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新课引入,研读课文,展示目标,归纳小结,强化训练,“农村初中教师科研素养的培养研究”课题,研究成果配套课件,1,第六章,6.3,实数,课件制作:,灵山县苑西中学 黄世环,2,本节先将有理数与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统一起来,再采用与有理数对照的方法引入无理数,接着类比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指出实数与数轴上的点的一一对应关系,课件说明,3,学习目标:,(1)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2)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具有一一对应关系,初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学习重点:,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的一一对应关系.,4,自学指导,自学课本P53页内容,完成下列思考题,(,1,)观察下列有理数写成小数的形式,你有什么发现?任何有理数都能写成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吗?,(2)已知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2cm2,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cm,它可以是整数吗?可以是分数吗?你知道它是什么数吗,5,自学指导,自学课本P53页内容,完成下列思考题,(,3,)请用计算器把 和,写成小数的形式,你有什么发现?像这样的数我们把它叫什么数?你还能说出一些这样的数吗?,(,4,)我们把哪些数统称为实数?你能把实数进行分类吗?,6,事实上,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写成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反过来,任何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也都是有理数,.,7,无限不循环的小数,-,叫做无理数,.,你能举出一些无理数吗?,0.1010010001,两个,1,之间依次多,1,个,0,-168.3232232223,两个,3,之间依次多,1,个,2,8,圆周率 及一些含有 的数,开不尽方的数,有一定的规律,但,不循环的无限小数,无理数的特征:,注意:带根号的数不一定是无理数,9,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实数,.,10,实数,有理数,无理数,整数,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实数,正实数,0,负实数,正有理数,正无理数,负有理数,负无理数,11,5,,,3.14,,,0,,,,,-,,,0.1010010001,(相邻两个,1,之间,0,的个数逐次加,1,),运用新知,例,1,下列实数中,哪些是有理数?哪些是无理数?,12,探究新知,我们知道,每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那么无理数是否也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呢?你能在数轴上找到表示无理数的点吗?,13,探究新知,为什么?,如图,直径为,1,个单位长度的圆从原点沿数轴向右滚动一周,圆上的一点由原点,O,到达点,O,,点,O,对应的数是多少?,14,1,解决新知,从图上可以看出,,OO,的长是这个圆的周长,,所以点,O,对应的数是,。这样,,无理数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15,0,1,2,4,3,-1,-2,问题:边长为1的正方形,对角线长为多少?,事实上:,每一个无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数轴上的点有些表示有理数,有些表示无理数.,试一试,你能把 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吗?请与同桌一起试一试。,16,归纳,当数的范围从有理数抗充到实数后,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即每一个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反过来,数轴上的每一个点都表示一个实数。,17,运用新知,1.把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集合内:,有理数集合:,;,无理数集合:,;,正实数集合:,;,负实数集合:,18,运用新知,2.,下列各数中,哪些是有理数?哪些是无理数?,19,运用新知,有理数集合,无理数集合,3.,在下列每一个圈里,至少填入三个适当的数,20,3,、强化训练,1,、若无理数,a,满足:,1,a,4,请写出两个你熟,悉的无理数:,_,_.,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带根号的数是无理数;(),(,2,)不带根号的数一定是有理数;(),(,3,)负数没有立方根;(),(,4,),-,是,17,的平方根,.(),21,4,、归纳小结,知识点:实数的分类,(,1,)实数,_,_,1,、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2,、实数的分类,_,数,_,数,_,数,0,_,数,_,数,_,数,(,2,)实数,_,实数,_,_,实数,有理,无理,正有理,负有理,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_,正无理,负无理,无限不循环小数,正,0,负,实数,3,、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是,_,的,.,4,、学习反思:,_,_.,一一对应,22,课堂检测,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实数不是有理数就是无理数,.,(),2.,无限小数都是无理数,.,(),3.,无理数都是无限小数,.,(),4.,带根号的数都是无理数,.,(),5.,两个无理数之和一定是无理数,.,(),6.,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在数轴上表示,反过来,数轴上所有的点都表示有理数,.,(),23,思维拓展,填空,请你写出两个无理数,使这两个无理数的和为无理数,积为有理数,这两个数可以是,。,24,作业设计,课本P,5,7,习题6.3第2、7题,25,同学们,再见!,26,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