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化学选修三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知识点及全套练习题(含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10310326 上传时间:2025-05-2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550.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选修三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知识点及全套练习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化学选修三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知识点及全套练习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WORD格式-专业学习资料-可编辑 第二章 分子结构与性质 一.共价键 1.共价键的本质及特征 共价键的本质是在原子之间形成共用电子对,其特征是具有饱和性和方向性。 2.共价键的类型 ①按成键原子间共用电子对的数目分为单键、双键、三键。 ②按共用电子对是否偏移分为极性键、非极性键。 ③按原子轨道的重叠方式分为σ键和π键,前者的电子云具有轴对称性,后者的电子云具有镜像对称性。 3.键参数 ①键能:气态基态原子形成1 mol化学键释放的最低能量,键能越大,化学键越稳定。 ②键长:形成共价键的两个原子之间的核间距,键长越短,共价键越稳定。 ③键角:在原子数超过2的分子中,两个共价键之间的夹角。 ④键参数对分子性质的影响:键长越短,键能越大,分子越稳定. 4.等电子原理 原子总数相同、价电子总数相同的分子具有相似的化学键特征,它们的许多性质相近。 二.分子的立体构型 1.分子构型与杂化轨道理论 杂化轨道的要点: 当原子成键时,原子的价电子轨道相互混杂,形成与原轨道数相等且能量相同的杂化轨道。杂化轨道数不同,轨道间的夹角不同,形成分子的空间形状不同。 2.分子构型与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 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说明的是价层电子对的空间构型,而分子的空间构型指的是成键电子对空间构型,不包括孤对电子。 (1)当中心原子无孤对电子时,两者的构型一致; (2)当中心原子有孤对电子时,两者的构型不一致。 3.配位化合物 (1)配位键与极性键、非极性键的比较 (2)配位化合物 ①定义:金属离子(或原子)与某些分子或离子(称为配体)以配位键结合形成的化合物。 ②组成:如[Ag(NH3)2]OH,中心离子为Ag+,配体为NH3,配位数为2。 三.分子的性质 1.分子间作用力的比较 2.分子的极性 (1)极性分子:正电中心和负电中心不重合的分子。 (2)非极性分子:正电中心和负电中心重合的分子。 3.溶解性 (1)“相似相溶”规律:非极性溶质一般能溶于非极性溶剂, 极性溶质一般能溶于极性溶剂.若存在氢键,则溶剂和溶质之间的氢键作用力越大,溶解性越好。 (2)“相似相溶”还适用于分子结构的相似性,如乙醇和水互 溶,而戊醇在水中的溶解度明显减小. 4.手性 具有完全相同的组成和原子排列的一对分子,如左手和右手一样互为镜像,在三维空间里不能重叠的现象。 5.无机含氧酸分子的酸性 无机含氧酸可写成(HO)mROn,如果成酸元素R相同,则n值越大,R的正电性越高,使R—O—H中O的电子向R偏移,在水分子的作用下越易电离出H+,酸性越强,如HClO<HClO2<HClO3<HClO4 第二章 分子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 共价键 考查点一 共价键的特征及表示方法 1.原子间形成分子时,决定各原子相互结合的数量关系的是 (  )。 A.共价键的方向性 B.共价键的饱和性 C.共价键原子的大小 D.共价键的稳定性 答案 B 2.下列表示原子间形成共价键的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 A.H+[··—··]2-H+ B.H+[····]- C.HHH D.H·· ,H·· 答案 D 考查点二 σ键、π键 3.下列有关σ键和π键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单键既有σ键也有π键 B.所有的π键都容易打开 C.σ键可沿键轴自由旋转而不影响键的强度 D.π键比σ键重叠程度大,形成的共价键强 解析 单键中只存在σ键,A项错误;N≡N很稳定,其分子中的π键不易 打开,B项错误;σ键的特征便是轴对称,C项正确;σ键重叠程度比π键 大,D项错误。 答案 C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π键是由两个p电子“头碰头”重叠形成的 B.σ键是镜像对称,而π键是轴对称 C.乙烷分子中的键全为σ键而乙烯分子中含有σ键和π键 D.H2分子中含σ键而Cl2分子中除σ键外还含有π键 解析 原子轨道以“头碰头”方式相互重叠形成的共价键为σ键,以“肩并 肩”方式相互重叠形成的共价键为π键;σ键是轴对称,而π键是镜像对称; 分子中所有的单键都是σ键,双键及三键中均含有σ键和π键。 答案 C 5.下列物质的分子中既有σ键又有π键的是 (  )。 ①HCl ②H2O ③N2 ④H2O2 ⑤C2H4 ⑥C2H2 A.①②③ B.③④⑤⑥ C.①③⑥ D.③⑤⑥ 解析 含双键、三键的物质中既有σ键又有π键。 答案 D 考查点三 键参数 6.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学键叫共价键 B.对双原子分子来说,键能越大,断开时需要的能量越多,该化学键越不牢 固 C.一般而言,化学键的键长越短,化学键越强,键越牢固 D.成键原子间原子轨道重叠越多,共价键越牢固 解析 键能越大,断开时需要的能量越多,该化学键越牢固。键长越短,化 学键越牢固。 答案 B 7.下列事实能够用键能的大小作为主要依据来解释的是 (  )。 A.常温常压下氯气呈气态而溴单质呈液态 B.硝酸是挥发性酸,而硫酸、磷酸是不挥发性酸 C.稀有气体一般难以发生化学反应 D.空气中氮气的化学性质比氧气稳定 解析 通过共价键形成的分子,其物质聚集的状态取决于分子间作用力的大 小,与分子内共价键的键能无关;物质的挥发性与分子内键能的大小无关; 稀有气体是单原子分子,无化学键,难以发生化学反应的原因是它们的价电 子层已形成稳定结构;氮气比氧气稳定是由于N2中共价键的键能(946 kJ·mol-1)比O2中共价键的键能(497.3 kJ·mol-1)大,在化学反应中难以断 裂。 答案 D 8. (2011·安徽理综)科学家最近研制出可望成为高效火箭推进剂的 N(NO2)3(如下图所示)。已知该分子中N—N—N键角都是108.1°,下列有关 N(NO2)3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分子中N、O间形成的共价键是非极性键 B.分子中四个氮原子共平面 C.该物质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D.15.2 g该物质含有6.02×1022个原子 解析 A项,N、O间形成的共价键是极性键,故A项错误;B项,由题意 N—N—N键角都是108.1°,可知分子中四个氮原子不在同一平面上,故B 项错误;C项,分子中顶角上的N原子为0价,—NO2原子团中N原子为 +4价,故该物质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故C项正确;D项,15.2 g该物 质为0.1 mol,每分子含10个原子,故应为6.02×1023个原子。 答案 C 考查点四 等电子体 9.由短周期元素组成的粒子,只要其原子数相同,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相同,也可互称为等电子体。等电子体的结构相似、物理性质相近。根据上述原理,下列各对粒子中,空间结构相似的是 (  )。 A.SO2与O3 B.CO2与NO2 C.CS2与NO2 D.PCl3与BF3 解析 由题中信息可知,只要算出分子中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即可判 \断。B的最外层电子数为3;C的最外层电子数为4;N、P的最外层电子 数为5;O、S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F、Cl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 答案 A 10.某些化学键的键能如下表所示(单位:kJ·mol-1): 键 H—H Br—Br I—I Cl—Cl H—Cl H—I H—Br 键能 436.0 193.7 152.7 242.7 431.8 298.7 366 (1)以上化学键中最稳定的是    。 (2)1 mol H2在2 mol Cl2中燃烧,放出热量为    kJ。 (3)在一定条件下,1 mol H2与足量的Cl2、Br2、I2分别反应,放出的热量 由多到少的顺序是    。 A.Cl2>Br2>I2  B.Br2>Cl2>I2  C.Br2>I2>Cl2 (4)1 mol H2在足量的F2中燃烧比在Cl2中燃烧放热        。 解析 键能越高,共价键越稳定,所以由表可知H—H最稳定,由题中数据 和键能与反应热的关系可知: H2(g)+Cl2(g)===2HCl(g) ΔH=436.0 kJ·mol-1+242.7 kJ·mol-1- 2×431.8 kJ·mol-1=-184.9 kJ·mol-1,H2(g)+Br2(g)===2HBr(g) Δ H=436.0 kJ·mol-1+193.7 kJ·mol-1-2×366 kJ·mol-1=-102.3 kJ·mol-1, H2(g)+I2(g)===2HI(g) ΔH=436.0 kJ·mol-1+152.7 kJ·mol-1-2×298.7 kJ·mol-1=-8.7 kJ·mol-1。另外根据F2、Cl2、Br2、I2的活泼性也可判断与 H2反应放热的相对多少。 答案 (1)H—H (2)184.9 (3)A (4)多 11.现有原子序数小于20的A、B、C、D、E、F 6种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已知B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A和C的价电子数相同,B和D的价电子数也相同,且A和C两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数之和是B、D两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之和的;C、D、E三种元素的基态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且E原子的p轨道上电子数比D原子的p轨道上多一个电子;6种元素的基态原子中,F原子的电子层数最多且和A处于同一主族。回答下列问题: (1)用电子式表示C和E形成化合物的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基态F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A2D的电子式    ,其分子中    (填“含”或“不含”) σ键,    (填“含”或“不含”)π键。 (4)A、B、C共同形成的化合物中化学键的类型有    。 解析 已知B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则B为氧元素;B和D的价 电子数相同,则D为硫元素;B、D两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之和为24,其 为12,A和C的价电子数相同,且A和C两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数之和是B、 D两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之和的,则A为氢元素,C为钠元素;C、D、E 三种元素的基态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且E原子的p轨道上电子数比D 原子的p轨道上多一个电子,则E为氯元素;6种元素的基态原子中,F原 子的电子层数最多且和A处于同一主族,则F为钾元素。 答案 (1) (2)1s22s22p63s23p64s1 (3)H····H 含 不含 (4)离子键、共价键 12.下表中的数据是破坏 1 mol 物质中的化学键所消耗的能量(kJ): 物 质 Cl2 Br2 I2 HCl HBr HI H2 能量(kJ) 243 193 151 431 366 298 436 根据上述数据回答(1)~(5)题。 (1)下列物质本身具有的能量最低的是 (  )。 A.H2 B.Cl2 C.Br2 D.I2 (2)下列氢化物中,最稳定的是 (  )。 A.HCl B.HBr C.HI (3)X2+H2===2HX(X代表Cl、Br、I)的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相同条件下,X2(X代表Cl、Br、I)分别与氢气反应,当消耗等物质 的量的氢气时,放出或吸收的热量最多的是             。 (5)若无上表中的数据,你能正确回答出问题(4)吗?依据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破坏 1 mol 物质的化学键时所消耗的能量与相同条件下由形成该物 质的原子形成 1 mol 该物质放出的能量相等,放出的能量越多,物质本具 有的能量越低,分子越稳定。(1)生成 1 mol H2时放出的能量最多,为436 kJ; (2)在氢化物中,生成 1 mol HCl 时放出的能量最多,生成的 H2 能量最 低;(3)分别计算出三个反应放出的热量依次为:183 kJ、103 kJ 和 9 kJ。 答案 (1)A (2)A (3)放热反应 (4)Cl2 (5)能,元素的非 金属性越强,生成的氢化物越稳定,反应放出的能量就越多 第二节 分子的立体构型 考查点一 形形色色的分子 1.下列分子的立体构型是正四面体形的是 (  )。 A.CH4 B.NH3 C.H2O D.C2H4 解析 氨分子是三角锥形,水是V形,乙烯是平面形。 答案 A 2.下列分子结构图中,●代表原子序数从1到10的元素的原子实(原子实是原子除去最外层电子后剩余的部分),小黑点代表未用于形成共价键的最外层电子,短线代表价键。(示例:) 根据各图表示的结构特点,写出该分子的化学式: A    ,B    ,C    ,D    。 解析 将分子结构图中的每条短线转化成两个小黑点,计算出每个原子的最 外层电子数,进而推出元素名称。 答案 NH3 HCN CO(NH2)2 BF3 考查点二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3.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判断SO3的分子构型为 (  )。 A.正四面体形 B.V形 C.三角锥形 D.平面三角形 解析 SO3中的S原子孤电子对数=(6-3×2)=0,只有3对σ键电子对, 故选D。 答案 D 4.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判断下列分子或者离子的空间构型不是三角锥形的是 (  )。 A.PCl3 B.H3O+ C.HCHO D.PH3 解析 PCl3分子中P原子的成键电子对数为3,孤对电子对数为1,其电子 对的空间构型为四面体形,分子的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同理,H3O+和PH3 分子的成键电子对数和孤对电子对数分别为3和1,分子的空间构型为三角 锥形;HCHO分子的中心原子中的价电子都用来形成共价键,中心原子周围 的原子数为3,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形。 答案 C 考查点三 杂化轨道理论 5.在分子中,羰基碳原子与甲基碳原子成键时所采取的杂化方式分别为 (  )。 A. sp2杂化;sp2杂化 B.sp3杂化;sp3杂化 C.sp2杂化;sp3杂化 D.sp杂化;sp3杂化 解析 羰基上的碳原子共形成3个σ键,为sp2杂化,两侧甲基中的碳原子 共形成4个σ键,为sp3杂化。 答案 C 6.原子轨道的杂化不但出现在分子中,原子团中同样存在原子轨道的杂化。在 SO42-中S原子的杂化方式为 (  )。 A.sp B.sp2 C.sp3 D.无法判断 解析 在SO42-中S原子的孤对电子数为0,与其相连的原子数为4,所以根 据理论可推知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3杂化,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形,类 似于CH4。 答案 C 考查点四 配合物理论 7.向下列配合物的水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不能生成AgCl沉淀的是 (  )。 A.[Co(NH3)4Cl2]Cl     B.[Co(NH3)3Cl3] C.[Co(NH3)6]Cl3 D.[Co(NH3)5Cl]Cl2 解析 配合物的内界与外界由离子键结合,只要外界存在Cl-,加入AgNO3 溶液即有AgCl沉淀产生。对于B项配合物分子[Co(NH3)3Cl3],Co3+、NH3、 Cl-全处于内界,很难电离,不存在Cl-,所以不生成AgCl沉淀。 答案 B 8.下列物质:①H3O+ ②[B(OH)4]- ③CH3COO- ④NH3 ⑤CH4中存在配位键的是 (  )。 A.①② B.①③ C.④⑤ D.②④ 解析 水分子中各原子已达到稳定结构,H3O+是H+和H2O中的O形成配位 键,[B(OH)4]-是3个OH-与B原子形成3个共价键,还有1个OH-的O 与B形成配位键,而其他的均不能形成配位键。 答案 A 9.如图所示是甲醛分子的模型。根据该图和所学化学键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甲醛分子中碳原子的杂化方式是      ,做出该判断的主要理由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是对甲醛分子中碳氧键的判断,其中正确的是    (填序号)。 ①单键 ②双键 ③σ键 ④π键 ⑤σ键和π键 (3)甲醛分子中C—H键与C—H键间的夹角    (填“=”“>”或 “<”)120°,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不同,分子的空间构型也不同。由图可知, 甲醛分子为平面三角形,所以甲醛分子中的碳原子采取sp2杂化。(2)醛类 分子中都含有C===O,所以甲醛分子中的碳氧键是双键。一般来说,双键是 σ键和π键的组合。(3)由于碳氧双键中存在π键,它对C—H键的排斥作 用较强,所以甲醛分子中C—H键与C—H键间的夹角小于120°。 答案 (1)sp2杂化 甲醛分子的立体结构为平面三角形 (2)②⑤ (3)< 碳氧双键中存在π键,它对 C—H键的排斥作用较强 10.ClO-、ClO2-、ClO3-、ClO4-中,Cl都是以sp3杂化轨道方式与O原子成键,则ClO-离子的立体构型是    ;ClO2-离子的立体构型是    ; ClO3-离子的立体构型是    ;ClO4-离子的立体构型是    。 解析 ClO-的组成决定其空间构型为直线形。其他3种离子的中心原子的杂 化方式都为sp3,那么从离子的组成上看其空间结构依次类似于H2O、NH3、 CH4(或NH4+)。 答案 直线形 V形 三角锥形 正四面体形 11.已知A、B、C、D、E为中学常见的五种物质,均含元素Y,有的还可能含有元素X、Z,元素X、Y、Z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 ①元素Y在A、B、C、D、E中所呈化合价依次递增,其中只有B为单质。 ②常温下将气体D通入水中发生反应,生成C和E。 ③工业上以A、空气和水为原料,通过催化氧化法制成E。 请回答以下问题: (1)A分子的立体构型是    ;从轨道重叠的方式看,B分子中的共价 键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工业上,若输送Cl2的管道漏气,用A进行检验时可观察到大量白烟, 同时有B生成,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元素Y在A、B、C、D、E中化合价依次递增,其中只有B为单质, 则A中Y呈负价,C、D、E中呈正价,而气体D通入水中发生反应,生成 C和E,此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结合工业上以A、空气和水为原料,通过 催化氧化法制成E,综合考虑得出A、B、C、D、E分别是NH3、N2、NO、 NO2、HNO3。 答案 (1)三角锥形 σ键和π键 (2)3NO2+H2O===2HNO3+NO (3)8NH3+3Cl2===N2+6NH4Cl 12.铜单质及其化合物在很多领域有重要的用途,如金属铜用来制造电线电缆,五水硫酸铜可用作杀菌剂。 (1)Cu位于元素周期表第ⅠB族。Cu2+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 (2)往硫酸铜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可生成[Cu(NH3)4]2+配离子。已知 NF3与NH3的空间构型都是三角锥形,但NF3不易与Cu2+形成配离子,其原 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Cu(电子排布式为[Ar]3d104s1)―→Cu2+的过程中,参与反应的 电子是最外层4s及3d上的各一个电子,故Cu2+的电子排布式为[Ar]3d9或 1s22s22p63s23p63d9。 (2)N、F、H三种元素的电负性:F>N>H,所以NH3中共用电子对偏向 N,而在NF3中,共用电子对偏向F,偏离N原子。 答案 (1)[Ar]3d9或1s22s22p63s23p63d9 (2)N、F、H三种元素的电负性:F>N>H,在NF3中,共用电子对偏向 F,偏离N原子,使得氮原子上的孤电子对难与Cu2+形成配位键 第三节 分子的性质 考查点一 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 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以非极性键结合起来的双原子分子一定是非极性分子 B.以极性键结合起来的分子一定是极性分子 C.非极性分子只能是双原子单质分子 D.非极性分子中,一定含有非极性共价键 解析 对于抽象的选择题可用反例法,以具体的物质判断正误。A项是正确 的,如O2、H2、N2等;B项错误,以极性键结合起来的分子不一定是极性 分子,若分子构型对称,正负电荷重心重合,就是非极性分子,如CH4、 CO2、CCl4、CS2等;C项错误,非极性键也存在于某些共价化合物中,如 H2O2、C2H4、C2H5OH等和某些离子化合物如Na2O2中;D项错误,非极性 分子中不一定含有非极性键,如CH4、CO2。 答案 A 2.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  )。 A.CS2为V形的极性分子 B.ClO3-的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形 C.SF6中有6对完全相同的成键电子对 D.SiF4和SO32-的中心原子均为sp2杂化 解析 类比CO2可知CS2是直线形分子;ClO3-的空间构型不是平面三角形 而是三角锥形;SF6中S的外围电子全部成键,故分子中S—F键的成键电 子对完全相同;SiF4是由中心原子Si采取sp3杂化形成的正四面体结构; SO32-的中心原子也是sp3杂化,其中一个杂化轨道有未成键的孤对电子,另 外与O形成共价键。 答案 C 考查点二 范德华力及氢键 3.若不断地升高温度,实现“雪花→水→水蒸气→氧气和氢气”的变化。在变化的各阶段被破坏的粒子间的主要相互作用依次是 (  )。 A.氢键;分子间作用力;极性键 B.氢键;氢键;非极性键 C.氢键;极性键;分子间作用力 D.分子间作用力;氢键;非极性键 解析  答案 A 4.如图中每条折线表示周期表ⅣA族~ⅦA族中的某一族元素氢化物的沸点变化,每个小黑点代表一种氢化物,其中a点代表的是 (  )。 A.H2S B.HCl C.PH3 D.SiH4 解析 在ⅣA族~ⅦA族中的氢化物里,NH3、H2O、 HF因存在氢键,故沸点高于同主族相邻元素氢化物的沸点,只有ⅣA族元 素氢化物不存在反常现象,故a点代表的应是SiH4。 答案 D 5.氨气溶于水中,大部分NH3与H2O以氢键(用“…”表示)结合形成NH3·H2O分子。根据氨水的性质可推知NH3·H2O的结构式为 (  )。 解析 从氢键的成键原理上讲,A、B都成立;但从空间构型上讲,由于氨 分子是三角锥形,易于提供孤对电子,所以,以B方式结合空间阻碍最小, 结构最稳定;从事实上讲,依据NH3·H2ONH4++OH-,可知答案是 B。 答案 B 考查点三 手性 6.下列物质中不存在手性异构体的是 (  )。 A.BrCH2CHOHCH2OH C.CH3CHOHCOOH D.CH3COCH2CH3 解析 若同一个碳原子上连接四个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则该碳原子称为手 性碳原子,含有手性碳原子的物质存在手性异构体,D项中不含手性碳原子, 不存在手性异构体。 答案 D 考查点四 无机含氧酸分子的酸性 7.判断含氧酸酸性强弱的一条经验规律是:含氧酸分子结构中含非羟基氧原子数越多,该含氧酸的酸性越强,如下表所示: 含氧酸酸性强弱与羟基氧原子数的关系 次氯酸 磷酸 硫酸 高氯酸 含氧酸 Cl—OH 非羟基氧原子数 0 1 2 3 酸性 弱酸 中强酸 强酸 最强酸 (1)亚磷酸H3PO3和亚砷酸H3AsO3分子式相似,但它们的酸性差别很大, H3PO3是中强酸,H3AsO3既有弱酸性又有弱碱性。由此可推出它们的结构 简式分别为①    ,②    。 (2)H3PO3和H3AsO3与过量的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是: ①       ,②       。 (3)在H3PO3和H3AsO3中分别加入浓盐酸,分析反应情况:    , 写出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此题属于无机含氧酸的结构、性质推断题,考查同学们运用题给信息 推断物质结构和性质的能力。(1)已知H3PO3为中强酸,H3AsO3为弱酸, 依据题给信息可知H3PO3中含1个非羟基氧原子,H3AsO3中不含非羟基氧 原子。(2)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需得知H3PO3和 H3AsO3分别为几元酸,从题给信息可知,含氧酸分子结构中含几个羟基氢, 则该酸为几元酸。故H3PO3为二元酸,H3AsO3为三元酸。(3)H3PO3为中 强酸,不与盐酸反应;H3AsO3为两性物质,可与盐酸反应。 答案 (1)① ② (2)①H3PO3+2NaOH===Na2HPO3+2H2O ②H3AsO3+ 3NaOH===Na3AsO3+3H2O (3)H3PO3为中强酸,不与盐酸反应,H3AsO3可与盐酸反应 As(OH)3 +3HCl===AsCl3+3H2O 8. PtCl2(NH3)2可以形成两种固体,一种为淡黄色,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另一种为黄绿色,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大。请回答下列问题: (1)PtCl2(NH3)2是平面正方形结构,还是四面体结构?       。 (2)请在横线上画出这两种固体分子的几何构型图: ①淡黄色固体:      ②黄绿色固体:      。 (3)淡黄色固体物质由    分子组成,黄绿色固体物质由    分 子组成(填“极性”或“非极性”)。 (4)黄绿色固体在水中的溶解度比淡黄色固体的大,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答案 (1)平面正方形 (2) (3)非极性 极性 (4)黄绿色固体是由极性分子构成的,而淡黄色固体是由非极性分子构成 的,根据“相似相溶”规律可知,前者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后者 9.二氯化硫(Cl—S—S—Cl,直线形)是一种琥珀色液体,是合成硫化染料的重要原料。 (1)写出它的电子式      。 (2)指出它分子内的键型      。 (3)估计它是否易溶于水      。 (4)指出硫元素的化合价为      。 解析 二氯化硫是直线形分子,其正、负电荷中心重合,属非极性分子。 H2O是极性溶剂,根据“相似相溶”原理,其不易溶于水。在该分子中由于 Cl的电负性比S的强,且原子间又以单键相结合,故氯元素呈-1价,因此 S呈+1价。 答案 (1)··C······C·· (2)S—S键是非极性共价键,S—Cl是 极性共价键 (3)否 (4)+1 10.已知和碳元素同主族的X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一个长周期,短周期元素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内层电子总数少3,它们形成化合物的分子式是XY4。试回答: (1)X元素的原子基态时电子排布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Y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的电子排布图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X、Y两元素电负性分别为2.1和2.85,试判断XY4中X与Y之间 的化学键为    (填“共价键”或“离子键”)。 (3)该化合物的空间结构为    ,中心原子的杂化类型为    , 分子为    (填“极性分子”或“非极性分子”)。 (4)该化合物在常温下为液体,该液体微粒间的作用力是    。 (5)该化合物的沸点与SiCl4比较:    (填化学式)的高,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第四周期ⅣA族元素为Ge,其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1s22s22p63s23p63d104s24p2,Y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内层电子总数少3, Y是氯,Y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的电子排布图为:, XY4中X与Y形成的是共价键,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中心原子为sp3杂化, 为非极性分子,分子间的作用力是范德华力。 答案 (1)1s22s22p63s23p63d104s24p2 (2)共价键 (3)正四面体 sp3杂化 非极性分子 (4)范德华力 (5)GeCl4 组成和结构相似的分子晶体,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 越大,熔沸点越高 11.已知A、B、C、D和E五种分子所含原子的数目依次为1、2、3、4和6,且都含有18个电子,又知B、C和D由两种元素的原子组成,且D分子中两种原子个数比为1∶1。 (1)组成A分子的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是________; (2)B和C的分子式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C分子的立体结构呈 ________形,该分子属于________分子(填“极性”或“非极性”); (3)向D的稀溶液中加入少量氯化铁溶液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将1 mol E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只生成1 mol CO2和2 mol H2O,则E的 分子式是________。 解析 A、B、C、D和E五种分子所含原子的数目依次为1、2、3、4和6, 且都含有18个电子,则依次为Ar、HCl或F2、H2S、PH3或H2O2、CH3OH。 B、C和D是由两种元素的原子组成,且D分子中两种原子个数比为1∶1, 则B是HCl,C是H2S,D是H2O2。 答案 (1)1s22s22p63s23p6 (2)HCl H2S V 极性 (3)有无色气体产生 2H2O22H2O+O2↑ (4)CH4O 12.X、Y、Z、Q、E五种元素中,X原子核外的M层中只有两对成对电子,Y原子核外的L层电子数是K层的两倍,Z是地壳内含量(质量分数)最高的元素,Q的核电荷数是X与Z的核电荷数之和,E在元素周期表的各元素中电负性最大。请回答下列问题: (1)X、Y的元素符号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 (2)XZ2与YZ2分子的立体构型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相同条件下两者 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大的是________(写分子式),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3)Q的元素符号是________,它属于第________周期,它的核外电子排布式 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形成化合物时它的最高化合价为 ________; (4)用氢键表示式写出E的氢化物的水溶液中存在的所有氢键_____________。 解析 X原子核外的M层中只有两对成对电子,则X的价电子电子排布图 为:,因此X为S元素;Y原子核外的L层电子数 是K层的两倍,则Y为C元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为氧元素,因此Z 为O元素;Q的核电荷数为S和O的核电荷数之和,因此Q为24号元素 Cr;在周期表中电负性最大的是F元素。 (1)X、Y分别是S和C。 (2)XZ2和YZ2分别为SO2、CO2,它们的构型分别为V形和直线形。SO2在 水中的溶解度大于CO2在水中的溶解度,因为SO2为极性分子,CO2为非极 性分子,而H2O为极性分子,根据“相似相溶”原理可知SO2较易溶于水。 (3)Q为Cr元素,Cr和Fe处于同一周期,即第四周期,它的核外电子排布式 为:1s22s22p63s23p63d54s1,其价电子为3d54s1,因此它的最高化合价为+6价。 (4)E为F,HF的水溶液中,存在HF之间的氢键,HF和H2O之间的氢键, H2O分子之间的氢键,即有:F—H…F、F—H…O、O—H…F、O—H…O。 答案 (1)S C (2)V形 直线形 SO2 因为CO2是非极性分子,SO2和H2O 都是极性分子,根据“相似相溶”原理,SO2在H2O中的溶解度较大 (3)Cr 四 1s22s22p63s23p63d54s1 +6 (4)F—H…F、F—H…O、O—H…F、O—H…O 19 学习资料分享 WORD格式-专业学习资料-可编辑 20 学习资料分享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化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