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中考生物专项训练--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1.设计对照试验时,应遵循的原则是A
A.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变量都相同 B。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变量都不同
C.所有变量都不同 D。所有变量都相同
2.今年春季西南五省发生世纪大旱,为掌握旱灾对粮食生产造成的损失,应采用的方法是B
A模拟实验 B调查法 c实验法D观察法
3.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为了探究大豆种子萌发是否需要某种环境条件,制订了如下表所示的探觉计划:
分析上表可知,该兴趣小组准备探究的问题是,种子的萌发是否需要A
A.光照 B. 适量的水分 C.适宜的温度 D.充足的空气
4.为了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效率的影响,某实验小组用盆栽天竺葵设计了以下四种实验方案,其中最合理的是D
A.黎明前,将同处一环境中的甲株用黑网罩上,乙株暴露,光照数小时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比较二者蓝色的深浅
B.黎明前,将甲株放在南面阳台,一株放在北面阳台,光照数小时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比较二者蓝色的深浅
C.黎明前,选取同株天竺葵上的两片叶,甲叶用黑网罩上,乙叶暴露,光照数小时后,用碘蒸气处理,比较两叶片蓝色的深浅
D.黎明前,选取天竺葵上的一片叶,部分区域双面夹上黑纱布条,其余区域暴露,光照数小时后,用碘蒸气处理,比较两类区域蓝色的深浅
5.某研究小组在通山县太平山附近发现一棵有着“植物大熊猫”美称的野生红豆杉(部分影像如右图),树龄360余年。为掌握该县野生红豆杉分布状况,研究小组继续到其他乡镇进行考察、走访。这种生物研究方法是A
A.调查法 B.观察法
C.测量法 D.收集和分析资料法
6.要了解动物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常用的科学方法是C
A.比较法 B.模拟实验法 C.调查法 D.科学推测
7.为了探究光照对绿豆发芽的影响,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在两个同样的花盆中种植绿豆,并对阳光、温度、水加以控制(如表所示)。下列对他实验设计所提意见中,正确的是C
A.两个花盆都应放在向阳处 B.两个花盆都应故在暗室中
C.两个花盆都应保证充足的水分 D.两个花盆的温度都应维持在零度
花盆
阳光
温度
水
①
向阳处
20 ℃
充足
②
暗室
28 ℃
不充足
8.为了探究环境因素对蚯蚓生活的影响,有同学设计了下面的实验:取2个大小一样的广口瓶,分别贴上甲、乙标签。将一定量湿润的肥沃土壤均分为2份,在甲瓶中放入1份,将另一份烘干冷却后放入乙瓶。然后在2瓶 中同时放入5条大小及生活状况相同的蚯蚓。将2个装置均置于相同的适宜条件下,一段时间后观察,发现蚯蚓蠕动能力明显减弱的是B
A.甲 B.乙 C.均明显减弱 D.不确定
9.同学们在初中生物课中做过许多实验。以下是某同学对几个实验的认识,正确的是B
A.在玉米种子剖面上滴一滴碘液,染成蓝色的是子叶
B.在探究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时,要对实验材料进行暗处理
C.在低倍镜下观察到细胞物像模糊,可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镜进行观察
D.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程序为:一擦→二滴→三刮→四涂→五染
10.某同学为探究“阳光对大豆发芽的影响”,设计如下实验:取两个相同的、装有同种等量花园土的花盆分别标号为①和②,在两个花盆中播种数量相等、饱满程度和大小相似的大豆种子,并对阳光、温度、水加以控制(如下表所示)。另一同学阅读了其设计方案后,提出下列意见,其中正确的是B
花盆
阳光
温度
水
①
向阳处
20 ℃
适宜
②
暗室
28 ℃
适宜
A.两个花盆都应放在向阳处 B.两个花盆的温度都应维持在20℃
C.①花盆应在28℃,②花盆应在20℃ D.两个花盆都应放在暗室中
11.如右图,证明“在有光条件下,氧气是否由绿色植物释放出来”和“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的对照实验装置分别是B
A.甲与乙、甲与丁 B.甲与丙、甲与乙
C.甲与丁、乙与丙 D.甲与乙、乙与丙
12.下列关于“校园生物调查”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A.调查生物可不必太注意草丛和落叶里的小生物,只须注意较大的生物就行
B.调查时,全组的同学要集体行动,不要攀爬高处
C.调查到的生物可以按照某种共同的特征进行简单的分类
D.对看上去差别明显的生物,要注意它们相同之处;对相似的生物要注意不同之处
13.地球上的生物生生不息,必须不断地分解有机物为自己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要验证黄豆种子呼吸作用产生CO2,必要的实验条件是C
A.将种子淹没在水中 B.在黑暗处进行实验
C.保持种子的生命力 D.严格控制无氧条件
14.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野外采集草履虫时,发现水表层的草履虫数量比深层的多。为什么会这样?请帮助他们完成分析与探究过程。
(1)分析并作出假设:
水体表层氧含量高于深层,草履虫的表膜可以完成__________________,实现它与水环境的气体交换;结合观察到的现象,可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制定并实施计划:
①取甲、乙两只烧杯,加入等量的水。
②取草履虫放入两只烧杯中,两烧杯中草履虫的大小和数量要_________,放置在相同的生活环境中。
③甲烧杯中放置一个细纱网,使草履虫无法靠近水面,乙烧杯__________________ 。
(3)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一段时间后,在显微镜下观察两烧杯中草履虫的生存情况。结果发现甲烧杯中草履虫生活力降低甚至死亡,而乙烧杯中草履虫正常。据此可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气体交换 草履虫的生活需要氧气 (2)②相同 ③不采取任何处理
(3)草履虫的生活需要氧气
15.下图是巴斯德著名的“鹅颈瓶”实验示意图。A瓶、B瓶内都装有肉汤,甲图表示A瓶煮沸,B瓶不作处理。一段时间后,其中一施仍然保鲜,另一瓶变质;接着,将保鲜那瓶的瓶颈打断(如乙图),数日后,瓶中肉汤也变质了。请回答:
(1)甲图中肉汤仍然保鲜的是____瓶,而将其瓶颈打 断后肉汤变质的原因是空气中的
进入瓶内。
(2)甲、乙两组实验所控制的变量都是( )
A.瓶子的大小 B.细菌的有无 C.肉汤的多少
乙图中控制该变量的方法是将瓶颈打断;而甲图中控制变量的方法则是 。
(3)这个实验证实了细菌( )
A.是自然发生的 B.是由原已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答案: (1)A、细菌 (2)B、煮沸杀菌(高温灭菌) (3)B
16.温室效应是指由于全球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导致地球平均气温不断上升的现象。下面是某兴趣小组设计的模拟生物圈“温室效应”的实验装置。请问答:
(1)A和B是一组对照实验,其中起对照作用的是 。
(2)图中生态瓶内有河水、水草、小鱼、泥沙等成分,因此生
态瓶实质上就是一个 。作为模拟“温室效应”
的一组对照实验,两个生态瓶中各种成分的量、大小等应
尽量保持 。
(3)实验一段时间后,如果B内的温度比A内的 ,则
可证明“温室效应”会导致气温上升。
(4)为了减缓“温室效应”,人类应倡导低碳生活。作为一个中学生,应当从自身做起。请写出你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一项日常行为: 。
答案:(1)A (2)生态系统 一致(相同) (3)高
(4)随手关灯、外出时步行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其他答案合理也可)
17.实验探究法。某同学为了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做了如下实验:
步骤一:分别取20ml的清水和20ml不同浓度(5%、10%)的食盐水依次置于A、B、C三个烧杯中。
步骤二:取三块新鲜小萝卜块,分别置于A、B、C三个烧杯中(萝卜块全部被淹没),都静置浸泡5分钟。
步骤三:取出萝卜块,分别量出三烧杯中溶液的体积。
步骤四:记录数据于下列表中。
周围溶液浓度(%)
清水
5%的食盐水
10%的食盐水
溶液体积(ml)
19.5
22.6
24.4
据实验回答问题:
①步骤二中存在明显不足,请帮助指正: 。
②A组清水体积略变小(不考虑蒸发、读数误差),原因最可能是: 。
③从A组和B组实验对比得出的结论是: 。
④从B组和C组实验对比得出的结论是: 。
⑤该实验除了通过溶液体积的变化来定量证明植物细胞的吸水或失水,也可以通过 的变化来定量证明植物细胞的吸水或吸水。
答案:①萝卜块大小应该一样 ②萝卜块吸水 ③当萝卜块细胞液浓度大于周围溶液浓度时,萝卜块失水 ④当萝卜块细胞液浓度与周围溶液浓度差别越大时,萝卜块失水越快
18. 2009年8月以来,整治酒后驾车行为在全国进行。林子的爸爸对此却不以为然,为了说服爸爸,林子和爸爸一起做了一个“测定反应速度”的实验。实验操作如下图,实验结果如下表:
饮酒量
测定次数
A
不饮酒
B
饮一杯啤酒
C
饮二瓶啤酒
第一次
24.4
32.2
48.7
第二次
25.5
34.2
53.0
第三次
25.1
35.0
51.3
测量平均值
25
33.8
51
注:表中测量值为林子松开直尺后,爸爸尽快用拇指和食指夹住直尺时手指所在位置的刻度值,单位为厘米(cm)。
请分析回答:
(1)请帮林子将表中数据转换成条形图(2分)。
(2)实验结果表明:饮酒会影响人的反应速度,且饮酒越多,测量值越 ,人的反应速度越 。
(3)实验中只对爸爸一人进行了测量,测量数据还缺乏足够的说服力,可以通过增加 来改进实验,增强可信度,让更多的人认识到酒后驾车的危害性。
答案:(1)见上图(右)(2分) (2)大 慢 (3)测量的对象和次数
19.探究与思考:
下面是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的具体步骤请回答有关问题:
①把盆裁的灭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②用黑纸把一片叶的一部分的正面和背面均盖住,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3--4个小时;
③剪下遮光的叶片,丢掉黑纸;
④将剪下是叶片放在盛有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直到叶片由绿变成黄白色;
⑤取出叶片,用清水漂洗干净,再把叶片放到培养皿里,向叶片滴加碘液;
⑥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掉碘液,观察并记录结果。
(1)该实验中有无对照实验 (填有或无)
(2)实验过程中,把天竺葵提前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
。
(3)在步骤④中酒精的作用是____ 。
(4)该实验结束后,你观察到的结果是__________ 。
(5)该实验除了证明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是淀粉外,你还能得出的结论是___
_ 。
答案:(1)有 (2)将淀粉运走耗尽 (3)溶解叶绿素 (4)叶片见光部分变蓝,遮光部分不变蓝 (5)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