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2届初中生物生物和生物圈经典大题例题.pdf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1062104 上传时间:2024-04-12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290.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届初中生物生物和生物圈经典大题例题.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2届初中生物生物和生物圈经典大题例题.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2届初中生物生物和生物圈经典大题例题.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2届初中生物生物和生物圈经典大题例题.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22届初中生物生物和生物圈经典大题例题.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 (每日一练每日一练)2022)2022 届初中生物生物和生物圈经典大题例题届初中生物生物和生物圈经典大题例题 单选题 1、下列属于生物的是()A机器人 B珊瑚 C橘皮上的霉 D钟乳石 答案:C 解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A机器人是自动执行工作的机器装置,不具备生物的基本特征,不是生物,A 不符合题意。B珊瑚是由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骨骼聚结而成,状如树枝,多为红色,也有白色或黑色的,因此珊瑚不是生物,B 不符合题意。C橘皮上的霉,

2、属于真菌,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属于生物,C 符合题意。D钟乳石又称石钟乳,是指碳酸盐岩地区洞穴内在漫长地质历史中和特定地质条件下形成的不同形态碳酸钙沉淀物的总称,是一种化学物质,不是生物,D 不符合题意。故选 C。2、在高山上,海拔越高温度越低,阔叶林往往分布在海拔较低的地方,针叶林往往分布在海拔较高的方形成这一现象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A水分 B阳光 C空气 D温度 2 答案:D 解析:非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环境因素,比如,光照、温度、水等。非生物因素温度对植物的分布有着重要影响。不同的植物适应不同的温度如热带雨林必须生长在高温多雨的环境,常绿阔叶林必须生长在温度较高的亚热带

3、,寒温带针叶林适于温度较低的亚寒带和寒带,高山草甸适于生长在寒冷的高山高原。海拔每升高 1 千米气温下降 6 度左右,因此在高山上海拔越高温度越低,阔叶林往往分布在海拔越低的地方,针叶林往往分布在海拔较高的地方。这说明温度对植物分布的影响。所以 D 符合题意。故选 D。3、马路边常见的绿化树种有香樟树和樱花。香樟树一年四季常青,但在春天落叶;而樱花树到了秋天就开始落叶。这说明 A樱花树不适应秋冬寒冷的环境 B香樟树更适应秋冬寒冷的环境 C它们都不适应秋冬寒冷的环境 D它们都适应秋冬寒冷的环境 答案:D 解析:由于温带地区冬季寒冷,降雨也少,植物通过根吸收的水分减少,所以落叶植物的叶片要脱落,以

4、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植物体内热量的散失以及水分的流失,从而有利于植物生存,以度过不良环境。香樟树一年四季常青,但在春天落叶;而樱花树到了秋天就开始落叶。这说明它们都适应秋冬寒冷的环境,通过落叶减少水分散失。故选 D。4、当某种有毒物质进入食物链:草一蝗虫青蛙蛇,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是()A草 B蝗虫 C青蛙 D蛇 答案:D 3 解析: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食物链:草一蝗虫青蛙蛇,中蛇是最高营养级,所以有毒物质最多,D 正确。故选 D。5、下列诗词歌赋能体现生物间竞争关系的是()A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5、 B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答案:A 解析:物种之间的关系分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1)种内关系是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分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2)种间关系是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分互利共生、竞争、捕食和寄生。互利共生是指同生共死的两个物种之间的关系,如根瘤菌和豆科植物;竞争是指由于竞争同一食物、栖息地等两物种之间的争斗关系,如大小草履虫;捕食是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关系,如猫和老鼠;寄生是指一种生物寄生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如T2噬菌体与大肠杆菌。A“草盛豆苗稀”描述的是豆苗与草,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等,属于竞争关系

6、,A 正确。B“落红”中的有机物在土壤中被分解者分解成无机物后,形成“春泥”,可以作为植物的营养被植物吸收利用,重新起到“护花”作用。因此,落红化作春泥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腐生细菌、真菌等分解者。该诗句体现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 错误。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意思是螳螂在前面捕食蝉,黄雀在后面捕食螳螂。“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揭示的是动物之间的捕食关系,即吃与被吃的关系,C 错误。D海拔每升高 1 千米气温下降 6左右,因此山上的温度比山下低,山上的桃花比山下的开的晚,才有了“人4 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自然现象。因此“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温度对生物的

7、长开花的影响,D 错误。故选 A。6、下列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A沙漠中的骆驼尿液少 B南橘北枳 C雷鸟的羽毛冬天时白色的 D蚯蚓疏松土壤 答案:D 解析: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适应环境,同时也影响环境;环境也影响生物。据此解答。A骆驼生活在沙漠中,排尿少,以此来减少体内水分的消耗,目的是为了适应沙漠干旱缺水的环境,A 不符合题意。B柑橘主要分布于我国南方,南方与北方环境因素中温度差别较大,而温度影响生物的分布、生长和发育。柑橘是热带水果,它的生长需要较高的温度,南方温度高适合柑橋生长;而北方温度较低,不适宜柑橘生长,会影响柑橘的色泽、口感品质。因此是温度对生物的影响,B 不符合题意。C雷鸟

8、的羽在冬天成白色,春天换为色,是生物适应环镜,C 不符台题意。D蚯蚓疏松土壤,是生物影响环境,D 符合题意。故选 D。7、下列物体中,属于生物的是()A钟乳石 B生石花 C电脑病毒 D恐龙化石 答案:B 解析:生物的特征主要有: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5 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都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钟乳石、电脑病毒、恐龙化石,都不具有生物的特征,不属于生物;生石花具有生物的特征,属于生物。故选 B。小提示: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8、森林中的一棵树死了,倒在

9、地上,上面长满了苔藓、藻类、蘑菇、白蚁、蠕虫等生物,朽木上的生物及其周围环境共同构成了一个()A食物链 B生态系统 C种群 D生物圈 答案:B 解析: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消费者(主要是动物)和分解者(主要是腐生的细菌、真菌)。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生态系统,一个湖泊,一条河流等都可以看成一个个生态系统。A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食物链,A错误。B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所以,朽木上的

10、生物及其周围环境共同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B 正确。C种群是在特定时间和一定空间中生活和繁殖的同种个体的总和,C 错误。D生物圈就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因此生物圈是一个生态系统,而且是最大的生态系统,D 错误。故选 B。9、影响菜园中一株辣椒生存的环境因素是()6 A阳光、水、土壤 B其他辣椒 C杂草、害虫 D以上都是 答案:D 解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有光、温度、水、空气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

11、素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光、温度、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另一类是生物因素。所以,“阳光、水、土壤”、“其他辣椒”和“杂草、害虫”都是影响菜园中一株辣椒生存的环境因素。故选 D。10、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图中共有 5 条食物链 B己是第 4 营养级,三级消费者 C戊主要以丙为食 D若丙的数量减少,则丁和乙受影响最大生物 答案:B 解析: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即最高营养级;食物链书写的原则是: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名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以生产者开

12、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7 A食物链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该生态系统中共有 6 条食物链,即甲乙戊,甲乙丙戊,甲乙丙己戊,甲丁丙戊,甲丁戊,甲丁丙己戊,A 错误。B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最高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在甲乙丙己戊中,甲是第一营养级,乙是第二营养级、是初级消费者,丙是第三营养级、是次级消费者,己是第四营养级、是三级消费者,戊是第五营养级、是四级消费者;甲丁丙己戊中,甲是第一营养级,丁是第二营养级、是初级消费者,丙是第三营养级、是次级消费者,己是第四营养级、是三级消费者,戊是第五营养级、是四级消费者。因此,己是第 4 营

13、养级、三级消费者,B 正确 C由图可知,戊有乙、丙、丁、己四个食物来源,戊不是主要以丙为食,C 错误。D由图可知,己的食物来源只有丙,若丙数量减少,则己因食物缺乏而数量减少,己受影响最大,所以受影响最大生物不是丁和乙,D 错误。故选 B。11、生物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其中不包括()A需要营养 B能够运动 C进行繁殖 D遗传和变异 答案:B 解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结合分析可知:“需要营养”、“进行繁殖”、“遗传和变异”都是生物的

14、基本特征;而“能够运动”不是生物的基本特征。故选 B。1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想一想,产生这一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土壤 B空气 8 C温度 D阳光 答案:C 解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表明环境影响生物的生长开花等,海拔每升高 1 千米气温下降 6左右,因此山上的温度比山下低,山上的桃花比山下的开的晚。才有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自然现象,造成这一差异的环境因素是温度。故选 C。13、“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光盘行动”唤起了人们爱惜粮食、反对

15、浪费的责任,弘扬了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也培育了新的生活观、消费观。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这里体现的生物特征是()A生物生活需要营养 B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D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答案:A 解析:生物的特征: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够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都能遗传和变异。“民以食为天”说的是人要吃饭,体现的是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A 符合题意,BCD 均不符合题意。故选 A。1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B湿地生态系统有“地球之肾”的称

16、号 C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互相作用、互相依存而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9 D农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最强 答案:D 解析:生物圈是指地球上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中有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如草原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不同的生态系统功能不同,据此解答。A生物圈是指地球上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A正确。B湿地生态系统具有蓄洪抗旱、净化水源的作用,被称为“地球之肾”,B 正确。C在一定的

17、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C 正确。D农田生态系统结构简单,动植物种类少,自动调节能力弱,D 错误。故选 D。15、科技飞速发展,实现了人类“上天入地”。下列不属于生物圈范围的是()A大气圈的底部 B整个岩石圈 C水圈的大部 D岩石圈的表面 答案:B 解析: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 10 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 10 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 20 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故选 B。10 多选题 16、下列具

18、有反射活动的生物有()A含羞草 B大雁 C草履虫 D马 答案:BD 解析:生物的特征有: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能够对来自环境中的各种刺激作出一定的反应。反射是指人和动物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根据反射的概念,反射必须有神经系统参加,草履虫、含羞草不具有神经系统,没有反射活动。大雁属于鸟类,马属于哺乳动物,具有神经系统,具有反射活动,BD 正确。小提示:掌握生物的应激性和反射的区别是本题解题关键。17、下列各项中,

19、不属于生物的是()A人 B蘑菇 C枯草 D电脑病毒 答案:CD 解析:试题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人是动物、蘑菇是真菌,都具有生物的特征,属于生物;枯草已经不具有生物的特征,不是生物。而电脑病毒是一种计算机(物理)程序,不属于生物。考点:生物的特征。11 18、下面所述的生命现象与其实例不相符的是()A生物具有遗传现象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 B生物能影响环境仙人掌能够生活在干旱的环境中 C生物的生命活动需要营养木耳从朽木中获取有

20、机物 D生物需要排出体内废物人体内的部分代谢终产物随汗液排出 答案:AB 解析:生物具有以下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现象。7、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属于变异现象,A 错误;仙人掌能够生活在干旱的环境中,属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B 错误;木耳从朽木中获取有机物,说明生物的生命活动需要营养,C 正确;人体内的部分代谢终产物随汗液排出,说明生物需要排出体内废物,D 正确。小提示: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生命现象。19、麻雀曾被认

21、定为主要害鸟,20 世纪 5060 年代,我国曾开展过大规模的“剿灭麻雀”运动,现在又发出了保护麻雀的呼声,对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现在的麻雀被人们的“剿灭行动”吓怕了,变乖了,不啄食和糟蹋农作物 B现在人们认识到麻雀数量很少,不影响农作物 C现在人们认识到自然界中各种生物间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麻雀在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12 D大量捕杀麻雀,破坏了食物网的稳定,影响了其他生物的生存 答案:CD 解析:麻雀是动物的一员,同样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麻雀还能捕食农业害虫,A 错误;麻雀除了吃粮食外,还吃害虫,如果没有麻雀,那么害虫的数量就会增加,反而会造成粮食的减产,B 错误;现

22、在人们认识到自然界中各种生物间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麻雀在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中扮演重要角色,C 正确;大量捕杀麻雀,破坏了食物网的稳定,影响了其他生物的生存,也破坏了生态平衡,D 正确。20、在下列实例中,通过食物链而引起的危害是()。A电池里面的重金属销蚀后阴随着雨水渗到土壤里 B温室效应 C汞、DDT 等有毒物质的积累 D酸雨 答案:AC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生物富集作用。有毒物质(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的过程。有毒物质(如重金属、化学农药、DDT 等)通过食物链而引起生态危机,有毒物质具有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的特点,会在生物体内积累而不易排出,所以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不断积累,危害最大的是这一食物链的最高级消费者,A、C 符合题意;过多的二氧化碳的排放到大气会导致全球的温度的提升,形成“温室效应”,也不会通过食物链富集,B 不符合题意;排放过多的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到大气中,容易导致酸雨的产生,但是不会通过食物链富集,D 不符合题意。小提示:人类活动会通过食物链影响生态系统,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不应该随意把有毒物质排放到生态系统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生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