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骨伤科).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0311930 上传时间:2025-05-22 格式:DOC 页数:55 大小:146.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骨伤科).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骨伤科).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骨伤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ZY/T001.9一94 Criteria of diagnosis and therapeutic effect of orthopaedic and traumatologic diseases and syndrome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中医骨伤科117个病证的病证名、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本标准适用于中医临床医疗疗效评定,中医科研、教学亦可参照使用。 2 锁骨骨折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2.1 诊断依据 2.1.1 有外伤史。 2.1.2 多发于锁骨中1/3或中外1/3交界处。 2.1.3 骨折局部肿胀压痛明显,有移位骨折可触及异常活动及骨擦音。 2.1.4 X线摄片检查可确定骨折类型及移位情况。 2.2 证候分类 2.2.1 青枝型骨折:多见于幼儿,骨折处形成向上弯曲的弓形。 2.2.2 横断型骨折:多见成年人,骨折端可具有典型的重叠,近端向上后方移位,远端向下前方移位。 2.2.3 粉碎型骨折:多为直接暴力引起,常于中1/3处有小骨片呈垂直移位。 2.3 疗效评定 2.3.1 治愈:骨折对线对位满意,有连续性骨痂形成,断端无压痛,无冲击痛,功能恢复。 2.3.2 好转:对位及对线尚可,或骨折对位不佳,但功能恢复尚好。 2.3.3 未愈:骨折不愈合成局部明显畸形,功能障碍。 3 肩胛骨骨折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3.1 诊断依据 3.1.1 有外伤史。 3.1.2 主要由直接暴力引起,常见肩胛体部骨折。 3.1.3 肩胛部常有皮下瘀斑,疼痛,肩关节活动障碍,活动时疼痛加剧,不能充分外展。 3.1.4 X线摄片检查可确定骨折类型及部位。 3.2 证候分类 3.2.1 肩胛体骨折:肩胛部软组织肿胀明显,皮下瘀斑,压痛,活动受限,充分外展受限。 3.2.2 肩胛冈骨折:局部肿胀,压痛,或可触及折端异常活动。 3.2.3 肩胛颈骨折:多由间接外力所致。 无移位型:肩活动疼痛,肩部、腋窝有压痛。 移位型:肩外型变平,肩峰突出,锁骨下窝处饱满,呈固定畸形,从外向内顶压肱骨头可使疼痛加重。 3.2.4 肩胛盂骨折:肩部肿胀,活动受限。 3.2.5 肩峰骨折:肿胀,肩峰端压痛,外展上臂时疼痛加剧。 3.2.6 喙突骨折:抗阻力内收肩及屈肘时疼痛加剧。 3.3 疗效评定 3.3.1 治愈:骨折对位满意,骨折线模糊,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复。 3.3.2 好转:对位尚可,或骨折对位欠佳,功能恢复尚可。 3.3.3 未愈:骨折对位差,功能障碍。 4 肱骨大结节骨折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4.1 诊断依据 4.1.1 有外伤史。 4.1.2 多发于成人。 4.1.3 肩部肿胀,大结节处有压痛,肩外展活动明显受限。 4.1.4 X线摄片检查可确定骨折类型及移位情况。 4.2 证候分类 4.2.1 裂缝骨折:大结节处轻到中度肿胀,压痛。 4.2.2 无移位粉碎性骨折:大结节处肿胀,压痛,可扪及骨擦音。 4.2.3 撕脱性骨折:大结节压痛,肿胀,肩前外方常可触及骨折块,肩外展活动受限。 4.3 疗效评定 4.3.1 治愈:骨折愈合,对位满意,功能及外形完全或基本恢复。 4.3.2 好转:骨折愈合对位良好,或骨折对位欠佳,功能恢复尚可。 4.3.3 未愈:骨折不愈合或畸形愈合,功能障碍。 5 肱骨外科颈骨折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5.1 诊断依据 5.1.1 有外伤史。 5.1.2 好发于老年人,亦可发生于成年人及儿童。 5.1.3 局部肿胀,上臂内侧可见瘀斑,疼痛,压痛,功能障碍,可触及骨擦音和异常活动。 5.1.4 X线摄片检查可确定骨折类型及移位情况。 5.2 证候分类 5.2.1 裂缝骨折:骨裂多为骨膜下,骨膜增粗,肩部轻度肿胀,压痛。 5.2.2 嵌插骨折:骨折端相互嵌插,伤肩肿胀,压痛,纵轴叩击痛,无明显骨擦音。 5.2.3 外展型骨折:伤肩疼痛,压痛,中度肿胀,内侧有瘀斑,断端外侧嵌插内侧分离,向前内侧突起成角畸形,或远端完全向内侧移位,可有骨擦音,肩关节功能受限。 5.2.4 内收型骨折:伤肩肿胀,疼痛,压痛,纵轴叩击痛,可触及骨擦音,断端外侧分离内侧嵌插,向外侧突起成角,肩关节功能受限。 5.2.5 骨折合并关节脱位:方肩畸形,肩峰下空虚,晓突下或腋窝部常可触及脱位的肱骨头,上臂无固定的外展畸形。 5.3 疗效评定 5.3.1 治愈:骨折愈合,对线对位满意、功能及外形完全或基本恢复。 5.3.2 好转:骨折愈合对位尚满意或骨折复位欠佳,功能恢复尚可。 5.3.3 未愈:骨折不愈合或畸形愈合,局部疼痛,功能障碍。 6 肱骨干骨折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6.1 诊断依据 6.1.1 有外伤史。 6.1.2 多发于青年人。 6,1.3 局部肿胀,疼痛,压痛,功能受限,伤肢可有短缩成角畸形。 6.1.4 注意是否合并桡神经损伤。 6.1.5 X线摄片检查可确定骨折部位、类型及移位情况。 6.2 证候分类 6.2.1 上1/3骨折:多由直接暴力所致。伤肢明显压痛,叩击痛,功能障碍,伤肢可有短缩畸形,骨折近端向前、内移位,远端多向上移位。 6.2.2 中1/3骨折:多由直接暴力所致。伤肢压痛,叩击痛,功能受限。近端多向外前移位,远端向上移位,中下1/3骨折常可损伤桡神经。 6.2.3 下1/3骨折:多由间接暴力所致。伤肢下段明显肿胀、压痛,可有成角、缩短及内旋畸形,骨折线常呈斜形或螺旋形。 6.3 疗效评定 6.3.1 治愈:骨折对线对位满意,骨折有连续性骨痂形成,完全愈合,功能完全或基本 恢复。 6.3.2 好转:骨折对位在1/2以上,成角在20°以内,骨折基本愈合,功能恢复尚可。 6.3.3 未愈:骨折畸形愈合或不愈合,持续疼痛,功能障碍。 7 肱骨髁上骨折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7.1 诊断依据 7.1.1 有外伤史。 7.1.2 多发生于儿童。 7.1.3 肘部有肿胀,疼痛,畸形,压痛,功能障碍,甚则有张力性水泡,肘后三角关系正常。 7.1.4 注意有无神经、血管损伤。 7.1.5 X线摄片检查可确定骨折情况和类型。 7.2 证候分类 7.2.1 伸直型骨折:伤肢肘部肿胀或靴样畸形,髁上处压痛敏锐,时屈伸功能障碍,骨折远端向后上移位,折线多从前下方斜向后上方。可合并血管、神经损伤。 7.2.2 屈曲型骨折:伤肢肿胀,髁上处压痛,功能受限,骨折远端向前上方移位,折线从后下方斜向前上方。 7.3 疗效评定 7.3.1 治愈:骨折解剖复位或骨折远折端向桡侧移位1/5以内,有连续性骨痂形成,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复,携带角正常。 7.3.2 好转:骨折对位尚满意,骨折愈合,肘关节伸屈受限在30°以内,携带角减少在20°以内。 7.3.3 未愈:伤肢畸形,携带角减少20°以上,功能障碍。 8 肱骨髁间骨折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8.1 诊断依据 8.1.1 有外伤史。 8.1.2 多发于成年人。 8.1.3 肘部极度肿胀、疼痛,鹰嘴部向后突出,肘关节呈半伸直位,肘部横径明显增宽,肘后三角关系改变,合抱挤压两髁有敏锐压痛并扪及骨擦音。 8.1、4 X线摄片检查可确定骨折类型及移位情况。 8.2 证候分类 8.2.1 无移位型:骨折无移位或轻度移位。肘部肿胀,压痛,肘后三角关系无改变。 8.2.2 伸直内翻型: 8.2.2.1 Ⅰ°:髁间折线偏向内侧并向内上方延续,内上髁及其上方的骨质完整,折块向肘后方移位。 8.2.2.2 Ⅱ°:折线走向同Ⅰ°,内上髅上方有一蝶形三角骨折片,但并未分离。 8,2.2.3 Ⅲ°:折线走向同Ⅰ°,内侧之三角形骨折片可完全分离。 肘部肿胀明显,横径增宽,肘后三角关系改变,尺骨鹰嘴后突。 8.2.3 屈曲内翻型: Ⅰ°:折线呈"T"形或类似伸直内翻型Ⅰ°,但折块移向肘前方。 Ⅱ°:与伸直内翻Ⅱ°相似,但骨折三角形折片的形状不如伸直型典型。 肘部肿胀明显,横径增宽,肘后三角关系改变,可扪及骨擦感。 8.3 疗效评定 8.3.1 治愈:骨折愈合,功能及外形完全或基本恢复。 8.3.2 好转:骨折对位欠佳,骨折愈合,肘关节活动受限在40°以内。 8.3.3 未愈:骨折畸形愈合或不愈合,肘关节功能障碍于非功能位。 9 肱骨外髁骨折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9.1 诊断依据 9.1.1 有外伤史。 9.1.2 多发于5~10岁儿童。 9.1.3 肘外侧肿胀,疼痛,外踝压痛可扪及骨擦音,功能受限。 9.1.4 X线摄片检查可确定骨折类型及移位情况。 9.2 证候分类 9.2.1 Ⅰ型:无移位骨折,肘外侧轻度肿胀,压痛,肪桡关节关系良好。 9.2.2 Ⅱ型:折块轻度外移,肢桡关节解剖关系良好,肘外侧肿胀,可扪及外髁轻度隆突。 9.2.3 Ⅲ型:折块倾斜移位,肢桡关节倾斜,肘外侧可扪及外踝隆突,弹性固定,或可扪及骨擦音。 9.2.4 Ⅳ型:翻转移位,根据折块移位方向分: a前移翻转型:折块向前翻转,于肘前外侧可扪及折块。 b后移翻转型:折块向后翻转,于肘后外侧可扪及折块。 9.3 疗效评定 9.3.1 治愈:骨折愈合,对位满意,功能及外形完全或基本恢复。 9.3.2 好转:骨折对位欠佳,骨折愈合,肘关节活动受限在45°以内。 9.3.3 未愈:骨折畸形愈合,或不愈合,功能障碍。 10 肱骨内上髁骨折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10.1 诊断依据 10.1.1 有外伤史。 10.1.2 常见于儿童及青少年。 10.1.3 肘内侧肿胀,疼痛,压痛明显,有皮下瘀斑,肘关节屈曲功能障碍。 10.1.4 注意有无神经损伤。 10.1.5 X线摄片检查可明确骨折类型及移位方向。 10.2 证候分类 10.2.1 Ⅰ°:裂缝骨折或骨折轻度移位,骨膜尚未完全断离,肘内侧牵拉性疼痛,轻度肿胀。 10.2.2 Ⅱ°:骨折块有分离和轻度旋转,肘内侧压痛,可扪及活动的骨折块,关节活动轻度障碍,肱骨髁间距增宽。 10.2.3 Ⅲ°:内上髁撕脱和完全旋转,折块进入关节腔内,肘内侧肿胀,有皮下瘀斑及压痛,可损伤尺神经。 10.2.4 Ⅳ°:骨折块旋转,肘关节肿胀严重,甚至出现张力性水泡,疼痛,关节明显畸形,有弹性固定,肘后三点关系异常,可损伤尺神经。 10.3 疗效评定 10.3.1 治愈:骨折解剖复位或接近解剖复位,骨折愈合,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复。 16.3.2 好转:骨折愈合对位欠佳,功能恢复尚可。 10.3.3 未愈:骨折畸形愈合,或不愈合,功能障碍。 11 肱骨头骨折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11.1 诊断依据 11.1 有外伤史。 11.1.2 多发于青少年。 11.1.3 肘外侧肿胀,前臂纵向叩击肱骨小头部疼痛严重,活动受限。 11.1.4 X线摄片检查可:确定骨折类型及移位情况。 11.2 证候分类 11.2.1 完全骨折:骨折发生在肱骨小头基底部,骨折线在冠状面上,骨折块本身包含全部肱骨小头及滑车外1/3或外侧1/2.或只限于肱骨小头本身,肘外侧肿胀,肘前可扪及折块。 11.2.2 部分骨折:骨折块仅包含肱骨小头关节软骨及其下方少量骨质,肘外侧可扪及较小折块。 11.2.3 肱骨小头关节软骨挫伤:肘外侧肿胀,活动功能受限。 11.3 疗效评定 11.3.1 治愈:骨折对位良好,骨折愈合,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复。 11.3.2 好转:骨折对位欠佳,功能恢复尚可。 11.3.3 未愈:骨折畸形愈合,或骨折不愈合,功能障碍。 12 尺骨鹰嘴骨折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12.1 诊断依据 12.1.1 有外伤史。 12.1.2 肘后鹰嘴部肿胀,压痛,肘关节活动功能障碍。 12.1.3 X线摄片检查可确定骨折类型及移位情况。 12.2 证候分类 12.2.1 无移位型:骨折端分离小于2mm,肘后肿胀,主动伸肘功能障碍不明显。 12.2.2 移位型:折端分离大于3mm,伸时活动障碍。 12.2.2.1  Ⅰ°:撕脱骨折。折块小,仅为三头肌腱止点部肿胀,伸时障碍。 12.2.2.2  Ⅱ°:横骨折或斜骨折。可剂及折块较大,分离移位,肿胀。 12.2.2.3  Ⅲ°:粉碎骨折。肿胀明显,可扪及明显骨擦音。 12.2.2.4  Ⅳ°:骨折合并肘关节脱位。上臂缩短,时三角关系改变,屈时90°畸形,肘屈伸受限。 12.3 疗效评定 12.3.1 治愈:骨折对位良好,骨折愈合,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复。 12.3.2 好转:骨折愈合对位欠佳,功能恢复尚可。 12.3.3 未愈:骨折畸形愈合或不愈合,功能障碍。 13 桡骨小头骨折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13.1 诊断依据 13.1.1 有明确外伤史。 13.1.2 肘外侧局限性肿胀,压痛。 13.1.3 伤肢前臂旋转活动受限,尤其旋后功能明显受限。有时可扪及骨擦音。 13.1.4 X线摄片检查可确定骨折类型及移位情况。 13.2 证候分类 13.2.1 裂纹骨折:骨折无移位或移位小于1mm。 13.2.2 劈裂骨折:桡骨头纵行骨折,骨折块移位大于1mm。 13.2.3 嵌插性骨折:骨折端嵌插,或呈"歪戴帽"样。 13.2.4 粉碎性骨折:桡骨头粉碎。 13.3 疗效评定 13.3.1 治愈:骨折愈合,对位良好,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复。 13.3.2 好转:骨折愈合对位尚好,功能恢复尚可。 13.3.3 未愈:骨折对位不良或不愈合,功能障碍。 14 尺骨上1/3骨折并桡骨头脱位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14.1 诊断依据 14.1.1 有外伤史。 14.1.2 前臂和肘部肿胀、压痛,时屈伸及前臂旋转运动功能不同程度障碍。 14.1.3 X线摄片检查可确定骨折类型及移位情况。 14.2 证候分类 14.2.1 伸直型:尺骨任何水平骨折,向掌侧成角,合并桡骨头前脱位,于肘关节前外侧可扪及桡骨头圆滑之关节面。 14.2.2 屈曲型:尺骨干骨折,向背侧成角,合并桡骨头后脱位,于肘关节后方或后外侧可扪及桡骨头圆滑之关节面。 14.2.3 内收型:尺骨近侧干能端骨折,合并桡骨头的外侧或前侧脱位,仅可见'HL袁,症见尺骨干骺部有明显压痛,于肘关节外侧可扪及桡骨头隆突。 14.2.4 特殊型:桡骨头前脱位,桡骨头近1/3骨折,尺骨任何水平骨折,于肘前方可扪及桡骨头圆滑之关节面,前臂双骨干力消失。 14.3 疗效评定 14.3.1 治愈:骨折及脱位已复位,骨折有连续骨痂形成已愈合,肘关节屈伸功能正常,前臂旋转功能正常或活动受限在15°以内。 14.3.2 好转:骨折对位对线欠佳,有骨痂形成,脱位已复位,肘关节屈伸受限在15°以内,前臂旋转受限在45°以内。 14.3.3 未愈:桡骨头未复位,或尺骨骨折不愈合,或伤肢畸形愈合,功能障碍。 15 尺桡骨干双骨折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15.1 诊断依据 15.1.1 有外伤史。 15.1.2 多发生于儿童及青壮年。 15.1.3 局部肿胀,疼痛及压痛,肢体可有畸形,骨擦音和异常活动,前臂功能障碍。 15.1.4 X线摄片检查可确定骨折情况。 15.2 证候分类 15.2.1 青枝骨折:伤肢轻度肿胀,骨膜增粗或成角。 15.2.2 无移位骨折,伤肢轻度肿胀,压痛,活动功能障碍,畸形不明显。 15.2.3 有移位骨折:伤肢畸形压痛及异常活动,根据受伤暴力不同可分为: 15.2.3.1 直接暴力所致者:伤肢在同一水平处压痛,肿胀,有假关节活动,功能障碍。骨折线多在同一水平面上,呈粉碎或横断形。 15.2.3.2 间接暴力所致者:伤肢肿胀,桡骨上段尺骨下段压痛甚,旋转功能障碍,桡骨骨折线多在上,尺骨骨折线多在下。 15.2.3.3 扭转暴力所致者:伤肢肿胀,桡骨下段尺骨上段压痛甚,旋转功能障碍,尺骨骨折线在上,桡骨骨折线在下。 15.3 疗效评定 15.3.1 治愈:骨折解剖对位或接近解剖复位,有连续性骨痂形成已愈合,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复。 15.3.2 好转:骨折对位1/3以上,对线满意,前臂旋转受限在45°以内。 15.3.3 未愈:伤肢畸形愈合,或不愈合,功能障碍明显。 16 桡骨下1/3骨折并下尺桡关节脱位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16.1 诊断依据 16.1.1 有外伤史。 16.1.2 伤肢前臂肿胀,桡骨下1/3压痛,成角或重叠畸形,异常活动,并可扪及异常隆突,腕横径增宽,下尺桡关节松弛,前臂旋转及腕屈伸功能障碍,尺骨小头突出。 16.1.3 X线摄片检查可确定骨折类型及移位情况。 16.2 证候分类 16.2.1 Ⅰ型:桡骨远端青枝骨折并尺骨下端骨骺分离,儿童骨折多为本型。 16.2.2 Ⅱ型:桡骨干下1/3横断,螺旋或斜形骨折,骨折端移位较大,下尺桡关节明显脱位。症见桡下1/3压痛,畸形,可扪及骨擦音,尺骨头隆突,稳定性差,腕横径增宽。 16.2.3 Ⅲ型:桡骨下1/3骨折,下尺桡关节脱位,尺骨干骨折或不完全性骨折,桡骨下1/3可扪及骨擦音,或尺骨成角畸形。 16.3 疗效评定 16.3.1 治愈:骨折对位对线良好,下尺桡关节复位,骨折愈合,腕背伸掌屈正常,前臂旋转功能恢复正常或旋转受限在15°以内。 16.3.2 好转:骨折对线对位欠佳,下尺桡关节复位或半脱位,腕背伸掌屈受限在30°以内,前臂旋转功能受限16~30°。 16.3.3 未愈:伤肢畸形愈合,或不愈合,腕臂部活动功能明显障碍。 17 桡骨下端骨折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17.1 诊断依据 17.1.1 有外伤史,多为间接暴力所致。 17.1.2 伤后腕关节周围肿胀,疼痛,前臂下端畸形,压痛明显,腕臂活动功能障碍。 17.1.3 X线摄片检查可明确诊断。 17.2 证候分类 17.2.1 无移位型:骨折无移位,或可为轻度嵌入骨折,腕关节轻度肿胀,无明显畸形,折端有环形压痛,纵轴冲击痛,前臂旋转功能障碍。 17.2.2 伸直型。远端向背侧移位,前臂下端呈"餐叉样"畸形,腕背侧可扪及骨折远端骨突。 17.2.3 屈曲型:远折端向掌侧移位,可并尺桡下关节脱位,腕关节掌侧可扪及骨折远端骨突,畸形与伸直型相反。 17.2.4 半脱位型:桡骨远端背侧缘骨折,合并腕关节半脱位,腕关节肿胀,畸形呈半脱位状,腕横径增宽。 17.3 疗效评定 17.3.1 治愈:骨折对位满意,有连续性骨痂形成和局部无明显畸形,无疼痛肿胀,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复,或腕掌屈、背伸及前臂旋转受限在15°以内。 17.3.2 好转:骨折对位欠佳,局部轻度疼痛,轻度畸形,腕背伸、掌屈及前臂旋转受限在45°以内。 17.3.3 未愈:骨折不愈合或畸形愈合,压痛、叩击痛存在,功能障碍。 18 腕舟骨骨折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18.1 诊断依据 18.1.1 有外伤史,多为间接暴力造成。 18.1.2 腕部肿胀,以"鼻咽壶"部为明显,压痛明显,拇指外展并沿拇指纵轴向腕部叩击时疼痛加剧,腕关节功能受限。 18.1.3 X线摄片检查可确定骨折类型及移位情况,必要时10~14天后摄片以明确诊断。 18.2 证候分类 18.2.1 Ⅰ型:结节部骨折。 18.2.2 Ⅱ型:远端骨折。 18.2.3 Ⅲ型:腰部骨折。 18.2.4 Ⅳ型:近端骨折。 18.3 疗效评定 18.3.1 治愈:骨折对位满意愈合,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复。 18.3.2 好转:骨折基本愈合,对位良好,功能恢复尚可。 18.3.3 未愈:骨折不愈合,局部压痛、叩击痛,腕部功能障碍、 19 掌骨骨折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19.1 诊断依据 19.1.1 有外伤史。 19.1.2 局部肿胀,压痛或纵轴叩击痛,功能障碍,可有掌骨头凹陷。 19.1.3 X线摄片检查可确定骨折部位和性质。 19.2 证候分类 19.2.1 掌骨头骨折:指掌关节处瘀肿,疼痛,指掌关节活动功能受限。 19.2.2 掌骨颈骨折:指掌关节畸形,掌骨头向掌侧屈曲,掌指关节过伸。 19.2.3 掌骨干骨折:掌骨中段处瘀肿,压痛,纵轴叩击痛,骨折多向背侧成角及侧方移位,掌骨头可有凹陷。 19.2.4 掌骨基底部骨折:手掌腕处瘀肿,压痛,腕关节活动功能障碍。 19.3 疗效评定 19.3.1 治愈:骨折对位对线良好,骨折愈合,功能及外形完全或基本恢复。 19.3.2 好转:骨折愈合,对线对位尚可,无明显畸形,功能恢复尚可。 19.3.3 未愈:骨折畸形愈合或不愈合,功能障碍。 20 指骨骨折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20.1 诊断依据 20.1.1 有外伤史。 20.1.2 局部有明显肿胀,疼痛或骨擦音,手指功能障碍。 20.1.3 X线摄片检查可明确骨折部位和类型。 20.2 证候分类 20.2.1 指骨头骨折:局部肿胀,疼痛,指间关节侧向活动可增大。 20.2.2 指骨颈骨折:骨折向掌侧成角,远端可向背侧旋转,伤指背侧可扪及圆滑之指骨头。 20.2.3 指骨干骨折:骨折多向掌侧成角,局部压痛,纵轴冲击痛,有异常活动。 20.2.4 末节指骨基底部骨折:骨折处肿胀,压痛,指屈伸功能受限,可呈锤状指。 20.3 疗效评定 20.3.1 治愈:骨折对位满意已愈合,手指功能及外形完全或基本恢复。 20.3.2 好转:骨折愈合,有轻度旋转或成角畸形,手指功能尚能满足一般生活及工作需要。 20.3.3 未愈:骨折不愈合或畸形愈合,功能障碍明显。 21 股骨颈骨折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2l.1 诊断依据 21.1.1 有外伤史。 21.1.2 好发于老年人。 2l.1.3 患侧髋部疼痛,腹股沟中点压痛,髋关节功能障碍。 21.1.4 X线摄片检查可明确诊断及类型。 21.2 证候分类 21.2.1 外展型:伤肢呈外旋畸形,骨折线与股骨干纵轴的垂直线所成的夹角小于30°。 21.2.2 内收型:伤肢呈内收外旋、短缩畸形,骨折线与股骨干纵轴的垂直线所成的夹角大于30°。 21.2.3 疗效评定 21.3.1 治愈:对位满意,局部无疼痛,无微行,伸髋正常,屈髋超过90°,X线片示骨折线消失。 21.3.2 好转:对位良好,轻度疼痛、跛行,可半蹲,生活可自理。X线片示骨折线消失。 21.3.3 未愈:伤肢不能行走。骨折不愈合,或股骨头坏死。 22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22.1 诊断依据 22.1.1 有外伤史。 22.1.2 多发于老年人。 22.1.3 髋部疼痛,肿胀明显,大粗隆处压痛,功能障碍。 22.1.4 X线摄片检查可明确诊断及类型。 22.2 证候分类 22.2.1 顺粗隆间型:伤肢有短缩,内收,外旋畸形,骨折线自大粗隆顶点开始,斜向内下方行走,达小粗隆部。 22.2.2 反粗隆间型:伤肢有短缩,外展,外旋略形,骨折线自大粗隆下方斜向内上方,达小粗隆的上方。 22.2.3 粗隆下型:骨折线经过大小粗隆的下方。 22.3 疗效评定 22.3.1 治愈:骨折对位满意,有连续性骨痂通过骨折线,无跛行及疼痛,能恢复正常行走、下蹲及劳动者。 22.3.2 好转:骨折线模糊,对位尚满意,脸内翻在25°以内,短缩畸形在2cm以内,轻度跛行及下蹲受限,能参加一般劳动及自理生活者。 22.3.3 未愈:骨折畸形愈合,髋内翻25°以上,患肢缩短2cm以上,或骨折不愈合,伤肢不能负重。 23 股骨干骨折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23.1 诊断依据 23.1.1 有明显外伤史。 23.1.2 多发于青壮年和儿童。 23.1.3 局部肿胀,疼痛,压痛敏锐,功能丧失,出现短缩,成角或旋转畸形。可扪及骨擦音及异常活动。下1/3骨折时,可合并血管神经损伤。 23,1.4 X线摄片检查可明确诊断及类型。 23.2 证候分类 23.2.1 上1/3骨折:骨折近端屈曲、外展、外旋移位,骨折远段向后、向上、向内移位。 23.2.2 中1/3骨折:除两骨折端重叠外,骨折远端多有向外成角和向内后移位。 23.2.3 下1/3骨折:骨折远端多向后移位。 23.3 疗效评定 23.3.1 治愈:骨折对线对位满意,骨折愈合,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复。 23.3.2 好转:对位对线尚满意,骨折愈合,患肢短缩2cm以内,髓、膝关节伸屈受限在45°以内,生活能自理。 23.3.3 未愈:骨折对线对位差,或骨折不愈合,有明显疼痛及异常活动,生活不能自理者。 24 股骨髁上骨折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24.1 诊断依据 24.1.1 有明显外伤史。 24.1.2 多发于成年人。 24.1.3 伤肢局部有明显肿胀和疼痛,压痛敏锐,功能丧失,出现缩短,成角或旋转畸形,可扪及骨擦音、异常活动。严重者可损伤血管神经。 24.1.4 X线摄片检查可明确诊断及类型。 24.2 证候分类 24.2.1 屈曲型:骨折远端向后移位,呈横断或斜形,骨折线由后上斜向前下方。 24.2.1 伸直型:骨折远端向前移位,骨折线从前上斜向后下。 24.3 疗效评定 24.3.1 治愈:骨折对线对位满意,有连续性骨痂通过骨折线,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复。 24.3.2 好转:对位对线良好,或骨折对位基本满意已愈合,行走尚有轻度疼痛,膝关节屈伸受限在45°以内者。 24.3.3 未愈:骨折对位差,骨折畸形愈合,局部疼痛及跛行明显,膝关节屈伸受限超过45°,不能下蹲及负重者。 25髌骨骨折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25.1 诊断依据 25.1.1 有外伤史。 25.1.2 多见于30~50岁的成年人。 25.1.3 局部肿胀,疼痛,压痛,皮下瘀斑,膝关节不能伸直。有移位者可在髌骨骨面摸到裂隙。 25.1.4 X线摄片检查可明确诊断及类型。 25.2 证候分类 25.2.1 无移位型:骨折端无移位,可有纵型、横型、斜型、边缘、星状及粉碎等多种形态的骨折线出现。 25.2.2 移位型:以骸骨的中1/3或下1/3为多见,骨折端分离,骨折远端可向前下方翻转。 25.3 疗效评定 25.3.1 治愈:骨折对位满意,骨折愈合,行走无疼痛,膝关节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复。 25.3.2 好转:对位尚满意,骨折愈合,行走有疼痛,膝关节自主伸直受限5~10°,屈曲受限45°以内者。 25.3.3 未愈:行走疼痛,骨折对位差,膝关节伸直受限10°以上,屈曲受限45°以上。 26胫骨平台骨折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26.1诊断依据 26.1.1有外伤史。 26.1.2多发于成年人。 26.1.3局部肿胀,疼痛,膝部畸形,有时可扪及骨擦音,伤肢功能障碍。 26.1.4X线摄。片检查可明确诊断及类型。 26.2证候分类 26.2.1外髁劈裂:肿痛以外侧为主,可呈外翻畸形,骨折片多向外侧移位,常伴有内侧 的韧带损伤。 26.2.2外髁塌陷:疼痛,肿胀以外侧为主,骨折片下陷,常合并腓骨小头骨折。 26.2.3内髁塌陷:肿胀以内侧为主,可呈内翻畸形,骨折下陷。 26.2.4内外髁劈裂:膝部肿胀较严重,骨折线通过髁间部。 26.3疗效评定 26.3.1治愈:对位满意、骨折线模糊,局部无压痛及叩痛,功能及外形完全或基本恢复。 26.3.2好转:对位良好,或对位尚可已愈合,行走时轻度疼痛,膝关节活动轻度受限。 26.3.3未愈:骨折对位差,行走疼痛,功能障碍。 27胫腓骨干骨折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27.l诊断依据 27.1.1有外伤史。 27.1.2局部肿胀,疼痛,压痛明显,畸形,功能丧失。上1/3骨折可引起血管、神经损 伤。 27.1.3X线摄片检查可明确诊断及骨折分类、移位情况。 27.2证候分类 27.2.1胫腓骨上段骨折:小腿上段肿胀,压痛明显,骨折线在胫腓骨上1/3处。 27.2.2胫腓骨中段骨折:小腿中段肿胀,压痛明显,骨折线在胫腓骨中1/3处。 27.2.3胫腓骨下段骨折:小腿下段肿胀,压痛明显,骨折线在胫腓骨下1/3处。 27.3疗效评定 27.3.1治愈:对线对位满意,有连续性骨痂通过骨折线,局部无压痛、叩痛,伤肢无明 显短缩,骨折成角小于5°,膝关节屈伸功能受限在15°内,踝关节屈伸活动受限在5°以 内。 27.3.2好转:对线对位尚可,骨折线模糊,伤肢短缩小于2cm,成角小于15°,膝关节 活动受限在30~45°以内,踝关节屈"伸受限有10~15°以内。 27.3.3未愈:骨折对位对线差或不愈合,患肢短缩3cm以上,膝关节活动受限在450以上,踝关节伸屈活动受限在15°以上,伤肢不能负重者。 28踝部骨折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28.1诊断依据 28.1.1有外伤史, 28.1.2踝部肿胀,疼痛,压痛,皮下瘀斑,踝部可呈内翻或外翻畸形,可扪及骨擦音, 活动功能障碍。 28.1.3X线摄片检查可明确诊断及移位情况。 28.2证候分类 28.2.1外旋骨折:暴力使足部极度外旋所致。 28.2.2外翻骨折:暴力使足部极度外翻所致。 28.2.3内翻骨折:暴力使足部极度内翻所致。 28.2.4纵向挤压骨折:由高处跌落,足部着地所致。 28.2.5侧方挤压骨折:直接暴力打击或挤压踝部,造成双踝粉碎性骨折,骨折移位不大 ,常合并有皮肤穿伤。 28.3疗效评定 28.3.1治愈:骨折解剖或接近解剖复位,有连续性骨痂通过骨折线,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复。 28.3.2好转:对位良好,骨折线模糊,踝部轻微疼痛,劳累后加重,内外踝侧方移位在 2mm以内,前后移位在2~4毫米以内,后踝向后上移位在2~5毫米之间。 28.3.3未愈:踝关节畸形,骨折不愈合,经常疼痛,踝关节功能障碍。 29距骨骨折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29.1诊断依据 29.1.1有明显外伤史。 29.1.2多发于成年人。 29.1.3局部肿胀,疼痛明显,畸形,被动活动踝部时距骨剧痛。 29.1.4X线摄片检查可明确骨折类型及移位情况。 29.2证候分类 29.2.1无移位的骨折:踝部肿胀,疼痛,距骨有敏锐压痛,踝关节关系尚属正常。 29.2.2有移位的骨折:踝部肿胀明显,局部皮肤红肿,有瘀斑,可扪及骨折块,异常隆 突,压痛敏锐。 29.3疗效评定 29.3.1治愈:骨折线模糊或消失,骨折对位满意,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复。 29.3.2好转:骨折对位尚满意已愈合,行走仍有轻度疼痛,踝关节活动受限。 29.3.3未愈;骨折对位差,踝部疼痛明显,需扶拐行走,骨折不愈合或距骨缺血性坏死 ,踝关节功能障碍。 30足舟骨骨折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30.1诊断依据 30.1.1有外伤史。 30.1.2局部肿胀,疼痛,将第1~3跖骨向舟骨挤压时疼痛加剧,步行困难,时常以足跟 着地行走。 30.1.3X线摄片检查可明确骨折类型及移位情况。 30.2证候分类 30.2.1舟骨结节骨折:为胫后肌牵拉所致。 30.2.2舟骨背侧缘撕脱样骨折:多为扭伤,距舟关节囊撕脱所致,骨折块位于舟骨的近 端背侧。 30.2.3舟骨横行骨折:直接暴力和扭转挤压的暴力所致。 30.3疗效评定 30.3.1治愈:骨折对位满意,骨折线模糊或消失,局部无肿胀,无压痛,走路无疼痛, 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复。 30.3.2好转:骨折对位良好。或骨折对位满意,骨折愈合,但行走时略有疼痛,踝关节 功能尚可。 30.3.3未愈:骨折对位差不愈合,局部仍肿胀,行走困难,踝关节功能障碍。 31跟骨骨折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31.1诊断依据 31.1.1有明确外伤史。 31.1.2好发于青壮年,多由高处坠下致伤。 31.1.3跟部肿胀,疼痛剧烈,压痛和冲击痛敏锐,明显皮下瘀斑,骨折严重者可呈现足 底扁平,增宽或外翻畸形。 3l.1.4X线摄片检查可明确骨折诊断及分类。 31.2证候分类 31.2.1不波及跟距关节面的骨折:结节部纵行骨折或呈"鸭嘴样"骨折,骨折片可向后上 方移位,甚至有翻转移位,但不触及跟距关节面。 31.2.2关节面轻度受累的骨折:跟骨体部粉碎性压缩性骨折,结节关节角减少,但骨折 线未直接进入关节面。 3l.2.3关节面严重受累的骨折:严重移位的粉碎性骨折,碎骨片挤压关节面,结节关节 角减少,消失或成为负角,跟骨横径变宽,甚至将距骨挤压至跟骨之中,形成摇椅状。 31.3疗效评定 31.3.1治愈:足跟外观无畸形,对位满意,骨折线模糊或消失,行走无不适,功能完全 或基本恢复。 3l.3.2好转:骨对位良好已愈合,或足跟轻度畸形,足弓轻度变平,行走轻度疼痛,距 下关节活动轻度受限。 31.3.3未愈:足跟畸形明显,足弓塌陷。或骨折未愈合疼痛明显,行走困难,距下关节 活动障碍。 32跖骨骨折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32.1诊断依据 32.1.1有明确外伤史,多由直接暴力或足内翻扭伤所致。 32.1.2足背部肿胀,疼痛明显,可见瘀斑,纵轴冲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医学/心理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