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课题:14.1电阻(第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设计
设计
思路
学生已对电路和电流都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通过把不同的物体接入电路观察灯泡是否亮暗从而认识不同物体的导电性能,区别导体和绝缘体,从常见的调光台灯引入,课堂上通过实验探究影响电流大小的因素,让学生根据大家交流的成果知道导体在导电的同时又对电流有阻碍作用的性质,形成电阻的概念,进一步讲授单位。通过学生阅读学生了解半导体及其特性。
教
学
目
标
知识
和
技能
1、认识导体和绝缘体,知道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2、初步体会改变电流大小的两类途径。
3、初步形成电阻的概念,知道电阻是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物理量,知道电阻的单位及换算关系。
过程
与
方法
1.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2.通过实验探究,提高学生根据物理实验事实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半导体的一些特点,了解半导体材料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2.经历改变电路中电流知大小的各种尝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重点
难点
重点
通过实验感知影响电路中电流大小的两个因素。
难点
认识到不同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不同
教学准备
干电池、小灯泡、电流表、导线、开关、各种金属丝(康铜丝、锰铜丝、镍铬合金丝、铁丝等),铅笔芯、学生自带橡皮、塑料尺、一元硬币
教学过程提要
教 学 环 节
个 人 复 备
一、
复习
旧知
引入
新课
灯是我们常见的用电器,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灯,其中有一种台灯,它的亮度可以调节。
出示调光台灯,哪一位上来试一下。
一位学生上台旋动旋钮,学生可以看到灯泡的亮度发生改变。
同学们家中一般都有调光台灯,你知道它是怎么样工作的吗?学习了这一章知识你就可以清楚了,并且可以自己设计制作一个调光台灯。
用生活中学生熟悉的东西引入激发学生求知欲,学生兴致高
二、
讲授
新课
(新知
探究)
请同学们将一个小灯泡、一节干电池、一个电流表、和一个开关接入电路。
学生按下图连接好电路
然后在电路中A 、B之间分别夹入铁丝、铅笔芯、橡皮、塑料尺、一元硬币,观察灯泡的亮暗情况
学生观察到铁丝、铅笔芯、一元硬币接入时灯泡发光,而橡皮、塑料尺接入灯泡不发光
铁丝、铅笔芯、一元硬币是导体;而橡皮、塑料尺是绝缘体
1、导体和绝缘体
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
问:刚才的物体中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
引导学生计论:要设计一个调光台灯,要改变灯的亮度,某个灯泡的亮度与电流的关系是什么?
学生:通过一个灯泡的电流越大,灯泡就越亮,要就要改变亮度就要改变通过灯的电流
有哪些方法可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呢?
提醒学生记录自己的方法和观察到的现象,在完成实验和实验记录后,与他人进行交流,看别人还有哪些独特的方法?
学生分组活动:
各小组在对改变电流大小的途径和方法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明确具体的步骤,在原来连好的电路上进行实验。
小组进行汇报和补充,得到两组结果:
(1) 改变电池的节数
当电路中用一节电池为电源时灯泡暗一些,当改用二节干池串联为电源时灯泡亮一些
(2) 接入不同的电阻丝
接入铁丝时灯泡最亮,接入镍铬合金丝灯泡最暗
当电路中接入一段金属丝后,灯泡的亮度变了,说明金属丝要导电的同时,对电流还有一种阻碍电流的作用。
接入铁丝时灯泡最亮,接入镍铬合金丝灯泡最暗,说明哪个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大?哪个阻碍作用小?
接入铁丝亮一些,电流大一些,说明铁丝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小一些
2、电阻
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1)符号:R
单位:欧姆(欧)(Ω)
其他单位:千欧(kΩ) 兆欧(MΩ)
1kΩ=1000Ω 1MΩ=106Ω
换算练习
180Ω= kΩ,3×105Ω= MΩ= kΩ。
学生从认识电阻器
2)、一种元件:电阻器,符号
介绍物理学家欧姆
3、介绍一些电阻值
手电筒的小灯泡的电阻为十几欧,实验室一米长的铜导线电阻值不到百分之几欧,常忽略不计;人体电阻约为几十到几百千欧
学生只要初步了解它们的电学特征即可,不需要记住定义
使学生明确探究的目标
活动思路开放,学生首先想到的是改变电源,学生感知改变电压能改变电流,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伏笔,
引导分析
此处只要求学生在应用中初步理解电阻的含义
用科学家的事迹和精神激励学生
三、
拓展
延伸
学生阅读课本81页读一读
(1)观察图 14-3物质的导电性 你有什么发现?
(2)常见有哪些导体和绝缘体?
学生积极发言 如:银是导体;铜的导电性比铁好;导体绝缘没有绝对的界限等,只要合理都正确。
导体:金属;酸碱盐的水溶液;石墨
绝缘体:油;陶瓷;玻璃;橡胶等
(3)它们有没有绝对的界限?
玻璃加热红炽状态;干燥的木棒和潮湿的木棒
(4)半导体及特性?
导电性能介于导电和绝缘体之间
热敏性、光敏性、压敏性
适当拓展
四、
课堂
小结
1、 1. 改变电流的两种方法。
2、 导体和绝缘体。
3、 电阻及单位。
五、
布置
作业
课堂练习
板书
设计
14.1电阻
1、 1. 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
2、 影响电路中的电流的因素
(1) 电路两端的电压 (2)电路中的导体
3、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单位:欧姆(欧)(Ω)
教
后
感
09-10学年第一学期宜兴市太华中学初三物理教案
主备:董继春 个备:董继春 备课组长审核:董继春 日期:09-11-17
课题:14.1电阻(第2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设计
设计
思路
学生已认识导体对电流有阻碍作用,再启发学生从生活中的经验及以前的实验现象进行猜想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设计实验和记录表格,从中体会控制变量法的应用,再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并提出如何用一根电阻丝如何研究电阻与长度、横截面积的关系,加深对科学的研究方法的理解掌握。从探究得出电阻的大小与长度、横截面积、材料和温度有关,理解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教
学
目
标
知识
和
技能
1、 知道影响金属电阻大小的因素,了解长度、横截面积与电阻大小的定性关系,体会到电阻的大小由导体自身决定,认识到电阻是导体的一种属性。
2、经历探究影响电阻大小因素的活动,会用“转化”的思想寻找比较电阻大小的正确方法;会有意识地用“变量控制”的思想去寻找合适的导线、设计恰当的电路、统筹规划合理的实验步骤。
过程
与
方法
1.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2.通过实验探究,提高学生根据物理实验事实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一步增强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刻苦探索的科学精神的培养,提高依据物理事实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重点
难点
重点
电阻大小与其相关因素的关系
难点
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规划合理的实验步骤
教学准备
电源、开关、导线、合金丝、电流表、日光灯灯丝、酒精灯
教学过程提要
教 学 环 节
个 人 复 备
一、
复习
旧知
引入
新课
在上一节我们知道不同的导体电阻一般不同,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是什么呢?
二、
讲授
新课
(新知
探究)
取出不同的各种金属丝,让学生观察,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猜想
猜想是否正确,我们要设计实验收集证据去证实
学生观察比较后提出的猜想一般是:长度、导体的横截面积、材料、温度、形状等。
你猜想的依据是什么?
去掉一些不合理的猜想
学生可以类比法或想象等
问:如何比较导体电阻的大小?
学生:将导体分别接入以下电路
根据上节课内容可知在电源电压不变的情况下,若电流越小,则导体的电阻越大。
能否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导体的电阻与长度有关?
出示长度、导体的横截面积、材料不同的金属丝
问:分别将它们接入电路进行实验能不能验证电阻与长度有关?
学生:不能,因为导体的横截面积、材料相同,长度不同两个导体进行实验才能验证。
问:若要研究电阻与横截面积是否有关,应选什么样的金属 丝呢?
学生:长度和材料相同,而横截面积不同的金属丝
问:若要研究电阻与材料是否有关,应选什么样的金属 丝呢?
学生:长度、导体的横截面积相同、材料不同的金属丝
在物理学中,一个物理量的大小往往与多个因素有关,要研究这物理量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就要固定一个可能的因素,只改变其中一个因至素进行研究,这叫“变量控制”
请同学们设计出符合上述实验要求的三组导体,看谁想得快,方法多
学生积极发言,可设计出多种组合的三个符合要求的导体
先由学生设计出实验方案和记录的表格。
学生汇报自己的方案
表1
接入导体
长度
横截面积
电流(A)
镍铬
l
s
镍铬
2l
s
表2
接入导体
长度
横截面积
电流(A)
镍铬
l
s
镍铬
l
2s
表3
接入导体
长度
横截面积
电流(A)
镍铬
l
s
康铜
l
s
教师肯定学生的设计方案和表格,并投影一位学生的表格,指出本实验是研究电阻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但表中为什么记录的电流一项呢?
学生:在相同的电路中,电流越大说明接入导体的电阻越小;电流越小,接入导体的电阻越大。
这是一种什么研究方法?
学生:转化法
我们在什么地方还应用到这种方法?
在比较相同质量的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热量的多少中,通过比较水升温的多少从得出是酒精还是碎纸片放出的热量多。
如何用一根电阻丝来研究电阻大小与长度、横截面积的关系?
学生:若整个长为L,那么将一个夹子夹在一端,另一个夹在中间,则长度为1/2L,而横截面积不变;若对折使用,电阻丝的横截面积变为二倍,再与电阻丝不对折时长度为1/2L的情况比较
然后让学生按照自己设计的实验电路图和记录表中的顺序进行实验研究,
并将结果记入表格中:
分析数据,你认为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1)表1中哪个电阻大?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在导体的材料、横截面积相同时,导体越长,电阻越大。
(2)表2中哪个电阻大?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在导体的材料、长度相同时,导体的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
(3)表3中哪个电阻大?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导体的电阻还与材料有关。
问:导体的电阻还与其它因素有关吗?
学生连好电路,加热观察现象
观察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发现电流表示数随温度升高逐渐变小,说明灯丝的电阻变大了。
结论:一般导体温度升高,电阻增大。
小结:导体的电阻的由它自身的因素即长度、导体的横截面积、材料、温度决定,所以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固有属性。
如何理解?(1)导体电阻只取决于导体本身,(2)与外加的因素如:电压 、电流无关
要求说明猜想的依据
上节课的基础,由学生讨论得出
教师通过启发诱导,让学生悟出如何用“变量控制”去研究物理问题
教师在这基础上向学生规范指出什么是控制变量法
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熟悉转化的方法
能反映出学生有没有掌握控制变量法
器材由教师准备,只要求学生加热观察现象,分析得出结论
拓展电阻与温度的关系
三、
拓展
延伸
1、不考虑温度对电阻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铜导线的电阻比铝导线的电阻小 B.短导线的电阻比长导线的电阻小C.粗导线的电阻比细导线的电阻大 D. 两条长度相同的铜导线,粗的电阻比细的电阻小
2、 把一根导线对折起来拧成一股作一条导线用,它的电阻增大了还是减少了?为什么?
3、 灯泡发光时比不发光时电阻大还是小?
四、
课堂
小结
1.电阻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五、
布置
作业
课堂练习
板书
设计
14.1电阻
1. 探究电阻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猜想:
设计实验:
记录表格;
结论:
2.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性质。
教
后
感
初三物理学案 课题:ξ14.1电阻
主备董继春 审核 初三物理备课组 时间2009.11.17
一:阅读课本活动1,尝试回答下列问题:
1、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 ,电阻通常用字母 表示,单位是 ,简称 符号是 常用的电阻单位还有 、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2、 7.5M Ω= K Ω= Ω,
3700 Ω= M Ω
二、阅读课本活动2,尝试回答下列问题:
1、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2、尝试解决下面问题:
1.两条粗细相同,电阻相等的铜导线和镍铬合金线的长度是( )
A.铜导线长些 B.镍铬合金长些
C.一样长 D.无法确定
2.有两条粗细相同、材料相同的导线,一条长20厘米,另一条长1.3米,哪条导线电阻大,为什么?
3.有两条长度相等、材料相同的导线,一条横截面积0.4厘米,另一条2毫米,哪条导线电阻大,为什么?
4.“铜导线比铁导线的电阻小.”这种说法对吗?应该怎么说?
三、阅读课后读一读,尝试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叫导体?举例生活中有哪些?
2、什么叫绝缘体?举例说明?
3、什么叫半导体?利用半导体制成哪些元件?
4、什么叫超导体?
课题:§14.1电阻 当堂训练
班级 学号 姓名
1、电阻是表示导体对电流 的大小,用字母 表示。电阻是 本身的一种性质。
2、电阻的单位是_____,简称___,符号是___。比欧大的单位有___(符号____)和_____(符号_____)。
3、 换算以下单位:
36Ω=_____MΩ=______KΩ=_______mΩ;
0.06MΩ=______Ω。
4、 导体电阻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____、____和____,还跟____有关。对于大多数金属导体来说____越高,电阻越____。
5、一条合金丝导线拉制成原来长度的二倍时它的电阻比原来电阻变 ,这是因为合金丝的 且 。
6、关于导体电阻的正确说法是 [ ]
A.因为导体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所以导体中没有电流通过时,导体
的电阻为零。
B.导体两端电压越大,电流也越大,所以导体电阻随电压的增加而变小。
C.导体电阻是导体阻碍电流的性质,它的大小跟电压、电流强度的大小都没有关系。
D.导体两端电压越大,电流也越大,所以导体电阻随电压的增加而变大。
7、关于导体的电阻说法错误的是 [ ]
A.两根长短、粗细都相同的铜导线和铝导线,铜导线的电阻小。
B.长短相同的铜导线,粗的导线比细的导线电阻小。
C.粗细相同的铝导线,长的导线比短的导线电阻大。
D.用铝导线换下输电线路中的铜导线,保持电阻值不变,铝导线的横截面积应和原来铜导线的横截面积一样。
8、将一根导线均匀拉制成横截面积为原来1/2的细导线,拉制后的细导线与原导线电阻相比。 [ ]A.变大 B.不变 C.变小 D.无法判断
9、一根铝导线电阻是R,要使连入电路中的导线电阻变大,可采取[ ]
A.将这根铝导线拉长后接入电路中
B.将这根铝导线对折后接入电路中
C.降低导线两端的电压或增大通过导线的电流强度
D.用长度、横截面积相同的铜导线代替这根铝导线接入电路中
10、甲乙两根导线通过的电流强度分别是2安培和3安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导线的电阻一定大
B.乙导线两端的电压一定大
C.乙导线的电阻可能大
D.通过乙导线的电流强度大
11、甲乙两个导体电阻之比是1∶4,将它们分别接到同一电源两端,通过它们的电流
强度是 [ ]
A.通过导体甲的电流较大 B.通过导体乙的电流较大
C.一样大 D.无法判断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