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人教版高中语文尚贤教案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0346015 上传时间:2025-05-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0.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语文尚贤教案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尚贤教案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课《尚贤》 教学目标: 掌握文中的出现的常用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能翻译课文。 理解墨子“尚贤事能”的思想并思考其对现实的指导意义。 学习墨子散文从不同方面层层推进进行说理的方法。 学习本文用事例和比喻说理的方法。 教学重点: 重点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 理解“尚贤事能”的思想及对现实的指导意义。 把握墨氏议论文的特点。 教学思路: 注重文言词句的归纳整理和迁移运用。 注重对层层深入的论说方法的把握。 注重对“尚贤”现实意义的探究。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故事导入) 先说一个故事:管仲和鲍叔牙是一对好朋友,他们分别辅佐齐襄公的两个弟弟公子纠和公子小白。为避国难,他们逃出齐国分别到了鲁国和莒国,后齐国内乱,国君被杀,伺机而动的两公子俱连夜回国。鲁国发兵送公子纠回国,并派管仲带兵堵截公子小白,管促一箭射中小白带钩,小白倒地装死,管仲派人回鲁国报捷,鲁国于是慢慢地送公子纠回国,过了六天才到,这时小白已兼程赶回齐国,成为国君,是为齐桓公。后为齐桓公发兵攻打鲁国,鲁军大败,鲍叔牙给鲁侯写了一封信,信中写道,公子纠为齐君兄弟,齐君不忍杀他,请鲁国自己杀他,公子纠老师管仲是齐君的仇人,请把管仲送到齐国,剁成肉泥。鲁人害怕遵照执行,齐桓公要杀管仲,鲍叔牙劝说,臣幸运地跟从君子,君上成了国君,如果只想治理好齐国,有我和高奚就够了,如果君上想成就霸业,那么非管仲不可。管仲到哪个国家,哪个国家就强盛,不可以失去他。桓公听从他的建议,假装杀仇人,把管仲接到齐国。桓公和管仲谈论霸王之术,大喜过望,以其为大夫,委以政事。管仲进行改革,一时齐国大治。 但是在古代,象齐桓公这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并不多,而且,统治者常拥有世袭特权,他们常依据自己的喜好来提拔或罢免官员,出身社会下层的人即使是德才兼备,也往往受到压制,所以墨子的“尚贤”的主张在当时产生了重要影响,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朗读课文,文本解读 第一段 释义并翻译 者:第一个:用在“今”“昔”等表示时间的词语后面,表示:“………的时候”,第二个:……的人 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治:治理得好,太平 本:从根本上 是其故何也:宾语前置 在:在于 事:让……做官(任用) 将:就 众贤:使贤众,使动用法 朗读指导 排比句应读出气势来 重点词语应重读,如:皆欲国家之富 本失其所欲,得其所恶 不能尚贤事能为政也 将在于众贤而已。 翻译指导: 是故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 (所以国家拥有的德才兼备的士众多,国家就会治理得好) 概括本段内容: 找出中心句 理清思路:“王公大人失其所欲”在于“不能尚贤事能” “大人之务,将在于众贤” 。 概括段意:从反面论证“尚贤事能”的重要性。 论证方法:举王公大人治国的例子来说理。 第二段 1.释义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术:方法 奈何:怎么办 2.归纳本段作用:承上启下,过渡段。 释义并翻译 富:使……富有(形容词使动用法) 贵:使……高贵(形容词使动用法) 将:才 厚:纯厚 乎:在(介) 辩:有口才 道术:治国方法 固:本来就是(副词兼有判断作用) 珍:比喻人才 佐:辅佐的臣子 然后:这样……才(含义:接着某种动作或情况后) 尚贤事能:事:让……做官(任用) 众贤:使贤众,使动用法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奈何:怎么办 第三段 朗读指导:排比句读出气势 可得而从也“加点字重读,以示强调。 “此固…………”语速稍快,“固”重读。 翻译指导: 况又有贤良之士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者乎。 概括本段内容: 用文中的句子简答: 众贤之术在于:“富之贵之 敬之誉之。”(即尚贤事能)换言之,“尚贤事能”可以使“国之良士”“得而众也” 概括段意: 使国家贤士增多的方法“尚贤事能”。 3)思路:使善射御之人增多的方法 使国家贤士增多的方法(顺势推进) 规律探究 墨子的文章逻辑严密,结构严谨。可以说我国古代严格意义上的议论文就是从墨子开始的。我们回顾一下《兼爱》一文中的写作内容和思路:先提出问题,说天下之害,再解决问题,从正反两方面说“兼相爱”之利,不“兼相爱”之祸,最后解决问题。“兼相爱”可以做到,“上以为政,士以为行”。其实,就是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九个字上面做文章,那么今天我们学习的前三段与中心论点有何关联呢? 讨论:本文中心论点是什么? 1—3段与中心论点的关系: 明确:“夫尚贤者 ,政之本也。”----------中心论点 第1段从反面,3段从正面论证了“尚贤事能”的重要性,必要性,阐述了“为什么”的问题。 概括第一段内容: (1)概括段意:从反面论证“尚贤事能”的重要性。 (2)论证方法:举王公大人治国的例子来说理。 本文中心论点是什么? “夫尚贤者 ,政之本也。” (4)归纳第二段作用:承上启下,过渡段。 (5)概括第三段内容:使国家贤士增多的方法“尚贤事能”。 (6)概括第四段内容:“尚贤事能”的效果。 (7)概括第三段内容:“尚贤事能”的具体做法。 (8)概括第三段内容:重申“尚贤事能”是国家政治的根本。 第二课时 讲读第4段 不义不富,不义不贵,不义不亲,不义不近(富、贵、亲、近:使动用法) 今上举义不辟贫贱(辟:通“避”) 逮至远鄙郊外之臣、门庭庶子、国中之众、四鄙之萌人闻之(逮:等到。鄙:边邑。国:国都。萌:通“氓”) 上之所以使下者(所以:……的方法) 谨上为凿一门(谨:通“仅”。上:名词做状语) 则上得要也(要:要领) 第五段 列德而尚贤(德、贤:形容词做名词) 任之以事(状语后置句) 断予之令(断:决断) 举三者授之贤者(举:拿。者:用在数词后面,译为“……个方面”“……样东西”“……件事情”。) 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以:按照。殿:确定。) 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举、下:使动用法) 此若言之谓也(宾语前置句) 禹举益於阴方之中(状语后置句) 莫不敬惧而施(施:通“惕”) 美章而恶不生(章:通“彰”) 则由得士也(由:由于) 第六段 贤士不可不举(宾语前置句) 尚欲祖述尧舜禹汤之道(尚:通“倘”。道:学术或行为) 二、规律探究 1、墨子的文章逻辑严密,结构严谨。可以说我国古代严格意义上的议论文就是从墨子开始的。 2、在说理的过程中,巧妙运用生动的比喻和大量的排比句。 3、运用推理和举例的方法说理,透辟有力。 三、讨论:墨子提出“尚贤者,政之本也”,并建议“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 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试结合当时历史背景,谈谈他这一政治主张的现实合理性。 四、作业布置: 1、思考:尊重人才有什么现实意义。 合作探究 任务:结合文章内容,找出每一段关键词语,把握作者观点并理解 (1):反面论证“尚贤”的重要性。( 为什么 ) (2~3):正面论证得“众贤”的方法。(怎么样) (4~5):举例阐述尚贤原则。 (怎么样) (6):结论:尚贤,政之本也。(中心论点) 行文思路: 现象:王公大臣失其所欲,得其所恶。 原因:不能尚贤事能。 结论:尚贤能事。 方法: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爵高禄厚政令。 原则:大—尚贤事能 小—不分贵贱 任人为贤 中心论点:尚贤者,政之本也。 拓展(学生畅所欲言,言之成理即可) 1. 墨子提出“尚贤者,政之本也” ,并建议“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 “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 ,试谈谈墨子这一主张在我们当今有何借鉴意义。(灵活设计) 2.班级内如何践行这一思想。 作业布置: 课外预习4、5段,掌握重点实词虚词,准备翻译。 思考:尊重人才有什么现实意义。 附:板书设计 (1段):“大人之务,将在于众贤而已。”(从反面论证) (2段)承上启下 (3段)“富之贵之,敬之誉之”(尚贤事能) 可使贤士“得而众”(从正面论证) (4段):进一步举先王之例阐述尚贤事能的社会意义。 (5段):以古代圣王为例,阐述尚贤事能的原则 方法。 为什么要尚贤事能 中心论点:夫尚贤者,政之本也 如何尚贤事能 5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