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考试考情分析
2016年1月25日六年级进行了期末考试,通过这次考试,就数学这科从以下方面谈谈我的认识:
一、试卷分析:
此次六年级数学期末考试题就总体而言,试卷难易适中,知识面广,科学性与代表性强,强调了数学的适用性与生活化,重视知识理解与过程的考查,试题的呈现形式多样化,讲求方法的渗透与能力的培养。试卷内容覆盖了六年级上册第一章至第八章的所有知识点,包括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计算题、解决问题等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既考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考查了学生的综合能力,这是一份不错的试卷。
第一题填空题错在第1题和第9题的较多,第1题让填适当的分数,学生没有认真审题,错在填写小数形式;第9题错在学生不会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第二大题判断题主要错在第5题,不理解含糖率的定义,即含糖率是糖的质量占糖水质量的百分之几;第四大题学生的答题情况比较好;第五答题求阴影部分第2个图形错的比较多,不会运用翻折补充的方法求阴影部分的面积;第六大题解决问题第5题错的较多,没有理解题意,不知如何去做,实质考察的是求环形的面积。
二、成绩分析:
本次考试,我校应考156人,实考156人。试卷满分为105分,考试平均分72.05分;100分以上有28人;80-100分有92人,60-80分有32人,60分以下有6人。二班成绩较好、四班较差。
从考试结果来看,大部分学生适应能力差,解题,分析思路不够清晰,不能很好联系实际进行答卷,少数部分学生思维活跃,思路清晰,能从不同角度去解决问题,但整体上计算准确率不高。有部分学生的考试成绩不容乐观,他们数学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固,且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为欠缺。看到成绩不够理想的同时,我们更要把目光关注到试卷反应的各种问题上来,发现有很多的问题值得我们深入分析和反思。
三、教学过程分析:
1. 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养成不够好,如:学生不能认真审题,认真答题。体现在列式计算后不写单位名称。还有的在解应用题后不写答案等;
2.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还不够扎实,解题能力还有待进一步的加强。位置与方向中的数对表示物体的准确位置;圆周率的比值是圆周长和直径的比等。
3.学生的计算能力较差,尤其是学困生的正确率太低,算理不明,不能灵活的运用简便方法。部分学生能列出应用题的相应的算式,但最后算错了。
4.在课堂教学中,缺乏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或训练的不扎实。
5.学生对题型不够熟悉,在答题的过程中表现出的自信心不够。
6.学生的发散思维训练还没有到位,课堂教学缺乏知识拓展一类问题的思维训练。
7、两极分化严重。学生间的两极分化严重,学习程度参差不齐,优差悬殊,学困生很难跟上学习的步伐,给教学和辅导带来诸多不利。
四、改进措施:
1.加强概念教学,特别是概念的推导过程、归纳过程,要让学生自我感悟和自我完善,这是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灵活运用的重要前提。
2.加强数学基本功训练。例如口算、速算、计算中的巧算,常用数值的强记等。另外就是要经常性的的对学生进行查漏补缺,科学编制一些简易又能强化学习结果的材料,给学生解题设置一些障碍,让学生通过思考、探究,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知识的运用能力,提高学生解答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教师要加强学生的日常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平时的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细心审题、认真做题和进行检验的良好习惯。
4. 注重拓展提高,强化思维训练,不能死教教材。注重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做到“一题多变”,平时多收集资料,特别是要多整理易错题、灵活题、实践题,在讲解时要讲清讲透,努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迁移类推、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5.培优补差,让所有学生都有发展。针对部分学困生,要经常和他们的个别交流,平时要多给他们开小灶,查漏补缺,及时进行辅导,经常进行家访,不断与学困生的家长进行电话联系,取得家长的支持和理解。和家长达成教育的共识,齐抓共管,努力提高他们的学习自觉性和自信心,从而使他们的成绩得到提高。同时也要让那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尽快脱颖而出,使全班的教学成绩有更大的提高。
高堡一中教导处
2016年1月29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