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编号:__________
《读读童话故事》教案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
老师: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日期: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读读童话故事》教案
目录
一、教学内容
1.1 童话故事的基本概念
1.2 童话故事的特点与价值
1.3 童话故事的分类与选取
二、教学目标
2.1 知识与技能目标
2.2 过程与方法目标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3.1 教学难点
3.2 教学重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4.1 教具准备
4.2 学具准备
五、教学过程
5.1 导入环节
5.2 新课教授环节
5.3 互动环节
5.4 巩固环节
六、板书设计
6.1 板书内容设计
6.2 板书形式设计
七、作业设计
7.1 作业类型
7.2 作业内容
7.3 作业要求与评价
八、课后反思
8.1 教学效果反思
8.2 教学方法反思
8.3 教学内容反思
九、拓展及延伸
9.1 童话故事相关活动
9.2 推荐童话故事书目
9.3 家庭亲子阅读建议
教案如下:
一、教学内容
童话故事是儿童文学的一种,是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夸张、象征手段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知识教育、思想教育、审美教育的一种文学体裁。童话故事的基本结构特点是:丰富的想象、幻想、夸张;浅显生动,富于幻想和夸张,多作拟人化描写,以适合儿童心理的方式反映自然和人生,达到教育的目的。
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童话故事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能够自主阅读童话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教学难点:童话故事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教学重点:童话故事的基本结构特点和阅读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童话故事书籍。
学具准备: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
通过向学生展示一组童话故事插图,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这些图片是什么故事吗?它们有什么特点?从而引出童话故事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新课教授环节
讲解童话故事的基本概念,通过举例说明童话故事的特点,如丰富的想象、幻想、夸张等,引导学生理解童话故事的魅力。
3. 互动环节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童话故事进行阅读,讨论该故事的特点,然后进行分享,互相交流学习。
4. 巩固环节
教师出示一组童话故事书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本进行阅读,边读边画出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以此来巩固对童话故事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
板书内容设计:童话故事的特点
丰富的想象
幻想与夸张
拟人化描写
板书形式设计:采用列表形式,简洁明了。
七、作业设计
1. 作业类型:阅读童话故事,写一篇读后感。
2. 作业内容:选择一本自己喜欢的童话故事进行阅读,并写一篇读后感,内容包括故事的主要内容、人物特点、自己的感受等。
八、课后反思
教师在课后应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的反馈如何,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教学内容是否合适,以便于改进教学。
九、拓展及延伸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童话故事相关活动,如角色扮演、故事接龙等,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还可以向学生推荐童话故事书目,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同时,鼓励家长进行家庭亲子阅读,让学生在家长的陪伴下感受童话故事的乐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
一、教学内容
1.1 童话故事的基本概念
童话故事是一种特殊的儿童文学体裁,它以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为特点,通过拟人化手法塑造人物,反映自然和人生,具有极高的教育价值。
1.2 童话故事的特点与价值
童话故事的特点主要包括丰富的想象、幻想、夸张和拟人化描写,这些特点使得童话故事既能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又能培养他们的道德观念和审美情趣。
1.3 童话故事的分类与选取
童话故事的分类包括民间童话、文学童话等,选取时应结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选取富有教育意义且符合儿童认知水平的童话故事。
二、教学目标
2.1 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童话故事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分类,能够自主阅读童话故事,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小组讨论、互动分享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童话故事的热爱,增强学生的道德观念和审美情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3.1 教学难点
童话故事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童话故事的分类与选取。
3.2 教学重点
童话故事的基本结构特点、阅读方法以及童话故事的教育价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4.1 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设备、童话故事书籍、投影仪等。
4.2 学具准备
笔记本、彩色笔、阅读记录表等。
五、教学过程
5.1 导入环节
教师通过展示一组童话故事插图,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这些图片是什么故事吗?它们有什么特点?从而引出童话故事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5.2 新课教授环节
教师简要讲解童话故事的基本概念,通过举例说明童话故事的特点,如丰富的想象、幻想、夸张等,引导学生理解童话故事的魅力。
5.3 互动环节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童话故事进行阅读,讨论该故事的特点,然后进行分享,互相交流学习。
5.4 巩固环节
教师出示一组童话故事书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本进行阅读,边读边画出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以此来巩固对童话故事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
6.1 板书内容设计
童话故事的特点
丰富的想象
幻想与夸张
拟人化描写
6.2 板书形式设计
采用列表形式,简洁明了。
七、作业设计
1. 作业类型:阅读童话故事,写一篇读后感。
2. 作业内容:选择一本自己喜欢的童话故事进行阅读,并写一篇读后感,内容包括故事的主要内容、人物特点、自己的感受等。
八、课后反思
教师在课后应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的反馈如何,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教学内容是否合适,以便于改进教学。
九、拓展及延伸
9.1 童话故事相关活动
组织学生进行童话故事表演、故事接龙等,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9.2 推荐童话故事书目
向学生推荐《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经典童话故事书目,增加学生的阅读量。
9.3 家庭亲子阅读建议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
1. 语言语调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使用生动、活泼的语言,语调起伏变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讲解童话故事的特点时,可以使用夸张、拟人的语气,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童话故事的魅力。
2. 时间分配
3. 课堂提问
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在讲解童话故事的特点时,可以提问学生:“你们认为童话故事有哪些特点?”、“你们最喜欢的童话故事是什么?”等,让学生主动思考和回答。
4. 情景导入
在导入环节,可以使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展示一组童话故事插图,让学生猜测故事名称,从而引出童话故事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教案反思
1. 教学内容
在本节课中,童话故事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分类得到了充分的讲解,但可能在童话故事的选取方面略显不足,可以增加更多样化的童话故事,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需求。
2. 教学方法
3. 教学组织
课堂组织方面,时间分配较为合理,但课堂提问环节可以进一步优化,例如可以设置问题梯度,让学生有序思考和回答。
4. 教学反馈
课后收到的反馈表明,学生对童话故事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但在家庭亲子阅读方面,部分家长反馈不知道如何引导孩子进行阅读,可以在课后提供更多相关建议。
5. 教学改进
针对上述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多样化童话故事的选取,丰富课堂实践活动,优化课堂提问环节,并提供更多家庭亲子阅读的建议,以提高教学效果。
附件及其他补充说明
一、附件列表:
1. 《教案如下:》
2. 《重点和难点解析》
3.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
4. 《教案反思》
二、违约行为及认定:
1. 甲方未按照约定时间提供教学材料,视为违约。
2. 甲方提供的教学材料质量不符合约定,视为违约。
3. 甲方未按照约定进行教学活动,视为违约。
4. 甲方未按时支付报酬,视为违约。
三、法律名词及解释:
1. 教案:教师为进行教学活动而编写的详细计划和指导文件。
2. 违约行为:违反合同约定的一方行为。
3. 教学材料:用于教学活动的教材、课件等资源。
4. 报酬:甲方支付给乙方的教学费用。
四、执行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1. 问题:甲方未按照约定时间提供教学材料。
解决办法:乙方可以与甲方沟通,协商延期提供或提前告知。
2. 问题:甲方提供的教学材料质量不符合约定。
解决办法:乙方可以要求甲方进行修改或提供符合质量要求的教学材料。
3. 问题:甲方未按照约定进行教学活动。
解决办法:乙方可以与甲方沟通,协商调整教学活动计划。
4. 问题:甲方未按时支付报酬。
解决办法:乙方可以与甲方沟通,催促支付报酬,必要时可以依法追讨。
五、所有应用场景:
1. 教学活动开展前的教案准备。
2. 教学活动过程中的材料提供与质量控制。
3. 教学活动执行的规范与监督。
4. 教学活动结束后的报酬支付。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