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5届山东省青岛市高三9月期初调研-历史(含答案).docx

上传人:优****虫 文档编号:10303803 上传时间:2025-05-2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1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5届山东省青岛市高三9月期初调研-历史(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5届山东省青岛市高三9月期初调研-历史(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 024年高三年级期初调研检测 历史试题 2024.09 注意事项: .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 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2 3 1 . 春秋以前,市场上流通的商品,多见奴隶、珠玉、珍宝。战国时期,粮食、家禽、家畜等类商品增多。这主要 是因为 A. 剩余产品增多 B. 贵族阶层衰落 C. 水陆交通完善 D. 奴隶制度瓦解 2 . 东汉晚期,河南新息、邵陵多出现民不养子、杀子的现象。新息令贾彪上任遇到城南盗贼害人与城北妇人杀子 同时案发,掾吏欲引城南,贾彪怒斥:贼寇害人,此则常理,母子相残,逆天违道。遂驱车北行,案验其罪。 这反映了当时 A. 民生困顿的社会现状 B. 政府干预民间的抚育 C. 贾彪个人高风亮节 D. 儒家伦理尚需强化 3 . 下图为《宋史·许骧传》中的相关记载。许氏家族的经历反映出宋代 A. 门第观念逐渐淡化 B. 商人的政治地位得到提升 C. 社会阶层流动加强 D. 选官的标准呈现出多元化 - 4 . 明初,朱元璋指出:“礼者,所以美教化而定民志。成周设大司徒,以五礼防万民之伪而教之中。夫制中莫如礼,修 政莫如礼。故有礼则治,无礼则乱。居家有礼,则长幼序而宗族和; 朝廷有礼,则尊卑定而等威辨。”其目的是 A. 重构国家统治秩序 B. 确立儒学统治地位 C. 维护宗族内部和谐 D. 构建礼乐宗法制度 5 . 下列四幅折线图分别反映了近代青岛在 1903-1926年不同阶段棉纱输入(单位:担) 的情况。其中,反映1915-1920 年变化状况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6 .20世纪20年代中期至30年代初,共产国际和中共中央称“国民大革命”为“1925-1927年的革命”,30年代中期起, 党内一些领导人开始使用“1924-1927年革命”的说法。这一变化是基于 A. 国民大革命蓬勃发展 B. 国内对大革命研究的不断深入 D. 中共中央摆脱共产国际的束缚 C. 国共再次合作的需要 7 . 中国共产党创办的报刊名称蕴涵了党的新闻理念和革命斗争的历史。据此推知,创刊于解放战争时期的是 A. 《向导》《妇女日报》《中国青年》 B. 《斗争》《列宁青年》《红旗》 C. 《全民抗战》《共产党人》《新中华报》D. 《石家庄日报》《人民日报》《解放报》 8 . 1969年12月,在波兰时装博览会上美国驻波兰大使主动接触中方人员,请求会晤我国驻波兰大使; 消息传回国内, 周恩来对毛泽东主席说:“有门道了,可以敲门了。”这表明 A. 美国对华战略由遏制转为缓和 B. 中方积极推动中美关系的改善 C. 中美主动打破国际格局的制约 D. 中美彼此都有改善关系的意愿 9 . 1981年5月至8月, 《人民日报》就“陈志雄承包鱼塘问题”发起了长达三个月的大讨论。讨论的话 题如下,其实质是 A. 破除旧思想旧观念 B. 尊重民众首创精神 C. 发挥新闻媒体作用 D. 改革旧的生产关系 1 0.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记述:波吕斯认为正义是对朋友和敌人的善意和公平; 修兰特斯主张正义是统 治者所制定的法律和规则;苏格拉底认为正义不仅仅是个体行为的外在表现,而是个体灵魂内部的和谐统 一。上述关于正义的理解有利于 A. 培养合格的士兵 B. 实现城邦的和平 C. 引导人追求个体的发展 D. 反思雅典民主制的缺陷 1 1. 15世纪,意大利神学家米兰多拉提出:人之所以高贵,是因为人的形象和上帝依自己模样创造出的犯罪 之前的亚当很相似,和复活之后的基督很相似。人通过自身的努力不仅可以超越万物,而且可以进入神的 境界,与上帝融为一体。米兰多拉的主张基于 A. 人文主义主张理性的追求 B. 基督教会孕育了人文主义 C. 文艺复兴挑战了教皇的权威 D. 时代赋予人独特的精神内涵 1 2.《全球通史》中有一段描述: “一方面,伊斯兰教帝国和儒家帝国闭关自守,愈来愈僵化;另一方面, 欧亚大陆西端正经历着一场空前的、彻底的变革。西欧人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在发生深远的变化,向海外的 大规模扩张就是西欧所具有的新动力的一个表现。”该时段始于 A. 1300年前后 3. 18世纪,欧洲的君主们模仿了中国由皇帝犁出当年第一条田垄的仪式,但却没有模仿由皇后当众采集桑 叶并亲祭蚕神娘娘的仪式。这反映了 B. 1500年前后 C. 1800年前后 D. 1900年前后 1 A. 中国和欧洲生产方式的差异 B. 欧洲学习中国经济发展模式 C. 欧洲已经确立了资本主义经济 D. 启蒙运动促进了欧洲妇女解放 1 4. 下表是英国和美国在1850年和1870 年每项专利申请平均成本 (英镑) 的比较。对此理解合理的是 年份 1 850年 1870年 国家 英国 美国 375 13 175 6 A. 英国更注重保证科技发明数量 B. 美国更注重激发科技发明动力 C. 英国工业发展已远远落后于美国 D. 专利成本与两国的创造力呈正比 1 5. 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英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呈现出正增长状态,但探讨英国衰退的 话题不断涌现。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因素 A. 全球经济危机 B. 国家资本主义 C.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D. 英属殖民地自治领的独立浪潮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4 小题,共55分。 1 6. (12分)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 106 年) 初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员十三人……以六条问事,非条所问, 即不省。 一条,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以众暴寡。 二条,二千石不奉诏书遵奉典制,倍公向私,旁诏守利,侵渔百姓,聚敛为奸。 三条,二千石不恤疑狱,风厉杀人,怒则任刑,喜则淫赏,烦扰刻暴,剥截黎元,为百姓所疾,山 崩石裂,袄祥讹言。 四条,二千石选署不平,苛阿所爱,蔽贤宠顽。 五条,二千石子弟持怙荣势,请托所监。 六条,二千石违公下比,阿附豪强,通行货赂,割损正令也。 — —班固《汉书》 材料二 神龙二年 (公元 706 年) ,分天下为十道,置巡察使二十人……凡十道巡按,以判官二人为佐,务繁 则有支使。 其一,察官人善恶。 其二,察户口流散,籍帐隐没,赋役不均。 其三,察农桑不勤,仓库减耗。 其四,察妖猾盗贼,不事生业,为私蠹害。 其五,察德行孝悌,茂才异等,藏器晦迹,应时用者。 其六,察黠吏豪宗兼并纵暴,贫弱冤苦不能自伸者。 — —摘编自杜佑《通典》、欧阳修《新唐书》 概括说明汉唐监察制度的演变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怎样的发展趋势。(12分) 1 7. (13分)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 某历史兴趣小组以“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中国社会发展与阅报社”为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使用了以下 材料。 甲:清末阅报社创办情况图 注:该图表中共有571处阅报社,因有21处成立时间不明,故未列入。数据库检索时间为 2022年7月 31 日。 ——摘编自徐明涛《清末阅报社考察 (1898-1911) 》 乙:据统计,阅报社有正式社名的共有78处,出现频率最高的八个字如表所示。 清末阅报社名字频次表 字 益 智 新 爱 群 开 明 闻 频次 12 11 9 8 6 6 6 5 — —徐明涛《清末阅报社考察(1898-1911) 》 丙:王子贞原本在西单牌楼甘石桥附近经营尚友照相馆,因感念国力维艰、民智不开,创办尚友阅报处。他在一次社 内的演说中指出,清政府在《辛丑条约》中需要赔偿列强之款甚巨……不如“每人每均摊,几天的功夫,就差不多了”。称 请民众“自己问自己,是中国人不是”, “同国人叫作同胞,都是黄帝的子孙,满蒙汉……是同气连枝”。王子贞的演说 得到了北京骡马市讲报说书处、西城阅报处等阅报处、讲报所的响应,他们都参与到了对“国民捐”运动的宣传中。随后, 运动得到全国各地民众的支持。 — —摘编自彭冉《从启蒙到规训:中国近代阅报社研究 (1898-1937)》 (1) 根据材料甲、乙,围绕研究课题,兴趣小组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并说明理由。(8分) (2) 你认为材料丙能否论证问题 (1) 的结论,请说明理由。(5分) 1 8. (14分)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 中国建设》 新中国建立后,西方媒体不断就“征粮” “征兵” “公债” “饥荒” “文化破坏” 等议题大做文 章,试图挑拨中国政府与人民的关系。1952 年,宋庆龄以中国福利会名义创办对外刊物《中国建设》,开展 正面宣传新中国形象。主要作品有:《结束洪水的威胁》 《新兵日记》《数百万工人涨工资》《北京的女电车 司机》《一位乡村教师的扫盲行动》《旧博物馆的新生》《土地改革根除了封建主义》《工业化开始》《人民治理 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含义》《新成立的100万个农业合作社》等。到1952年底, 《中国建设》发行范 围达到118个国家。据驻外使馆反映,《中国建设》在国外博得好评,苏联的《新时代》转载其图片,英国权 威报纸《曼彻斯特卫报》称之为“绝好的宣传杂志”,日本和平促进会来信要求发行日文版,法国共产党机关 报《人道报》国际栏目主笔曾建议出法文版,出席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的拉丁美洲代表希望能看到西 班牙文版。马尔加什的一位读者说: “《中国建设》为发展中国家努力从不发达状态中解放出来树立了良好 的榜样。” — —摘编自贾一航《〈中国建设〉对新中国国家形象的构建(1952—1956)》等提取材料信息,以“《中国 建设》·国家形象”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14分) (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 立论正确,史论结合; 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1 9. (16分) 《希利尔讲世界史》是一部“让孩子们了解一些他 (她) 来到世界之前就已存在的事物”的启 蒙读物,作者用“短暂的二十年”讲述一战后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 短暂的二十年” 为维护和平,许多国家还聚集在一起成立了“国际联盟”,并把总部设在了瑞典。国际联盟做出了努力, 但并没有成功。这有几方面原因,原因之一是美国决定不加入联盟。因为一旦其他国家不顾国际法庭的判决, 战争依旧爆发,美国必定就要派出军队帮助别国阻止战争发生,这个时候美国不想让国际联盟对自己指手画 脚。原因之二是它没有办法让这些国家按照自己要求的去做。它只能告知这些国家自己的希望,却不能让它 们照此执行。 除了国际联盟外人们还尝试了其他一些方法来阻止战争,几个海军强国在华盛顿举行了会议,同意削减 海军。人们还想到,如果世界上的所有国家都能庄严承诺不发动战争,可能会有用于是,人们制定了一个反 战条约,超过50个国家在这份条约上签了字,承诺放弃战争。 然而,尽管有国际联盟的约束,还采取了削减海军的行动,甚至签署了反战条约,战争仍然再次爆发了。 因为没有一支国际武装队伍,所以当战争爆发时,没有人能来阻止。 — —摘编自[美] 希利尔《希利尔讲世界史》 (1) 希利尔的讲述,会让孩子们对“短暂的二十年”形成怎样的认识? (10分) (2) 你认为应如何书写“短暂的二十年”? 说明理由。(6分)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历史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