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热线中的精神疾病,了解精神疾病基本常识,学会处理精神疾病来电者,1,致谢,所用信息均摘自以下资料:,K.M.Fortinash,P.A.Holoday-Worret,Psychiatric Nursing Care Plans,2nd ed.,St Louis:Mosby,1995,L.R.Shives,Basica Concerpts of Psychiatric Mental Health Nursing,2,nd,ed.,Philadelphia:J.B.Lipponcott Company,1990,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4,th,Ed(DSM-IV),Am.Psychiatric Association,1994,Distress Line Training Manual,The,Support Network of Edmonton,Alberta,Canada,M.Weissman,J.C.Markowitz,G.L.Klerman,Comprehensive Guide to Interpersonal Psychotherapy,New York:Basic Books,2000,2,课程目标(1),探讨精神健康与精神疾病的联系,及他们的各种特点,了解国内妨碍人们寻求精神疾病治疗的障碍是什么,了解常见精神疾病的类型及各疾病的诊断标准,能够区分焦虑、情感障碍、精神障碍及人格障碍,3,理解精神健康与精神疾病,5,问题讨论,精神疾病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四种常见的精神疾病是什么?,你认为精神疾病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你认为精神疾病的治疗是怎样的,?,你认为精神疾病患者最困难的是什么?,6,什么是精神健康,?(1),没有统一的定义,很难对其做出定义,其中的一个定义,:,精神健康是一种积极的状态,在这个积极的状态中个体是一个有责任感,有自我指导的能力,并显示出有自我意识。个体的行为通常可以被自己所在群体接纳,7,什么是精神健康,?(2),精神健康是指个体有如下能力:,解决问题,满足自己爱与工作的能力,在应对危机时不用寻求除家人或朋友以外人的帮助,通过享受生活,确定人生目标或制定实际的限制来保持一种良好的状态,并成为一个独立、互助或必要时依赖他人,但非永久性丧失独立性的个体,8,什么是精神疾病?,是一种有心理或行为方面表现(症状)及,/,或有功能的受损,10,精神健康,精神疾病,精神健康与精神疾病的不同视角,1,精神疾病,精神健康,2,持续状态,两个独立,不相关的状态,12,特征,(2),精神健康 精神疾病,认可人的局限性,(,能力和不足,),独立有效,能够区别现实与想象,能够认可自己有发展性的潜能和才能,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延迟满足的能力,不认可人的局限性,(,能力和不足,),因为有无能感而显示出对他人的依赖,因不良的自我概念而不认可自己的潜能和才能,回避问题而不是应对或试图解决问题,期望或要求即刻满足自己的需要,14,特征,(3),精神健康 精神疾病,精神健康通过多方面反应了一个的生活方式:通过情感的交流,给予与接受,独自工作或与他人合作,接受权威,幽默,及成功地应对情感冲突,精神疾病反应出一个人不能应对压力,导致分裂,解体,不当行为,无法接受的行为,并不能应他人或社会的要求或准则行事,15,有关精神健康与精神疾病的特征,精神健康者不一定具有精神健康所有的特征,精神疾病者不一定具有精神疾病所有的特征,从精神健康越趋于精神疾病的状态,一个人的生活越发受到消极的影响,随着精神疾病的严重程度的增加,一个人的正常生活工作和反应就越发混乱,16,有关精神疾病的事实,(1),一个患有精神疾病的个体精神症状的严重程度和对他的影响是不同的。疾病很少是稳定不变的,尤其在疾病的急性期,当症状严重影响了个体的生活,以致于他们的认知、情感和功能受到影响时,精神疾病就会出现,当症状在一段时间消失或得到控制后,症状又再次出现时,提示精神疾病复发,每次疾病发作的症状相似,17,有关精神疾病的事实,(2),就像躯体疾病,精神疾病也有许多种类型,每一个精神疾病的表现又有多样,疾病的持续时间、严重程度有个体差异,就像躯体疾病一样,精神疾病可以是急性的或慢性的,.,一些精神疾病可以痊愈,有的只能是控制,18,有关精神疾病的误解,有异常行为者是危险的,他们是贫穷或智力低下,疾病是因为个人的缺陷导致,精神疾病只有一种,而且是少见的疾病,精神疾病是可以传染的,20,国内精神疾病的现状,公众对精神精神疾病和心理行为问题的认识较少,精神疾病未被诊断率高,综合医院医生对精神疾病的识别率,:,不足,16%,各种精神疾病寻求治疗的百分率:,精神分裂症,:,少于,30%,抑郁症,:,少于,5%,酒精依赖,:,少于,5%,痴呆,:,少于,10%,21,针对精神疾病患者的住院与其他支持性服务,90-95%,的精神疾病患者不是自愿接受住院治疗,在国内急性期治疗疗程为,2-3,个月,许多慢性精神疾病患者住院时间为,5,年、,10,年、甚至,20,、,30,年,对精神疾病患者有支持作用的社区服务很少,.,对大多数精神病患者而言,家属是他们最主要的支持,23,精神疾病的诊断,:,精神健康检查,外貌,行为,/,活动,态度,言语,(,质和量,),情绪、情感,感觉,思维,知觉,/,认知,判断,自知力,可靠性,心理社会指标,压力,(,内部,外部,),应对技巧,人际关系,文化,价值观,(,价值,-,信念,),职业,24,焦虑与焦虑障碍,26,焦虑,(1),一种模糊的、主观的、不确定的不安、担忧、紧张、不安全感的感受,有时是恐怖或大祸临头,世界末日的感觉,当个体遇有身体、心理、社会、自尊、自我认同感等威胁时的一种正常警示或保护,焦虑的体验是广泛的,任何在一段时间都可能会有焦虑的体验出现,27,焦虑,(2),根据焦虑的轻中重及惊恐状态等不同程度焦虑可表现出生理的、认知的、感知的、情绪的及行为方面的不同反应,在焦虑早期给予识别和干预可以防止焦虑进一步升级到较为严重而不可控制的程度,焦虑情绪会在交流者之间传染,当帮助者没有识别及控制自己的焦虑情绪,他与患者的治疗性的信任关系会大打折扣,28,焦虑障碍的流行病学资料*,焦虑障碍在总人口中的发病率是,1-5%,50%,或更多的有过创伤经历的人会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尽管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在没有专业帮助的情况下解决了创伤),在一般人群中,疑病障碍的发生率比其他焦虑障碍高一些,有些焦虑障碍在女性中更常见,焦虑障碍的发病年龄通常在,30,岁以前,*,美国统计,30,对焦虑的反应,当感觉到威胁,就会产生焦虑,并自动引发适应的或适应不良的反应,反应的作用在于减少由焦虑带来的紧张和不适感,时间一长,个体就建立起应对焦虑的独特模式,这一模式对他的生活产生强烈的影响,并影响到他们怎么看待自己、他人和周围的世界,这种反应模式影响到人际互动,并最终形成人格特征,31,对焦虑的适应性反应,如果产生了焦虑,而当事人能够忍受和处理,可能会出现好的结果,所有的焦虑都不是有害的;对于问题解决,决定冲突,以及获得更高级的功能,他们可以是具有挑战性的,有力的,和具有激发作用的因素,其他适应性策略通常是谈话,哭泣,睡觉,锻炼和放松策略,32,对于焦虑适应不良的反应,自动产生的缓解压力的行为也可能导致适应性不良反应模式,可以导致躯体或心理症状,以及个人、社会以及工作问题,当焦虑难以处理,个体可能会采取夸大的,被他人标以功能障碍或不正常的应对机制和策略,适应不良的应对模式包括付诸行动的攻击;退缩或隔绝;暴食,酗酒,赌博或过度挥霍;使用毒品;性行为无度,应对焦虑的行为严重到足以正式判断为焦虑障碍,33,焦虑和其他精神障碍,难以控制的焦虑状态并不仅限于焦虑障碍,有其他精神或情感障碍的人,抑郁症通常会伴有焦虑,精神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疾病也可能伴有焦虑,其他精神疾病可能因为焦虑而使症状恶化,而抑郁症或精神分裂症则不会因此而恶化,34,*在热线中很常见,与精神障碍有关的焦虑类型,广泛性焦虑,*,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急性应激障碍,*(ASD),强迫症,*,惊恐障碍,恐怖症,躯体形式障碍,做作性障碍,分离障碍,心理疾病诊断统计手册,DSM-IV,和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详细说明了精神疾病和他们的诊断标准,35,广泛性焦虑障碍诊断标准(1),对大多数事情或活动持续至少6个月的过分焦虑和担忧,个体难以控制自己的担忧,焦虑与担忧与以下3个或3个以上的症状相关:,坐立不安或紧张,容易感到疲劳,难以集中注意力或头脑一片空白,易激惹,肌肉紧张,睡眠不好,36,广泛性焦虑障碍诊断标准,(2),焦虑和担忧没有单一的原因,焦虑、担忧或躯体症状导致工作或其他重要功能出现临床上明显的痛苦或损害,广泛性和持续的焦虑,并不局限于甚至并不特别突出地表现于任何一种特殊的环境的情况(既它是“自由浮动的”),37,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急性应激障碍,(ASD),定义描述的特点是由于经历过使您感到强烈的恐惧,害怕和无助的严重的生活事件之后产生的焦虑症状,PTSD,和,ASD,的诊断标准相似,但创伤事件后发生的时间长短不同;,ASD,在创伤事件发生后一个月内产生;,PTSD,发生在一个月或之后,PTSD,也许不需要专业干预就可以解决,或可能持续数年,38,PTSD,和,ASD,诊断标准,呈现,出死亡或严重伤害,反应,包括强烈的害怕、无助或恐惧,再次体验,(症状,1)反复性的表象、观念、梦境、闪回、幻觉、复活感、接触跟创伤事件有关的事物引起的痛苦感,回避,引发回忆的刺激,(3,症状):观念、感受、谈话、活动、场所、人物,进一步的激发,(症状 2):睡眠不好、惊吓反应、过分警觉、易激惹、注意力难以集中、运动性烦躁不安,39,强迫障碍,强迫障碍的定义特征是反复出现某种想法和行为,使个人感到强烈的痛苦或妨碍正常的生活,强迫思维,:,持久的,闯入性思维,想法,表象,或冲动而患者知道这些是不理智的或没有意义的,并且引起过分的焦虑。最常见的是暴力想法(杀死所爱的人),污染(接触门把手),以及疑虑(担心做了错事),强迫动作,:,程式化的有意识地、反复地重复某一动作,为了应付困扰而必须作的行为。紧张和焦虑通过这一行为得到缓解。最常见的是洗手,数数,检查和触摸,40,强迫障碍的诊断标准,(1),A.,强迫思维,反复、持续的观念、冲动或表象,发病期间有时会有闯入性的不恰当的强迫思维,给个体带来明显的焦虑或痛苦,观念、冲动或表象并非单纯对现实生活问题的过分担忧,个体试图要忽略或抑制这种观念和冲动,个体意识到强迫性的观念、冲动或表象是他/她自己精神世界的产物,41,强迫障碍诊断标准,(2),B.,强迫动作,反复性的行为或精神活动,个体感觉是被迫对强迫思维或按照严格规定而做出的反应,行为或精神活动旨在预防或降低痛苦或避免碰到危险事件或处境;但是,这些行为或精神活动均与现实中个体想极力避免的事情或处境没有现实的关联,42,强迫障碍诊断标准,(3),发病期间个体有时会意识到自己强迫思维或强迫动作过多或不合情理。(不适于儿童),强迫思维或强迫动作会带来很大痛苦,浪费时间(每天超过1小时)或严重干扰了个体的正常生活、工作(或学习)功能、日常的社交活动或人际交往,该疾病不是因其他精神障碍或某物质的生理反应引起,43,更多关于强迫障碍,能够严重地影响社会功能,可能导致形式复杂的仪式性行为,干扰了正常的生活,受到影响的人往往认识到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是荒谬的,但他们仍不断地坚持,这些人中一半以上经历过急性发作,通常跟随在压力事件之后,而且抑郁症状也很常见,这种障碍有特殊的自杀危险,44,焦虑障碍的干预,抗焦虑药物,-,通常为处方药,问题是不断增加的药物耐受性,过量、滥用的结果以及药物依赖,行为治疗,成功性最大,脱敏,行为替代,满灌疗法,厌恶疗法,心理疗法,45,在热线中识别焦虑,在热线中来电者的焦虑是怎样表现出来的?,语气紧张,音调较高,语速快,口吃,呼吸增加,可能谈到担心,无法入睡等,46,评估来电者的焦虑,焦虑跟什么有关?(一个单独的问题还是宽泛的不明确的问题),是否有引发焦虑的创伤性事件?,什么时候开始的,?(,随着时间怎样变化的,?),焦虑对来电者的生活有什么样的影响?,(,是否妨碍正常的功能?是否出现任何障碍),来电者如何看待焦虑,?,根据评估中的发现,决定是否需要在电话中对来电者的焦虑进行干预,47,咨询员对焦虑来电者的反应,记住:焦虑是会传播的,尽量不要受来电者的影响。慢慢地深呼吸,避免紧张,允许来电者宣泄:按需要给与倾听,鼓励和支持,通过语调和语音传递出镇静和自信,如果来电者说的非常快,咨询员要逐渐放慢说话速度,当合适的时候,反馈来电者焦虑的感受,根据来电者的需要,提供适当的干预,48,情感障碍,49,情感障碍的描述,情感障碍是一组诊断类别,描述一系列的情感困扰,情绪是内部的,主观感受,它会广泛、深入、持久地影响人们所有的精神生活(主诉感到悲伤,抑郁,气愤),造成的影响是外部的,可看到的情绪表现(无聊的,迟钝的,退缩,兴奋,不稳定),50,情感障碍的影响,情感困惑足够严重时会被诊断为情感障碍并带来实际的减弱或完全地丧失对情绪的控制,情绪会明显的高涨或低落,导致人际、社会和职业功能损害以及主观感觉痛苦,51,单向对双向情感障碍,只有抑郁期的人被诊断为重性,或单向抑郁,既有抑郁期,又有夸大、躁狂情绪期的人被诊断为双向情感障碍,情感障碍有两个明显的症状模式,-,一种是抑郁,一种是躁狂,52,情感障碍的病因学,生物的,生物化学的,心理分析的,社会心理的,53,流行病学关于情感障碍,*,情感障碍是成年人中最常见的精神障碍,女性患重性抑郁的人数是男性的两倍,女性患双向情感障碍的人数比男性多,重性抑郁发作通常在,20,岁到,5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0,岁,双向情感障碍发作通常在成年早期,在一些人口中有些诊断未被识别,有些误诊为精神分裂症,缺乏亲密人际关系的人(寡居,独身,离异或分离)更容易患情感障碍),*美国统计,54,情感障碍的类型,重性抑郁,单次发作,重性抑郁,循环发作,心境恶劣障碍,双向情感障碍,I,期,双向情感障碍,II,期,循环障碍,药物作用导致情绪紊乱,物质诱发情感障碍,心理疾病诊断统计手册,DSM-IV,和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详细说明了精神疾病和他们的诊断标准,55,抑郁症状也可能在以下情况下出现,物质滥用,机能性障碍,(,老年痴呆症和多梗性痴呆,),处方药过量,/,滥用,使功能丧失的严重哀痛,人格障碍,焦虑障碍,精神分裂型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所有类型,),56,重性抑郁,是所有情感障碍中最常见的,在中国有一千六百万人患有重性抑郁;大多说人不知道这是一种疾病,更不知道是可以治疗的,重性抑郁的典型症状是情绪低落、思维迟缓以及目的性行为减少,57,重性抑郁障碍诊断标准,个体在近两周必须有以下5个或5个以上症状并且既往的功能发生改变;至少有一个症状是情绪低落或失去兴趣或愉快感,诊断标准:,1.情绪低落,*,2.对多数活动的兴趣或愉快感明显降低,*,3.体重和/或食欲发生重大改变,4.睡眠不好,5.精神运动性激越和/或迟滞,6.疲劳或没有精力,7.无价值感或不恰当的内疚感(自责、自罪),8.集中注意力或思考问题困难,9.反复出现死亡或自杀的想法,*,这些症状必须包括在内。,58,重性抑郁的迹象和症状,表现出极度沮丧,表达出没有能力享受生活,家庭,朋友,娱乐活动以及其他过去曾经带来快乐的事情,抱怨没有能力,经常抵制或拒绝他人的帮助或好意,认为自己或自己的情况没有希望,59,重性抑郁的植物神经症状,生理系统功能减慢,食欲降低导致体重下降或由于过量进食而导致体重增加(描述为“填补空虚”),睡眠周期打乱,可能出现睡眠过渡,入睡困难,或常醒,经常便秘而且会在服用抗抑郁药之后更严重,性欲减退(女性性冷淡,男性阳萎),抑郁的女性没有月经并不少见,60,自杀与重性抑郁,有抑郁情绪的人经常会说有想死或自杀的念头,且比一般人群自伤的危险高,当一个人接受治疗且突然好转时,他自杀的危险性增加,(,个体这个时候有精力采取自杀行为,),一个人的情感突然变的欢快,可能意味着他的生死矛盾情感不再存在,因为他已经决定了结束自己的生命;这样的状况让他有精力实施自杀行为,61,精神疾病与重性抑郁,有严重抑郁情绪的患者可能会有精神症状,如幻觉及妄想,幻听最常见的内容是听到批评自己的声音,妄想通常是与其情绪相适应的,常见的有贫穷、虚无、内疚、死亡、个人能力不足及疾病妄想(躯体形式障碍),幻觉与妄想也同时出现,如果没有仔细的评估,这些症状可以导致医生对患者的误诊,容易诊断为精神障碍,如精神分裂症,62,抑郁症的药物治疗,抗抑郁剂:,新药(,Prozac,左罗复等),副作用更小,价格更贵,老药:三环类,SSRIs,价格便宜,副作用大,服用46周后才有全面的疗效,必须继续服药6个月至1年,如果复发,应继续接受药物治疗以降低复发率,63,抑郁症治疗,最好的治疗方法是将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结合起来,对刚刚确诊的抑郁症患者来说,仅仅服用药物也会有效,由长期的应激事件引起的抑郁症,心理治疗更有效;仅仅服用药物疗效甚微,*,相关因素的全面评估对治疗方式的选择是很必要的,64,躁狂,定义,在一段时间内有明显的异常、持续的情感高涨、兴奋或易激惹的情感,这样的状况持续至少一周,其他症状:,夸大的自我评价,夸大观念,过多或急促的言语,思维奔逸,无目的性的活动增加,过多参加带来愉悦感但会造成痛苦后果的活动,自知力和判断力差,65,躁狂症诊断标准,患有心境高涨时,伴有以下3种或以上的症状(如果只有易激惹情绪时有,4,个以上),至少持续一周时间并且程度明显,膨胀的自我评价和夸大观念,睡眠需要减少,言语较以往明显增多或言语迫促,思维奔逸或思维急速的主观体验,注意力难以集中,无目标的活动增多或精神运动性激越,过多参加带来愉悦感但会造成痛苦后果的活动,66,双相情感障碍,I&II,定义,I,典型的躁狂抑郁性疾病,即在躁狂和抑郁间的转换,期间有缓解期,定义,II-,反复的抑郁发作,在抑郁间有轻躁狂发作,情绪起落的循环有个体差异,但就个体而言每次的发作模式是趋于相似,67,躁狂、抑郁转换示意图,躁狂状态,正常情感活动,抑郁状态,68,躁狂、缓解、抑郁示意图,躁狂状态,正常情感活动,抑郁状态,69,躁狂的症状也可以在以下的情况中出现,精神活性物质的应用,/,滥用,处方或非处方药物的应用,/,滥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焦虑障碍,中枢神经系统生理性受损,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障碍,70,躁狂与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药物治疗,(对症状有一定的控制作用),锂盐,氨甲酰氮卓,(,痛痉宁,),急性发作期间可能需要住院治疗,认知行为治疗,71,识别有情绪障碍的来电者,来电者直接告诉你他有抑郁症,讲话的语音语调忧郁,语速慢或焦虑,运用类似如下词语表达其抑郁情绪:忧郁,强迫,开心不起来,空虚,失望,悲伤,极其无助,对任何事情没有兴趣,从对来电者的抑郁评估结果中提示来电者有抑郁情绪,72,第三者来电描述他人有抑郁情绪的词语,悲观,消极,懒散,很沉闷,爱哭泣,喜怒无常,没有笑容,效率下降,愤世嫉俗,73,对症状给予反馈,不要在电话中做诊断,可以告诉来电者其情况表明存在抑郁症状,可能患有抑郁症,“,您刚才说的几个症状,(,列出来),在所有抑郁症患者中很常见。很有可能您患了抑郁症,这种病是可以治疗的。,”,74,将来电者的抑郁症状与其生活事件联系起来,适当的时候将来电者的抑郁情绪与其生活中要处理的事件联系在一起,告之来电者这样的一个观点:他的抑郁情绪有可能会妨碍他找到有效解决其面临困境的方法,讨论可能治疗抑郁情绪的方法,制定短期的目标,同时讨论解决其面临问题可能的方式,75,精神分裂症与其他精神障碍,76,精神分裂症,不是一个单一的障碍,而是以与思维、行为和感知有关的一组为特点的疾病,可能表现为无现实感,急性精神疾病发作,混乱或退型的行为,情感的改变,交流的受损,人际关系的受损等,77,精神分裂症的病程与结果,有些人有一或几次的精神分裂症的发作可能会完全的康复,大多数精神分裂患者是慢性的病程,多次复发,每次发作症状会有不同程度的恶化,期间偶有不完全的康复,因为公众缺乏对精神疾病的理解,精神分类症患者及他们的家人经常会被迫生活于主流社会外,受到影响的家庭成员因为疾病影响的广泛性、病程的迁延性等对患者的性格有一定的影响,即便是在疾病的康复期。因为这些或许他们被看作是家庭或社会的负担,78,精神分裂症与其他精神疾病的病因,生物学因素,神经病理学,免疫因素,/,内分泌因素,遗传,心理社会,心理分析理论,学习理论,家庭系统理论,79,精神分裂症与其他精神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世界上每年有大约,200,万人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US,人群中约有,1%,者有精神分裂症,(,中国,?),起病时间通常是在青壮年晚期或成年早期,有时是,50,岁后起病,虽不常见,在男性与女性中它的发病率基本一样,尽管在社会经济较低的阶层中发病较高一些,但在所有的国家、社会阶层中同样可以出现,父母中的一个或双亲有精神疾病,他们子女的患病率明显增加,80,精神分裂症相关的及其他精神障碍的死亡率、自杀及住院状况,与正常人群相比有障碍者的自然死亡和自杀死亡的人数均高,具估计有,40-50%,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有自杀未遂行为,他们的自杀成功的百分比较高,从生产力丧失方面来看,精神分裂症是代价最高的一个精神障碍,国内大于,80%,的住院患者为精神分裂症患者,81,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疾病的评估,精神症状,功能受损,周期性的混乱,有前驱和残留症状阶段,病前阶段,急性发作阶段,思维改变,:,内容和过程,情感改变,感知改变,行为改变,82,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的类型,青春型,偏执型,单纯型,瓦解型,紧张型,未分型,残留型,分裂型障碍,分裂情感性障碍,其他精神障碍,妄想型,短暂的精神病性障碍,共享性精神病性障碍,83,精神分裂症,定义 该障碍至少持续6个月,并且至少1个月持续出现以下2个或2个以上活动性症状:妄想、幻觉、言语紊乱、怪异或愚蠢的行为、阴性症状,84,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1),症状:2个或2 个以上症状,每个症状在1个月期间持续出现了一段时间,妄想,幻觉,言语紊乱,情感倒错、淡漠,紧张综合症、怪异、愚蠢行为,阴性症状(情感淡漠、明显的意志减退和思维贫乏),85,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2),B.,社会功能障碍:发作后持续一段时间内,1个或1个以上的功能如工作、人际交往、自我料理等的水平明显低于发作前,C.,持续时间:疾病的一些明显标志至少持续6个月,D.,状况与其他分裂情感障碍或心境障碍、物质滥用/一般内科状况以及普遍的发育障碍不相关,86,精神症状的特点,症状的出现不受本人的意识控制,难以用转移的方式令其清除,症状内容与外在客观环境不相称,症状的出现多伴有痛苦或不愉快的体验,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社会功能的损害,87,异常行为的判断方式,该行为是否符合环境对他提出的要求,是否被大多数人所理解,有无明显出格的地方,88,常见的精神症状(1),幻觉,定义:是一种虚幻的知觉,是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而出现的知觉体验。,按感觉器官可分为:,幻听 幻视 幻嗅 幻味 幻触,幻听以言语性幻听最多见,按幻听内容可分为:评论性、争论性和命令性幻听,特殊幻听:思维鸣响、机能性幻觉,89,常见精神症状(2),感知综合障碍:可感知客观事物本身,但对其个别属性发生了错误的感知,视物变形,空间知觉障碍,对自身结构知觉障碍,非真实感,90,常见精神症状(3),妄想:是病理基础上产生的歪曲的信念,病态的推理和判断,其内容不符合客观事实,但患者对此坚信不疑,也不能被事实说服与纠正,妄想的特点:,妄想是个人独特的信念,因此;只发生于个体,而不发生于群体,有自我牵连性,妄想内容都脱离现实或离奇、荒谬,91,常见的妄想(1),关系妄想 认为周围与自己无关的人和事都与自己有关,被害妄想 坚信某个人或某组织加害自己,被控制妄想 体验的自己的意志、思想、语言、情感和,行为被外力所控制,夸大妄想 夸大自我的重要性,非血统妄想 坚信自己的父母不是亲生的,罪恶妄想 坚信自己犯了不可饶恕的罪行,虚无妄想 认为自己不复存在或变成了空腔,92,常见妄想(2),嫉妒妄想 坚信配偶对自己不忠实,钟情妄想 坚信某异性爱上了自己,贫穷妄想 认为自己一贫如洗,疑病妄想 认为自己患了不治之症,思维扩散 自己的思想以患者可感知的方式向外扩散,内心被揭露感,自己的思想被周围人所洞悉,但不知如,何被感知的,93,精神分裂症治疗,抗精神病药物(,举例),吩噻嗪,氯丙嗪,氟奋乃静,奋乃静,氯氮平,利培酮,复发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坚持服药,为稳定急性症状应进行住院治疗,94,对疾病病程和预后有利的病型及因素,病前有良好的社会,工作,/,受教育及良好的性成长经历,发病前有明显的社会心理应激出现,起病晚及,/,或急性起病,适当的支持系统,偏执或紧张型,有情感障碍的家族史,95,对疾病病程和预后不利的病型及因素,病前不良的社会因素史,早年及隐渐起病,没有明显的急性起病因素,有退缩和孤立的行为,未分型和瓦解型,几乎没有支持系统,慢性病程,多次复发,病情几乎没有缓解过,96,识别有精神分裂症或其他精神障碍的来电者,精神分裂症或其他精神障碍的来电者因为其有活动的精神症状,如幻觉、妄想或其他精神症状而导致其可能在谈话中难于集中来电过程,这些症状可能因压力、过渡刺激或与药物相关的因素而诱发出现(如未按剂量服药),97,评估有精神分裂症或其他精神障碍的来电者,如果来电者没有抑郁情绪,继续评估其是否有其他精神问题,如果来电者谈及其既往有精神疾病的治疗和住院史要具体询问,询问来电者的相关感受及引起症状好转与恶化的原因,98,如何给精神疾病来电者提供支持,直接为大多数这类来电者提供指导因为这类来电者可能思绪纷乱或惊恐,说话应清楚明了,可以直接叫来电者的名字,如果来电者比较稳定,可以一起讨论导致症状产生的原因以及症状加重时的应对方法,99,如何帮助患有妄想的来电者,1.,避免深入讨论妄想的话题,2.,不要试图劝说来电者丢掉其观念,3.,将更多精力放在来电者没有产生妄想的方面,4.,将话题从妄想中引开,5.,明确要求来电者换话题,6.,如果来电者坚持要讨论有关妄想的话题,告诉他/她你不了解,礼貌地让其同意讨论其他话题,帮助来电者处理其情绪,100,如何帮助有幻觉的来电者,询问来电者是否看到或听到什么,识别他/她对此事的感受,讨论处理其感受的方法,对来电者的行为做出必要的限制,慎重地将幻觉视为一个症状来谈论并讨论在幻觉出现之前发生了什么事情(诱因),告诉来电者一些小贴士(简单方法)如何控制病情恶化并营造一个安全的环境,101,帮助来电者控制病情恶化,告诉有幻视的来电者将灯光或声音调小并减少周围的活动来尽量减少受到环境的刺激,告诉有幻听的来电者将一些声音做为背景例如放音乐以便尽量阻挡“某些声音”,让来电者的身体处于舒服的状态如坐在舒适的椅子上,躺着或者蜷缩在一个角落里,让来电者尝试一些舒服的做法如盖上毛毯或抱着小动物或宠物,102,帮助精神疾病来电者的禁忌,不要,取笑来电者或者他/她的经历,感到震惊或有所警惕,随意地忽略或轻视其经历,长时间的讨论有关妄想或幻觉的内容或原因,103,人格障碍,104,定义,人格,:,是个体独特的、与众不同的心理模式,决定一个人的主要特质,人格特点是,特定的行为模式,它构成一个人的总体个性,这些体现出个体稳定的世界观和与外界相互作用的方式,人格在个体生活的早期就开始形成,人格随着时间的进展不段的发展,并在广泛的经历和社会情景中体现,人格障碍,当个体持久的、根深蒂固的特征或模式使个体变得适应不良及不具灵活性并导致个体在人际关系、工作和爱与被爱等方面出现困难时,就出现了人格障碍,105,人格障碍,(1),人格障碍患者一般情况下是较为稳定的,最终会导致痛苦和伤害,人格障碍患者也许常常会引致别人的反感或引起一些社会行为准则或触犯法律,但他们自己并不认为是一个问题,因为行为持续的时间较长,对于人格障碍患者本身来讲感觉是舒服的,因此,他们认为他是“对的,世界是错的”,并试图操纵环境来适合他的需要,106,人格障碍,(2),另一个他们不想改变或接受治疗的原因是这些个体很少经历焦虑的痛苦和不适作为一个他们适应不良或后果的提示,这一点增强了他们不必要改变和治疗的观点,只有当因他人不能再忍受他的不良行为而致他感觉到抑郁时,或因同样的行为方式不能在维持其功能时才寻求帮助(如社会的要求让其不能应对时),107,人格障碍,(3),人格障碍在青少年期或成年早期起病,并持续终生,通常在,18,岁后正式诊断为人格障碍,只有当个体在较长一段时间表现为适应不良,又没有其他精神或情感障碍时才诊断为人格障碍,人格障碍可与其他精神疾病共患,108,人格障碍的病因学,生物学因素,基因,/,遗传,CNS,功能紊乱,激素,神经递质,心理因素,心理分析,心理社会,/,环境,109,人格障碍的流行病资料,总体来讲没有清楚和确定的统计,因为人格障碍者通常没有得到正规的诊断,一级亲属中有人格障碍或其他精神疾病者,患病的可能性大,一些统计数据提示反社会型、分裂型、强迫型人格障碍者在男性中多出现,而边缘型、依赖型、表演型人格障碍在女性中较常见,110,人格障碍的类型,偏执型,分裂型,分裂样人格障碍,反社会型,边缘型,表演型,自恋型,回避型,依赖型,强迫型,111,边缘型人格障碍,定义 有强烈而不稳定的人际关系、自伤行为,特征是不顾后果的冲动行事的显著倾向;始发于成年早期,112,边缘型人格障碍诊断标准(1),必须出现5个或5个以上的症状:,竭力避免被人遗弃(真实的或臆想的),有强烈和不稳定的人际关系,身份识别障碍:明显、持久的不稳定自我形象或自我感觉,有潜在自我伤害的冲动,(,如性欲增多、物质滥用、莽撞开车、进食过量),113,边缘型人格障碍诊断标准,(2),5.,反复出现自杀行为、自杀姿态或自伤行为,由于心境反应明显而导致的情绪不稳定(如阵发性的烦躁不安、易激惹或焦虑,通常持续数小时,偶尔会持续几天),持久的空虚感,强烈的不恰当的愤怒感或难以抑制的愤怒(如经常发脾气、生气、反复性的吵架打架行为),短暂的与应激相关的偏执意念或严重的分裂症状,114,边缘人格障碍的治疗,不容易治疗,没有有效的药物治疗,在西方最好的结果发现是做行为辩论治疗,但在国内没有开展这种治疗,115,识别有人格障碍的来电者,也许很难识别,特别是来电的初始阶段,较为容易的识别是这样的来电者是反复来电,有边缘型人格障碍的来电者可能在很多方面存在问题,如在自我形象、情感与情绪;冲动性包括有反复自杀未遂史,因过多的需要而导致不稳定和不良的人际关系,有可能处于连续的危机状态,在极度的压力中他们会出现短暂的精神症状,但严重程度没有达到诊断精神疾病的标准,116,对人格障碍来电者的评估,询问现存问题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既往是否有类似的问题出现,了解他的人际关系情况,了解是否有冲动的行为,如果来电者有自杀想法,询问既往的自杀想法,行为和行为后的结果(短期和长期结果),识别来电目的,如果是反复来电,了解自上次来电后是否发生了什么事情,117,如何帮助有人格障碍的来电者,尽量将来电专注于此时此刻,每次都要评估来电者的自杀危险,对于反复来电者,热线督导要制定相应的接电计划,接线员按计划接线,做出一定的限制,尽可能避免来电者形成对热线的依赖,118,帮助有精神疾病来电者基本指南,119,帮助不知道自己有精神疾病的来电者,首先要评估他们是否有精神疾病的症状,运用让来电者对自己的精神症状与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建立联系的评估方式,如果症状提示来电者有精神疾病,不要给予来电者任何疾病诊断,但要告诉来电者根据他有的症状,他可能有精神问题存在,然后与来电者进一步讨论干预方式,探讨来电者对可能的精神疾病的看法和感知,如对抑郁的看法和治疗方案,120,帮助知道自己有精神疾病的来电者,按热线的一般接线程序进行,倾听识别来电者的来电目的,给予来电者情绪舒缓的机会,进行抑郁与精神问题的评估并提供适当的干预方法,询问其他的附加评估问题以澄清来电者的疾病状态和需要,当精神疾病是来电者主要关注的问题时,询问以下问题以探讨精神疾病对来电者生活的影响,121,了解来电者的精神疾病史,您患有精神疾病多长时间了?,患有这种疾病您面临的最大困难是什么?,什么时候您因为自己的疾病而感觉情绪最糟糕?与之相比,您现在有什么感受?,您曾经住过院吗?住了多长时间?在哪家医院?疗效如何?您觉得什么最有帮助?什么最没有帮助?,122,了解来电者的精神疾病史,您如何处理精神疾病?您如何自助?别人怎么做能帮助您?,您是否服用治疗药物?,您服药服了多长时间?是按医嘱服用还是按自己的喜好擅自进行更改?,123,了解来电者的精神疾病史,您认为服药有用吗?有没有副作用?有什么副作用?,您会定期与精神科医生咨询用药的事吗?,您今天给我们打电话是希望得到什么帮助呢?,124,歧视与精神疾病,125,问题讨论,我与精神疾病患者有何不同之处?,我与精神疾病患者有何相同之处?,你会与精神疾病患者做好朋友吗?请具体说明,你认为公众不愿意和有精神病的人交往的原因有什么?,你认为公众对精神病患者的歧视对他们有什么影响?,126,“,歧视,是精神卫生事业面临的最大障碍,”,Norman Sartorius:,世界卫生组织前任精神科主任,国际精神病协会前任会长,欧洲精神病协会现任会长,127,歧视最具破坏力的因素,摧毁一个人的自我价值感,导致自信心丧失,128,对异己者持负面态度=歧视,129,谁歧视精神疾病患者,?,文化与社会,历史与政治,学校和工作单位,家人、同事、亲朋好友,医务人员,130,感受,观点,行为,态度,131,对精神疾病的歧视看法,疯子,爱打人,不协调,不受欢迎,不值得信任,学历低,一无是处,脏,懒,惹人烦,低人一等,无法像正常人一样生活,132,对精神疾病的歧视感受,恐惧,反感,不信任,厌恶,无望,生气,133,对精神疾病的歧视行为,盯着他们看,嘲笑他们,奚落他们,回避他们,责备他们,瞧不起他们,不让他们上学或参加工作,134,研究结果,社会和医务人员对精神疾病的歧视可能都很严重,北京的一些公众和医务人员说:精神病人对社会一点用都没有。但病人自己认为他们有所贡献,135,被精神病患者认可的支持性护理行为,关注基本需求,把病人当人看,常和病人在一起,不带任何偏见地聆听病人的心声,认可病人的感受,给予病人希望,我们也可以这样对待精神疾病来电者,136,不要歧视精神疾病来电者,要意识到你的态度不要让来电者感觉受到歧视,尊重来电者,倾听;许多这类来电者渴望有人不带任何批判地倾听他们的心声,要意识到来电者可能会处理歧视带来的问题,询问来电者如何应对这些问题,137,课程回顾,精神健康与精神疾病是一呈连续谱;没有人总是停留在一个水平上持续不变,当心理与行为症状导致功能受损时精神疾病出现,具体的发病原因不清,但不同的理论对精神疾病有不同的解释:大多认为包括:生物学、心理和环境的因素,热线对有精神疾病来电者干预的目标包括:增强其可能患有精神疾病的意识,疾病的存在削弱了他处理生活中问题的能力;给予情绪舒缓、探讨应对技巧和治疗的可能性选择,对精神病患者的歧视是他们不去寻求帮助的主要原因,138,帮助来电者渡过危机的另一步,完,139,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