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八章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知识点汇总
单选题
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侯德榜制碱法,最终制得的碱是NaHCO3
B.Al2O3和MgO熔点高,常被用作耐高温材料
C.Fe2O3俗称铁红,常作红色油漆和涂料
D.与火法炼铜相比,采用湿法炼铜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
答案:A
解析:
A.侯德榜制碱法最终制得的碱是Na2CO3,故A错误;
B.Al2O3和MgO都具有很高的熔点,是常用的耐高温材料,故B正确;
C.红棕色的Fe2O3俗称铁红,常作红色油漆和涂料,故C正确;
D.火法炼铜能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与火法炼铜相比,采用湿法炼铜具有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的优点,故D正确;
故选A。
2、从石器、青铜器到铁器时代,金属的冶炼体现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水平。下列有关金属冶炼的说法正确的是
A.工业炼铁的还原剂是CO
B.纯铁的硬度比生铁高
C.工业上金属Mg、Al都是用电解熔融的氯化物制得的
D.金属被人类开发利用的时间先后顺序主要取决于金属在地壳中的含量
答案:A
解析:
A.工业炼铁的还原剂是CO,CO和氧化铁高温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故A正确;
B.生铁是合金,因此合的硬度比纯铁的硬度高,故B错误;
C.工业上金属Mg是用电解熔融的氯化物制得的,Al是用电解熔融的氧化铝制得的,故C错误;
D.金属被人类开发利用的时间先后顺序主要取决于金属的活泼性,活泼性越弱的金属越先开发利用,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A。
3、化学与人类生活、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铝合金因其密度小、抗腐蚀性能好被用作“神舟十三号”运载火箭的轨道舱壳体
B.推广使用聚碳酸酯可降解塑料有利于保护环境,减少白色污染
C.燃煤中加入CaO主要是为了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和酸雨的形成
D.T-碳是一种新型三维碳结构晶体,与金刚石互为同素异形体
答案:C
解析:
A.合金具有比纯金属有很多优良性能,铝合金具有密度小、抗腐蚀性能等优点,选项A正确;
B.聚碳酸酯可降解塑料在自然界中能够降解,所以推广使用聚碳酸酯可降解塑料有利于保护环境,能减少白色污染,选项B正确;
C.燃煤中加入CaO不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选项C错误;
D.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为同素异形体,T-碳和金刚石都是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选项D正确;
答案选C。
4、绿色低碳的北京冬奥会得到国际社会的肯定。下列不符合“绿色奥运”理念的是
A.用发泡塑料作一次性餐盒B.用风能、太阳能供电
C.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技术制冰D.用氢气以“微火”形式点燃火炬
答案:A
解析:
A.用发泡塑料作一次性餐盒会造成“白色污染”,故A错误;
B.用风能、太阳能供电,对环境无污染且可节约能源,故B正确;
C.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技术制冰,对环境无污染,故C正确;
D.用氢气以“微火”形式点燃火炬产物是水,无污染,故D正确;
故选:A。
5、关于下列实验装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可用来制备小苏打
B.图乙能保证较长时间观察到白色沉淀
C.图丙可实现蒸发Na2CO3溶液得到Na2CO3固体
D.图丁可以实现石油分馏
答案:A
解析:
A.向饱和NaCl溶液中先通入足量NH3,然后向其中再通入足量CO2,发生反应:NaCl+NH3+H2O+CO2=NaHCO3+NH4Cl,由于NaHCO3溶解度较小,反应消耗溶剂水,产生大量NaHCO3,因此装置甲中会有白色沉淀NaHCO3析出,A正确;
B.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胶头滴管应该深入到硫酸亚铁溶液中,故B错误;
C.蒸发溶液应该在蒸发皿中进行,而图中为坩埚,故C错误;
D.蒸馏实验中温度计的位置应该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故D错误;
故选A。
6、海水化学资源开发利用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设计步骤④、⑤的主要目的是富集溴元素
B.步骤②脱水时,在HCl气流中加热MgCl2·6H2O得到无水MgCl2
C.步骤③中可通入Cl2使溴离子被还原为Br2
D.不能用澄清石灰水鉴别NaHCO3和Na2CO3
答案:C
解析:
A.用二氧化硫水溶液吸收溴蒸气生成硫酸和氢溴酸,再将氢溴酸氧化为溴单质,主要目的是增大溴的浓度,富集溴元素,故A正确;
B.氯化镁易水解,直接加热MgCl2·6H2O生成氢氧化镁,再灼烧生成氧化镁,步骤②脱水时,在HCl气流中加热MgCl2·6H2O得到无水MgCl2,故B正确;
C.步骤③中可通入Cl2使溴离子被氧化为Br2,故C错误;
D.澄清石灰水和NaHCO3、Na2CO3都能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不能用澄清石灰水鉴别NaHCO3和Na2CO3,故D正确;
选C。
7、硫、氮及其化合物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意义重大,其氧化物易造成的环境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O2、SO2均为红棕色且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浓硫酸具有强吸水性,能吸收蔗糖中的水分并使其炭化
C.浓HNO3和稀HNO3与Cu反应的还原产物分别为NO2、NO,故稀HNO3氧化性更强
D.汽车尾气中含有的NO已成为城市空气的主要污染源之一
答案:D
解析:
A.二氧化硫为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A错误;
B.浓硫酸具有脱水性,能吸收蔗糖中的水分并使其炭化,B错误;
C.浓HNO3和稀HNO3与Cu反应的还原产物分别为NO2、NO,则浓硝酸的氧化性更强,C错误;
D.汽车尾气中含有CO、NO等多种污染物,已成为城市空气的主要污染源之一,D正确;
答案选D。
8、下列有关煤的叙述,错误的是
A.煤主要含碳及少量的氢、氮、硫、氧等元素
B.煤的干馏、液化都是化学变化
C.将煤气化后再燃烧可降低污染
D.煤充分燃烧转化为CO2气体,这个过程属于煤的气化
答案:D
解析:
A.煤是由有机物和少量无机物组成的复杂混合物,其组成以碳元素为主,还含有少量氢、氧、氮、硫等元素,故A正确;
B.煤的干馏是指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使之分解的过程,工业上也叫煤的焦化,属于化学变化;煤可以直接液化,使煤与氢气作用生成气体燃料,煤也可以间接液化,一般是先转化为一氧化碳和氢气,然后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甲醇等,也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
C.煤的气化是将煤转化为可燃性气体的过程,主要反应是碳与水蒸气反应生成水煤气等,故煤气化后再燃烧可降低污染,故C正确;
D.煤的气化是通过化学变化,使煤转化为气体燃料,如煤与不足量氧气反应制CO,又如煤与水蒸气制水煤气,故D错误;
答案为D。
多选题
9、为实现2060年前完成“碳中和”目标,已研究出CO2转化成有机物的多种反应,其中“原子经济性”最好的反应是原料中的原子全部转变成所需产物。
①6CO2+6H2O→光合作用C6H12O6+6O2
②CO2+CH4→△催化剂CH3COOH
③CO2+3H2→△催化剂CH3OH+H2O
④2CO2+6H2→一定条件CH2=CH2+4H2O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通过反应①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B.反应②的“原子经济性”最好
C.反应③生成的CH3OH有毒,该反应无应用价值
D.反应④是工业生产乙烯的主要方法
答案:CD
解析:
分析:
A.反应①6CO2+6H2O→光合作用C6H12O6+6O2,光能转化为化学能,故A正确;
B.反应②CO2+CH4→△催化剂CH3COOH中生成物只有1种,原子利用率100%,故B正确;
C.反应③生成的CH3OH有毒,甲醇是常见的基础化工原料,常用于精细化工,塑料等领域,故C错误;
D.工业生产乙烯的主要方法是石油的裂解,故D错误;
故选CD。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煤气化产生的水煤气可用于合成液态碳氢化合物和含氧有机物
B.石油的催化重整可以提高汽油等轻质油品质,也可以获得芳香烃
C.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是汽油不完全燃烧造成的
D.可燃冰、沼气、天然气中均含有甲烷
答案:BC
解析:
A.水煤气可以合成液态碳氢化合物和含氧有机物。比如:辛烷(液态化合物)和甲醇(含氧有机物),故A正确;
B.石油裂化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轻质液体燃料(汽油,煤油,柴油等)的产量,特别是提高汽油的产量,石油的催化重整可以获得芳香烃,故B错误;
C.汽油来自于石油,石油是由多种碳氢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即汽油是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不含N元素,机动车在行驶中烃类不完全燃烧,产生一氧化碳,汽车尾气排放的氮氧化物是在汽车发动机气缸内高温富氧环境下氮气和氧气的反应,不是汽油不完全燃烧造成的,故C错误;
D.可燃冰是CH4·8H2O、沼气、天然气主要成分都是甲烷,故D正确;
故答案为BC。
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金属钠露置在空气中最终会转化为Na2CO3
B.SO2可用于抑制酒类中细菌的生长,可在葡萄酒中微量添加
C.纳米碳酸钙(即碳酸钙的粒子直径是纳米级)是与胶体相似的分散系
D.植物秸秆发酵耐制沼气、玉米制乙醇、工业有机废弃物的再利用都涉及生物质能
答案:CD
解析:
A.钠在空气中依次生成氧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最终生成稳定的碳酸钠,故A正确;
B.二氧化硫具有杀菌防腐作用,所以二氧化硫可用于抑制酒类中细菌生长,可在葡萄酒中微量添加,故B正确;
C.纳米碳酸钙是纯净物,分散系是混合物,故C错误;
D.生物质能就是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贮存在生物质中的能量形式,它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植物秸秆发酵制沼气、玉米制乙醇,都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发生能量的转化,涉及生物质能,但不包括城市与工业有机废弃物的再利用,故D错误;
答案为CD。
12、环境污染已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威胁,下列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环境问题
造成环境问题的主要物质
A
酸雨
二氧化硫
B
白色污染
二氧化硅
C
温室效应
二氧化碳
D
臭氧层空洞
二氧化硫
A.AB.BC.CD.D
答案:BD
解析:
A.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遇到水能生成酸,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污染物,故A正确;
B. 形成白色污染的主要原因是聚乙烯材料的污染,不是二氧化硅,故B错误;
C. 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为二氧化碳,故C正确;
D. 导致臭氧空洞的物质主要是氟利昂,不是二氧化硫,故D错误;
故选BD。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锈钢是仅含铁、碳两种元素的铁合金
B.我国流通的硬币的材质是某种金属单质
C.日用铝制品表面覆盖着氧化膜,对内部金属起保护作用
D.镁合金的硬度和强度均高于纯镁
答案:CD
解析:
A.不锈钢中含有Fe、Cr、Ni、C等元素,A错误;
B.我国流通的硬币的材质是合金,而不是金属单质,B错误;
C.日用铝制品表面覆盖着氧化铝薄膜,由于非常致密,对内部金属起保护作用,C正确;
D.一般合金的硬度和强度要高于其成分金属,所以镁合金的硬度和强度均高于纯镁,D正确;
故答案为CD。
填空题
14、为除去粗盐中含有的可溶性杂质硫酸钠、氯化钙和氯化镁,某同学利用给定试剂NaOH溶液、BaCl2溶液、Na2CO3溶液和盐酸,设计了如图实验流程:
(1)操作a和操作b的名称依次是_______、_______。
(2)试剂①是_______。
(3)加入试剂②后,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
(4)加入盐酸的作用是_______。
答案:(1) 过滤 蒸发结晶
(2)BaCl2溶液
(3)Ca2++CO32-=CaCO3↓、Ba2++CO32-=BaCO3↓
(4)除去氢氧化钠、碳酸钠
解析:
分析:
粗盐中含有可溶性杂质硫酸钠、氯化钙和氯化镁,用氢氧化钠除氯化镁,用氯化钡除硫酸钠,用碳酸钠除氯化钙;用盐酸除氢氧化钠、碳酸钠,最后得到氯化钠溶液,蒸发结晶获得食盐晶体。
(1)
操作a是分离沉淀物和溶液,属于固液分离,操作a是过滤;操作b是从氯化钠溶液中获得食盐晶体,操作b是蒸发结晶。
(2)
用氢氧化钠除氯化镁,用氯化钡除硫酸钠,用碳酸钠除氯化钙;为了用碳酸钠除去氯化钙的同时除去过量的氯化钡,应该先加氯化钡,后加碳酸钠,所以试剂①是BaCl2溶液。
(3)
试剂②是碳酸钠,用碳酸钠除氯化钙和剩余的氯化钡,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a2++CO32-=CaCO3↓、Ba2++CO32-=BaCO3↓。
(4)
溶液C中含有氯化钠和剩余的氢氧化钠、碳酸钠,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加入盐酸的作用是除去氢氧化钠、碳酸钠。
15、石油的裂化
①定义:_______
②目的:_______
例如:十六烷的裂化_______
答案: 工业上在一定条件(加热、使用催化剂)下,把相对分子质量较大、沸点较高的烃断裂为相对分子质量较小、沸点较低的烃的方法,称为石油的裂化 为了提高轻质液体燃料的产量和质量 C16H34→Δ催化剂C8H18+C8H16
解析:
略
16、石油的催化裂化
(1)目的:提高_______的产量和质量。
(2)原理:用石油分馏产品中_______为原料,在加热、加压和催化剂存在下,使_______、_______的烃断裂为_______、_______的烃。催化裂化反应的产物为烷烃和烯烃。
例如:C16H34→C8H18+C8H16
(3)石油的催化裂化属于_______变化。
答案:(1)低沸点汽油等轻质油
(2) 沸点较高的馏分 相对分子质量较大 沸点较高 相对分子质量较小 沸点较低
(3)化学
解析:
(1)
石油的催化裂化是以石油分馏产品为原料,在加热、加压和催化剂存在下,使相对分子质量较大、沸点较高的烃断裂成相对分子质量较小、沸点较低的烃的过程,其目的是提高从石油中得到的低沸点汽油等轻质油的产量和质量,所以答案是:低沸点汽油等轻质油。
(2)
石油的催化裂化原理是用石油分馏产品中沸点较高的馏分为原料,在加热、加压和催化剂存在下,使相对分子质量较大、沸点较高的烃断裂为相对分子质量较小、沸点较低的烃,所以答案是:沸点较高的馏分;相对分子质量较大;沸点较高;相对分子质量较小;沸点较低。
(3)
石油的催化裂化生成了新物质(烷烃和烯烃),属于化学变化,所以答案是:化学。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