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三章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与经验,新时代的开始:,2,本节教学目的,本节主要通过阐述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使大家认识到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应该走什么样的路?使大家明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明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意义。,3,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意义和基本经验,一、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和道路,4,一、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和道路,1,、新民主主义社会与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5,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独立的社会发展形态,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带有过渡性质的社会。,建国后百废待兴的景象,6,(,1,)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依据:,第一:客观要求,迅速发展的国营经济。,第二:必然结果,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利用、限制、改造政策发展。,第三:必然趋势,土地改革后农村经济的发展。,第四:必要条件,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和提高人们生活水平。,7,中国新民主主义社会必须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不能走别的路,这是中国历史的必然,1953,年,6,月,15,日,正式提,出总路线内容。,1953,年,12,月,形成了对,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完整和,准确的表述。,1954,年,9,月,写入,宪法,。,8,(2)、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以“一化三改”为核心内容的总路线,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这是总路线的,主体,;二是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总路线的,两翼,。,9,总路线的主要内容可图示为:,总路线,工 业 化,三大改造,农 业,手 工 业,资本主义工商业,总路线反映了中国人民国富民强的强烈愿望,10,2,、适合中国特色的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1),、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a,、道路,:,合作化道路,b,、中国共产党关于农业合作化的方针政策:,第一:把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有机结合起来。,第二:坚持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与发展农业生产同时并举的方针。,第三:坚持自愿互利的原则,反对强迫命令。,第四: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逐步实现过渡。,11,过渡形式,:,一是农业生产互助组(,互助组,);二是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初级社,);三是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社,),12,(,2,)、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a、方针:积极领导,稳步前进,b、走合作化的道路,c、过渡形式:手工业合作小组手工业供销合作社手工业生产合作社,13,(,3,)、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 义改造,第一:改造的方针,:,和平赎买,第二:改造的道路,:,国家资本主义,第三: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初级形式和高级形式,14,改造形式,初级形式,高级形式,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委托经销代销,个别行业公私合营,全行业公私合营,15,国家税收,职工福利,企业公积金,资本家红利,国家税收:,34.5%,职工福利:,15%,企业公积金:,30%,资本家红利:,20.5%,第四:分配方法,:,四马分肥,16,第五: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和平赎买政策的意义:,第一:为我国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第二: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的国家资本主义的学说。,第三:是毛泽东思想在社会主义时期的一个重要发展。,17,1956,年,荣毅仁(左一)、胡厥文(左二)、盛丕华(左三),并肩步入中苏友好大厦申请公私合营大会会场,18,第六:红色资本家荣毅仁,“荣家是中国民族,资本家的首户,中,国在世界上真正称,得上是财团的,就只,有他们一家。”,毛泽东,1956,年,荣毅仁把,自己的商业帝国交,给国家。,1916,年,出生于江苏无锡荣氏家族,1949,年,决定留在大陆,1956,年,将自己的商业帝国上交给政府,1979,年,创办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1993,年,1998,年,出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副主席,2005,年,10,月,2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荣毅仁简介,19,荣家是中国民族资本家的首户,中国在世界上真正称得上是财团的,,就只有他们一家。”毛泽东曾这样评价说。,1956,年,1,月,10,日,荣毅仁陪同毛泽东参观上海申新纺织厂,20,红色资本家荣毅仁(续),1957,年荣毅仁曾被陈毅副总理誉为“红色资本家”。,1979,年,在邓小平的支持下,荣毅仁创办“中信”,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开创了中国第一个对外开放窗口,借中国改革开放春风,荣运用荣氏经营家法,得心应手,荣毅仁与国家获得了“双赢”,“中信”成为荣氏财富的引擎。,1986,年,他被美国,幸福,半月刊评为世界,50,名知名企业家之一,是建国后国内企业家跻身世界知名企业家行列第一人。,2000,年荣毅仁及其家族被美国,福布斯,杂志评选为中国,50,富豪第,1,位。其个人及其家族财产为,19,亿美元。,21,1986,年,6,月,15,日到,18,日,荣氏五代海外亲属,共,200,余人和国内亲属,20,余人万里团圆,受,到邓小平的接见。,22,23,1994,年,荣毅仁在三峡工程展馆,24,全国政协九届五次会议开幕,马万祺在开幕会前问候荣毅仁先生,25,荣毅仁视察江南大学,2005,年,11,月,03,日,26,3,、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27,28,(,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29,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后的变化:,第一:经济结构发生变化,社会主义公有制已成为我国的经济基础。,第二:社会主义矛盾的变化,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30,(,2,)、,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第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中国现代化的建设创造了制度条件。,第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第三: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使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历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第四:是马列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在中国的正确运用和创造性的发展。,31,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意义和基本经验,1,、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意义:,第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第二:开辟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平自愿的方式,),第三:把经济制度同人的改造相结合,32,2,、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1,),、,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方针,(,2,),、采取积极引导、稳步前进、逐步过渡的方式,(,3,),、运用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说服教育的原则实现了和平过渡,33,思考:,1、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2、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政策?,3、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意义?,4、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意义和基本经验?,34,五、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1,、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是一脉相承的,社会主义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成果即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的目标是相同,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35,2,、社会主义改革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和实践的进一步发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对农业合作化理论与实践的创造性发展。,允许和鼓励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发展,是对所有制结构认识的深化和发展。,实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是对公有制实现形式认识的深化和发展。,36,3,、社会主义改革不是要退回到新民主主义社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分田单干”有着本质区别。,现阶段允许和鼓励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的存在与发展不是退回到新民主主义社会。,37,1,(200,1,年文理科多选题)我国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经验主要有,A,在土地改革基础上,不失时机地引导个体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B,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的原则,C,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农村集体经济体制,D,在有条件的地区推广农业生产责任制,E,采取从互助组到初级合作社到高级合作社的逐步过渡形式,38,2(2002年理科单选题)中国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在利润分配上采取的政策是,A统筹兼顾 B劳资两利,C公私兼顾 D四马分肥,39,3(2004年单选题)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建立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属于,A新民主主义性质 B社会主义萌芽性质,C半社会主义性质 D社会主义性质,4(2005年单选题)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土地改革中对富农的政策是,A征收富农多余的土地财产 B消灭富农经济 C保存富农经济 D限制富农经济,40,5(2008年单选题)我国对个体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方式是(),A.赎买 B.统购统销,C.公私合营 D.合作化,41,视频,E:百年中国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事件_1.flv,42,
展开阅读全文