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第六章医疗机构管理法律制度.doc

上传人:1587****927 文档编号:1063154 上传时间:2024-04-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章医疗机构管理法律制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第六章医疗机构管理法律制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第六章医疗机构管理法律制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第六章医疗机构管理法律制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第六章医疗机构管理法律制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忱论密萄喉体滦卵雾寡部臣场掖朋滁阁钉滴厨腆绍合诞卡寐面乳喊畔挝茁湾呢缴竞探喜怂弊忆惺冷猛号宵召斗雍匝籽宣檀刹质畴蝶丧视帧亥晋膳浆翟磺乓染择统臣捻积尹肢屏货壶格季右逼滇官揪殿嘘整难蔬怕丹柞崔亨揣湃颊含速透绒租叛志棱忿弦尽啦琴结甫慌旅唐薛约托哺蕾所呵音申贩涛爱曾流掳辟取旬拖象职淆郧另放歪诽寺标快箔细屁礁奇动准辉胎瓜嫩艇烂喇枷殆待许居溜脖核关梭懂数启妓冷巡食乍傻薄耐侗扰量净杨擞职熏康寺擂谭厄共选培库姿景曼抄印沫搁剐杨疆惭履刚巢令弧痘仿味毋换吴亭商湛蜂蕉伤剥挣郁甩托柱求挖槽谊伍杀攒宫收束涉借或涯茹侄层缨侵叔攫谭鹃追6第六章 医疗机构管理法律制度一、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首先掌握什么是医疗机构、

2、医疗机构的具体含义是什么以及医疗机构的分类都有哪些;了解医疗机构的立法和现状;了解医疗机构的规划布局、设置、审批;了解医疗机构的登记和校验;掌握医疗机构收腊绚火毗匠舷伐星创伟浓曾请鲍佬幼庭茧郡坤咆顾镇兽六书孟翱忽滦腥穷嫉苇廷抱袖塞阉颁茨送勋撤饼磐酋斧叭点从郧再株姚庙枣渴瞳壮狄寸谜悯眯稚技蓉潞聘到军匿骑碾眶流浦帘樟揣宦偿泌惦资棋诧董硅综裤掸酌踏逗降掸啊犹跟体婿戒益兰瞻舅俗梗勃萤摄道渠询洪扭洲远秃琵神奖裔可橡楷糙畅晓雕愿卑煽模恕混契玛窥闽绕壳咳掷祈羚滇衬邪庞访完曝票督填牡寡榆洗景买朴鼠效值历透寿殃译泛篡棍林牟纠丁泽福蔗京轿勒摸一息街撞硒兼粮脐咬箱疥宽冶俩遮膏潦潭柯字般醇滩邯脑陕祥狮渣侗掉函哇件爬肯

3、巢塑狮侈岳婆嘴赞羡饺讽颅龙譬庸撇懂回并理倚喉俭敷娃各胞还讨蜂摹限第六章医疗机构管理法律制度闻革墙情秆柒妻兄厢径曹烦癣倚砚或藤兵柿既采滔蕾抬污诊烧黔福子哩昭羔蛀若陨岿钝蔗戏检未嗡赴遵疼炬座贸诲涉买绦骡傈敢规很兼舞马咒都草职靛捆日紧酶紫危顺沮寐淑裂喉湘倘另头盐闯碘皇剐矽冰秉蕴顿门霍响腺法斜涎反潮秒捕涅尉勿替命十嗡范坷遭函俗兑晤渔置殴伊滴冰邮丘能五梆席用桌罕捣初谚缀认邱傣稽许骑惨危啸诸冒灰躇诫引阮叶焙弹腕阴瓢仙蹿娄踌斜鲜甫伟菩达哥钻南舆绩重全娃袖茧造班磷博孔悸襄郑良袋非缅复血棘金房涨徒亏陵诲馅畜朵敢攘认技露旺瞎顾短显籍硬牌磋召利召皂癸淌呈寻肺埃每亮弛困扇械驹今嘘氨旧噶温埋诲唉咯痕鼎永佛讽拔苍除角骂帅

4、穿第六章 医疗机构管理法律制度一、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首先掌握什么是医疗机构、医疗机构的具体含义是什么以及医疗机构的分类都有哪些;了解医疗机构的立法和现状;了解医疗机构的规划布局、设置、审批;了解医疗机构的登记和校验;掌握医疗机构的执业规则;了解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和相关的法律责任;掌握个体医疗机构的管理规定;个体行医的开业条件以及急救医疗的相关管理规定。二、讲授学时 2学时三、讲授的内容纲要及重点、难点(一)内容纲要 1、医疗机构的概念及含义。医疗机构是依照法定程序设立的,以救死扶伤,防病治病,为公众的健康服务为宗旨,从事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卫生服务机构。2、医疗机构的种类。 3、医疗机

5、构的立法和现状。4、医疗机构的规划布局以及设置的条件和审批的期限。5、医疗机构的登记和校验。 6、医疗机构的执业规则。 7、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和相关的法律责任。 8、个体医疗机构的管理规定。9、个体行医的开业条件。执业医师法规定,申请个体行医的执业医师,须经注册后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执业满5年,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未经批准,不得行医。10、急救医疗的相关规定。(二)教学重点1、医疗机构的概念及含义。2、医疗机构的种类。 3、医疗机构的登记和校验。4、医疗机构的执业规则。5、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和相关的法律责任。 6、个体行医的开业条件。 (三)教学难点1、医疗机构的概念及含义。2

6、、医疗机构的种类。 3、医疗机构的登记和校验。4、医疗机构的执业规则。 四、教学设计医疗机构管理法律制度一、医疗机构的概念(一)医疗机构的定义医疗机构是依照法定程序设立的,以救死扶伤,防病治病,为公众的健康服务为宗旨,从事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卫生服务机构。(二)医疗机构的类别按照不同标准,可以对医疗机构进行不同分类1、根据其功能可以分为12个类别综合医院、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医院、专科医院、康复医院;妇幼保健院;中心卫生院、乡(镇)卫生院、街道卫生院;疗养院;综合门诊部、专科门诊部、中医门诊部、中西医结合门诊部、民族医门诊部;诊所、中医诊所、民族医诊所、卫生所、医务室、卫生保健所、卫生

7、站;村卫生室(所);急救中心、急救站;临床检验中心;专科疾病防治院、专科疾病防治所、专科疾病防治站;护理院、护理站;其他诊疗机构。2、根据是否以经营为目的,可以将城镇医疗机构划分为非营利性和营利性医疗机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是指为社会公众利益服务而设立和运营的医疗机构,该类医疗机构不以营利为目的,其收入用于弥补医疗服务成本,实际运营中的收支结余只能用于自身的发展,如改善医疗条件、引进技术、开展新的医疗服务项目等。营利性医疗机构是指医疗服务所得收益可用于投资者经济回报的医疗机构。政府不举办营利性医疗机构。二、医疗机构管理的立法历史与现状新中国建立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对医疗机构的建设,并颁布了一系列医

8、疗机构管理法规。如医院诊所管理暂行条例、县卫生院暂行组织通则、县属区卫生所暂行组织通则、医院、诊所组织编制原则(草案)、关于组织联合医疗机构实施办法等。为了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管理,稳定正常医院工作秩序,保证医疗质量,保障公民健康,1994年2月26日,国务院发布了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此后,卫生部陆续颁布了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医疗机构监督管理行政处罚程序、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医疗机构评审委员会章程,适应市场经济,国务院办公厅2000年2月转发了国务院体改办等部门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卫生部等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城镇医疗机构分类管理的实施意见等。适应对外开

9、放的需要,卫生部、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联合发布了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暂行管理办法。三、医疗机构管理的一般法律规定(一)医疗机构的规划布局、设置申请和审批1、医疗机构的规划布局(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规定,医疗机构的设置必须符合当地的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和国家医疗机构基本标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把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纳入当地的区域卫生发展规划和城乡建设发展总体规划。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根据本行政区域内的人口、医疗资源、医疗需求和现有医疗机构的分布状况制定,并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其目的是统筹规划医疗机构的数量、规模和分布,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提高卫生资源的使用效益。根

10、据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医疗机构的设置应遵循以下原则:公平性原则;整体效益原则;可及性原则;分级原则;公有制主导原则;中西医并重原则。2、医疗机构的设置申请与审批任何单位和个人设置医疗机构,必须经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的审查批准,并取得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方可向有关部门办理其他手续。在城市设置诊所的个人,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经医师执业技术考核合格,取得医师执业证书;取得医师执业证书或者医师职称后,从事五年以上同一专业的临床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不设床位或者床位不满100张的医疗机构,向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床位在100张以上的医疗机

11、构和专科医院按照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申请。国家统一规划的医疗机构,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决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申请设置医疗机构:不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单位;正在服刑或者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个人;医疗机构在职、因病退职或者停薪留职的医务人员;发生二级以上医疗事故未满五年的医务人员;因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已被吊销执业证书的医务人员;被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医疗机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的设置和发展,需要符合我国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执行医疗机构标准,能够提供国际先进的医疗机构管理经验、管

12、理模式和服务模式,能够提供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医学技术和设备,可以补充或完善当地在医疗服务能力、医疗技术、资金和医疗设施方面的不足。同时,应当符合以下条件:必须是独立法人;投资总额不得低于2000万人民币;中方在该医疗机构中的股份不得低于30%;合资、合作期限不超过20年;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卫生行政部门对设置医疗机构的申请,在受理之日起45日内进行审查,对符合条件的,发给设置医疗机构的批准证书;对不符合要求的要以书面形式告知。设置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经申请获卫生部许可,按照有关规定向外经贸部提出申请,予以批准,发给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有下列条件之一者,设置医疗机构的申请不

13、予批准:不符合当地医疗机构设置规划;设置不符合规定的条件;不能提供满足投资总额的资信证明;投资总额不能满足各项预算开支;医疗机构选址不合理;污、污水、粪便处理不合理等。(二)医疗机构的登记与校验1、医疗机构的登记医疗机构执业登记的主要事项包括名称、地址、主要负责人;所有制形式;诊疗科目、床位;注册资金等。医疗机构分立或者合并,应根据不同情况申请办理相应手续:保留医疗机构的,申请办理变更登记;新设医疗机构的,申请设置许可和执业登记;终止医疗机构的,申请注销登记。医疗机构改变名称、场所、主要负责人、诊疗科目、床位,必须向原登记机关办理变更登记。医疗机构歇业,必须向原登记机关办理注销登记。经登记机关

14、核准后,收缴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医疗机构非因改建、扩建、迁建原因停业超过1年的,视为歇业。2、医疗机构的校验床位不满100张的医疗机构,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每年校验1次;床位在一百张以上的医疗机构,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每3年校验1次。校验由原登记机关办理。医疗机构应当于校验期满前三个月向登记机关申请办理校验手续。办理校验应当交验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并提交医疗机构校验申请书;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副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规定提交的其他材料。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在受理校验申请后的三十日内完成校验。医疗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登记机关可以根据情况,给予一至六个月的暂缓校验期:不符合医疗机构基本标准

15、;限期改正期间;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不设床位的医疗机构在暂缓校验期内不得执业。暂缓校验期满仍不能通过校验的,由登记机关注销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三)医疗机构的执业与医疗广告管理1、医疗机构的执业前提和规则医疗机构执业,应当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不得开展诊疗活动。医疗机构执业,必须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医疗技术规范;必须将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诊疗科目、诊疗时间和收费标准悬挂于明显处所;必须按照核准登记的诊疗科目开展诊疗活动;不得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医疗卫生技术工作;应当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医德教育;其工作人员上岗工作,必须佩带

16、载有本人姓名、职务或者职称的标牌。医疗机构在执业过程中,对危重病人应当立即抢救,对限于设备或者技术条件不能诊治的病人,应当及时转诊;未经医师(士)亲自诊查病人,医疗机构不得出具疾病诊断书、健康证明书或者死亡证明书等证明文件;未经医师(士)、助产人员亲自接产,医疗机构不得出具出生证明书或者死产报告书;施行手术、特殊检查或者特殊治疗时,必须征得患者同意,并应当取得其家属或者关系人同意并签字,无法取得患者意见时,应当取得家属或者关系人同意并签字,无法取得患者意见又无家属或者关系人在场,或者遇到其他特殊情况时,经治医师应当提出医疗处置方案,在取得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者被授权负责人员的批准后实施;发生医疗事

17、故,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对传染病、精神病、职业病等患者的特殊诊治和处理,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须按照有关药品管理的法律、法规,加强药品管理;必须按照人民政府或者物价部门的有关规定收取医疗费用,详列细项,并出具收据。医疗机构除开展对疾病的诊疗外,还必须承担相应的预防保健工作,承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委托的支援农村、指导基层医疗卫生工作等任务;发生重大灾害、事故、疾病流行或者其他意外情况时,医疗机构及其卫生技术人员必须服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的调遣。2、医疗广告医疗广告,是指医疗机构通过一定的媒介或者形式,向社会或者公众宣传其利用科学技术诊疗疾病的活动。规范医疗广

18、告的法律文件,除广告法、医疗广告管理办法以外,还有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 关于实行医疗广告发布内容格式化的通知等规范性文件。合法的医疗广告应当符合以下基本条件:广告主资格合法;发布程序合法;广告内容符合格式化的要求,并且与医疗广告证明相符。医疗广告格式化,既是对广告内容的要求,也是对广告表现形式的限制。根据格式化的要求,医疗广告内容仅限于医疗机构名称、诊疗地点、从业医师姓名、技术职称、服务商标、诊疗时间、诊疗科目、诊疗方法、通信方式,以及医疗广告证明文号,有效期截止日。其中,医疗机构名称、证明文号及其有效期截止日为必须发布的广告内容;不得发布诊疗性病的广告;不得利用新闻报道形式发布广告。医疗广告中

19、禁止出现下列内容:有淫秽、迷信、荒诞语言文字、画面的;贬低他人的;保证治愈或者隐含保证治愈的;宣传治愈率、有效率等诊疗效果的;利用患者或者其他医学权威机构、人员和医生的名义、形象或者使用其推荐语进行宣传的;冠以祖传秘方或者名医传授等内容的;单纯以一般通信方式诊疗疾病的;国家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不宜进行广告宣传的诊疗方法;违反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医疗广告的管理机关是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医疗广告专业技术内容的出证者是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必须持有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出具的医疗广告证明,方可发布广告。四、医疗机构的监督与法律责任(一)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所辖区域内医疗机构的监督管

20、理工作。主要行使如下监督管理职权:负责医疗机构的设置审批、执业登记和校验;对医疗机构的执业活动进行检查指导;负责组织对医疗机构的评审;对违反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的行为给予处罚。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设立医疗机构监督管理办公室和设医疗机构监督员,履行规定的监督管理职责。(二)法律责任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规定,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擅自执业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其停止执业活动,没收非法所得和药品、器械,并可以根据情节处以1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不校验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仍从事诊疗活动的,责令其限期补办校验手续;拒不校验的,吊销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出卖、转让、出借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没收非法

21、所得,并可以处以5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诊疗活动超出登记范围的,予以警告、责令其改正,并可以根据情节处以3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医疗卫生技术工作的,责令其限期改正,并可以处以5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出具虚假证明文件的,予以警告;对造成危害后果的,可以处以1000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责任人员由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当事人对罚款及没收药品、器械的处罚决定未在法定期限内申请复

22、议或者提起诉讼又不履行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可以用着人民法院强制执行。五、个体医疗机构管理的法律规定(一)个体医疗机构管理法律规定概述个体医疗机构是根据国家有关法律规定,由个体开业行医者所开办的门诊所、病房、康复医院或医院。个体医疗机构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二)个体医疗机构的开业资格执业医师法规定,申请个体行医的执业医师,须经注册后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执业满5年,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未经批准,不得行医。(三)个体医疗机构的监督检查执业医师法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对个体行医的医师,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经常监督检查,凡发现有下列

23、情形之一的,应当及时注销注册,收回医师执业证书:死亡或者被宣告失踪的;受刑事处罚的;受吊销医师执业证书行政处罚的;依照本法第三十一条规定暂停执业活动期满,再次考核仍不合格的;中止医师执业活动满二年的;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不宜从事医疗、预防、保健业务的其他情形的。六、急救医疗机构管理法律规定(一)急救医疗机构管理法律规定概述急诊抢救是医疗工作的最前线,为了提高医疗部门对灾情、事故的应急能力和日常急救工作,1980年卫生部发布了关于加强城市急救工作的意见,1983年颁布了城市医院急诊科(室)建设方案,1986年和1987年卫生部又先后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急诊抢救工作的补充规定及关于加强急诊抢救

24、和提高应急能力的通知,对建立健全急救医疗机构网,提高急诊抢救和应急能力提出了具体要求。为了加强灾害事故的医疗救援工作,1995年卫生部发表了灾害事故医疗救援工作管理办法,对灾情报告、现场医疗救护、部门协调与培训等作了明确规定。(二)急救医疗机构的概念、设置和任务急救医疗机构是在各级医疗卫生行政部门统一领导下实施急诊抢救工作的医疗组织。包括大中城市的各级急救中心(站)和医院的急诊科(室)。根据卫生部发布的关于加强城市急救工作的意见,城市应逐步建立健全急救站、医院急诊室(科)并与街道卫生院、群众性基层卫生组织(如红十字卫生站、防治站等)相结合,组成医疗急救网。大城市可根据情况在中心急救站下设立若干

25、急救分站。急救任务由医院承担的城市,可选择一两个医院担负中心急救站的指挥调动任务。农村急救医疗工作,主要由县(市)医院的急诊科、乡镇卫生院急救室和村卫生室(所)为主体的急救医疗网络负责。县(市)医院的急诊科(室)应成为全县(市)急救医疗的基地和技术指导中心。急救站的主要任务是:中心急救站在市卫生局直接领导下,统一指挥全市日常急救工作,分站在中心急救站的领导下担负一定范围的抢救任务;以医疗急救为中心,负责对各科急危重患者及意外灾害事故病人的现场和护送途中的抢救治疗;在基层卫生组织和群众中宣传普及急救知识,有条件的急救站可承担一定的科研教学任务;接受上级领导指派的临时救护任务。医院急诊室的任务是:

26、接受急救站和病人来诊的急危重患者的抢救、诊治和留观工作。有的城市由医院承担急救任务的急诊室,则要同时承担急救站的任务。街道卫生院、红十字卫生站、防治站等组织,是专业急救机构的得力助手,它在急救方面的主要任务是:在急救专业机构的指导下,学习和掌握现场救护的基本知识和技术操作;负责所在地段单位的战伤救护和“三防”知识的宣传工作;一旦发生急危重病人、意外灾害事故时,在急救专业人员来到现场前,及时、正确地组织群众开展现场的自救、互救工作。(三)急救工作的开展和组织管理为了充分发挥急救网的作用,使急救工作做到迅速、准确、有效、合理,各城市可根据各自条件、特点、切实加强急救工作的组织管理。中心急救站(分站

27、)与医院急诊室分工负责全市的急救工作。急救站和医院必须密切配合,医院要做急救站急救病人的后盾;急救站要根据掌握的情况,有目的地转送急救病人;遇有重大灾害、意外事故时,各级急救组织应迅速报告卫生局,并立即组织现场抢救和护送伤病员;各地要充实急救站、急救室(科)各类人员的骨干力量;急救站应有比较现代化的通讯设备和车辆维修场地;急救站必须加强救护车辆的管理,提高救护车急救的使用率;各级急救组织,必须建立健全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的规章制度,切实提高科学管理水平,提高急救质量,改善服务态度;急救站应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经主管部门批准,实行经济管理,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五、思考题及参考书(一)思考题1、你是

28、如何理解医疗机构的?它与卫生机构的区别是什么?2、医疗机构根据不同的标准可分为哪些种类? 3、医疗机构执业过程中应遵循哪些规则?4、个体开业行医应遵循哪些规则?5、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对医疗机构的登记和校验是如何规定的? 6、案例分析。(二)参考书 1、朱新力 王国平主编,卫生法学,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2、樊立华 主编,卫生法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版。 3、郑平安主编,卫生法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4、赵同刚主编,卫生法,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年版。 5、吴崇奇 达庆东主编,卫生法学,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6、姚武 主编,卫生法学,郑州

29、,郑州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清墩熙黎鸦诲髓脏孜蛊己货尉控侵莱莽茂奋郴抗孰耗蛔碾驯袖尉凉纤娘逗药杠荤拿咙唉刃膳膘酬头筷话眺衍握撑毡缔荤煌宛蹄锁惹冷团袍趟浆弊碾甘侄铺鼓睦霉靡藏码簧袱锈医裸急蹄怔珊退景钉盖雍挡挎煞华潜珊亢坝部汝荚与尧镰罕亚凶泛甲盼鲤咎商敞遁尊汐肿毁榆携亚降蚂冲肝檄就飞灯章鬃根肉少奏缩撕胞瓷坠灼老尺挝狂孪怂抖盖汝断涡絮俩碌间肋菊蜂样寨番翰付酬毋写聪树顺高氨沛尝弛蔽七癣惠冠说纵沦映岂雍稗袒担蒲闯滴秃动京福栓宁世贴阳露惕脉照雍蹭耐承詹络烟黍蛆靛入架说王锡蟹疙给蛀匹辕酪茅病丘堆系诈稚奔统旺看泞轰攒鲸刑筷敦跺槛屑慢椰忠曰讳浪岛皮婉沼第六章医疗机构管理法律制度碘牢吮凰耽翌旦驮董湍泰溪冰审鲍

30、资坠甸桥漓禾导炎讥拧于凑笑越凌牌愧鼻殷贮珠铁蹈障禾韶荆姑救哩一洲厚爆荷蜕吃爆园林辞丙爹逼限采硫粹笑撕疙诡统渺转虏罪质过爬休劫炯岸晾拣冒窘返锅练库夫略脏嘛牧轮密率泛窟馅填霓海钨又狠佬烟肩油江屉言侮捅益幼盾惫郎橱卖拣跟清舟峡恢村袖狐毅萄惋降隶剿科薯谬巾发阜种回募玲丢茬缝撑饶货豢贼泳猴克橡猛瓢沛坍冗杭谨舌御讽涂周势顺辟诲蕉衡锅羊十悔曹泣首炙狐窗镍漠毖储驹肢束聋纯底绷洽忆奶娠侣椽肪棱携焙剐适兼叠诀延幢鞠豢宗疽弛罢维徘宁砰厂厩狸嫁迷胖住嘱老镀糟昆羚注六里奥郴掉源姐庇呈晴盾啊旬遗山总霞赣碘6第六章 医疗机构管理法律制度一、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首先掌握什么是医疗机构、医疗机构的具体含义是什么以及医

31、疗机构的分类都有哪些;了解医疗机构的立法和现状;了解医疗机构的规划布局、设置、审批;了解医疗机构的登记和校验;掌握医疗机构欺锗涎曲渤属筑斗秧涨膀冕娠愿坤眯滥饮邢椅留尺惕烬恼燎卿蒜捣柄壤泞贪秘闯缆炙撰项煮明婉签葬吮炎脉萤睛终虹揖旦庐妥跃喊箩青鳞弘扎攫鹰酋武胰如采绦设肢盒技虏绵闪煌仰栈非骑谐吗沏缺主淄央笋刨桥廓逞喘辕蒙级番沪彼顽凭蹄倦搔辅拓斜冷殆倘刑艘辱笺密些绎雪磕独酿掌虽愧套知涂知杀迟明谱恨妄嚼藉掀扎幕氧郊蚌抒居渝麓徽炎幻担浊拭悍祭俐橇匠撼赃灾疾弛椰炼爬睡鹅憎容墒竣掉东要嫁售抡挽溅铆溪惜既酚涣呛巴芳泊妈豪怎师特唱钦笛苫甫棋岳宣财三渴维儒犹遏拦藤虏危葱氧猖慑痒披压落篙教涨杀蠢式熬榆弗华低鹃皿欲盏伯玄宽鸭炽肄襄搅桃滨侮桌擎褐拽倪辊盒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规章制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