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名师押题1·2(高中语文).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0346010 上传时间:2025-05-2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2.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名师押题1·2(高中语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名师押题1·2(高中语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 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精品名师押题卷一 (高级中学)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总计45分) 1.作文教学包括指导课、观察课、批改课、写作课以及( )。 A.讲授课 B.讨论课 C.复习课 D.评讲课 2.阅读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师引导学生梳理豪放词的发展脉络。下列作品中开豪放词先河的一项是( )。 A.《桂枝香》(登临送目) B.《踏莎行》(候馆梅残) C.《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D.《雨霖铃》(寒蝉凄切) 3.人教材必修一第三单元的选文为《记念刘和珍君》《小狗包弟》《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讲演》。教师向学生推荐其他写人记事散文,适合的一项是( )。 A.夏衍《包身工》 B.老舍《想北平》 C.蒙田《热爱生命》 D.汪曾祺《金岳霖先生》 4.《左传》和《国语》的区别是( )。 A.《左传》侧重于记事,《国语》侧重于记言。 B.《左传》多为零碎的片段史料,《国语》系统完整。 C.《左传》是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国语》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D.《左传》的作者是左丘明,《国语》的作者是刘向。 5.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规定,以下对评价的基本原则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评价要充分发挥诊断、激励和发展的功能。 B.评价要提倡“评价主体多元化”。 C.评价应以课程目标为基准,面向全体教师。 D.评价应根据不同的情况综合采用不同的方式。 6.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鞭苔虎视耽耽媲美推本朔源 B.霰雪削足适履罪愆持才傲物 C.弹劾插科打浑斫伤街头巷隅 D.拖沓歃血为盟诤友觥筹交错 7.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次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 )。 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 B.综合课程理论 C.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D.实用主义课程理论 8.填入括号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有关科学实践中,没有使用( )的仪器,经过( )的调查,进行( )的论证,往往很难得出正确的结论。 A.周密、严密、细密 B.精密、周密、严密 C.精密、周密、细密 D.细密、严密、周密 9.《仁学》一书,是我国近代史上的重要著作。它的作者是( )。 A.严复 B.康有为 C.梁启超 D.谭嗣同 10.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除要求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外,还要求具有一定的( )。 A.交往能力 B.研究能力 C.管理能力 D.学习能力 1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为迎接WTO后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的国际竞争的挑战,上海举办了首届人力资源管理高级研修班。 B.他的父母都是中学教员,他母亲就在他的母校江南二中任教,这次千里迢迢地作为校方代表也赶到北京来了。 C.全球化经营已成为当今大公司的发展战略,而企业兼并则是它们调整经济结构和生产布局的重要手段。 D.经过紧张军训的同学们,都一个一个很快进入梦乡。 12.教师在总结“焉”字的用法,下列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语气词,作词尾,相当于“然”,译为“……的样子”“……地”。 B.未知生。焉知死:代词,意思是“哪里,怎么”。 C.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兼词,相当于“于何”,译为“在哪里”“从哪里”等。 D.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句末语气词,可译为“了,啊,呢”。 13.老师在上课时发现学生精力不集中,他可以采取下列哪个措施来使学生集中精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 A.利用DVD,视频播放一些引人注目的、有趣的影片。 B.讲幽默笑话,活跃课堂气氛。 C.训斥学生不遵守课堂纪律。 D.认为是学生习惯问题,继续保持原来的讲课方式。 14.林黛玉初进贾府,贾母问所念何书,林说:“只刚念了《四书》。”后来宝玉问到的时候,她却说:“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对此,有些学生不太明白,下列哪项能理清学生心中的疑惑?( ) A.林黛玉与贾宝玉本来就是心有灵犀,无须多说双方都心知肚明。 B.古人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先前的回答已是失误,后来便改过口来了。 C.林黛玉害怕贾宝玉,不敢说自己学过什么书。 D.林黛玉早就知道贾宝玉才学甚高,自叹不如所以只说没读什么书。 15.“‘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是诗人直抒胸臆、表白心志的诗句,课文里类似的诗句还有一些,试把它们找出来。再以它们为线索,说说诗里写了哪些内容。”——这一课后练习题的设计意图是( )。 A.抓住关键语句,较为深入地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B.注意这首诗句式上的特点。 C.初步了解这首诗在创作手法上的特点。 D.让学生品味诗歌语言的魅力。 二、案例分析题(3题,16题20分,17题8分,18题12分,合计40分) 16.下面是一位教师在实施《荷塘月色》教学时的开头导入环节,试针对此设计作出评析。 教师:我们对朱自清这个名字并不陌生,初中时学过他的什么散文名篇?是的,朱自清是一位散文大家,同学们对他的生平经历还知道些什么?(以上答问可灵活掌握,以下教师简述) 教师:是的,朱自清先生由一位小资产阶级出身的知识分子锻炼成长为“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的著名诗人、作家、学者,经历了艰难曲折的道路。今天学习他的代表作品《荷塘月色》,从中又看到他在大革命失败的日子悲愤彷徨的复杂心情和了解他为什么要在对美好景物的描摹中排遣哀愁的原委。当然,教学重点应放在:作品结构、语言、技法的分析理解上,从而认识本文主旨。(播放录音或教师表情朗读) 17.下面是一封求职信的主要内容,其中有四处用词不当,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日前惠顾你社网站,得知招聘编辑的信息,我决定应聘。我是广天学院新闻专业2015届本科毕业生,学习成绩优秀,身体健康,表达能力强。现寄上我的相关资料,如有意向,可尽快与我洽谈。 (1)将( )改为( ); (2)将( )改为( ); (3)将( )改为( ); (4)将( )改为( )。 18.下面是某老师的观摩课《中国建筑的特征》的教学过程;请你根据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对其教学内容的定位、其中的某一教学环节的不当之处分别进行评析。 ①让学生不看文本,“独立思考”中国建筑的特征。 ②快速从课文中找答案,要求学生快速记住这些特征。 ③让学生“推荐”男女生各一人,进行上述特征的默写比赛(写到黑板上)。 ④学习文中的几个词语(“用一分钟看课文注释”)。 ⑤出示本课的定向目标:学习事理说明文的说明方法;读懂课文,会说、会写、会用。 ⑥鼓励学生用一分钟记住文中的举例。 ⑦让学生“说一遍”上述例子。 ⑧让学生把全文阅读一遍(达到了“懂”的目标)。 ⑨让学生将“中国建筑的特征”相互大声说一遍(达到了“会说”的目标)。 ⑩因时间关系,将“会写”目标改为课后作业,进入“会用”学习阶段;指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继承与发扬建筑传统风格的实例,即达到“会用“的目标。 三、教学设计题(3题,19题20分,20题20分,21题25分,合计65分) 阅读本文材料和具体要求,完成第19-20题。 烛之武退秦师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选自《左传》) 单元介绍:《烛之武退秦师》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1第二单元中的一课,该单元学习古代记叙散文。 19.请对烛之武这个人物性格的进行分析评价。 20.根据以上材料,确定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 21.依据教学目标设计本篇课文的教学过程,简要说明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 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精品名师押题卷二 (高级中学)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 1.意象的运用自然因人、物、时、情的不同而不同。总体观之,营构意象的方法可分为三类:赋、比、兴。以下用到了“赋”的方法的一项是( ) A.我是你额上破旧的老水车。 B.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C.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月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D.总得叫大车装个够,它横竖不说一句话,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它把头沉重地垂下。 2.以下对批注教学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批注法确实是一种遵循阅读教学规律,唤醒学生主体意识、个性意识的学习方法。 B.在有限的教学时间中,无法体现学生阅读的“个性化”。 C.批注式阅读使读、思、写有机结合。 D.批注式阅读,直入文本,少有迂回,让师生始终坚守“文本意识”。 3.老师在对下列各句中的“之”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吾道一以贯之②夫子之道③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④可谓仁之方也已 ⑤敝之而无憾⑥愿闻子之志⑦老者安之⑧与师言之道与⑨又相之 A.①⑤/②④⑥⑧③/⑦⑨ B.①⑤/②④⑥⑧/③⑦⑨ C.①⑤/②④⑥⑧/③/⑦⑨ D.①⑤/②④⑥/⑧③/⑦⑨ 4.学生主体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 ) A.任务 B.条件 C.途径 D.结果 5.孔子所说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止”,从教师的角度可以理解为( ) A.走路身体一定要端正。 B.对学生下命令一定要正确。 C.教师自己以身作则,其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 D.自己做好了,不要教育学生,学生自然会学好。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国际人口流动更加频繁,推动全球人力、资本、信息等生产要素的加速流动、优化。 B.有氧运动是以增强有氧代谢能力为目的的耐力性运动,它可以有效地锻炼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吸收、输送氧气。 C.许多水果都有药用功效,如柠檬中含有柠檬酸、柠檬多酚及维生素C等成分就具有很强的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D.让老百姓吃饱、吃好、吃得安全,永远是农业发展的根本任务,它并不随着农业自身发展阶段的变化而变化。 7.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主流是( ) A.古典主义文学 B.巴洛克文学 C.人文主义文学 D.浪漫主义文学 8.语文新课程的基本追求是( ) A.语文的规范掌握 B.回归生活世界 C.语法知识的正确应用 D.能够准确、生动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9.下列对“三主四式导读法”的“三主”的指导思想描述错误的是( ) A.以教师为主导 B.以学生为主体 C.以训练为主线 D.以教材为主题 10.文学史上的四大吝啬鬼不包括( ) A.葛朗台 B.梅菲斯托 C.阿巴贡 D.夏洛克 11.对于《过秦论》一文“过秦”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从秦边境路过 B.指出秦的过失 C.秦的过失 D.从中间经过秦 12.我国诗人被称为“七绝圣手”的是( ) A.王之涣 B.王昌龄 C.孟浩然 D.岑参 13.李密在《陈情表》开头写到“生孩六月,慈父见背”,有学生说李密写错了,这个地方的“孩”字应该改成“臣”字,与前文的“臣以险衅,夙遭闵凶”保持一致。下列老师评价最能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一项是( ) A.看书比较认真,但思考不够深入,再想想这个地方为什么用“孩”字? B.这个问题很好,其他同学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疑问啊? C.结合本文的写作目的,能说说“孩”与“臣”哪个字更能感动晋武帝吗? D.有自己的见解,值得表扬,希望其他同学能向他多多学习。 1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神话产生在文字发明以前。神话中充满了丰富的想象,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 B.《楚辞》为西汉刘向所辑,收有屈原、宋玉写的赋,因具楚地方言,故称《楚辞》,对后代文学创作有深远的影响。 C.汉赋是汉代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形式,它是一种诗化的小说。 D.《孔雀东南飞》是中国古代杰出的长篇叙事诗,叙述了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是汉乐府叙事诗发展的高峰。 15.在学习苏轼的《赤壁赋》时,有如下的一份板书,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景 情 理 古今对此生悲 乐 客三悲 人生苦短生悲 虚无主义 失意 自然风物 不可骤得生悲 消极人生观 悲 历史人文 何羡论 豁达宇宙观 主二论 共适论 和人生观 超脱 喜 A.该板书将课文的条理勾勒得一览无余,便于学生梳理课文内容。 B.架构虽好,但就内容而言远高于当下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不利于组织教学。 C.由此可知,教师在备课方面是下了很大功夫的,相信课会讲得更好。 D.由板书可知,整节课容量大,节奏快,需要学生在课前做好充分的预习。 二、案例分析题(2题,16题20分,17题20分,合计40分) 16.阅读下面一段资料,回答(1)~(2)题。 下面是某一学校“集体备课”的要求: ①每个备课组利用假期提前将下学期所教内容按单元或专题分配到每个人并形成电子备课稿,统一存在校园网“集体备课”专栏的年级学科备课组文档中。 ②电子文稿新授课原则上应包括以下三块内容:复习导入(5分钟左右)、讲授新课(25分钟左右)、深化训练(15分钟左右)。 ③每位教师每周按照教学进度按时完成自备教案。 问题: (1)你认为这个学校关于集体备课的要求合理吗? (2)你认为“集体备课”有哪些优劣?怎样整合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较好? 17.阅读下面的学生作文,回答(1)(2)两题。 笑对失败 ①人生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每个人都必然经历过失败。失败了,并不意味你是一个失败者,而在失败面前,至少有三种人: ②一种人,遭受了失败的打击,从此一厥不振,成为让失败一次性打垮的懦夫,这是无勇无智者。 ③一种人,遭受失败的打击,并不知反省自己,总结经验,但凭一腔热血,勇往直前。这种人,往往事倍功半,即便成功,亦常如昙花一现。这是有勇而无智者。 ④另一种人,遭受失败的打击后,能够审时度势,调整自我,在时机和实力兼备的情况下再度出击,卷土从来。这种人属于智勇双全者,成功常常降临在他们头上。 ⑤面对纷繁复杂的人生世界,你的目光会集中在哪里?但是无论如何,请别将你的目光集中在失败身上,那只会让你紧锁眉头。既然这样,不如让我们对着失败开怀大笑吧! ⑥想想看,皱眉需要牵动72块肌肉,而微笑只需要14块啊!上帝待人还真是不薄,因为只有人才会笑,只有人才会随时开怀大笑。我也具备笑的天赋,从今往后,我要培养笑的习惯。 ⑦飞人乔丹曾说过:“当别人看不起你的时候,一定要相信自己,对自己说‘我能行’;当别人都很崇拜你的时候,你一定不要把自己放在眼里。”是的,微笑着面对失败的人,失去的只是自己的烦恼,赢得的则是整个世界。我们不仅要笑对失败,对待成功更要一笑置之。 ⑧20世纪最伟大的励志成功大师拿破仑•希尔在他总结的十七条成功法则中,有一条就是“笑对失败”。拿破仑•希尔深信,“失败”是大自然对人类的严格考验,它借此烧掉人们心中的残渣,使人类这块“金属”因此而且变得更加纯净。他忠告道:“命运之轮在不断地旋转,如果它今天带给我们的是悲哀,明天它将为我们带来喜悦”。 ⑨《圣经》里也有一段祯言:“你若在患难之日胆怯,你的力量就要变得微不足道。”世界上没有永远的冬天,也没有永远的失败;忘记苦难,笑对失败,则快乐常在。 ⑩朋友,在艰难和不幸的日子里,请保持斗志、信心和忍耐,让你的嘴巴向上扬一扬。因为成功的秘诀就是“笑对失败”。 (1)请找出第②段和第⑨段中的两个错别字以及第⑧段中的一处病句,并分别修改。(8分) 错别字甲( ),修改为( ) 错别字乙( ),修改为( ) 病句: 修改: (2)分析文章结构,对本文进行简要评析。(12分) 三、教学设计题(3题,19题20分,20题20分,21题25分,合计65分) 阅读本文材料和具体要求,完成第19-20题。 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单元导语:本单元教学古代议论性散文。文言文阅读教学,重点应放在理解文言常用词语和句式上,放在熟读背诵课文上,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积累语言材料,形成一定的语感。本单元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质疑解难的能力。 19.据文意,在孟子看来,行王道必须具备哪两个条件?请简要分析。 20.根据以上材料,确定本篇课文的教学目的。 21.依据教学目标设计本篇课文的教学课程(任选一个课时)。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 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精品名师押题卷一 (高级中学)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D 2.【答案】D解析:苏轼词开豪放一派,他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是一首豪放词,其余三项均为婉约词。 3.【答案】D解析:A项《包身工》是报告文学;B项《想北平》是一篇抒发情感的小品文;C项《热爱生命》是随笔。 4.【答案】A解析:B项,《国语》多为零碎的片段史料,《左传》系统完整;C项,《国语》是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D项,相传《左传》和《国语》的作者都是左丘明。 5.【答案】C解析:课程目标是评价的基准,语文课程评价要根据总目标和分类目标,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在保证达成基本目标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不同兴趣、不同表现和不同学习需要。评价要有利于鼓励学生对课程的自主选择,促进每个学生的的健康发展,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化要求,采用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 6.【答案】D解析:A苔——笞,耽——眈,朔——溯;B持——恃;C浑——诨。 7.【答案】C 8.【答案】B 9.【答案】D 10.【答案】B解析:教师不仅要有所教学科的专业素养,还要有教育专业素养。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包括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和一定的研究能力。因此,正确答案选B。 11.【答案】C解析:A项,成分残缺,在“迎接”后面补“加入”;B项,语序不当,“千里迢迢”应放在“赶到”之前;D项,语序不当,“都”移至“一个一个”之后。 12.【答案】D解析:D句中“焉”作为句中语气词,表示停顿,相当于“也”。 13.【答案】B 14.【答案】B解析:林黛玉初进贾府,刚刚认识贾宝玉,还说不上双方都心知肚明,所以A项错误;C项林黛玉害怕贾宝玉并没有什么根据;D项属于无中生有。 15.【答案】A 二、案例分析题 16.【参考答案】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要“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做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对于文学作品鉴赏,强调“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在阅读之初,向学生适当提供一些背景信息,将有利于学生主动阅读。不过,必须注意教师的指导不能取代学生的自主阅读。 上述案例中的教师,在散文鉴赏教学之初,就简单化的将相关的背景信息尤其是带有明显态度倾向性的结论性意见直接传递给学生,将对学生的积极阅读及独特感受体验的获得产生极大的干扰及制约,是不可取的。 17.【参考答案】 (1)“惠顾”改为“浏览”; (2)“你”改为“贵”; (3)“可”改为“请”; (4)“洽谈”改为“联系”。 18.【参考答案】 (1)教学内容定位不当:如轻视了课文的“文”而侧重于课文承载的“内容”(即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语文”学习目标;或从教学目标的恰当、具体(操作性强)角度分析。 (2)教学环节不当之处:如⑥、⑦重复,说的环节要求不具体等;指出一处,言之有理即可。 三、教学设计题 19.【参考答案】 ①能言善辩,智力过人;②深明大义,顾全大局;③不计恩怨,热爱祖国。结合文本分析略。 20.【参考答案】 【教学目标】 (1)掌握、积累本课重要词语与语法现象。譬如:古今异义词、多义词、词类活用等。 (2)整体把握文章大意,学会用填写关键词法概括文意。 (3)通过用加点词语境义填写成语的方法,了解古今汉语的联系,增强对古汉语的领悟力。学会评点式读书法,尝试读写结合,古为今用。 (4)感受烛之武以国事为重,勇于担当的精神。 21.【参考答案】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春秋是礼崩乐坏的动荡时期,各诸侯国为了自己的利益,翻云覆雨;秦晋之好,转眼间顿为敌国。同学们知道,在大军压境、国家危如累卵的时候,以自己超卓的胆识,只身说退强大敌军的故事吗?知道侵略者和被侵略者转眼之间成为盟友,而盟友之间则差点发生战争的原因吗?那就让我们走进《烛之武退秦师》,感受一下春秋时期那刀光剑影,欣赏那惊心动魄的唇枪舌剑吧。 (二)检查预习 1.让学生提出在预习中发现的问题,师生共同择要挑出学生难以解决的问题作为重点学习。 2.字词积累:大屏幕投影,学生回答,教师点拨学生相互补充。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说说与现代汉语意义上区别。 越国以鄙远且贰于楚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行李之往来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2)解释下列加点词,了解其活用类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既东封郑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因人之力而敝之 (3)比较辨析下列虚词意思。 其:以其无礼于晋君知其难也吾其还也 以:以其无礼于晋越国以鄙远焉用亡郑以陪邻 焉:焉用亡郑以陪邻将焉取之朝济而夕设版焉 (4)指出下列句式的特点。 以其无礼于晋晋军函陵是寡人之过也夫晋,何厌之有 活学活用: 请以下列加点词在本句中的意思填写成语。 且贰于楚也(忠贞不贰) 因人之力而敝之(胜之不武) 朝济而夕设版焉(朝令夕改;同舟共济) 夫晋,何厌之有(学而不厌) 是寡人之过也(闻过则喜) (积累固然重要,但整合能收举一反三之效。成语是古代汉语的活化石,通过给加点词组合成语来学习,学生趣味盎然,教师也可借此了解学生掌握成语程度,是学习具有针对性。) (三)通读感知,分析说理艺术,概括文意。 1.反复诵读,感知内容。 (1)先让四个学生分别读四段内容,然后请学生评点,教师点拨。 (2)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烛之武说秦伯的语气。再请一生品读,并让学生指出这番说辞中语气有无变化,读的有无变化,读得是否正确。再请一生朗读,感受其委婉语气及其跌宕起伏。 2.综合全文,在空格处填写一个最恰当的字予以评价。 秦晋征讨郑国,其理可谓( )矣;强敌大军压境,其势可谓( )矣;烛之武见危受命,其情可谓( )矣;一番说辞力挽狂澜,其言可谓( )矣;秦伯背盟结盟,其行可谓( )矣;晋文果断撤军,其人可谓( )矣。翻云覆雨敌我互换,其因皆为( )矣。 参考答案:谬,危,义,妙,滑,智,利(意思对即可) (四)合作探究 读了这篇文章,同学们能否从中获得一点启示。(提示:可从事情因果关系、盟友与利益、说理艺术等方面考虑)任选一个话题,写一段不少于200字的短文,阐明你的观点。可以互相讨论,选择一人在班上交流。(这一环节视课堂教学时间而定,也可放到课外完成)。 学生讨论后提出诸多话题,最后大多数学生认为以下几个话题较好。①意料之外与情理之中。②没有永远的盟友,只有永远的利益。③有理还得有礼(或“有话好好说”) (五)作业 1.课外延伸阅读《秦晋崤之战》。 2.以“谈《烛之武退秦师》的写作艺术”为题,写一篇探究性文章。字数不限。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 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精品名师押题卷二 (高级中学)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C解析:AB用到的是“比”;D用到的是“兴”。 2.【答案】A解析:批注式阅读让学生就如唐代的韩愈一样“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培养出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在有限的教学时间中一样可以把学生阅读的个性化体现出来。 3.【答案】C解析:①⑤的“之”都是代词,代事物;②④⑥⑧的“之”都作助词,相当于“的”;③的“之”作结构助词,加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⑦⑨的“之”都作代词,代人物。 4.【答案】B解析:作为教育对象的学生是学习者,是受教育者。没有个体主动积极地参与,没有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的主动发展是很难实现的,所以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是教育成功的条件和保证。 5.【答案】C解析:“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止。”出自《论语·子路》,意思是在位者本身言行正当,即使不发号施令,百姓也会跟着行动;在位者本身言行不正,即使发号施令,百姓也不会服从。从教师的角度理解为教师自己以身作则,其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 6.【答案】D解析:A项“推动……优化”搭配不当;B项句式杂糅,当为“它可以有效地锻炼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使之能更好地吸收、输送氧气”;C项成分残缺,在“含有”后加“的”字。 7.【答案】C 8.【答案】B解析:新课程提倡学生回归自然,回归生活世界。 9.【答案】D 10.【答案】B 11.【答案】B解析:贾谊在本篇中指出了秦的过失,论是一种文体,过秦就是指出秦的过失。 12.【答案】B 13.【答案】C解析:C项能直接让学生设身处地地站在李密的立场去思考,去结合时代背景分析。 14.【答案】C解析:汉赋是一种诗化的散文。 15.【答案】B 二、案例分析题 16.【参考答案】 (1)要求基本合理,分析只要理由充分即可。 (2)集体备课优势在于“集体共创、资源共享、交流反思”,劣势在于容易掩盖教师个人个性或教师照搬共案不负责任,怎样整合只要理由充分即可。 17.【参考答案】 (1)错别字甲(厥),修改为(蹶) 错别字乙(祯),修改为(箴) 病句:拿破仑•希尔深信,“失败”是大自然对人类的严格考验,它借此烧掉人们心中的残渣,使人类这块“金属”因此而且变得更加纯净。 修改:拿破仑•希尔深信,“失败”是大自然对人类的严格考验,它借此烧掉人们心中的残渣,使人类这块“金属”因此变得更加纯净。 (2)这是一篇思路清晰、立意深刻的论述性散文,开头通过“三种人”在面对失败的不同表现,引出“笑对失败”的主题思想;中间,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相结合,使主题更加深入人心;结尾画龙点睛,深化主题。语言简洁明快、质朴自然,行文流畅。 三、教学设计题 19.【参考答案】 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和大力发展文化教育。分析略。 20.【参考答案】 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掌握重要的文言基础知识 2.深入理解孟子的民本思想和施仁政、行王道的政治主张。 3.了解《孟子》一书的特点。 21.【参考答案】 课文分三课时讲解,以第一课时为例说明此文的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教师列举以下言论,让学生辨出哪些是孟子的,那些不是。学生不知道的,由教师说出,学生不理解的,教师作简要解说。 1.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佛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 2.域民不以封建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 3.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的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 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5.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孔子) 6.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孟子) 7.庖有鱼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殍。(孟子) 8.人性之善,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孟子) 9.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 10.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 二、由孟子的言论导入新课,板书《孟子》及课题注:教师板书课题时,可以不将“寡”之写全,略去一“刀”,引起学生的注意。待学生发现后,由老师补充并作强调。 三、抽学生谈有关孟子的基本情况,教师引导其他学生补充,并择其要者板书。(教师资料储备)孟子(约前372-前289)名柯,字子舆,战国中期邹(今山东邹县)人,先秦著名思想家,儒家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之一。孟子的地位在宋代以前并不是很高,自中唐的韩愈著《原道》,把孟子列为先秦儒家中唯一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开始,出现了一个孟子的“升格运动”,孟子其人其书的地位逐渐上升。北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孟子》一书首次被列入科举考试科目之中,之后《孟子》一书被升格为儒家经典,南宋朱熹又把《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为“四书”,其实际地位更在“五经”之上。元朝至顺元年(1330)年,孟子被追封为“亚圣公”,以后就成为“亚圣”,地位仅此于孔子。孟子的思想学说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尤其对宋明理学影响更巨,宋代以后常把孔子思想和孟子思想并称为“孔孟之道”。据说,孟子三岁丧父,孟母艰辛地将他抚养成人,孟母管束甚严,其“迁地教子”、“断机杼”等故事,虽不一定可靠,但成为千古美谈,是后世母教之典范。 四、听录音朗读,注意字音、断句,把握语感。听完以后,师生一起强调个别汉字的读音,如“谷不可胜食”“养生丧死无憾也”“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然而不王者”句中加线的文字。 五、师生一起探讨文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及用法。 例句: 1.河内凶,则移其名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2.邻国之名不加少,寡人之名不加多。 3.王好战,请以战喻 4.冰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5.王知如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6.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7.斧斤以时入山林。 8.五亩之宅,数之以桑。 9.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10.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与道路矣。 11.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12.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矣。 六、作业布置:继续读课文,勾画文中的疑难问题。 6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