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生物二轮复习知识点总结—专题四.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0342231 上传时间:2025-05-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770.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二轮复习知识点总结—专题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生物二轮复习知识点总结—专题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本文档由李佳佺独家整理 BY Li—CHO 生物二轮复习知识点总结 专题四:遗传、变异和进化 第一讲:遗传的分子基础 一、遗传本质的探索 实验名称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过程及结果 格里菲斯 艾弗里 赫尔希和蔡斯 结论 ①加热杀死的S型菌中存在“转化因子”使R型菌转化为S型 ②DNA是使R型菌产生稳定变化的物质,蛋白质不是 DNA是遗传物质 相同点 ①实验思路相同:都是设法把DNA和蛋白质分开,单独的、直接的去观察DNA的作用。只是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是从S型菌中直接提取分离DNA和蛋白质,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则利用放射性同位素间接将DNA和蛋白质分开 ②结论相同:都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1.肺炎双球菌 S型:菌落光滑,有毒 R型:菌落粗糙,无毒 2.DNA是主要遗传物质(有些病毒中RNA是遗传物质,如烟草花叶病毒)。 3.生物的遗传物质总结 生物 所含核酸 所含核苷酸 含氮碱基 遗传物质 细胞生物(原核、真核生物) 2种:DNA、RNA 8种:4种核糖核苷酸;4种脱氧核糖核苷酸 5种:腺嘌呤(A);胸腺嘧啶(T);尿嘧啶(U)鸟嘌呤(G);胞嘧啶 (C) 均为DNA 病毒 DNA病毒 1种:DNA 4种脱氧核苷酸 4种:A、T、C、G DNA RNA病毒 1种:RNA 4种核糖核苷酸 4种:A、U、C、G RNA 4.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中细菌数量变化 体内转化实验中,小鼠体内S型、R型细菌含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1)ab段: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ab时间段内,小鼠体内还没形成大量的免疫R型细菌的抗体,故该时间段内R型细菌数量增多。 (2)bc段:小鼠体内形成大量的对抗R型细菌的抗体,致使R型细菌数量减少。 (3)cd段:c点之前,已有少量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S型细菌能降低小鼠的免疫力,造成R型细菌大量繁殖,所以cd段R型细菌数量增多。 (4)S型细菌来源:少量R型细菌获得了S型细菌的DNA,并转化为S型细菌,故S型细菌是从0开始的。 5.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同位素标记类题目的解题规律 6.特别提醒: (1)加热杀死S型细菌的过程中,其蛋白质变性失活,但是其内部的DNA在加热结束后随温度的恢复又逐渐恢复其活性。 (2)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实质是S型细菌的DNA整合到了R型细菌的DNA中,从变异类型上看属于基因重组。 (3)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两次用到大肠杆菌,第一次是对噬菌体进行同位素标记,第二次是将带标记元素的噬菌体与大肠杆菌进行混合培养,观察同位素的去向。 二、DNA的分子结构 1.特点: (1)DNA分子是由两条链组成的,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2)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 (3)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 2.计算: (1)双链DNA分子中碱基含量的计算 ①规律一:双链DNA中,A+G=T+C=A+C=T+G=总碱基的一半。 ②规律二:若在DNA一条链中=a,则在互补链中=,而在整个DNA分子中=1。 ③规律三:若在一条链中=m,在互补链及整个DNA分子中=m。 (2)与DNA复制有关的计算 假设1个DNA分子复制n次,则 ①子代DNA数为2n ②子代DNA链数为2n+1 ③DNA复制过程中其中一条链发生差错,复制n代后,含有突变基因的异常DNA分子占DNA总数的50%。 ④若某DNA分子含某碱基m个,该DNA分子进行n次复制,则需消耗某游离的脱氧核苷酸数为m×(2n-1);进行第n代复制时,需消耗某游离的脱氧核苷酸数为m×2n-1。 3.特性:稳定性、多样性、特异性。 三、基因 1.本质: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2.遗传信息:DNA分子四种碱基的排列顺序。 3.脱氧核苷酸,基因,DNA,染色体关系(一轮讲义) 四、复制、转录、翻译 1.复制、转录、翻译过程的图示分析 2.DNA分子的功能 DNA分子的功能 遗传信息的传递 遗传信息的的表达 生理过程 DNA分子的复制 转录 翻译 时期 分裂间期 整个个体的发育过程中 场所 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 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 核糖体 模板 DNA分子的两条母链 DNA分子的一条链 mRNA 酶 解旋酶、DNA聚合酶 解旋酶、RNA聚合酶 原料 4种脱氧核苷酸 4种核糖核苷酸 20种氨基酸 能量 ATP 结果 1条DNA形成2条相同DNA 形成一个mRNA 形成蛋白质 配对方式 A↔T;C↔G A→U;T→A;C↔G A↔U;C↔G 遗传信息的传递 DNA→DNA DNA→mRNA mRNA→蛋白质 意义 使遗传信息从亲代传递给子代 表达遗传信息,是生物表现出各种形状 复制的特点:①边解旋边复制;②半保留复制 种类:64种密码子(2个起始密码子;3个终止密码子);61种tRNA 3.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1)中心法则与基因表达的关系 (2)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基因与性状并非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可存在如下情况。 ①一种基因控制 一种或多种形状 ②多个基因共同控制 一种性状 ③基因之间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从而改变生物性状。如蚕茧的黄色(A)对白色(a)是显性,与蚕茧颜色有关的基因还有B、b,且只有基因型为A_bb时,才表现黄色。 (3)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的理解误区 ①复制和转录并非只发生在细胞核中,DNA存在的部位都可发生,如叶绿体、线粒体、拟核和质粒等都可发生。 ②转录的产物并非只有mRNA,tRNA和rRNA也是转录的产物,但携带遗传信息的只有mRNA。 ③一个mRNA分子可结合多个核糖体,可同时合成多条肽链,但并不能缩短每条多肽链的合成时间。 ④并非所有密码子都决定氨基酸,3个终止密码子不能决定氨基酸。 4 生物二轮知识点总结 专题四:遗传、变异和进化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生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