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一章 心理学是什么、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研究任务、重要流派
一、判断题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的科学。( )
答案:错
心理学是介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 )
答案:对
观测法是在严格控制或发明一定条件下,通过被试的外部表现去了解其心理的方法。
答案:错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
答案:对
1879年,德国人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心理学著作,标志着心理学的诞生。
答案:错
假如说粗心大意是稳定的个性特性,漫不经心则是暂时的心理状态。( )
答案:对
人的心理现象作为观念的东西,它可以离开物质载体。( )
答案:错
被人脑所反映的客观现实在某种意义上是依赖于人的意志而存在的客观物质世界,它涉及自然界和社会环境。( )
答案:错
从人的心理过程所包含的三个方面的内容可以看出:结识是基础,情感是动力,意志是保障。答案:对
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就是在人脑中形成被反映事物的映象过程。( )
答案:对
精神分析学派主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意识,并特别强调意识在人整个精神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
答案:错
心理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科学。( )
答案:对
人的心理活动不仅依附于人脑这一物质器官,并且也取决于人的社会生活环境,但并不依存于作为主体的个人主观状况。( )
答案:错
人的心理活动不仅依附于人脑这一物质器官,并且也取决于人的社会生活环境,但并不依存于作为主体的个人主观状况。( )
答案:错
人的心理的主体性最重要的特点在于人的能动性。( )
答案:错
人的心理过程总是体现在人的各自不同的生活实践中,受差异规律的制约,表现出个体心理的不同倾向和特点。( )
答案:对
二、填空题
心理学是研究___及其___的一门科学。
答案:心理现象、规律
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就是( )过程和( )过程,有机体的一切反射活动都由这两种神通过程的互相关系决定的。
答案:兴奋 克制
心理现象也叫___,它涉及___和___。
答案:心理活动、心理过程、个性心理
德国心理学家___在___年创建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才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答案:冯特、1879年
认知心理学是以( )观点研究人的认知活动的心理学,是现代心理学的重要分支。
答案:信息加工
心理学是研究( )的科学。
答案:心理现象及其规律
心理学的一般研究方法有:( )、( )、( )、( )、( )。
答案:观测法 实验法 调查法 心理测验法 活动产品分析法
十九世纪末德国心理学( )在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有影响的心理实验室,标志着心理科学的诞生和独立。
答案:冯特
从心理的内容和源泉来看,人的心理是对( )的能动的反映。
答案:客观现实
现代科学表白:( )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 )的机能。
答案:脑 人脑
在心理活动的进程中,或从心理过程到个性心理特点形成的过渡阶段,经常会出现一种相对连续的状态,这类心理现象,我们称之为( )。
答案:心理状态
在人的结识、情感、意志行动方面表现出来的、经常处在动态变化过程的那些心理活动,通常称之为( )。
答案:心理过程
现代认知心理学家主张心理应直接研究知觉、表象、思维、记忆和语言等内部( )。
答案:认知过程
三、选择题
1.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是( )
A、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的建立 B、第一本心理学著作的问世
C、第一个心理学流派的形成 D、心理学名词的产生
[答案]A
2.被称为心理学之父的是( )
A、詹姆斯 B、冯特 C、铁钦纳 D、华生
[答案]B
3.( )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实验室,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A、詹姆斯 B、冯特 C、铁钦纳 D、华生
[答案]B
13.人们在能力、气质和性格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差异,心理学上统称为( )。
A、个性倾向性 B、个性心理特点 C、心理状态 D、心理过程
[答案]B
14.人们在形成需要、动机、爱好、信念、抱负和价值观等方面,总会表现出个体的差异性,这种经常表现出来的人们在此方面的差异称之为( )。
A、个性心理 B、心理特性 C、个性心理倾向性 D、个性心理特点
[答案]C
.在人的结识、情感、意志行动方面表现出来的、经常处在动态变化过程中的心理活动称之为( )。
A、心理状态 B、心理特性 C、心理过程 D、个性心理
[答案]C
16.从动态——稳态的维度,可以把人的心理现象分为( )
A、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性 B、意识、潜意识、心理特性
C、意识、心理状态、潜意识 D、心理过程、意识、心理特性
[答案]A
心理过程应涉及以下( )
A、结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B、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
D、结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答案:D
.采用一种专门的测量工具,在较短的时间内,对被试的某些或某方面的心理品质作出测定、鉴别和分析的方法,在心理学研究中属于( )方法。
A、观测法 B、实验法 C、心理测验法 D、调查法
[答案]C
20.心理学把灵感、心境、注意等心理现象称为( )。
A、结识过程 B、心理状态 C、情感过程 D、心理特性
[答案]B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重要涉及( )
A、观测法 B、调查法 C、个案研究法 D、实验法
[答案]ABCD
21.我国较早通过科学观测和实践确立了“脑是心理的器官”的结识的人是( )。
A、李时珍 B、王清任 C、张载 D、戴震
[答案]B
个性心理就是指一个人在心理过程的发展和进程中,经常表现出来的那些比较稳定的( )和( )。
[答案]心理倾向 心理特点
22.人们在结识及其活动效率方面表现出的不同内容,称之为( )的个别差异。
A、气质 B、性格 C、能力或智力 D、意志行动
[答案]C
23.人的心理的主体性最重要的特点在于( )。
A、人的意识性 B、人的主观性 C、物质性 D、客观性
[答案]A
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是( )。
A.马斯洛 B.冯特 C.皮亚杰 D.霍尔
[答案]B
人脑所形成的事物的映象与它所反映的事物自身之间的区别是( )
A、前者是第一性,后者是第二性的
B、两者皆是第一性的,只但是是事物的映象以观念的形式存在
C、前者是第二性的,后者是第一性的
D、两者皆是第一性的,而被反映的客观事物是独立存在于现实中的实在的客体。
[答案]C
有的人情绪稳定,有的人情绪波动;有的人做事果断,有的人做事优柔寡断。这类心理现象称为( )。
A、情感过程 B、心理状态 C、意志过程 D、心理特性
[答案]D
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点有机综合地体现在一个人的身上,就构成一个人完整的( )。
A、性格 B、能力 C、气质 D、个性
[答案]D
主张抛开意识,探索刺激与反映之间联系的心理学派别是( )
A、行为主义 B、人本心理学 C、认知心理学 D、社会心理学
[答案]A
以神经生理学的研究结果为基础,对个体的心理和行为进行解释的心理学观点是( )。
A、行为的观点 B、生物学的观点 C、现象学的观点 D、精神分析的观点
[答案]B
认为人类行为是由某种潜意识动机驱使的心理学观点是( )。
A、行为的观点 B、生物学的观点 C、现象学的观点 D、精神分析的观点
[答案]D
用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研究人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的心理观点是( )。
A、行为的观点 B、生物学的观点 C、现象学的观点 D、认知的观点
[答案]D
12.采用一种专门的测量工具,在较短的时间内,对被试的某些或某方面的心理品质作出测定、鉴别和分析的方法,在心理学研究中属于( )方法。
A、观测法 B、实验法 C、心理测验法 D、调查法
[答案]C
13.人们在能力、气质和性格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差异,心理学上统称为( )。
A、个性倾向性 B、个性心理特点 C、心理状态 D、心理过程
以下不属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的需要是( )
A、权力需要 B、生理需要 C、安全需要 D、自我实现需要
[答案]A
14.人们在形成需要、动机、爱好、信念、抱负和价值观等方面,总会表现出个体的差异性,这种经常表现出来的人们在此方面的差异称之为( )。
A、个性心理 B、心理特性 C、个性心理倾向性 D、个性心理特点
[答案]C
15.在人的结识、情感、意志行动方面表现出来的、经常处在动态变化过程中的心理活动称之为( )。
A、心理状态 B、心理特性 C、心理过程 D、个性心理
[答案]C
从动态——稳态的维度,可以把人的心理现象分为( )
A、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性 B、意识、潜意识、心理特性
C、意识、心理状态、潜意识 D、心理过程、意识、心理特性
[答案]A
从被试的书信、日记、自传等资料中分析其心理特性的心理学研究方法是( )。
A、测验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活动产品分析法
[答案]D
1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出现的被称为心理学第三势力的心理学派别是( )
A、行为主义心理学 B、人本主义心理学 C、认知主义心理学 D、精神分析主义心理学
[答案]B
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于1879年创建于( )
A、俄国 B、德国 C、日本 D、美国
[答案]B
.把个体所有行为的产生看作是刺激与反映之间的联结关系的心理学观点是( )。
A、行为的观点 B、生物学的观点 C、现象学的观点 D、认知的观点
[答案]A
( )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A、1876 B、1877 C、1878 D、1879
[答案]D
行为主义观点的代表人物是( )。
A、冯特 B、弗洛伊德 C、华生 D、马斯洛
[答案]C
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
A、亚里士多德 B、弗洛伊德 C、布伦塔诺 D、冯特
[答案]D
科学心理学诞生于( )。
A、公元前四世纪 B、十八世纪 C、十九世纪 D、二十世纪
[答案]C
需要层次理论的提出者是美国心理学家( )。
A.艾宾浩斯 B.马斯洛 C.罗杰斯 D.斯金纳
[答案]B
关于学习动机,班杜拉提出了( )理论。
A、自我效能感 B、成败归因 C、需要层次 D、成就动机
[答案]A
需要层次理论的提出者是美国心理学家( )。
A.艾宾浩斯 B.马斯洛 C.罗杰斯 D.斯金纳
[答案]B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是由本我、自我、超我组成的结构,其中( )是最强大的。
A、本我 B、自我 C、超我 D、三者同样强大
[答案]A
社会学习理论最初是由美国的心理学家( )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
A、皮亚杰 B、柯尔伯格 C、班杜拉 D、杜威
[答案]C
四、简述题
简述心理过程所包含的认知、情感和意志等三个方面的心理活动的互相关系。
[答案]
(1)在整个心理过程中,人的结识、情感和意志三个方面是密切联系,互相影响的。
(2)情感和意志是在结识的基础上产生的,并随着结识过程的深化而不断变化发展。
(3)结识活动又总是受到情感、意志因素的极大影响。
(4)情感又是意志行动积极的动力因素,反之,意志行动又丰富着情感。
如何理解“心理学有一个长期的过去,但仅有一个短期的历史”?
[答案]
(1)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说过:心理学有一个长期的过去,但仅有一个短期的历史。是说心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
(2)科学心理学诞生之前,早在古希腊时期,有关心理问题的论述,心理学的思想就早已出现。
(3)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心理学已经脱离哲学母体而分化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至今才有一百数年的历史,所以说心理学又是一门年轻的科学。
简述心理学的流派及其代表人物、重要观点。
[答案]
(1)构造主义:冯特、铁钦纳,主张心理学研究人的意识,采用内省法。
(2)机能主义:詹姆斯,主张心理学研究意识的功能和目的,而不是它的结构。
(3)格式塔心理学:韦特海默、苛勒、考夫卡,主张研究知觉和意识的组织。
(4)行为主义:华生、斯金纳,主张心理学应当研究可观测的外显的行为,采用实验法。
(5)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认为人在童年时期的潜意识经验及其导致的内心冲突是心理障碍的根源。
(6)认知心理学:皮亚杰、奈瑟、西蒙,广义上,研究人在结识事物过程中所进行的各种心理活动,狭义上,研究人接受、存储、提取、加工和运用信息的过程。
(7)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罗杰斯,主张以正常人为研究对象。
心理过程:
[答案]
是指在人的结识、情感、意志行动方面表现出来的那些心理活动所处在的动态变化的过程。
心理过程
[答案]
心理过程是指本人的结识、情感、意志行动方面表现出来的那些心理活动,它们经常处在动态变化的过程中,它涉及结识过程的心理活动、情感过程的心理活动和意志过程的心理活动三个方面。
个性心理
[答案]
个性心理就是指一个人在心理过程的发展和进程中,经常表现出来的那些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点。
心理状态
[答案]
在心理活动的进程中,或从心理过程到个性心理特点形成的过渡阶段,经常出现一种相对连续的状态,这类心理现象我们称之为心理状态。像随着心理过程的注意状态,情绪过程中出现的心境状态,应激状态等等。
心理学
[答案]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简析人的心理的主体性?
[答案]
(1)人的心理活动不仅依附于人脑这个器官,不仅决定于人的社会生活环境,同时也依存于作为反映主体的个人主观状况。
(2)人的心理的主体性一方面表现在心理是人脑的主观映象;
(3)心理的主体性还表现在人对现实的反映总是通过个体的主观世界的折射而实现的;
(4)心理的主体性更表现在人对现实反映的主观能动性方面。
(5)人的心理的主体性最重要的特点在于人的意识性。
如何科学地理解人的心理现象的实质?
[答案]
(1)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人脑是人心理活动的载体。
(2)从心理的内容和来源来看,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人脑与客观现实互相作用的结果。人的心理的主体性,一方面表现在心理是人脑的主观映象;另一方面,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总是通过个体的主观世界的折射而实现的,第三,人对现实的反映具有主观能动性;最后,人的心理的主体性最重要的特点在于人的意识性。
简述心理学研究的方法。
[答案]
(1)观测法
(2)调查法
(3)个案研究法
(4)实验法
个性差异:
[答案]
是指个体在心理过程的发展与进程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活动倾向与心理过程特点。
心理学:
[答案]
是研究人的行为与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简述心理科学发展进程中认知心理学派的基本观点。
[答案]
(1)现代认知心理学家主张心理学应直接研究知觉、表象、思维、记忆和语言等内部结识过程。
(2)现代认知心理学是把人脑的内部工作和电子计算机类比,都看作是一种信息加工系统。
(3)认为人的心理的研究不能只采用传统心理学的内省法而应结合现代科学技术采用较客观的研究方法。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它涉及哪些方面?
[答案]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现象及其规律。
(2)心理现象是一个多层次相关联的复杂的大系统。从心理活动的动态变化过程、相对连续状态和比较稳定特性这个维度来看,可以把人的心理活动分为: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个性心理三个方面。
实验法
[答案]
实验法是指有目的地控制一定的条件或创设一定的情境,以引起被试的某些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心理学的实验法有两种重要形式,即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
认知
[答案]
认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认知与结识的含义基本相同,指个体通过感觉、知觉、表象、想象、记忆、思维等形式,把握客观事物的性质和规律的结识活动。狭义的认知与记忆含义基本相同,是指个体获取信息并进行加工、贮存和提取的过程。认知是个体重要的心理活动,是人的意识的集中表现。认知对人的情绪、行为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认知过程
[答案]
认知过程是个体认知活动的信息加工过程。认知心理学将认知过程当作一个由信息的获得、编码、贮存、提取和使用等一系列连续的认知操作阶段组成的按一定程序进行信息加工的系统。
五、论述题
论述科学心理学对心理实质的基本观点。
[答案]
(1)心理的物质载体
①心理现象的产生依附于一定的物质实体。
②现代科学表白:脑是心理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人脑是人的心理活动的物质载体。
(2)人的心理的环境依存性
①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人脑与客观现实互相作用的结果。
②客观现实涉及自然界和社会环境是不依赖于人的意志而独立存在的客观物质世界。离开了环境的影响,人的心理现象的产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末”。
(3)人的心理的主体性
①表现在心理是人脑的主观映象;
②人对现实的反映总是通过个体的主观世界的折射而实现的;
③人的心理的主体性更表现在人对现实反映的主观能动性;
④人的心理的主体最重要的特点是人的意识性。
第二章 心理发展及理论
一、判断题
正常人膝部被击时,就会产生踢腿动作,这是动作技能中最基本的一种。( )
[答案]错
遗传素质和生理成熟决定了个体认知发展的水平和方向。( )
[答案]错
二、填空题
个体认知发展的生物学前提是( )。
[答案]遗传素质和生理成熟
“狼孩”事件充足说明了人的心理对于人( )的依存性。
[答案]生存环境
三、选择题
在皮亚杰看来,发展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
A、成熟 B、自然经验 C、社会经验 D、平衡化
[答案]ABCD
有的人早慧,有的人则开窍较晚。这表现了心理发展的什么特点( )
A、连续性 B、阶段性 C、方向性 D、个别差异
[答案]D
根据皮亚杰的思维发展阶段论,小学生处在思维发展的哪个阶段( )
A、感知-动作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答案]C
个体逐渐能在抽象的水平上理解图形的形状、大小及互相的位置,这一般要在( )才干出现。
A、小学中年级以后 B、小学高年级以后 C、初中以后 D、高中以后
[答案]C
简答题
简述心理发展的重要观点(四个学派及其观点)
(1)成熟势力说(格赛尔,Gesell)
认为生理成熟是心理发展的重要动因。
(2)行为主义观(华生、斯金纳、班杜拉)
认为心理发展是环境和教育塑造起来的。
(3)精神分析论(弗洛伊德)
认为存在潜意识中的性本能是心理发展的基本动力。把心理发展分为5个阶段: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两性期。
(4)互相作用论(皮亚杰)
认为心理发展受四个因素的影响:成熟、自然经验(与外界的接触)、社会经验(语言、教育)、平衡化(主客体互相作用、图式、同化、顺应)
简述皮亚杰心理发展理论
[答案]
认为心理发展受四个因素的影响:(1)成熟(2)自然经验(与外界的接触)(3)社会经验(语言、教育)(4)平衡化(主客体互相作用、图式、同化、顺应)
简述毕生心理社会发展阶段(埃里克森)
[答案]
认为每个心理社会发展阶段有不同的任务:
第一阶段(婴儿期,0-1.5岁)获得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
第二阶段(儿童初期,1.5-3岁)获得自主感克服怀疑与羞怯;
第三阶段(学前期,3-6岁)获得积极感克服内疚感;
第四阶段(学龄期,6-12岁)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
第五阶段(青春期,12-18岁)建立自我同一感;
第六阶段(成人初期,18-25)岁获得密切感,避免孤立感;
第七阶段(成年中期,25-50岁)生儿育女;
第八阶段(成年晚期,50-)获得综合的完善感。
简述心理发展的重要特点
[答案]
(1)连续性与阶段性(2)方向性与不可逆性(3)不平衡性(4)个别差异(5)发展的关键期
最近发展区:
[答案]
指儿童可以独立完毕的学习任务水平在有能力的教师或同伴的帮助下方能完毕的学习任务水平之间的区域。
“狼孩”卡马拉具有正常的遗传素质和正常的生理成熟水平,但认知发展水平却远远落后于正常的同年龄的人类个体。
[答案]
这说明个体所处的环境对个体的认知发展起了决定性作用。
天生的聋儿永远不会辩别声音,先天的盲人主永远不会辩别颜色。
[答案]
这说明正常的遗传素质是产生正常的认知活动的必要的生物学前提。
心理发展有哪些基本特性?
[答案]
1.连续性与阶段性;2.方向性与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
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性有哪些?
[答案]
1.快速性;2.协调性;3.开放性;4.可塑性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特性有哪些?
[答案]
1.过渡性;2.动荡性;3.社会性;4.闭锁性和文饰性。
皮亚杰认为影响儿童认知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
1.成熟;2.联系与经验;3.社会性经验;4.平衡。
第三章 感觉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成正比关系。
[答案]错
( )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结识。
[答案]感觉
认知心理学认为,感觉是个体对( )的刺激的( )。感觉是认知活动的起点,通过感觉,个体可以获得客观事物具体的、特殊的信息。
[答案]直接作用于感官 觉察
.内部感觉是个体对内部刺激的觉察。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属于内部感觉?( )
A、味觉 B、机体觉 C、平衡觉 D、运动觉
[答案]A
外部感觉是个体对外部刺激的觉察。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属于外部感觉?( )
A、视觉 B、听觉 C、机体觉 D、味觉
[答案]C
感觉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 )属性的反映。
A、本质 B、个别 C、整体 D、所有
[答案]B
看到红、橙、黄色使人产生温暖的感觉的现象叫 ( )
A 感觉对比 B 感觉后象 C 感觉适应 D 联觉
[答案]D
感觉
[答案]
认知心理学认为,感觉是个体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的觉察。感觉是认知活动的起点,通过感觉,个体可以获得客观事物具体的、特殊的信息。
感觉
答案: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绝对感觉阈限
[答案]
指最小可觉察的剌激量,即光、声、压力或其他物理量为了引起刚能觉察的感觉所需要的最小数量。
感觉适应现象
[答案]
是指感受器在同一刺激物的连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分析题
喝过苦的东西后,喝白开水都觉得甜。灰色的正方形放在红色的纸上,看上去有点发绿;灰色正方形放在绿色的纸上,看上去有点发红。试用有关的心理学知识,说明这种现象。
[答案]
这是感觉对比的心理现象。感觉对比就是指:当同一感官受到不同刺激的作用时,其感觉会发生变化。
当人从明亮的地方走到暗处,或从暗处走到明亮的地方,刚开始什么都看不见,过一会儿便能看见了。在厕所呆久了,就觉得里面的气味不太臭了。试用有关的心理学知识解释这种现象。
[答案]
这是一种感觉适应现象。感觉适应是指:当刺激连续地作用于人的感官时,人对刺激的感觉能力会发生变化;感觉适应在视觉和嗅觉中最为明显。
第四章 知觉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觉其臭,这种心理现象称为适应现象。( )
答案:对
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
答案:故意注意
将对象从背景中分化出来的知觉特性是( )。
[答案]选择性
知觉的基本特性有___、___、___、___。
早上起来,推开窗子发现地面全都湿了,你推断昨天夜里一定下雨了。这是思维的( )特性。
[答案]间接
[答案]选择性、理解性、整体性、恒常性
知觉是个体将( )信息组织成( )的过程。
[答案]感觉 故意义的整体
知觉具有哪些特性( )
A、整体性 B、选择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答案]ABCD
在复杂环境中,只有部分环境内容可以成为知觉对象,其它内容成为背景,这是知觉的什么特性( )
A 选择性 B整体性 C 恒常性 D 理解性
答案:A
43.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 )属性的反映。
A、本质 B、个别 C、整体 D、所有
[答案]C
下列所列举的心理特点中,哪一个不是知觉的基本特性?( )
A、知觉的意义性 B、知觉的理解性 C、知觉的持久性 D、知觉的完整性
[答案]C
简答题
知觉
[答案]
知觉是个体将感觉信息组织成故意义的整体的过程。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形成的,但知觉不是感觉信息的简朴结合。它要运用已有的经验,对所获得的感觉信息进行组织,同时解释这些信息,使之成为故意义的整体。
简述知觉特性。
[答案]
(1)知觉的整体性
(2)知觉的选择性
(3)知觉的理解性
(4)知觉的恒常性
简述知觉的基本特性。
[答案]
(1)知觉具故意义性。人在知觉过程中,总是力图赋予知觉对象一定的意义。知觉的意义性又称理解性。
(2)知觉具有完整性。人在知觉过程中,总是倾向于把零散的对象知觉为一个整体。
(3)知觉具有选择性。当我们面对众多的客体时,经常优先知觉部分客体。
(4)知觉具有恒常性。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知觉的印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这就是知觉的恒常性。
知觉
答案: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映。
简述知觉特性
[答案]
(1)知觉的整体性(2)知觉的选择性(3)知觉的理解性(4)知觉的恒常性
简述感觉与知觉的区别与联系。
答: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但感觉和知觉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感觉和知觉的相同点:
(1)两者都是人脑多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
(2)两者都是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反映。
(3)两者的形成与发展都离不开人脑的活动。
感觉和知觉的区别:
(1)反映的内容不同。
(2)产生的性质不同。
(3)生理机制不同。 \
简述感觉知觉的区别与联系。
[答案]
区别:感觉反映的是事物的个别属性,而知觉反映事物的整体属性。感觉是一种最简朴的认知活动,而知觉则是属于感觉的一种认知活动。
联系:感觉和知觉又是密不可分的,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总是在感觉的基础上进行的。
第五章 意识注意
“一心二用”这是注意的稳定性品质好。( )
[答案]错
思想开小差是一种注意的分散。( )
[答案]对
在同时进行两种或几种活动时,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这叫做注意的分散.
[答案]错
操作活动相比智力活动容易注意分派。
[答案]对
意识活动的中心环节是动机斗争阶段。( )
[答案]错
当注意力不集中时,人们对当前感知的事物很难有清楚的结识,因此,注意是很重要的结识过程。( )
答案:对
一览无余”、“一目十行”都说明人的注意范围很大。( )
答案:对
注意是心理活动的重要特性,但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 )
[答案]对
故意后注意是事先有预定的目的,但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因此故意后注意是最容易形成的注意。( )
[答案]错
根据注意的产生和保持是否需要意志努力,将注意分为()、()、()三种类型。
[答案]无意注意、故意注意和故意后注意
注意的四个特性涉及:( )、( )、( )、( )。
答案:注意的广度 注意的稳定性 注意的分派 注意的转移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 )和( )。
[答案]指向 集中
根据注意的( )和维持注意是否需要( ),可以将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故意注意和故意后注意。
[答案]目的性 意志努力
注意具有哪些特性( )
A、注意的稳定性 B、注意的广度 C、注意的分派 D、注意的转移
[答案]ABCD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注意品质的一项是:( )。
A、注意的广度 B、注意的选择性 C、注意的稳定性 D、注意的转移
[答案]B
55.( )是心理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它对心理活动具有选择功能、维持功能、调节功能。
A、注意 B、记忆 C、表象 D、想象
[答案]A
任何有目的的学习都是以学习者对学习对象的( )为先决条件的。
A、感知 B、注意 C、记忆 D、思维
[答案]B
人们在骑自行车时,眼、耳、手、脚并用,这是( )。
A.注意的分散 B.注意的转移 C.注意的分派 D.注意的转换
[答案]C
注意:
[答案]
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无意注意
[答案]
无意注意是事先没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又称不随意注意。刺激物的特点和个体的主观状态是无意注意产生的基本条件。
引起和维持故意注意的重要心理学因素有哪些?
[答案]
(1)对活动任务的结识。活动任务越明确,对活动的意义的理解越深刻,就越能引起和维持故意注意。
(2)对活动的间接爱好。间接爱好是个体对活动结果的爱好。间接爱好越浓厚,就越能集中注意。
(3)个体的意志努力。只有克服各种不良刺激的干扰,抵御各种诱惑,需要付出艰苦的意志努力。
(4)是对活动的精心组织。很好地组织各种活动,可以防止因单调而产生疲劳、分心。
[题目]
影响无意注意产生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
(1)刺激的强度(涉及绝对强度和相对强度)。刺激的强度越大,越易引起无意注意。
(2)刺激之间的差异限度。差异越显著,越易引起无意注意。
(3)刺激的变化。活动的刺激比静止的刺激更易引起无意注意。
(4)刺激物的新异性。新异的刺激比熟知的刺激更易引起无意注意。
(5)个体的主观状态中的许多因素影响着无意注意产生。其中,个体的需要和爱好最重要的。能满足个体的需要,符合个体的爱好的事物就很容易成为注意的对象。
(6)此外,良好的心境、饱满的精神状态也可促进无意注意的产生。
故意注意
[答案]
故意注意是事先有预定的目的,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又称随意注意。例如同学们按老师的规定观测两种相似植物的特点时所表现出的注意,就是故意注意。
注意
[答案]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注意是心理活动的重要特性,但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点。
注意的稳定性
答案:指注意保持在某一对象或某一活动上的时间久暂特性
注意的转移
答案:指人故意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或者从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上
注意的分派
答案:注意的分派是指人在进行两种或多种活动时能把注意指向不同对象的现象
什么是注意?它有哪些心理功能?
注意的功
答案:注意是有选择地加工某些刺激而忽视其他刺激的倾向。功能涉及:选择功能、保持功能、对活动的调节和监督功能。
注意的功能有哪些?
[答案]
注意的功能有:1选择功能;2维持功能;3调节功能。
第六章记忆
错遗忘就是永远都无法回忆或再认。( )
[答案]错
瞬时记忆一般保持一分钟左右。( )
答案:错
短时记忆的容量是有限的。( )
答案:对
遗忘就是个体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或回忆。( )
[答案]对
学习限度与遗忘和保持有一定的关系,一般认为,学习限度达150%时,保持的效果最佳。
[答案]对
所有遗忘都是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不能再认和回忆。
[答案]错
在保持过程中,保持的内容只会发生量的变化,而不发生质的变化。( )
[答案]错
再认或回忆过程中的情绪情感状态是决定再认或回忆效果的最重要的因素。( )
[答案]错
有人用编“顺口溜’的方式记住了圆周率小数点后许多位数字,这是记忆的组织策略的运用。( )
[答案]错
到大学阶段,学生的理解识记已高度发展了,机械识记几乎就不存在了。( )
[答案]错
遗忘就是所识记的信息的完全丧失。( )
[答案]错
[题目]
对于人类来说遗忘并不都是有害的。( )
[答案]对
记忆涉及三个基本过程:( )、( )、( )。
答案:编码 存储 提取
据保持时间长短,可把记忆分为( )、( )、( )。
答案:瞬时记忆 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
记忆的基本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答案]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
记忆是通过( )、( )、( )的三个基本环节在人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答案]识记 保持 再认
短时记忆的内容进入长时记忆的基本条件是( )。
[答案]复述
记忆就是人脑对有关信息进行( )、( )和( )的认知加工过程。
[答案]编码 贮存 提取
能满足个体需要或对个体有重要意义的材料容易( ),不能满足个体需要或对个体没故意义的材料容易( )。能引起个体快乐的情绪体验的材料容易( ),能引起个体不快乐的情绪体验的材料容易( )。
[答案]保持 遗忘 保持 遗忘
记忆有很多种,根据记忆所加工的信息的内容的不同,可以将记忆分为四种、( )、(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