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9课时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与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考点聚焦
考点1 九一八事变(1931 年9 月18 日)
1.原因
(1)日本方面:1929 年爆发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给日本经济以沉重的打击,激化了日本社会矛盾,造成政局的动荡。
(2)国际方面:英美忙于应付经济危机,无暇东顾。
(3)国内方面:蒋介石的大规模内战,给日本侵华提供了可乘之机。
2.借口:___柳条湖事件_______。
3.地点:沈阳。
4.结果:蒋介石实行___不抵抗政策_________致使东三省沦亡。
5.影响:东北人民的反抗(局部抗战开始)
(1)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部队,组织起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
(2)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在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考点2 西安事变(1936 年12 月12 日,又称“双十二事变”)
1.背景:日本加紧入侵华北,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根本原因)。
2.目的:为了逼蒋抗日。
3.领导者:_张学良______(东北军将领)和_杨虎城______(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军将领)。
4.结果:在周恩来的调停下,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张学良释放了蒋介石,西安事变得到了__和平______解决。
5.意义:使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考点3 抗日战争(1937—1945 年)
1.全民族抗战开始:1937 年7 月7 日,日本发动___卢沟桥事变________(又称七七事变),全国性抗日战争爆发。
2.国共第二次合作:七七事变后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
3.八一三事变:1937 年8 月13 日日本大举进攻上海。
4.南京大屠杀
类别
内容
背景
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国民政府首都南京,国民政府迁往重庆,把__重庆______作为战时陪都
时间
1937年12月
地点
南京
情况
杀害我国同胞___30_____多万人
5.重要战役
战场
战役
名称
指挥者
意义
精神
正面
战场
平型关
大捷
林彪
中国抗战以来_第一次_______大捷
中国军民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台儿庄
战役
李宗仁
国民政府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
敌后
战场
百团
大战
彭德怀
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6.中共七大(1945 年4 月,延安)
(1)背景:抗战即将胜利,中国人民面临走什么道路的问题。
(2)内容:毛泽东作了《___论联合政府_____________》 的报告;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3)意义: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7.抗日战争的胜利
背景
①国际形势:1944年到1945年初,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节节胜利;1945年8月,美国在日本投掷两枚原子弹;____苏联____对日宣战,派遣苏联红军进攻驻中国东北的日军。
②国内形势: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大反攻
标志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
意义
①扭转了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屡败局面。
②洗刷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
③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② 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考点4 重庆谈判(1945年8—10月)
1.背景:抗日战争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国民党阴谋发动内战;美帝国主义为把中国变为其殖民地,积极扶蒋反共。
2.目的
(1)国民党方面:为了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也为了欺骗人民。
(2)共产党方面:为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3.中共谈判代表:___毛泽东_____、周恩来、王若飞。
4.结果:国共双方签订了“___双十协定_________”。
5.影响:向全国人民表明了中共争取和平民主的诚意;扩大了党在群众中的影响,使蒋介石在政治上陷于被动。
考点5 人民解放战争
1.内战爆发标志: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对__中原______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全面内战爆发。
2.转战陕北:1947年,西北人民解放军粉碎敌人对陕甘宁解放区的进攻。
3.战略反攻:1947年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
4.战略决战——三大战役
(1)背景:人民解放军经过两年的英勇奋战,消灭国民党军队两百多万,国民党主力收缩到沈阳、北平、徐州等战略要地周围,主力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
(2)三大战役简表
时间
名称
指挥员
战况
战果
意义
1948年9月—1948年11月
辽沈
战役
林彪
罗荣桓
攻占锦州、断敌退路、攻占沈阳
解放东
北全境
基本歼灭敌人主力,大大加速了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__淮海战役___
_____
刘伯承
陈毅
邓小平
粟裕
谭震林
在碾庄和双堆集歼敌、解放徐州,在陈官庄歼敌
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平津
战役
林彪
罗荣桓
聂荣臻
分割包围、攻占张家口、天津,北平和平解放
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5.渡江战役
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统治中国___22_____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
拓展提升
1. 比较九一八事变与七七事变
项目
九一八事变
七七事变
时间
1931年9月18日
1937年7月7日
性质
日本帝国主义局部侵华事件
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事件
中国政
府态度
不许军队抵抗,力避事态扩大
命令军队奋起还击,全面抗击侵略
结果
中国军队撤进关内,东北三省沦陷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全民族抗战开始,中华民族顽强抗击侵略
影响
进一步刺激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
日本帝国主义征服中国、称霸世界的美梦破灭
2.西安事变为什么要和平解决?为什么能够和平解决?
(1)需要和平解决
①中日矛盾已经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联蒋抗日,进行全民族的抗战,把日本帝国主义赶出中国成为中华民族的迫切任务。
②日本不断加紧侵华,损害了英美和蒋介石集团的利益,国际社会希望事变得到和平解决,蒋介石集团有转向抗战的可能。
③张、杨发动事变的本意是逼蒋抗日。
④如果不能和平解决,亲日派夺取政权,会导致内战扩大,给国家和民族带来更大的灾难。
(2)能够和平解决
①中日矛盾已经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共从民族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的主张,并积极参与谈判。
②张、杨发动事变的目的,是为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他们主张和平解决。
③国民党左派从大局出发,主张和平解决事变,结束内战,共同抗日;国民党亲英美派要求和平解决事变,积极营救蒋介石。
④国内不断高涨的抗日救亡运动的推动。
⑤蒋介石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被迫答应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3.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1)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关键)。
(2)有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作指导(灵魂)。
(3)有一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进行长期的武装斗争(中坚)。
(4)运用了统一战线的形式,组成了浩浩荡荡的革命军,发动千千万万的民众向反动派进攻(保障)。
(5)有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基础)。
4.列举中国共产党工作重心的几次转移。
(1)从城市转入农村:1921 年7 月中共一大决定以领导工人运动为中心任务,从那时起中共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促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始了大革命运动,当时党的工作重心在城市。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后,中国共产党以武装斗争的形式反抗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先后发动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在夺取大城市连连受挫后,毛泽东决定放弃攻打大城市转向敌人防备空虚的农村进军,并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毛泽东及时总结斗争经验,提出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开始转移到农村。
(2)从农村转移到城市:1949年,人民解放军通过三大战役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民主革命即将取得最
后的胜利,对城市的管理与建设也提到了议事日程。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
工作重心的转移,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从具体国情出发,在革命战争中总结出来的一条通向胜利的必由之路。
应用示例
例1 抗日战争是一百多年来中国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最主要因素是( )
A. 美国向日本广岛长崎投放原子弹
B. 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进攻日军
C. 国共两党合作,领导全民族抗战
D. 国共两党签订“双十协定”
[解析] C 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国共合作,齐心协力,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了全民族的抗战。
例2 [常德] 右边这幅漫画《磨好刀再杀》反映的是蒋介石哪一政策( )
A. “攘外必先安内”
B. “不抵抗政策”
C. “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D. “假和平,真内战”
[解析] D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假惺惺地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其实谈判的真正目的是为了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也为了欺骗人民群众。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