精处理系统可通过分析再生周期和水质参数,计算树脂再生度并反馈再生步序、再生剂浓度的调整建议,自动给出补充树脂的建议。5.5.1.5 凝结水精处理粉末树脂覆盖过滤器宜设置铺膜监控装置,自动控制铺膜系统的运行。5.5.2 联锁控制要求凝结水精处理系统联锁控制应满足下列要求:a) 凝结水精处理系统进水温度、压力设置设定值,在达到设定值时,系统应自动报警并能自动采取进一步处理措施;b) 可反洗管式过滤器进出口压差、进口流量累计设置设定值,在达到设定值时,系统应自动报警,同时设备自动停运

35、,投运备用过滤器或打开旁路通过相应流量的凝结水,进行反洗操作;不可反洗管式过滤器进出口压差设置设定值,达到设定值时,系统应自动报警并提示更换滤芯;c) 粉末树脂覆盖过滤器进出口压差、进口流量累计、出水电导、二氧化硅等指标设置设定值,在达到设定值时,系统应自动报警,同时设备自动停运,投运备用过滤器或打开旁路通过相应流量的凝结水,并进行自动爆膜、冲洗和铺膜等操作;d) 电磁除铁过滤器和永磁除铁过滤器运行时间、进出口压差、进口流量累计等指标设置设定值,在达到设定值时,系统应自动报警,同时设备自动停运,投运备用过滤器或打开旁路通过相应流量的凝结水,并进行反洗操作;e) 阳床进出口压差、进口流量累计、出

36、水电导(后续有阳床、混床)、铀离子(后续无阳床、混床)等指标设置设定值,在达到设定值时,系统应自动报警,同时设备自动停运,投运备用阳床或打开旁路通过相应流量的凝结水,并进行树脂输送、再生等操作;f) 阴床进出口压差、进口流量累计、出水电导、二氧化硅等指标设置设定值,在达到设定值时,系统应自动报警,同时设备自动停运,投运备用阴床或打开旁路通过相应流量的凝结水,并进行树脂输送、再生等操作;g) 混床进出口压差、进口流量累计、出水电导、二氧化硅、纳离子等指标设置设定值,在达到设定值时,系统应自动报警,同时设备自动停运,投运备用混床或打开旁路通过相应流量的凝结水,并进行树脂输送、再生等操作;h) 树脂

37、分离罐通过控制风机启停、调节进水、进气、排水、排气等阀门的启闭和流量分配实现树脂自动擦洗分层;通过分离罐进水阀、阴树脂出口阀、阴罐排水阀等的启闭实现阴树脂自动输送;通过分离罐进水阀、出脂阀、阳罐进脂阀、排水阀等的启闭,并在界面检测器发出信号的指引下实现阳树脂的自动输送;i) 阳、阴树脂再生罐应通过控制风机启停、调节进酸碱液、进水、进气、排液、排气等阀门的启闭和流量分配实现树脂自动擦洗和进酸碱再生,去除悬浮物和碎树脂,并以排水电导率为指导,控制再生完成;j) 阴树脂再生前电热水箱应自动完成加热,并控制在设定温度,再生时通过三通调节阀控制稀碱液温度稳定在40oc左右;k) 凝结水精处理系统的检测仪

38、表和控制设备应满足整套装置的远方及就地启动、停止、运行和事故处理过程的安全监视、控制、调节、报警、联锁和保护;1 ) 管式(电磁)过滤器系统的自动阀门应与过滤器进水流量累计、进出口压差等实现自动联锁控制;永磁过滤器系统的自动阀门应与过滤器进水流量累计、运行时间等实现自动联锁控制;粉9 T/ CEPPEA 5011-2022 末树脂覆盖过滤器系统的自动阀门应与进水流量累计、进出口压差、出水水质监测指标等实现自动联锁控制。离子交换系统自动阀门应与离子交换器进水流量累计、进出口压差、出水水质监测指标等实现自动联锁控制。5.5.3 自动阅门和在线仪表配置5.5.3.1 自动阅门自动阀门按以下要求设置:

39、a) 凝结水精处理系统应设置自动旁路调节阀;b) 需要在机组运行时升压投运的中压设备,其自动进水阀应设置自动旁路升压阀;c) 管式(电磁)过滤器应设置进水、出水、反洗进水、反洗排水、反洗进气、排气、排污等自动阀门;d) 永磁过滤器应设置进水、出水、反洗进水、排污、排气等自动阀门;e) 粉末树脂覆盖过滤器应设置进水、出水、铺膜进口、反洗进水、排水、空气进口、排气、保持泵出口等自动阀门;f) 阳、阴、混床应设置进水、出水、冲洗水进口、空气进口、树脂进口、树脂出口、排气、排污等自动阀门;g) 再循环泵进口应设置自动阀门;h) 树脂分离塔应设置树脂进口、阴树脂出口、阳树脂出口、冲洗水进口、反洗水进口、

40、正洗水进口、空气进口、排气、排水等自动阀门;i) 阳树脂再生罐应设置树脂进出口、酸液进口、正洗水进口、反洗水进口、空气进口、排气、排水等自动阀门;j) 阴树脂再生罐应设置树脂进出口、碱液进口、正洗水进口、反洗水进口、空气进口、排气、排水等自动阀门;k) 电热水箱出水管应设置自动兰通调节阀;1) 酸碱计量箱应设置进液和出液自动阀门,酸碱喷射器应设置进水自动阀门;m)铺膜箱和辅助铺膜箱进水口均应设置自动阀门。5.5.3.2 在线仪表凝结水精处理系统应配置满足系统智能化运行要求的在线仪表,仪表配置详见表A.5和表A.6。5.6 热力系统化学加药5.6.1 设计原则5.6.1.1 热力系统化学加药应采

41、用程序控制,根据工艺设计要求确定系统自动控制范围及内容,主要包括加药装置的运行及保护等。5.6.1.2 热力系统化学加药应配置必要的在线监测装置:a) 加药计量泵出口宜设置流量 、压力监测装置;b) 加氧装置、氧气瓶减压阀后应设置压力监测装置,加氧管道应设置流量监测装置;c) 高压空气压缩机出口应设置压力监测装置;d) 氨榕液箱宜设置电导率监测装置;e) 氨、联氨储存问应设置气体泄漏检测装置。10 T/CEPPEA 5011-2022 5.6.2 联锁控制要求需要自动调节加药量的计量泵应采用变频控制,并与流量、需要控制的水质联锁控制,宜按下列规定设置:a) 凝结水加氨量应根据凝结水流量或加药点

42、后的电导率信号控制联锁,根据反馈信号自动调节凝结水加氨计量泵加药量;b) 给水加氨量应根据给水流量和给水电导率信号控制联锁,根据反馈信号自动调节给水加氨计量泵加药量;c) 除氧剂加药量应根据凝结水或给水溶解氧信号控制联锁,根据反馈信号自动调节凝结水或给水加除氧剂计量泵加药量;d) 给水和凝结水加氧宜采用自动方式,加氧量根据给水和凝结水流量、含氧量信号联锁,根据反馈信号自动调节给水和凝结水加氧量;对于设置兰点加氧的系统,还应控制高加汽侧的加氧量,加氧量根据高加疏水流量和含氧量信号联锁,根据反馈信号自动调节高加汽侧的加氧量;e) 高压氧气瓶压力应与氧气瓶组出口自动阀门信号联锁,当压力达到设定值时,

43、发出报警信号并关闭运行氧气瓶组出口阀,同时备用氧气瓶打开投运;f) 液态加氧系统可根据反馈信号,自动调节并实现高浓度过饱和溶氧水的配制储存、高压定量输送、自动控制等功能,并将过饱和溶氧水自动输送至加氧点;g) 压缩空气加氧系统的空气压缩机可根据储气钢瓶(罐)压力信号实现自动启停;h ) 炉水加药系统的加药量宜根据炉水磷酸根含量信号自动调节炉水加药计量泵加药量;i) 闭式冷却水自动加药系统,加药量宜根据闭式水pH信号或电导率信号控制联锁,根据反馈信号自动调节闭式水加药计量泵加药量;j) 氨溶液箱电导率监测装置应与进水自动阀门联锁;k) 加药计量箱配套的自动阀门应与计量箱液位自动联锁;1) 气体泄

44、漏检测装置应与房间内通风风机联锁。5.6.3 自动阅门和在线仪表配置5.6.3.1 自动阀门自动阀门按以下要求设置:a) 加药计量箱进水口、进液口、出液口宜设置自动阀门;b) 加药计量泵出口联络门宜设置自动阀门;c) 每个加氧装置出口管设置自动阀门及流量控制阀。5.6.3.2 在线仪表热力系统化学加药系统应配置满足系统智能化运行要求的在线仪表,仪表配置详见表A.7。5.7 热力系统的水汽取样及监测5.7.1 设计原则5.7.1.1 水汽取样及监测系统应采用程序控制,根据热力系统汽水品质监控要求确定系统自动控制范围及内容,主要包括高温架和低温仪表盘架的运行控制、样水超温、超压、品质超限、冷却水及

45、样水断流自动保护和报警等控制要求。5.7.1.2 水汽取样及监测系统应能实现就地及远程监控,保证所有测量值的可靠,为电厂的经济安全运11 T/CEPPEA 5011-2022 行提供准确参数。5.7.1.3 水汽取样及监测系统应配置必要的在线监测仪表:a) 对于有连续水质控制要求或设备性能监督的取样点,应综合判定配置在线化学仪表的必要性,如运行中有可能超限,则应设在线表计;b) 对于仅作为提供问题诊断及分析的指标,如加热器疏水铁含量,可通过人工取样的方式完成相关的检测。5.7.1.4 水汽取样及监测系统应结合机组形式及热力系统水汽监督要求确定水汽监督项目和指标,对关键的指标应在监控系统内设定目

46、标值。5.7.2 联锁控制要求5.7.2.1 水汽取样及监测系统应能实现样水的连续监测分析,包括测量值、温度和流量信息等,其监测结果应能显示热力系统中水汽循环在相关部位的水化学状况。相关水汽取样监测数据将作为化学加药系统的控制信号。5.7.2.2 水汽取样及监测系统应设置样品水超温、超压和样品水、冷却水断流的声光报警,并能自动切断样品水的联锁保护措施。5.7.2.3 水汽取样及监测系统可显示测量参数和历史数据,实时显示传感器、变送器等仪表状态。5.7.2.4 每台仪表的流量、温度及测量值信号由仪表传输,仪表信号除模拟信号外,应同时提供数字总线通信。5.7.2.5 水汽取样及监测系统应能实现数据

47、自动采集及存储功能:a) 数据采集应能满足热力系统水化学控制,实现数据测量精度、准确度的统计要求,并能及时对数据的有效性进行判断,对异常数据进行标注或报警;b) 数据存储应设定合理的记录频率及存储时间,日常监控数据不需要长期储存,维修数据应存储直至保修期满。5.7.3 在线仪表配置水汽取样及监测系统应配置满足智能化运行要求的在线化学分析仪表,仪表配置详见表A.8和表A.9。在线化学仪表宜具有自动采集、实时显示、数据储存、异常报警等功能。5.8 循环冷却水处理5.8.1 设计原则5.8.1.1 循环冷却水处理系统应以循环水系统节水、节能、减排为基础,围绕循环水系统并结合全厂水务系统进行管理。根据

48、全厂水量平衡、水质平衡、机组工况及梯级利用原则,采用智能化技术提高全厂用水效率,降低发电耗水量,实现智能调度全厂的用水分配,为全厂水务管理提供智能决策。5.8.1.2 循环冷却水处理系统应自动控制药剂投加,宜采用智能方式控制循环水运行浓缩倍率。5.8.1.3 循环冷却水处理系统宜设有水质分析诊断功能和评价系统,为凝汽器效率诊断提供条件。5.8.1.4 循环冷却水处理系统应采用程序控制,根据工艺设计要求确定系统自动控制范围及内容,主要包括处理装置的运行及保护等。5.8.1.5 循环冷却水处理系统应配置必要的在线监测装置:a) 循环冷却水补充水、排污水、旁流水等应设置流量监测装置;b) 循环冷却水

49、补充水、排污水等应设置水质分析监测装置;c) 连续加氯型杀菌剂的循环冷却水宜配置余氯表;12 T/CEPPEA 5011-2022 d) 循环水冷却水加药配药用工业水管道宜设置压力和流量监测装置;e) 加药计量泵出口宜设置流量 、压力监测装置。5.8.1.6 循环冷却系统补充水、旁流水、排污水的处理措施,除加药处理外,采用混凝澄清过滤、反渗透、离子交换等处理方式时,其控制要求与本文件中的预处理系统、预脱盐系统及离子交换系统一致。5.8.2 联锁控制要求需要自动调节加药量的加药计量泵应采用变频控制,并与流量、需要控制的水质联锁控制,宜按下列规定设置。a) 循环冷却水加稳定剂宜根据循环水补充水流量

50、监测信号控制联锁,根据反馈信号自动调节稳定剂计量泵加药量。b) 循环冷却水加酸宜根据循环水补充水流量和pH表监测信号控制联锁,根据反馈信号自动调节酸计量泵加药量。c) 循环冷却水加杀菌剂宜根据循环水流量监测信号控制联锁,根据反馈信号自动调节杀菌剂计量泵加药量。氯型杀菌剂的计量泵也可与余氯表联锁控制。d) 循环冷却水补充水阀门和排污水阀门与循环冷却水水质监测信号和流量监测信号联锁,根据反馈信号自动调节阀门开度。e) 加药计量泵出口管宜实时监测压力,反馈计量泵运行状态,若计量泵故障,可发出报警信号,同时备用泵投运。f) 加药计量箱配套的自动阀门应与计量箱液位实现自动联锁。5.8.3 自动阅门和在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智能化/通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